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別只看表象,別人可能有說不出口的苦衷
latest #15
就比如我在醫院和診所的時候,看到有些病人會想說 "啊你怎麼回家沒練,回去沒練就很難有效果,畢竟在這邊治療一周只有30分鐘"
但開始做居家後,就看到更深層的東西
有一次去一個家幫小孩做初次評估,一進去房子超亂的,媽媽說她有閱讀障礙和ADHD,阿公阿嬤都需要媽媽去照顧,爸爸離開家庭,小孩子可能在自閉症 spectrum 上,家裡是低收入戶
立即下載
媽媽一直道歉說她做的不好,我們也只能一直跟她說她沒有錯,她聯繫我們是很棒的,可以盡早開始做介入
有一個媽媽在治療途中突然暈眩眼睛看不到,她說她前一個禮拜有被送去急診,後來也有陸續接受治療
還有很多是單親家庭,大多是單親媽媽,小孩可能在自閉症光譜上
照顧小孩本身就是很難的事了,照顧有特殊需求的小孩的困難程度更是難以想像
還有一個低收入戶家庭,爸爸媽媽都是再婚,家裡有五個小孩,最小一個只有大概6個月,三個兄弟都在自閉症光譜上,其中一個男孩有CP
這樣的家庭很多很多
所以病人的狀況和家庭的狀況,不一定全是我們在醫療院所看到的那30分鐘,當我們疑惑為什麼病人回去不練習時,他們或許已經為了維持生計和運作生活心力交瘁了
(我們看到的那30分鐘,也未必是最能代表病人的那30分鐘
並不是說醫療院所沒有效,我有很多次做居家時認為對於這個病人結構化的環境 (像是診所或醫院)會更有效
也有在聽到在診所工作的朋友討論case時,想到或許居家會更適合這個家庭
-插播診所同事小故事: 媽媽說小孩在家裡被抱上椅子時哭鬧尖叫,兒科醫生懷疑小孩在診所被虐待,但同事說在診所小孩並沒有哭鬧,她自己爬上椅子。 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很適合看一下媽媽是如何讓小孩坐上椅子的,可以邀請媽媽進治療室,或是透過錄影的方式看看家裡的狀況
並不是說哪一種治療方式更好,而是看病人、看家庭,去思考哪一個對他們最有效,最能幫助到他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