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
https://images.plurk.com/nAQ2Su4kfWaPJTON2ywBR.png
The Handmaid’s Tale
原作 #Margaret Atwood
譯者 #陳小慰
#閱讀短記 #讀嘛讀嘛
重看《使女的故事》感受很不一樣,大概是經歷過影視化的加持還有年齡的增長,對裡面一些輕描淡寫的地方反而感到細思極恐,也對裡面一些字詞有點意見(畢竟譯者不是台灣人,用語用字上的差異顯而易見),更不用說有些明顯是校對沒注意到、不通順的地方,不過這些小瑕疵都無損愛特伍奶奶創作令人戰慄的本質。
小說的最後以「多年後某一場歷史研討會」作收的地方是讓我覺得最矛盾不舒服的,大概是因為講者dehumanize了前面章節的主述者,把個人的經歷鑲嵌進歷史中變成一紙史料,學術的用字反而讓我覺得很冷血,但這樣的反差也很精彩就是了。
《神隱少女》裡面的千尋為了找回自己的名字大費周章;而《使女的故事》裡,主述者曾想過要告訴另一個使女自己的名字,但卻踟躕不敢言,到最後也沒能在錄音帶裡把自己的名字說出來──「真名」在文學裡和自我、主權一直都有強烈連結,拿掉名字,你就喪失自主權,一切由不得你想望、由不得你抉擇。這也是我覺得翻譯不夠好的地方,女主角被派送至Fred家作為使女,無法擁有姓名,只留下「Offred」的稱呼,譯者卻翻譯成「奧芙芙雷德」,但依照原文的意思來看根本不該音譯,介係詞加上主人家的姓氏,意思就只是「弗雷德家的」,到了Fred家就成了Offred;到了Glen家就成了Ofglen──作為使女,基列政權連名姓都不讓你擁有。抹消你的名姓,要抹消你的存在就更容易了。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