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孤獨搖滾]

感想&逐集回顧
(比較算是自己的murmur對答XD 插樓隨意)
#有劇透
latest #39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發噗自mur的動力主要是看到有專業人士在聊這部,覺得好像可以隔空(??)對話討論XDD(好像就不孤單惹
[推薦] 心理學家/諮商師看孤獨搖滾!

因為身邊有在看動畫的朋友可能是:
1. 只想輕鬆看作品、沒有想分析
2. 有能力分析但對這部只看一點點,沒有到很感興趣
3. 有能力分析但不想燒腦XD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雖然我已經追完這部了無法跟著預測劇情,但分析的部分有想試試跟著他們的追番進度同步進行⋯⋯不過這樣就要重看一遍惹,擔心時間不夠

之前說要寫感想的影集也沒寫完 (只能放掉ㄌ

邊看邊分析真的會對當下的觀影享受有影響⋯⋯所以要分析的話我好像只能選擇⋯⋯看兩遍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目前暫時想到的是,可能有人會覺得,小孤獨的家人對她蠻好的,她怎麼還會這麼社恐(?

我覺得其實蠻多家庭都是這樣的,(以小孤獨為例)父母沒有虐待小孩、三餐溫飽沒問題、她想學什麼也鼓勵她學,她假如不想講話也沒有逼她。

她父母其實沒有做錯什麼,除了唯一我覺得會有影響的是父母和妹妹偶爾冒出的「真心話」,那些一針見血說她沒朋友之類的描述事實的話。
但他們其實沒有「指責」她沒朋友這點「不好」,反而像在開她玩笑、小小嗆她之類的。

有點像朋友會做的事:雖然會嗆你,但依然跟你當朋友,不會討厭你或遠離你。
立即下載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所以,要說她家人的這種互動方式,有哪裡好或不好嗎?

好的部分是接納跟包容:就算你社恐、我們還是支持你的家人。

但,不好的部分是,小孤獨沒辦法在這種接納包容的環境下,學習怎麼適應社會、人際互動、跟外界交流等等。

也就是在她加入團結band前的樣子。

因為她的家人不知道怎麼幫她、不知道怎麼教她交朋友的方法。但老實說,會不知道也蠻正常的(

只是她的家人還有一個屬性是:樂天、順其自然(而不是焦慮、掌控的那型),所以家人對於她人際困難這點,沒有覺得嚴重到需要找專業人士協助。所以⋯⋯也就沒有人教她了(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Psychologist Unveils the Truth Behind Bocchi The Roc...昨天開始看,目前進度在半小時左右

真的很強欸⋯⋯提前猜到波奇有在用社群軟體發表創作(!)不過想想好像也蠻合理的,以前的自己也有做類似的事XDDD

大概因為Ed他平常就在為小朋友做遊療和帶團體,所以很熟悉這些模式吧。

不過話說回來,剛點開動畫14秒就開始分析,他自嘲新觀眾應該很問號或難以接受XDDD(嗯很有既視感
但他還是把他認為重要的事情分享出來,包括引述期刊論文XD
這點蠻佩服他的(也敬佩他準備讀PsyD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有辦法這樣預測,的確可以說是歸功於孤獨搖滾作者把故事描繪得很真實、人性化。(好像作者本人跟小孤獨性格蠻符合的?)
我還蠻期待Ed評論水星魔女,希望有機會看到XDDD

以及另外一位的評論應該之後也會去聽聽看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完全題外話但就暫時寫這邊w

可以想像Ed和另一位Brady更新比較少的原因。他們應該超忙XDDD

或者換個角度說,日常生活排滿工作的話,其實很難穩定更新影片,若要穩定又多產更新的話,除非:

