ÅSH(埃)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針對試圖淡化事件政治色彩的切入角度,
個人想法是:
即使個體的生活挫折是行兇因素之一,極端的政治立場不可否認地庇護了激烈情緒的發洩——
處於特定情境下給予的歸屬感,增添一份替他人出氣的鼓勵;
恐怕在兇手心中,更加正當化殺害他人的行為、鞏固實行意願(甚至加強手段),進而減輕對法律秩序與倫理道德可能產生的罪惡感。
我不完全否定其他犯案動機或背景考量,
但格外強調那些的人,幾乎刻意迴避另一明顯的因素,很難說有多嚴密看待事件的各面向。
(相較之下,報導稍微論及了拉斯維加斯的博弈業等經濟因素,算是有作基本調查與說明。
這才符合為「發見真實,依職權調查」)
此外,從「說說而已」到「恐嚇」以至於「實行犯罪」,
事關足以令人心生畏懼的信服性、計畫的具體程度等,並非一句言論自由即可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