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對,是東施效顰,但有可能在喬治RR馬汀式裡寫出洛夫克拉夫特的風味嗎?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就題材的喜愛程度和(翻譯後)的文筆呈現,喬治馬汀可以說是我在「西方背景」中想成為的理想(好我知道這麼說很不要臉w
寫作期間經常同時在啃他的小說,所以有無意識之中大概都有在吸收他的寫字方式,當然也注入了很多那陣子看得一些議題討論或作品價值觀之類雜七雜八的東西,不過至少寫字的方式是真的有心想要擁有馬汀ㄉ味道。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幾乎沒怎麼提過這件事,因為講出來蠻恥的(現在也覺得
),而且我也不知道就客觀角度來看究竟像不像,可能真的是東施效顰吧,自己每隔一陣子回頭看之前的東西是覺得每篇風格都有落差。
看起來參差不齊不太統一,但似乎可以感受到當時想要抓住一點那種筆法的小角角的心理,說想完全效仿應該也不是這樣,比較像我也想藉由這種「方式」來刻劃角色。
馬汀和洛老的作品都著重「個人」視角的敘述,(就譯文讀起來)也擁有不同形式的古典感,筆下的角色也幾乎都蠻慘的w,兩位某種程度上我都蠻想學習的,不過文字風格和作品氛圍卻是截然不同。
喬治馬汀的文字是極致的感性,POV的寫作方式完全是以角色個人視點在書寫,讀他的文字很容易就能進入走入角色的情境、角色的心情,對於心理刻劃無比細膩,文字卻是如此的簡潔有力。
我很佩服他能夠在直白的敘述裡,衍生出各色各樣的場景與極致鮮明的角色,也很佩服他時常在看似不經意的文句裡塞入刻意的伏筆和小心思,真的是使出渾身解數在和讀者鬥智的作家,讀起來很像在玩尋寶遊戲。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他的寫作方式讓每個角色在自己的POV裡都是世界的主人公,閱讀時看著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的美好期望、完美計畫都有種世界是繞著他們旋轉的感受,不過馬汀很勇於行使他身為作品上帝的義務,把各種事與願違降臨在他們身上,讓讀者永遠害怕翻到下一頁。
阿,我好喜歡這種用超級多篇幅塑造一個人物和大事件,最後卻讓他們輕於鴻毛收尾的劇情安排,這真的很能造成讀者的心理陰影
(稱讚意味
洛夫克拉夫特的文字則是一種帶著悲觀色彩的理性,他描寫第一人稱經歷的種種怪奇,並將細節塑造的鉅細靡遺,似乎那些地點、那些物品、那本褻瀆之書真正存在現實,因此閱讀時也具有某種程度上的「代入感」,不過情感面上我感受到更多的卻是「抽離」。
抽離感從何而來?首先應該是寫字的方式,洛老是書堆裡長大的貧窮貴公子,堆砌冷僻形容詞的愛好者,很喜歡讓句子看起來又落落長又繁複詭麗,彷彿砌成的塔樓歪歪斜斜,這種文字真的很酷,但也蠻違反一般人的閱讀習慣。
加上我想像力比較差,他的作品我初讀時覺得真是不好進入,每個句子都看得特別久,習慣敘述方式以後才比較能感受到文字中黑影幢幢的氛圍,當然真正投入情境後如癡如醉,又是另一件事了。
恐懼是一種被放大情緒,必定是見到什麼足以撼動精神的事物才能觸發人的恐懼,所以說到恐怖作品我很容易聯想到獵奇的畫面或曲折顛波的劇情轉折。
但洛老卻很喜歡用大把大把的篇幅描述那些日常之中微不足道的小變化、和許多不知道自己到底瘋沒瘋的懷疑揣測,直到最後才讓讀者匆匆一瞥日常之外的震顫和瘋狂。
吃慣番茄醬的今日讀者回頭看大概會覺得他的作品很無聊,根本沒什麼戲劇張力可言,不過這種好像什麼也沒發生的感覺其實很奇異,我很難形容那種模糊而隱隱激動的閱讀體驗,大概正因為恐怖驚奇的情節很稀少才顯得特別奇妙,洛老是把恐懼形塑的很內斂高級的作家,即使當年只是在廉價的恐怖報章中刊載。