1. 他專職做影片,原本的專業(心理學方面)轉成副業。
好處是透過大量曝光可接觸到大量潛在客戶,風險是在專業方面可能會越來越生疏。

2. 他努力擠出時間or熬夜做影片,平常正職也都沒少。爆肝。

所以⋯⋯那些曝光率很高的(比如很頻繁地上節目、訪談、寫文章出書之類)、近似於網紅的專業人士,也大概會是上面這兩者其一。

至於會是1或2,需要一點時間觀察w
不過假如是1,就有可能會聽到一些評價像是:「他很有名,但實際找他之後發現實力不怎麼樣」,這真的蠻有可能是事實的(ㄍ
PTT原po路過推推~
我自己念的科系跟心理八竿子打不著但有接受諮商一兩年的經歷。覺得諮商師都很會抓關鍵字,從很微小的用字遣詞就能察覺到很多隱藏在言語之下的故事真的很厲害!
我自己其實有試圖尋找Ed執業的地方的評價ww 但線索有點少,他的個人簡介也沒有提到任何工作上的資訊。雖然Brady的部分查得到,但他更新頻率真的不高
BTW Ed最近在看別當歐尼醬ww Brady有看水星但目前只看到第二集(感覺是真的挺忙的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kiwi8931: 喔喔喔!!感謝你的po文讓我有機會認識他們
我再慢慢補他們的影片~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看完Ed的第一集
沒想到他會給觀眾隨堂考 有夠認真,不愧是準備要讀博的(包括資料佐證隨時拿得出來這點,大概就真的是他最近在研究的,所以也收集很多)

他真的是在幫觀眾上課XDD
馬斯洛需求理論、依附模式(以Ed的說法小孤獨屬於高焦慮+高逃避,中譯有各種名稱,包括混亂型、恐懼型等等)、心理防衛機制跟非理性信念,哇蠻多資料的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的確小孤獨很有可能就對新朋友言聽計從了,只能說還好虹夏是樂團主導者又是好人(只遇到涼的話,嗯,就是會一直不知不覺被欺負或吃豆腐比如欠錢不還

虹夏跟涼的關係也是很有趣⋯⋯涼也會踩虹夏的底線,但因為虹夏能直接表達不滿,所以她們的關係能維持一個平衡。
不過我覺得涼就是在一股腦地依賴虹夏,只是虹夏也不討厭這樣(或者該說她個性喜歡照顧人,因為照顧人讓她有成就感)XD

虹夏就親職化小孩吧我覺得(線索收集中w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說是逐集感想但比較像是跟著YTer一起看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涼的家庭大概是很有錢但完全沒空照顧小孩、只用給零用錢的方式照顧,導致涼的金錢觀有點歪掉、不知道怎麼照顧自己,以及自我中心(這塊先改成打個問號先不那麼快跳到結論)

喜多到底是怎麼成長的,好好奇啊⋯⋯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新增個分界線


Ed第二集ing
再次提到生態系統觀XD

他說要是波奇是他的小孩,他會帶她去找治療師或專業人士看看怎麼協助她處理她的焦慮,而不是選擇一間單程通勤要好幾小時的學校就讀,因為這麼一來會更難交到朋友(要是同學問你能不能去你家,結果發現你家離學校好幾小時ry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看完第二集~
memo一下Ed說的內容:

關於波奇藉由冷水澡希望自己感冒的橋段,因為要打工這件事太讓她緊張焦慮。

但越是積極想讓自己生病反而不會成功,因為當下是處在神經緊繃、有點嗨的狀態,反而要等到放鬆下來之後才會生病w
(也就正好在波奇第一天打工、邁出虹夏說的第一步了但對她來說已經彷彿1000步XD、被虹夏支持肯定,這一切發生之後,波奇有了安全感、對於打工可以放鬆一點了,然後就ry)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以及Ed說以波奇的個性,只要從誰身上得到正面評價,就可能加倍奉還地感激對方、願意為對方付出。

這和自信缺乏、自卑感有關⋯⋯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不相信自己是夠好的,所以覺得自己不值得對方這麼nice的對待、不值得這麼高的評價etc.

所以Ed也說很好奇波奇跟家人的關係如何、家人有沒有給她足夠的愛。
因為要是給的不夠,就蠻容易會缺乏安全感跟「我是夠好的人」的概念。

不過這就回到上面我的mur:似乎她家人沒有對她不好啊?

嗯,沒錯。妹妹二里先跳過,因為她是5歲小孩。
但波奇父母的態度其實更像是「唉,我們也不知道女兒怎麼會這麼社恐,老實說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的無奈感。

因為不知道怎麼辦,就放任她了。
好處是沒有給她高壓、沒有變得比她更焦慮(那可能會讓她狀況惡化),壞處則是無法「改善」她的狀況。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fight, flight, freeze, fawn
這四個壓力反應比較為人所知的應該是前兩個:戰或逃。

最後一個我好像也是第一次聽說(?(也可能以前念的東西還給老師

如果當下情況無法戰也無法逃,我自己常有的反應是freeze愣住,所以蠻能共鳴ㄉ(查到的資料剛好也這樣講
而fawn在資料解釋是說為了避免衝突而試圖討好對方。
資料⬇️What Does Fight, Flight, Freeze, Fawn Mean?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聊天室網友問的,假如很多天都心跳很快的話可能代表什麼?

