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間條例之一點金田雜談
之前就有點感想但那時還很亂,今天剛好有點頭緒。
沒整理完不舒服所以我今天又晚睡了哭
latest #8
首先是金田到底是不是好人/神?
以一般民俗的認定來說金田絕對不是正神。
看到蠻多說法是說金田也只是實現了人們的願望,最根本之源還是來自人類。
這讓我想到我之前認識的會魔法的朋友,他就曾經說過魔法有所謂白魔法跟黑魔法,但黑魔法不代表他是壞的,端看使用的人的用法與心態。
以實現願望的角度來說,金田其實一次實現了兩個人的願望。
有趣的是這次(或許上次也有但我忘了)的台詞出現了「我知道要付出代價,知道願望實現所付出的代價是一條人命」
但是另一方卻完全不知道,雖然他的願望被實現了,但是他並沒有向金田祈願,也不知道要付出的代價,他是祈願者?是犧牲?
這個是個非常有趣的對比。
所以以大眾來看,或許這是個爭議的點。
那若以神的角度來看一命換一命這件事情呢?
一個年輕的女孩希望獲得母親的關注,一名議員希望能參選當選成功。
人的角度恐怕是無法認同將一名不知情的女孩當作犧牲品,來成就一個議員的成功,即使這名議員未來或許可以造福更多人。
開啟我靈感的篠宮神社系列小說的神明觀很有趣。
他提到神明有分很多種,有親人的守護人的,也有親萬物的。
舉例來說,山神。神明的職責不是守護人類,而是守護整座山,神需要祭品,否則就沒有力量可以守護這座山,會造成萬物更多的死傷。對神明來說,人類的一條命,跟兔子的一條命,無輕重之分。
台灣的宗教信仰基本上是勸人向善,讓人得到善果,或將災減至最低。
以日本這樣的神明在台灣的信仰當中,恐怕也不能算得上是正神。
但這類神明本來就不是要守護人類,也只是在履行身為神明的義務。
也就是說拉回金田身上,就大概可以理解與正神的差異了。
若金田的職責就是以信徒付出的代價來回應信徒的願望,金田的確就是在履行他的義務。
金田的確不該受罰。
所以金田最後,的的確確是代替了他的信徒承受罪孽。
為什麼金田願意代替信徒承受呢?
金田最後的對話中,道士點出了金田的身分。
在日治時期,有日本人替台灣人出頭,因幫助台灣人而死,他們會被人們所供奉。
那是金田的初心,生前、死後、成神,他都在幫助台灣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