抽離感的另一個原因,大概是洛老筆下的主角很多時候看起來千人一面,他們多數是一些好奇心強烈的知識分子(很多也都有洛老他自己的影子),由日常進展為恐怖的變化洛老刻劃的異常詳細,但角色的性格卻很少是洛老描繪的重點,這可能和他的宇宙冷漠主義有關,在大宇宙的無情之下,人類的情感和理智是多麼渺小脆弱,與其說是自己世界的主人公,洛老筆下的主角其實比較像讓讀者一瞥大宇宙恐怖的工具人。
廚力發完,回到開始的提問,有可能在喬治RR馬汀式裡寫出洛夫克拉夫特的風味嗎? 好想叩應指定宮崎英高回答我(ㄍ
我想應該是可以吧,至少比在洛夫克拉夫特氏裡寫出喬治RR馬汀的風味容易一點點?在兩方的優點裡做出表現的取捨,再用自己的方式重塑融合(好像講廢話,沒關係反正我大概也做不到XD,只是想藉個話題來閒聊一下而已~
不知道河道上有沒有其他看過他們作品的讀者,如果有人願意分享喜歡洛老的哪篇小說,或喜歡馬汀筆下的哪個橋段或角色我會很開森的
之前朋友分享了我還沒拜讀過的《暗夜呢喃 The Whisperer in Darkness》,跑去啃完覺得體驗超級棒!要睡了,以後有機會再來分享
荻野 異✵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我覺得可以+1
尼爾蓋曼也常常寫洛式的故事,雖然可能因為風格上有取捨,但還是有那個味道在
我也覺得可以耶!雖然寫作風格不一樣 但仔細閱讀肯定可以嚐到(?)洛式風味的
很巧的,腦袋最近都是馬汀大名作的主題曲回響XD
也覺得可以+1,能由他們作品去個別分離出寫作特色來,想是能嘗試融合特徵來創造丸丸想要達成的目標。很多作者都是在看過許多作品,因為有所啟發、承襲而來再改變,那些是有脈絡可循的。
馬汀我也只知曉他的冰火菠蘿,早前看了這部和他的筆名,有稍微聯想到J.R.R.托爾金,沒想到看到一些後日談,他直言托爾金的魔戒都是好人有好結局很無聊
洛夫克拉夫特的生僻冷感與詭麗,有可能是源於他本人非常喜歡跟崇拜愛倫坡,他們兩個人的文筆真的感覺很難全拆開,有趣的是因為故事題材走向一樣黑暗,要素不同,所以可以很好辨識。
覺得可以再+4
《冰與火之歌》我只看了一小段,不足以算了解~~但是只以前面舖陳來說,感受到作者對每個角色的精闢描述,他能把背景與角色心境融合的,可以想像那個畫面。而洛之前就阿貓為了研究肺結核,所以我幫忙找文,所以也有看過他的恐怖屋XD,忘記名字(欸
就以那些恐怖屋的對洛印象是詭變摻雜著神秘感的心理恐怖,那篇屋子描述有足夠的證據與歷史去表明屋子有多恐怖,然後我就會開始擔心主角還要去一探究竟,真的是勇氣可嘉耶……
洛夫克拉夫特的話,近期這篇作品應該是我覺得很不錯,翻譯是網友:
畏避之屋 (The Shunned House) by H. P. Lovecraft - 巴哈姆特從文章起頭就可以看到他對愛倫坡的迷弟(?)
這個是關於美國真實發生的肺結核x吸血鬼造謠事件─Mercy Brown vampire incident為出發點的故事。
文感確實滿生冷,寫起來要說的話,感覺有雜誌報導式的感覺(?),敘述事情時不帶情感色彩的寫法,這點在他崇拜的愛倫坡文中也有類似的橋段,譬如說《過早的埋葬》。承襲影響再加入自己的要素,成了一篇很有洛式特色的作品。
補充一下,不好意思,平常可以細聊這部份的機會很少><
愛倫坡和洛夫克拉夫特之間,我覺得還有個點,丸丸指出來的很好。
「洛式的宇宙無情的微觀意識」。愛倫坡在書寫第一人稱視角時,我認為情感面有稍微再多一點點,那很微妙的多一點點,比較偏向是主角為了總結前面冷酷資訊的擅自猜測。
雖然很喜歡上面兩位作者,不過追求證據營造的真實感、懸疑弔詭、能讓讀者理感之間有所平衡的群像劇、也是自己所嚮往,總之,彼此加油: D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difficult6548254: 對耶尼爾蓋曼也是洛老的粉
聽說那篇《綠字的研究》同時致敬了柯南道爾和洛老好像很有趣,我書櫃裡躺了幾本他的書還沒打開來,找機會來拜讀一下蓋曼怎麼詮釋洛氏風味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ambrosespada: 佐綠也覺得可以!「嚐到」這個的說法豪啊!
