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藝術訓練一路走來都是在舊「美術教室」的人,我太明白那種顏色、材質都沒辦法看更清楚、做更精確的痛苦
不論是觀察或評圖,都很困難
很多種紅色混在一起、很多種黃色混在一起、很多種藍色混在一起,二次色的綠色橘色紫色根本就災難
這種環境根本扼殺美學教育,哪裡來的情懷
退一萬步說,台灣這麼多人都是那種舊教室教出來的,美感是有比較好嗎
不要說學生ㄌ,很多輩份較長的傳統美術老師的創造審美能力也是有問題的好ㄇ(或者說很封閉)
在顏色材質都看不清楚的環境、讓審美創造能力很封閉的老師來教學生
難怪養出一堆美感有問題的人、難怪會拍出台北女子圖鑑這種爛片(聽起來很滑坡但真的有關係,連顏色跟材質都沒辦法精確鑑賞、藝術審美能力普遍封閉的社會,怎麼可能拍出好東西)
現在好不容易有進步ㄌ,還一堆人在那邊噓說不符合他們想像中ㄉ美術教室
去死ㄅ,一定是一堆轉頭會嘴砲小孩學藝術會餓死、愛嗆台灣設計就是醜、台灣就是沒文化ㄉ垃圾
在臉書我講ㄉ很客氣很正經ㄉ分析為什麼我覺ㄉ新教室比較好
但我唯一ㄉ真心話只有一句
去spa
一堆美感有問題ㄉ客戶
一堆美感有問題ㄉ旅遊景點
一堆美感有問題ㄉ大樓立面&牆面
一堆走在路上覺得快被醜死、快被撞死的環境道路設計
不就是這種舊「美術教室」害ㄉ嗎
我甚至還沒提到不同媒材的藝術形式
複合媒材、影音、觀念藝術、行動藝術等等
這些東西在舊「美術教室」那種環境,要怎麼訓練、鑑賞?
對藝術認識還停留在「美術」的人,到底憑什麼評論新教室的設計
講白了就是覺得藝術跟設計不是什麼專業,隨便都可以衝進來人家的專業領域大放厥詞批評別人通過專業組織出來的成果
在舊「美術教室」那種死角很多、動線僵化的環境
跟我說要培養什麼創意、什麼美感,是覺得我沒有碩博士學位很好騙ㄇ(
光是陳年污漬跟灰塵就很解了,還創作什麼東西
只會想先打掃跟丟垃圾好嗎
這也不是清潔度的問題,重點是陳年污漬、灰塵會影響到環境光,讓觀察顏色、材質的準確度這件事變得很困擾
退一萬步說,有些人能學習美學知識、認識到現代藝術的豐富性的機會可能就是受義務教育這幾年
以後因為各種原因(比如經濟因素)等等沒辦法再接觸美學知識
但這是一個不管哪個行業都越來越看重美學的時代,美學素養跟競爭力其實越來越有關係的時代
為什麼要扼殺下一代受更好美學教育的機會,在那邊希望教室要符合自己過時的情懷???
我是建議,喜歡舊教室的人,不如就把自己家、自己的店面裝潢成舊教室風格
每天都有滿滿的情懷,超幸福
(但不要騙ㄌ,10之89都是在那邊說要無印風、北歐風,要明亮、開放、放大空間、要收納、要動線彈性)&(
;$)%%^^(下略))
憑什麼自己家就要乾淨明亮通透,別人的教室就要壓抑陳舊封閉
去SPA!!!
而且我超討厭「情懷」這個詞,根本不知道在供三小
講「復古氣氛」我都還不會生氣
這些鬼扯情懷的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講三小
我看也是一堆「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是提案給他,他會覺得自己來做不會比較差」的奧客戶
已經是個感恩惜福,好好學習反省自己的阿姨
很難得會這樣飆一波
可見多7
善良又本身很強大ㄉ朋朋説她喜歡before
我覺ㄉ她一定是沒有想到「舊教室ㄉ環境培養出很多奧客戶」這件事
(不然她是比我還會飆人ㄉ)
而且這個朋朋說喜歡舊教室我完全可以接受,是因為 她是屬於不論在哪個環境都能創造出自己美感的天才
很感恩我有機會認識這些天才朋朋⋯老實說我覺得我在這種環境接受藝術訓練美感還沒崩壞都是一路上有這些天才朋朋存在的關係
(認真)
我ㄉ美感也就是還可以混口飯吃的程度
就是因為自己是凡人,而且小時候住ㄉ地方文藝資源稀缺,所以對於藝術教育這件事看法會相當激烈
美學藝術教育不應該只限於家裡有資源的人,而是應該人人都能接觸
成長過程中,能有一些接觸美的、精緻的、開放的或先鋒思想的機會,這本身不就是一件很美的事嗎
路人)不好意思打擾了,想請問除了設計風格外 有看到有人提到新的桌子在使用上桌面太小 太輕不耐割等等論點 好奇您的想法
我覺得鄉民來湊熱鬧很大的原因是他們把before的照片拍得太美了,那一看就是打掃過雜物都丟得差不多的樣子,才能呈現原木雖使用過卻仍整潔、溫暖又復古的情調,櫃子都空的笑死。而After是概念圖超嶄新毫無使用痕跡(這些人說的沒溫度),雖然不覺得After教室內有多好看,但同意創作能在更明亮環境更整潔的地方,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RAKU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Before 一整個拍的太好看...😂(以照片跟氛圍而言
ningshar: 也有看到這些留言,朋友也不不少人在講桌子ㄉ事
這方面我的想法需要多一點字來表達,容我多打一點字..