Ed說要不就是心臟相關疾病(的確w),要不就是處在高張力的焦慮狀態導致,但要留意在什麼情況下會心跳速率下降。

焦慮症是一個大類別,恐慌症是裡面的一種。
排除心臟狀況的話,其實焦慮總有原因,總有心跳不那麼快的時候,而去辨認那些時刻就蠻重要的,可能需要找專家協助辨認。

要達到恐慌症差不多是感受到「覺得世界末日、覺得要死了」的嚴重程度。不是開玩笑說我覺得自己要死了的那種,是真正在心理上有這樣的感受。

不過可能都會有「我不知道我在怕什麼」的狀況。就像Ed說的,要是你當下很焦慮害怕,旁人還一直問你在怕什麼,只會讓情況更糟,因為你也不知道你在怕什麼。

這時需要的是先深呼吸之類的放鬆,然後在比較自在的狀態下跟專業人士討論。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題外話
我還蠻喜歡作品有描寫到當角色放鬆平靜下來之後,突然覺得餓了、胃口變好的橋段。

就很像是,在緊繃狀態下,生理方面不會注意到別的東西、專注處理當下的狀況,直到壓力釋放之後,才有能量處理跟容納其他事情。(純個人推論,還沒找到參考資料佐證w)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第三集ing

用馬斯洛需求階層來看波奇的狀態在哪一階段(心理需求:包括人際需求等)。
Ed說假如要協助波奇處理焦慮的話,他會找一個跟波奇相反類型的人。比如你會吉他,就找一個不會吉他的人,讓你來教對方,或是內向不會聊天的人,就找一個外向的人之類的。

透過你教我這個、我教你那個的過程來成長、建立關係和安全感等等。

(真的是蠻厲害的XDDDD)

我也覺得喜多是對於波奇來說非常重要的人,這比較是我個人站在波奇的立場的感想XD
但其實應該說,她們可以互相學習,所以她們對於「彼此」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人。(波喜多讚啦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關於波奇在學校聽到同學講樂團話題、很想搭話但發現想講的話講不出來,Ed說假如今天你獨處久了,或是「過度準備」,就蠻容易遇到這個狀況。

這邊還蠻有共鳴ㄉ,我也曾有過幾天沒出門,結果終於出門的時候發現連跟店員講話都可能講錯話或舌頭打結(

過度準備也是。
本來想說投入了120%力氣做準備應該萬無一失了吧,結果在開始的前一秒突然覺得完蛋惹等下會不會出錯,然後要是沒有擺脫這個負面思考就真的可能出錯ry(上一集Ed也有提到他在戲劇演出前有一樣的心情,真的是很普遍的心理狀態呢w)

Ed說自己過去念碩士+全職工作+談遠距戀情的經歷,簡單說就是行程排太滿、太累了,社交能量耗盡,結果就算想跟同學聊天也沒精力,然後陷入自我厭惡狀態。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接著他提到「自我內言」,以及問觀眾如果你朋友跟你講話的方式,就像你對自己講話方式一樣,那你還會跟他們做朋友嗎?

通常答案都是不會XD
因為蠻多情況下我們的「自我內言」,也就是跟自己對話的時候,蠻常都是在講負面的東西(告訴自己說你哪邊沒做好、很爛之類ㄉ)

Brady有來留言XD
他說如果大家覺得預測動畫劇情很難,想像一下你一整天面對好幾個真人重複做這件事,結束後還要設法跳脫專業角色aka下班w、過自己的生活(有夠真實
他還說自己幾乎沒時間做直播(stream),果然真正在全職的心理師就是很忙XDD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提到propinquity(接近性。有所謂propinquity effect),就是跟你越常相處的人就越容易關係變好。

他說很多時候有的人加入樂團(或任何團體)的原因,只是因為「某個自己景仰或想變熟的人」在樂團裡,希望自己加入後能跟那個人混熟、變成好朋友或交往之類的
(直接預言了喜多加入樂團的動機OMG

這個現象超常見XDD
包括不想跟認識的人變得疏遠,所以對方去哪我也會想去(比如好朋友有去補習班所以我也去之類)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說虹夏直接講喜多是逃跑的吉他手這點很open很不錯XD

我覺得其實正因為喜多自己也有點不好意思和理虧,所以虹夏開誠布公講出來+喜多問你們不會生氣嗎的時候她是真心地說不會,這兩個舉動加起來,其實會讓喜多覺得被理解了,以及不會擔心虹夏對自己反感。