創作真的很像做菜,常常在思考要把這個材料當成主菜(題材)好呢,還是提味的香料(元素)就好,無論如何就像你說的,既然放了進去肯定能被吃出來的
!
LEAF_ELF: 可以的票箱有四票了!看來可以敲法槌通過惹
(蛤
雖然只看了一小段,但艾爾琈對冰與火的感受描述得很精準耶!我也是類似的感受,好像客觀的一草一木都融入進角色的主觀心境。我以前會對過於冗長詳細的景物描寫感到不耐煩,不過冰與火的敘述都是角色眼中的世界,如果還想跟著他的心情走下去,就不太會有不耐煩的情緒產生。
恐怖屋就是貓貓下面貼的那篇對吧,暱稱成恐怖屋忽然有種親民感好好笑
摻雜神祕感的心理恐怖……這裡對洛老的形容也好貼切!他的文章真的很多都是從(主角)敘述者的懷疑開始,從他們蒐羅來的各種歷史文獻、鄉野傳聞,最後再經由主角親身
作死的驗證來證明這種人類無法承受的恐怖確實存在世界,
真的很有勇氣,克蘇魯世界觀的調查員都要點滿好奇心和膽量故事才能進展下去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FisherSakana: 嘿嘿我有在隔壁噗看到貓貓提到柏慎的死人歌,他填的詞真的很洗腦通通死人
說的對呢,這些作家的風格形成也非一蹴集成,他們也是受到喜愛或不喜愛的作品和創作手法啟迪影響,最後個人特色才逐漸成熟。
聽到冰火菠蘿餓了(喂,對對有聽說過馬汀認為好人都不會死很無聊,所以他才想讓讀者害怕翻到下一頁,不過賜死主要角色的安排其實也是啟發自托爾金,《魔戒》某物理法師之死的橋段讓馬汀難過很久,那是當時他第一次讀到有主角死掉的作品,結果《魔戒》的某物理法師後來歸隊了,冰火菠蘿第一卷掰掰的
波羅莫還沒有回家。
托爾金無意成為萬惡之源,不過馬汀真是一個把發便當發揚光大的可惡暴君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FisherSakana: 對愛倫坡接觸較少,因為家裡的繪本這邊稍稍讀過幾部短篇,還記得小學時初次閱讀那種像被強烈陰影壟罩的不安和頭痛,後來長大聽說洛老受愛倫坡影響很深,再讀到那篇充滿詭麗敘述和搖盪心理的《異鄉人》覺得真的頗有哥德之風,那個地底之人回歸地上的橋段,也讓我聯想到愛倫坡的《厄舍府的沒落》裡面回來找哥哥的妹妹,查了一下《過早的埋葬》的wiki似乎也有類似生死模糊的情節,哥德小說聯繫死亡的美學真是令人著迷,想像自己可能也會在活著的狀態住進地底就喘不過氣來
愛倫坡和洛老走向一樣黑暗但要素不同,啊這麼說,愛倫坡的作品是不是也是後世偵探犯罪小說的起源之一?雖然洛老作品中也有不少調查情節,但偵探和犯罪的要素好像沒怎麼看過,反倒是科幻的元素被他發展得很好很前衛,和當時的流行完全是相反路線。
FisherSakana: 沒關係想補充可以盡量補充,我也老毛病犯了落落長的講一堆五四三,真的平常不太聊到這種話題,有機會多吸收一點很棒。
原來洛老喜歡用報章雜誌的冷冷筆法敘述也是由於偶像愛倫坡,愛倫坡的情感面會多一點點好有趣,確實主角擅自臆測也屬於主觀情感的一部分,認識以來看貓貓提過的作品和文字創作風格,可以感受到貓貓對平衡真實與黑暗幻想、理性與感性的嚮往!
