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離𝙐𝙮𝙖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劇場紀錄|野田秀樹《Q:歌舞伎之夜》

A Night at the Kabuki: Sadler's Wells, September 202...
「羅密歐,拋棄你的名字吧。
我願意把我整個的心靈,賠償你這一個身外的空名。」

— — 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
latest #42
李離𝙐𝙮𝙖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心得全文好讀版

※ 大量劇透,請小心服用
李離𝙐𝙮𝙖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作品簡介
野田秀樹《Q:歌舞伎之夜》首演於2019年,由英國皇后合唱團相關人員,邀請野田導演,以他們的專輯《歌劇之夜》(1975) 為主題創作,因而有了這齣劇的誕生,劇名的「Q」正是致敬皇后合唱團。
立即下載
野田秀樹《Q:歌舞伎之夜》首演於2019年,由英國皇后合唱團相關人員,邀請野田導演,以他們的專輯《歌劇之夜》(1975) 為主題創作,因而有了這齣劇的誕生,劇名的「Q」正是致敬皇后合唱團。
本齣劇並不是單純的愛情故事,野田導演特別著墨在戰爭,以及個體在這命運之下的幸與不幸。
▫ ▪ ▫
李離𝙐𝙮𝙖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 ▪ ▫
個人心得
野田秀樹〈歌舞伎之夜〉無疑是非常成功的劇,結束時觀眾掌聲熱烈,讓演員一再出來謝幕,甚至最後都站起來歡呼,除了有演員加持,野田導演的劇本設計的相當精妙。
看似搬演莎士比亞的《羅蜜歐與茱麗葉》,實際只是借了《羅茱》半副骨架子,套上日本特色的皮,重新添裝全球人共有的血肉,愛情、戰爭和個人。
上半場內容幾乎都是〈羅茱〉骨架,即使沒看過莎翁原作,也耳聞故事內容,因此節奏迅速,劇情歡快,有許多諧音笑料,或是拿日本品牌當作笑哏,演員還學了幾句中文、台語即興演出,讓觀眾備感親切。
李離𝙐𝙮𝙖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下半場則是〈羅茱〉之後的故事,沒了原作的骨架子,一切對觀眾來說都是新的,因此節奏變得緩慢,故事也轉為沉重。
在上半場中,多少也有暗示。後來的愁里愛總是將年輕時的他們稱為「預告片」,而後來的他們是「正片」。上半場觀眾看的都只是輕快有趣的預告片而已,正片並不會都像預告片一樣。
後半段,導演花了許多時間在講述戰爭後的事情,並且刻意的將舞台分常上下,上方是酒池肉林的源氏,下方是飢寒交迫的平氏戰俘。
劇情中,平氏一族被流放西伯利亞,其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日本二戰戰敗後,有部分日本戰俘被留在西伯利亞,成為西伯利亞的滯留者。

導演將這段歷史放入故事中,戰爭並不是結束在某一刻,遺留的傷害至今依舊成為某些人的心魔。
在觀劇時,我想過,愁里愛到底有沒有穿越過去?在劇情上導演並沒有給予非常實際的穿越方法,只是在床上躺和起,後來的他們就與過去的自己相會了。對於重邏輯的人來說,是一道沒辦法被說服的坎。
我的想法是,總有一刻會突然想回到過去,改變某一件事情,現實中無法做到,但記憶可以回溯。後來的愁里愛或許並沒有回到過去,就只是回憶而已。
在戲裡,後來的愁里愛剛回到過去的場景時,有一句台詞是「這是我自己的記憶」,或許就表明了一切。
在戲裡,後來的愁里愛剛回到過去的場景時,有一句台詞是「這是我自己的記憶」,或許就表明了一切。
凱普萊特與蒙太古,換置成了源氏與平氏,並給予兩家族不同特色,源氏的保守、堅忍,平氏開放、自由,而在敵對眼中,平氏奢侈、浪費,總是毫無節制的放縱慾望;源氏頑固低劣,是一群拋棄姓名的空怖份子(因為他們拋棄姓名,為空名,所以諧音恐怖份子)
導演並沒有特別塑造哪一方才是正義,在台詞上編排上也顯現出這一點。