假如虹夏沒有直接講出來(逃走的吉他手or不會生氣啊因為我們總有別的辦法etc)而是維持著和善的態度,有可能喜多就會一直擔心虹夏是怎麼看待自己的。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Ed再次預言波奇會有種局外人的感覺XDDDD

喜多加入團體後,以波奇內向的狀態會蠻容易感到自己的位置被威脅了。

這不是誰的錯,只能說身為內向者會容易陷入這個狀態。
要是自己的好友開始跟別人變得更好,就會不自覺拿自己跟對方比較。

Ed說波奇會需要更多安全感跟確認自己在團體中有價值這些事,比如教別人東西、團體成員大家一起做些事比如寫歌之類,來增加「我們是同一國」的這種感覺,才能讓波奇繼續待在這個團體裡。
(然後這兩件事在後面的劇情都發生了,不愧是ry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喜多問波奇為什麼想玩樂團,波奇內心os飄過比如這是可以變酷的室內型活動,以及可以變有名。
但其實重點是「為什麼想要變有名」?

聊天室有人講到了重點:「為了交朋友」。沒錯XDD

我自己的體會是有時候看YT訪談、聽podcast之類的,他們講自己做某些事的原因,就會不自覺去觀察他們「究竟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動機其實是什麼」XD

比如,要是他們的回答跟波奇一樣「因為想變有名」,那就可以推論他們還沒那麼了解自己(或是還不想去了解到這麼深入,或是不想在陌生人面前講太詳細),所以回答的內容比較表面一點。

但也有蠻多人對自己的了解蠻深入的,且願意在網路上分享,於是他們的回答就會蠻真誠的。那是願意花心力面對自己內心才講得出來的內容。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還開文件檔解釋,講到很細欸XD

想成名➡️的原因是想交朋友➡️的原因是不想感到孤單寂寞(lonely)

嗯,波奇的核心應該是孤單沒錯惹(
但通常會覺得孤單的原因⋯⋯通常是沒獲得夠多的安全感跟關愛那些ㄉ,所以又回到波奇的成長過程和環境惹XD
(包括父母對她的態度,以及求學過程遇到的人,都沒有發現到她的社交焦慮其實蠻嚴重ㄉ

Ed說喜多對涼的態度是lust不是love我要笑死XDDD

她真的是被慾望驅使而買樂器(還買錯XD)並加入樂團的,但她也清楚自己逃跑過,要再獲得這個團體的信任恐怕很難,所以虹夏(和涼)的接納顯得如此重要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說波奇在這個團體的作用變得像是黏著劑那樣,會想努力把成員們連結在一起,而他擔心的是假如十年後,成員各自有事要忙、想解散樂團,但彼此的關係還沒有到很穩固的話,波奇的焦慮狀態就很可能復發。

其實任何狀態的復發都是有可能的&有機會處理好的。

即便今天你某個狀態好轉,以後再遇到類似情形時,也很有可能再次經歷類似的狀態。

但假如之前有處理好的話,可能復發時不會太嚴重,因為已經比以前更知道如何處理了。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說波奇和喜多是光譜兩端,網友說她們都有社交焦慮,也都屬於精神狀態相對比較容易產生波動起伏的,差別只是喜多比較外向一點。

而虹夏和涼分別屬於精神狀態相對穩定的外向型&內向型。

我覺得大概就是喜多雖然外向,但還是會有很多人際互動方面的擔憂,像是怕自己做不好之類的;波奇也是如此;虹夏跟涼就顯得蠻自在的、能接受自己的個性。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第四集

https://images.plurk.com/3GTSgHrhAI2GITKQhOAj7b.jpg 這張圖蠻有趣的w
關於像波奇這樣內向性格的人,面對別人的期待或要求時的反應。

Ed說到一件蠻恐怖(?)但其實很常發生的事,就是假如一個人發現你一旦被稱讚就會付出120%努力,而他又有心想操控你,那他就會持續給你稱讚

要是發現你開始想拒絕了,稱讚可能會轉變成guilt tripping(使你感到內疚),目的是讓你繼續做原本你在做的事之類的,比如繼續幫忙對方。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嗯,老實說guilt tripping很多種,言語上的很常見,同義詞像是情緒勒索和道德綁架。

如果問我的話,我會說這個詞是指「外界任何言語/行為是明顯針對你,而讓你有罪惡感或覺得自己不好」

(當然前提是這些言語/行為不是你憑空想像出來的)
有些狀況是,即便別人不是當面針對自己,也容易透過推論或猜測,覺得別人的反應都是自己造成的、是自己的錯,但又不敢去確認or覺得不用確認因為一定就是這樣。

