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fer
2 years ago
lenfer
2 years ago
引用:

「不過對於像我這樣在美國出生長大的繼承語使用者而言,台語這波以漢字為主的潮流就像是把我送上更漫長的旅程,前往的目的地和我原先想看到的不一樣。」

「因此為了瞭解漢羅或全漢台文的內容,我必須先學會輕鬆閱讀華語。」
lenfer
2 years ago
我的事實母語就是華語,所以我的經歷跟他相反,但是有體會到相同的核心:我的學習順序是教育部漢字→教育部台羅→白話字(POJ)→在來漢字。

但後來接觸了羅馬字(先教育部台羅後 POJ)以後,我發現「漢字台文比較容易學」不是台文或台語的本質特性,而是奠基於我自身原本的華文能力。

這時候開始思考語言到底是什麼,還有文字的功能是什麼。語言就是人類需要互動,自然而然會產生的東西,文字是一種語言的表述形式,發明出來約定俗成就可以用,絕無「應該要只能用某種符號」的道理。越南棄喃字改拼音,蒙古棄傳統蒙文改西里爾字母,近年又有改回去的意思,就是這麼回事。世界上很多自然語言都還沒有文字,它們要寫成文字本就有無限可能。
lenfer
2 years ago
這樣的體會讓我個人書寫台文的選擇轉往 POJ 跟在來漢字。

理由很簡單,既然文字系統本質上無優劣之分,就回到語言來看。我認為因為歷史,在來漢字與 POJ 在呈現這個語言的能力較佳,這裡作出區分的肇因來自外部而非本質:此二系統盛行之時,台語的使用空間並未被華語嚴重擠壓,所以這些語料表達出來的台語,功能會比較完整。《筆算ê初學》、《內外科看護學》、《身體理》都是 POJ 寫就,但今日仍有人在問台文能不能寫數學醫學等專業領域。

在來漢字這點比較複雜,其實就語言傳續而言我不覺得它有什麼優勢。對一個什麼都沒學過的人而言漢字就是比較難學比較花時間。個人使用純粹是歷史文化方面難以割捨。
立即下載
lenfer
2 years ago
不過面對有中華民國體制力量的教育部台羅及漢字,既然已經出世,不可能回到它們不存在的時候,那麼我認為只要使用都是好事。這也是以語言本身出發得到的結論。

再引用一段噗首文章:

「相較之下,與台語內容的相遇次次都是驚喜:漢字及羅馬字的比例視作者和出版社而定,採用哪一種羅馬字系統當然也完全取決於作者和出版社,其他的語音內容、影片或是個人筆記更是因人而異。各種台語書寫系統目前都還沒有 Google 翻譯可用;像我這樣的學習者沒有破譯台語內容的捷徑。增進台語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我同時看到關心語言傳承的大家創作出多麼豐富的內容,儘管面對國家和社會幾十年來的漠視和敵意,但他們筆下的台語趣味、複雜、實驗創新、樣貌變化萬千,外人難以破解,最重要的是,見證了這個語言多麼淵博,多麼兼容並蓄。」
lenfer
2 years ago
啊個人選擇使用這兩個系統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站在語言的角度自然不希望要學會讀台語文字還得先會讀其他語言的文字,而是可以獨立存在。像我這篇分享的,手語在台灣一樣是小眾弱勢,之所以能夠保持創造新詞的活力,語言社群也不會質疑「這個手語能不能表達」的原因就是「無法隨便用華語取代,所以想溝通就一定要發明出來大家用到習慣」。而如果太習慣華文跟漢字台文要相似,發明新詞彙的時候也可能會有這個趨勢,不知道怎麼說的直接借華語來用,導致慢慢偏離台語本身。畢竟現在普遍來說大家華文都太好了。

@lenfer - 今仔日是世界母語日、甲逐家分享二篇文章。其實甲母語無省治代、不閣甲復興語言誠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