一群對抗豪奢之人,被冠為恐怖份子;而認為奢侈浪費的平氏,其口號中,有一句是「成就慾望」,「成就」通常會用於一件正面的事,而慾望不是一件壞事。
最後,源氏打贏了戰爭,本來堅忍的他們,也開始學會享受,走上豪奢之路。對立只是左右立場不同,並沒有高下之分。此一時彼一時,源氏成為了當時他討厭的人。
另外導演也把〈羅茱〉經典台詞「拋棄你的名字吧」一句,有了額外的延伸。在這齣戲中,無名有不同的涵義。
無名是拋棄姓名的源氏一族,他們以全為一,是自己的英雄,是他人眼中的空佈分子,讓人想到戰爭中的那些是士兵們,獻出生命,成就國家的勝利。
無名,也是匿名者。

劇情中有一小段,源氏一族傷害的平清盛的方法,是說外話。演員的食指對著手掌來回滑動,將一句又一句惡意投射在舞台上,平清聖去死、平清聖好醜,短短幾分鐘,也展現當今網路匿名後,無名者的樣態。
最後無名是拋棄姓名的瑯壬生。瑯壬生拋棄姓名,成為平平平後,再也沒有身分,也因此回不了都城,因為平平平,日文音同兵兵兵,只是一介無名小卒而已,不被人提起,也不值得被記住。
▫ ▪ ▫
整個舞台設計也相當簡單,以數個大箱子為主,併在一起時是隔開源平兩家的牆,左右兩邊向前突出時,則成為了一個室內空間,靠著演員的演技和想像力,將場景一變再變。
比箱子更常出現的,非屬移動式病床,開頭以床架來回且規律的拖拉聲中作為海浪聲,立刻讓人把場景放到港口,而床架成為了船。在其他地方,床架是陽台、是墳墓、是戰爭中的遮掩物。
另外有幾個小道具印象深刻,源賴朝歸來時,身上和披風都綁著彩色氣球,以英雄的姿態出現,帶領源氏獲得戰爭。

而戰爭結束,源賴朝在都城享受著美食,桌上的盤子越跌越高,衣底下的氣球脹得越來越大,最後站上桌子,肚子鼓得好大、好大,嘣一聲,氣球破了,源賴朝也倒在了桌上。
劇中的紙飛機在不同時間,其意義也不一樣,在戰爭中,紙飛機是武器,能往地面投下炸彈;在愁里愛手裡,紙飛機是一封書信;而在Love of My Life的音樂中,飛翔的紙飛機是念想。
劇團除了善用舞台和道具,也為每個道具賦予不同意義。
▫ ▪ ▫
整體來說,這齣戲的優點真的非常多,導演一開始很清楚他的觀眾,並不局限於哪個國家,因此選用了全球人都有共鳴的主題,愛與戰爭。
導演不空泛談戰爭的危險與恐怖,談得是戰爭下個體的愛情;而讓人最受感觸的,也不是戰爭當下,是戰後在西伯利亞的滯留者們,從他們身上感受到了戰爭的無情與傷害。
整齣戲全日語,配有中文字幕,但台詞長,速度快,有許多譬喻、諧音和雙關,要立刻吸收並領悟,非常看重個人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很多時候是看到字抓意思,囫圇吞棗就看過去了。

因此對不會日語的人來說,分心看台詞,多少影響觀劇體驗。
總之,經過這一齣劇,希望未來還有機會看到導演的作品。

最後,導演演得奶媽真的有夠可愛
▫ ▪ ▫
上述內容應該多少有記錯的地方,如果發現錯誤,再請偷偷跟我說
李離𝙐𝙮𝙖
1 years ago @Edit 1 years ago
對信的內容好奇的人,可以到這裡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