先簡單總結一下我對新教室的認同主要有2點:
1. 光源乾淨,適合培養感官(特別是視覺)敏感度
2. 空間開放、彈性
a. 適合根據藝術媒材規劃使用方法,可以增加對藝術媒材的多元認識
b. 承上,彈性開放的空間,可以活化創作思維、更深刻理解並建立創作流程
所以桌椅在我看來,是一種由使用者預計從事哪些活動來決定的工具
比方如果是觀察靜物或模特兒的水彩、素描、油畫
主要會用畫架,對桌椅的需求就跟一般桌上作業的創作類型不一樣
如果是做紙雕、蠟雕、黏土、剪紙拼貼、版畫橡膠版等等
以常見的教學尺寸、重量來說,應該放A3切割墊就足以負荷工作強度
(但以前的桌子也要放切割墊⋯吧???)
傳統桌上作業的水墨、膠彩、設計圖學、插畫、漫畫、麥克筆
則視他們的圖面大小,來看看是不是要移入更大的桌面
(以義務教育的時程安排來說,他們會畫大型圖面的機率應該很低?)
木工、金工、陶藝、雕塑、版畫印刷等需要大型專業器材的不列入討論
(就算在傳統美術教育,也是需要另外一個操作空間的吧..??)
上面提到的都是操作(輸出)
藝術活動中,思想跟鑑賞(輸入)也是很重要的一塊
而這個部分,預設的桌椅條件看起來也沒問題
總結下來,會需要大桌面「固定」放在教室裡的情況,其實沒有那麼多
當然我也會覺得預設桌子可以選擇桌面再稍大一點、更好併桌增加桌面面積的桌種
不過桌椅就是個空間中可變動的物件
用桌椅來否定新教室的論點沒辦法說服我
其他的可變動物件也是
像有人提到放畫的晾乾層架,在我看來也是有需要再放進來的東西
且照片沒拍到不代表以後沒有..
如果這個「美術教室」已經改成「美感工作坊」
那我認為他們並不是為了特定媒材而籌劃這個空間
我會否定這個空間的情況大概是:
其實這個空間有固定目的
比如:這其實是一間 水墨工作坊
每個學生每學期要教出數件3 x 6甚至4 x 8連幅作品
或者 這其實是美術班的主要術科教室
每個學生每學期都要準備數件全開以上的作品進行成果展
那我今天就是在飆學校跟設計公司了
可能after的照片,收納的太乾淨,看不出來工具收納在哪,讓某些人以為原本堪用好用的東西,都因為老舊被丟光了吧
kisseast: 您說得一點也沒錯,After用一用也會有它的使用痕跡跟氣氛慢慢出現的
Before真的是美化過
實際使用狀況一點都不會有復古溫暖的感覺,只會有「我應該要先打掃」還有「這隻刷子不知道已經放在這裡多久了,可以丟掉嗎」的感覺
朋友們不少很在意桌面大小的問題,我懷疑⋯他們有一部分是投射了自己工作室的需求XD
的確專業純藝術的話會需要很大的桌子,最好來個大中島
以前做畢制的工作環境,除了有大桌面甚至牆面上也有磁鐵跟吸水布,可以在牆上畫巨型連幅作品
但如果不是這種專門、專業創作用途,我真的不懂為什麼要執著固定佔空間的大桌子
而且除了桌子、環境冰冷無聊之外,至今沒人正面回答我
不同媒材的藝術形式
比如:複合媒材、影像、觀念藝術、行動藝術等等
這些東西在舊「美術教室」那種環境,要怎麼訓練、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