聽貓貓講解很有意思,聽完分析也再次覺得想把洛老的風格融合過來真是不容易呀,我比較擅長感性的描寫,而洛老卻又是如此厭世的理性,總之我會再一邊寫一邊多琢磨看怎麼收放的,一起加油!最後感謝推薦《畏避之屋》,這篇還沒有看過之後來啃啃,《過早的埋葬》也想來拜讀!
影响了洛氏神话的奇幻文学“贵族”:邓萨尼勋爵 | 机核 GCORES既然是相關話題就先memo在這邊,這麼說洛老模仿鄧薩尼勳爵的風格創作出來的幻夢境系列好像也可以參考。
我上面提到關於洛老風格的敘述其實都排除了幻夢境系列,因為那個畫風和典型的洛氏差異蠻大的,已經變成另一種帶著幻異浪漫色彩的冒險故事,覺得幻夢境系列的風格很醉人,不過目前還沒有讀到可以大聊的程度,有時間再來慢慢補(坑真的好多救命
丸丸貼的這篇新文章真是大開眼界!
有趣,又是愛爾蘭傳說。
德古拉抽離出吸血鬼要素的來源相關探討。於1998年以研究德古拉知名的米勒教授和愛爾蘭民俗學者也有提出,「弗拉德三世」只是史杜克借用描寫德古拉假定生平的元素之一,結果反而聲名大噪,吸血鬼要素最原始的來源更有可能是來自於愛爾蘭的民俗傳說"The Abhartach"
1998年伊莉莎白米勒的著作《德古拉:遮蔭與陰影》( Dracula: The Shade and the Shadow):提及上述這件事。(摘自WIKI-The Abhartach)
嗯嗯對對XD愛倫坡是最頗負盛名的是推理之父,這點是多數史學家和評論者公認。他的名偵探是杜賓,也有翻成杜邦,一個法國人,擅長用推論去還原情的真相,在故事中沒有偵探的頭銜,但成就了偵查推理的事實。早在他之前也有很多偵探小說情節的故事,只是愛倫坡該怎麼說?寫的很鉅細靡遺,而且因為突出特別讓人記得?
鉅細靡遺到我一直以來讀他的故事都在吐槽(毆,文藻華麗推論嚴實但比較不適合現代,可以說就在看一串解釋論點,且因為鉅細靡遺之故,多少會有點囉囉嗦嗦。
愛倫坡的黑暗歌德系的風格只是普遍要素,另外有個分類模式稱作:黑暗浪漫主義(Dark romanticism)。這主義擴及的對象,凡黑暗風小說作者群大概全都在裡面,當然還是有個「強調人性的不可靠,人類對原罪和自我毀滅的傾向,以及社會改革的本質性困難」基本定義。
黑暗浪漫主義是個很廣義的集合名詞。所以不容易分哥德小說的話,這個名詞也滿好用的?
看到【喬治.R.R.馬汀←文字中感與理的平衡性→洛夫克拉夫特】
忽然想到以前我有想過推理小說和哥德小說縫合起來的可能性,對比上面看起來就像是【推理小說←現實與浪漫的可能性→哥德小說】,在許久之前我會認為這很有難度,現在則是覺得沒什麼不可能。
或許是當年讀書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想過其實這兩種早就有作者寫過並且做出膾炙人口的小說了。早前認為推理小說的要給予實際清楚的環境資訊和理智清楚的脈絡;哥德浪漫則是著重在人面臨黑暗、死亡等不可思議和禁忌後,出現的狂烈情緒起伏表現以及不可靠個性(簡括來說也是理與感的拉鋸)
結果接觸愛倫坡之後,發現這位仁兄把兩種都寫了,雖然沒完全縫合在一起,不過有不少故事是有些許跡象的。
再往前研究後,不可思議的發現小時候就接觸的《巴斯克維爾的獵犬》,居然就是推理x哥德的典範之一,而且大英圖書館有資料可證明。這簡直……
沒什麼不可能XDDrz,是否去嘗試而已。當然也許這些複合相同元素所形成後的故事,不見得是自己心所嚮往,那麼這時候就更該自己出來寫一部了(咦)
敲法槌通過XDD
☑ 在喬治馬汀式裡撰寫洛夫克拉夫特風味 審核通過
哈哈,其實我覺得《冰與火之歌》前面不太好啃,比較艱澀,角色視角越多有點容易混亂,可是越讀下去,文字偏偏又有魔力會帶的讀者去想像一個浩瀚的奇幻世界,冰雪、叢林、狼嚎,不是富麗堂皇感,而是灰暗的城堡ww我會想到十三、四世紀,或者維京人那種類型的保壘XD
不過我想有空我應該要重讀了(遠目)
對喲,就是阿貓說的那篇洛老的屋子文,我老是忘記叫什麼篇名,乾脆直接叫恐怖屋~~~
真的,總覺得克蘇魯調查員的好奇心和膽量要夠大,不過也可能被精神污染,上次阿貓才實況一齣《達貢丸》給我看(自己膽小不敢玩
畫面精美加驚悚,汪洋大海與泥濘不堪與堆屍,透過主角,只感覺身待太久就連玩家也會瘋掉,看一堆海鮮躺在那的不是美味,是好臭~~
FisherSakana: 台灣好像還沒有出版社翻譯過上面那位愛爾蘭奇幻貴族的作品,看完介紹我也大開眼界!