通常這是自身的情緒更優先做出反應(?)了,所以就算別人的言語行為可能跟自己完全無關or其實沒有針對自己,也還是會一秒認為自己被攻擊到了之類。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分辨何謂真正的guilt trip可能需要第三人的客觀角度。
有時當事人會不覺得自己陷入其中(比如波奇就蠻有可能w 還好團結band成員都是好人),
或其實過度解讀但就是覺得別人對自己不好(比如,呃,很多八點檔連續劇會有的愛恨超分明的角色)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預言了樂團照片會是團員青春跳、波奇寫了不符個性的歌詞應該會有人點醒她、要是波奇印了很多張團照可能就要幫她做個自閉類群特質檢測⋯⋯哇喔XDDDDDD

他說涼似乎是那個在一旁冷靜分析團體成員動力的人,這點很有趣。
因為她之前待過別的團,所以團結band會遇到的問題,應該在她的舊團都遇過了,而她只是默默地看著現在的團員,沒有多說什麼。彷彿是在體驗(?)目前的成員能走到哪裡的感覺。

另外他也說外向者的活力會給其他外向者「增能」,但這過程卻會吸走內向者的精力,嗯很真實XD
內向者需要靠獨處來恢復精力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說到RAADS-R,在看完這集之前,我覺得波奇比較算是有自閉症類群的特質或傾向,但沒有到亞斯或高功能自閉的程度⋯⋯可能跟Ed與觀眾測出來的看法不完全(?)一樣XD

高功能自閉比較是因為對人類沒興趣,所以可能連「主動跟人社交」都沒有。但波奇不社交不是因為對人沒興趣,所以我覺得她沒有到高功能自閉的狀態,亞斯可能有一點,但就像Ed說的,有這些特質完全是A okay、不是世界末日。

我覺得波奇就是需要一點友情方面的成功經驗、慢慢學習,然後就能逐漸變得更願意展現自己、更知道要適應社會的話可以怎麼做。
(我覺得並非一定要為了社會外界去逼迫自己融入,或做違背本心的事情之類的,而是在面對社會時不會因為難以融入而苛責自己)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guilt tripping無論性別年紀或任何形式的關係都可能發生。我暫時想到的例子是「你這樣很不夠朋友欸」。

引用 文章
「A guilt trip does not appear to induce the benefits of guilt, such as making amends, honesty,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在講的是guilt這個情緒並非完全負面,其實是有一些好處的。
但如果你是被guilt trip,就不會得到這些好處,比如:彌補/補償、誠實、相互理解。

因為guilt trip目的是要讓你內疚,會覺得即便給出補償也還是不夠、很難誠實告訴對方你不舒服。日後相處通常也會很有壓力。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文章說的一些guilt tripping徵兆:

用某些說法暗示你的付出不如他們多
提起你過去犯的錯
提醒你過去他們幫了你什麼
對你表現出生氣的樣子,但卻說沒事
拒絕跟你講話或冷暴力
透過肢體語言、語調和臉部表情來讓你知道他們反對你的作法(我猜這句的意思是,只表現出不滿但不講清楚原因吧)
暗示你欠了他們某些東西
被動攻擊式的行為
對於你的努力或進步給予嘲諷式的評語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啊,Ed這集有提到團結band的團照應該無法通過green line test,有網友問那是什麼但他還沒談到這個,所以我就查了一下XD

green line test主要在分析異性戀伴侶照當中雙方的肢體語言,姿勢比較直挺的那個會是關係中握有主導權的人。

嗯⋯⋯查到的資訊是有些專家部分同意、有些專家認為這是nonsense

我覺得有些名人被拍到的時候可能也不太自在,所以這種照片的可信度或許要打折扣。

但如果是一般人的照片,拍攝當下伴侶雙方也是自在的狀態,那我覺得(個人看法啦)如果兩人的肢體是有距離的,就或許可以推測兩人不太熟或是關係暫時有點緊張之類的。
鄰家a洞物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我猜可能Ed說她們的團照無法通過green line test,是因為她們拍的第一張看起來4個人很不熟、站超遠的XDDDDDD

說到這個話題就又想起那位上過cut節目的約會教練XD

她有提到她是如何判斷兩個人關係夠親密的一些標準A Dating Coach Guesses Who's Slept With Whom | Lineu...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