吸血鬼的源頭可能更接近愛爾蘭傳說裡的 The Abhartach ,真是長見聞了!說不定是「穿刺」這個連結血液和殘忍的形象太鮮明動人,弗拉德三世原型說才會聲名大噪,人類果然是喜愛番茄醬的動物阿。
大公原本只是作家的參考人物之一,卻在後世創作裡被直接設定成吸血鬼,這個現象也蠻符合上面那篇文章最後形容的因陀羅網,誤會在文化裡造成各種相近相遠的影響也很有趣。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FisherSakana: 愛倫坡的偵探故事居然囉嗦到連身為愛好者的貓貓都一直吐槽
不過從這點好像也能理解到,雖然愛倫坡不是推理題材開山立派的第一人,但有做出得天獨厚的特色果然就會被人記住。現代讀者回頭看可能覺得推理小說不需要過於冗長的細節,不過在當年這些鉅細靡遺的描述,可能真的特別符合那時讀者的喜好?以前的讀者應該是很有耐心XD。
黑暗浪漫主義(Dark romanticism)初次聽到(筆記,難怪貓貓說這個集合名詞大概可以含括所有黑暗風小說的作者群,看完基本定義覺得這種「悲觀厭世」的面相可以套用在好多作品,看了一下wiki上舉例的作家果然也是文學歷史上的名人。之前有聽過超驗主義,原來這是另一個擁有相反信念的文學流派,感謝貓貓的這段文普,又當海綿吸了好多資訊
!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FisherSakana: 看了貓貓早前認為推理和哥德小說該有的樣子,真的是理與感的拉鋸,兩者的特色彷彿位於對立的兩端,不可能有交集。這讓我想到,有時認為一些題材不可能融合,或許也是因為我們把某些「定義」樹立的太過分明。如果標準拉寬一點,確實就沒什麼不可能。遵循某類型的框架創作固然很棒,不過打破框架讓多一點東西進來,這樣自由放膽的去寫應該也很好玩!
不知道柯南道爾這種融合是有心還是無意,《巴斯克維爾的獵犬》還有資料研究證明真的是……碰到這種情況我都會讚嘆世界真大命運真奇妙
自己腦海裡所有構想過的東西,說不定全都已經被前人寫過一輪了,我們只是不停的拾人牙慧。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FisherSakana: 自己出來寫一部太讚了XDD,這句話真是聽到會讓人頓時創作慾充滿啊!
畢竟讀別人的寫的故事只能當一個品嚐者,自己當廚師就可以任意調配元素比例了,雖然可能煮出來也是黑暗料理,但把這些材料都沾上自己的味道想想就很爽
,就像愛倫坡推理和哥德兩手都抓,即使縫合的不盡完美,但那應該也很有愛倫坡他自己的味道吧。
我不知道自己之後會不會真的會花時間這樣嘗試,不過依舊感謝貓貓的這番話,讓我充滿了想自由玩耍的興奮,期望貓貓也能在創作之路趨近理想
LEAF_ELF: 要配逆轉裁判裡面那個法官敲槌的動畫
(不需要這麼詳細
謝謝艾爾琈附上框框打勾的敘述,看了心情好舒服~
前面不太好啃這邊也認同,如果不是先看了影集,已經對世界觀的樣貌和各大家族、角色之間的關係有了瞭解,不然我也無法在閱讀時很快進入狀況。回想當初剛開始看影集,第一次接觸這種設定異常仔細的奇幻群像劇,花了一點時間才記起來。
恩恩,馬汀塑造的北方城堡確實比較偏向13、14世紀的樸實風格,雖然後面角色開始移動也會出現不同的風景,不過起初主要角色幾乎都在冷颼颼的北方,冰雪與狼嚎帶出的那種寒冷破敗、孤寂而又堅毅的氛圍,已經奠定了整部作品有點苦苦的基調。有空再慢讀沒關係,畢竟這也是一部有生之年大坑啊啊
(究竟會不會完結呢
LEAF_ELF: 看到屋子文又笑出來
,有時候篇名確實不太好記,而且每次都要打出來也有點累,我也想用這樣的簡稱,《克蘇魯的呼喚》就它叫呼叫文,《星之彩》就叫它隕石文
達貢丸笑死
這款我也有去玩,後面的特效真的有感覺到精神污染,而且我有3D暈一邊還覺得好想吐,說起來我是沒有聞過一大堆海鮮腐爛的味道,不過聽說那個氣味是真的很恐怖的樣子!!
隕石文聽起來也太可愛了吧,星之彩隕石聽起來好美
達貢丸就是一個……Dagon我以前常用稱呼祂大袞,剛開始是從基督教《聖經》讀來的,來頭是閃米特人傳說的主神,基督教聖經寫的是「非利士人的神(Philistines)」,後來才發現天主教譯成達貢。
以前在讀人魚傳說溯源,有看過別人整理的文章中,指出大袞的形象說法有兩種,部分認為是農業主神,與迦南的巴力相同。另有些權威人士則認為是外觀形似最早的男人魚,相當於巴比倫的俄安內(Oannes)。
巴力太有名我就不廢言了,Oannes 俄安內是我以前啃原文時先暫譯,可以蒐一下關鍵字,剛剛發現祂也有中文維基詞條了,翻成歐涅斯。
然後猶太教視祂為邪惡der,看看這些人,不是自己家的都很邪ㄚˋ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FisherSakana: 星之彩隕石感覺就是很漂釀很夢幻!
以前看洛老相關討論,大袞和達貢兩種譯名都有看到,雖然是音譯但唸起來還是有差異,一度以為是不同篇章XD(好笨,也以為達貢是洛老自創的神,估狗後才發現取自閃米特傳說。我想這大概也反應了東西方讀者文化敏銳度的差異,即使不是信徒,在從小的文化薰陶下西方人多半也對聖經典故略知一二,東方人不特別查就真的姆災。
人魚線始祖原來是你 Oannes!白天教書,晚上沉入海底很性感耶(?)大袞是農業神卻有魚尾巴覺得這種形象很酷,也許兩種說法並不衝突?不同民族的文化互相併吞融合刪改不少見,不同版本的說法同時在各地流傳也有可能。
巴力從爬聖經資料以來就覺得存在感特別高耶,不愧被列為72柱魔神TOP1,不是猶家人自己的神通通都壞壞,看看那本ACG眾都很愛的小鑰匙!
XD"對,大袞達貢題,於是很習慣變成讀了資訊告一段落後,會先找出原文重新理解。以免實際在說同一種東西卻接軌接不上。這讓我想起之前有將自己原創作品給長年接觸英文的中文圈網友A嘗試閱讀,對方當時建議我「一種歌鴝=夜鶯=Nightingale=柰汀歌爾」在分開的兩段文中可以篩選掉一個詞彙,以免感覺重複。
我有謝謝他的建議,最後沒有移除,後來給不熟悉英語圈的B閱讀,對方反而需要這些詞彙才能連貫在一起,所以變成要斟酌一下情況。給A閱讀的好處也是讓我明白了描寫外國史和外語背景方面,是不是符合到確實的情況呈現。
A和B兩種的反饋對我來說幫助很大。
72柱真的很受歡迎。朋友對於找出72柱的溯源相當感興趣,有資訊拋給他,會反問有沒有看過其他的內容這樣: D。目前看過也只有部分有原始樣貌登場,還是很多沒有來源,或是不清楚是否憑空想像。
Ars Goetia像這種專門收集相關資料的FANDOM也登場了。沒有全部但都是很好用的參考,有些不確定或是跟自己印象中看過的內容有出入的部分,可以另外借他的關鍵字去查額外延伸的東西。
72柱最微妙的部分是地獄的階層系統吧: P,小時候剛接觸,完全沒想到居然有細分這麼多階層,還各自統領多少軍多少師。原以為就普通圖鑑一立繪一短文的簡介,結果他的階層等級還細分的很明確。年輕時也不太熟王權、勛位制度和階級稱號的部分,對他闡述的爵位沒有很清晰的概念,只記得OOO一個大公,XXX一個親王或王子。
但是了解後反而明白了這不就人類制度套上去,瞬間神秘感降低哈哈(欸
FisherSakana: 外文人名如果同時有其他重要的涵義,意譯和音譯確實會很糾結,好像多數翻譯書籍都是音譯和意譯選擇一種統一?
可能長期接觸英文圈的關係,所以網友A的做法比較著重文句順暢,而犧牲表面資訊的連貫。如果閱讀者多半對英語圈的文化不太熟悉,也許詞彙一起出現給人完整的聯想的做法會更好一點點,無法奢求每個讀者都會去查原文這樣的間接資訊,所以翻譯也考量到想給讀者哪些「直接」資訊呢。
是說奈汀歌爾的這個「歌」對應「歌鴝」是只有中文才能體會到的奧妙呢,這個名子中英文之間都有連結很厲害。
FisherSakana: 剛好在《冰與火之歌》也有看到蠻有趣的翻譯例子,音譯和意譯結合在一起:「Snow → 雪諾」「Flowers → 佛花」「Sand → 沙德」「Waters → 維水」,這些都是私生子的姓氏,取自各地區的自然形象,想像了一下如果照一般的作法單純音譯,似乎就少了一層意境。
哇72柱溯源這個都可以拿來當論文題目了吧,數量好多而且很多沒有來源,要分辨哪些可能是憑空想像,哪些可能有實際借用感覺都是大工程呢。
72柱的設定帥又
中二感十足受歡迎不意外,感謝連結!現在越來越多作品有 FANDOM 整理資訊好方便,哪天又看到這些72柱的再創作時,可以再來啃啃相關資料!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FisherSakana: 我以前是只要看到角色有冠上貴族頭銜就覺得很帥XD(好單純,如果是72柱這些壞壞大惡魔加上貴族階級就是帥上加帥了XDDDD(中二度爆表了我),聽貓貓提到這點才想到,對耶惡魔應該也要有自己的位階系統比較合理吧,可能小鑰匙作者想像力有限,覺得直接套人類制度比較快XDDD
不過我也理解把現有的東西套進去會少掉很多神秘感,洛老筆下的克蘇魯諸神原本也是模模糊糊的,神祇的稱呼很混亂沒有統一,也沒有一個完整的神話體系,結果後來為他創立瘋人院出版社的迷弟增加屬性相剋(彷彿復刻十字教正邪陣營對立)之類的設定後,神秘感就直直落了
哈哈不客氣~~
原來如此,影集倒是沒看過,結果我媽還比我先看了XDD
有機會再慢慢品味~~
是說呼叫文跟隕石文的稱法也太可愛XDDD
丸丸有3D暈呀)_) 雖然我自己也有碰過,但真覺得3D暈是不可思議的症狀
該怎麼說,就算知道了它產生的原理,還是覺得為何大腦會這樣判別
就好像我反而得聽大腦機能的判別,而不是自己來感受我會不會暈……畢竟那感覺不像坐車一開始聞到車的氣味就感到不舒服。
我之前有玩過不少3D遊戲,後來反而才在一款叫《內臟清潔工》的遊戲開始3D暈,也有可能恐怖的東西太過真實時,會讓自己的腦袋下意識想迴避,所以腦子開始製造什麼頭暈之類的要素(?)不過習慣之後,又不會3D暈了,突然感覺當腦子的潛意識戰勝恐懼或習慣時3D暈就會消失XD
來,被美容過後的克總ww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LEAF_ELF: 媽媽居然先看了嗎
,影集蠻多地方都在賣弄大尺度,請媽媽做好會看到很多無謂裸露畫面的心理準備(喂
聞到車味不舒服我也會(用力點頭,暈車的感覺很明確,可是玩遊戲我幾乎只是隱約有點不舒服,也有不承認暈的心態想繼續玩啦~ 然後時間拉長到需要躺床休息才認命有暈XDD
大腦很神奇,有不受我們思維控制的一套感知事物以及運作的方式,3D暈也是真的很玄學,每款遊戲的光影視角設定、電腦螢幕大小和人的距離、遊玩地點的光線是否充足,以及我們的精神狀態好不好,有沒有睡飽等等細微的因素都會影響大腦判斷,之前和朋友聊到很羨慕不管玩什麼遊戲都不會暈的人,我們一致同意那根本就是天選之人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LEAF_ELF: 太恐怖太真實因此下意識想迴避有可能,畢竟逃跑是救命本能,大腦接收到這些反映出恐懼情緒的同時也讓身體開始頭暈目眩叫你塊陶……不過最後我們都知道不論恐懼和3D暈其實都是可以習慣的,得證大腦真是喜新厭舊的傢伙
(誤
花美男克總笑了
這是什麼好可愛的粉紅濾鏡,克總要不要來發糖一下
結果她只看了幾集,也沒有全追XD~不過還沒完結呀,這樣真的有得等了呢///通常比較喜歡等完結再一次看,是說很多從小看到大的卡通也不知何時要完結。
對,暈車讓我很難過,所以一年一次的掃墓我總是很頭疼……山路必須坐車上山,沒有公車之類的交通工具,為此我買了一副戴起來像傻瓜的眼鏡,聽說可以防暈,不過帶起來真的超像呆子XDD 大腦真的很神奇,哈哈喜新厭舊,就讓它習慣不會暈ww雖然我不是全然都不怕恐怖的東西,講真的超容易被嚇到,但是剛好玩得那款因為都是死物,所以還好~~雖然也有玩家製造的關卡讓屍體惡意動了一下害我真的被嚇到……""
這支克總在美美妝伴前,衪的祭壇前是一堆血液跟屍體,還有蠟燭,畫面超R18,費好大勁才跟阿貓花了好幾桶水清掃乾淨XDD
☜ 不拚命三丸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LEAF_ELF: 我也是比較喜歡等完結再一次看,等待太讓人感覺漫長了,但還是踏了好多有生之年大坑XD(救命,以前的卡通好像都是比較偏年番那種,劇情能無限發展下去的類型,完結之路漫漫。
山路彎彎曲曲還要一路聞車子的味道,真是辛苦了,我們掃墓也要上山,幾年前都是坐親戚的車一起去真的也是每年都頭暈想吐,近幾年變成機車往返就從頭暈轉成屁股痛了XD,好好奇那個傻瓜眼鏡是真的可以防暈嗎?
那個玩家製造的關卡真的挺惡意XD,如果是我碰到應該也嚇到,都是死物所以遊玩過程中應該蠻容易產生這些屍體不會動的預設心理,結果一動自然是嚇死。
原來上面那張美照已經是清理結束的樣子,難怪那遊戲叫「內臟清潔工」XD,是在幫克總做美容嗎?
要說那個能完全防暈是不可能的XDD 但是至少有50%的效用,主要是眼鏡裡面的藍色液體有一種地平線感,所以只要快暈時,就往前看那條線,多少可以矯正視覺上的混亂,應該是這樣形容啦ww
對對真的感受到惡意XD雖然那時候是跟團隊一起打掃,看到還是會被嚇到~~對的就是專門清異星戰場上的清潔人員,每次載入清掃地圖屍塊血液怪獸體液都是到處亂噴的很噁~~難怪我想之前我會3D暈……不怪腦內過很久才適應~打克總的頭衪還會噴人頭出來繼續弄髒地板~~
LEAF_ELF: 矯正視角混亂應該是這樣形容沒錯XD,記得解決3D暈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在螢幕的四個角貼上彩色的紙膠帶,好像也是差不多的原理去幫助自己的腦袋定位,原來只有50%嗎,可惡,還想說如果很有效的話以後我也要帶著趴趴造(想太美
很髒很噁如果外加場景光線很暗的話,那會暈真的不奇怪,打克總的頭會噴人頭繼續弄髒地板笑了
那這樣如果團隊大掃除完,有人手賤就功虧一簣了,這個告訴我們克總的頭打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