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plurk.com/7pqgQwSobPULh2H6FxH6kC.jpg
photo via:Jimmy Yen

都市傳說是「被當成真實的虛假故事」,儘管都市傳說經常被認為是真的,但它們大都源自於想像。只是,都市傳說經過太多人講述、流傳範圍太廣,即便我們研究者努力溯源,往往也難以找到都市傳說的最初的作者。

就這點來說,「跌倒小綠人」可以說是相當特別的存在

——因為我們找到了「跌倒小綠人」的作者。
latest #24
工作室去年夏天出版的《臺灣都市傳說百科》,收錄了「跌倒小綠人」的傳說:據說行人號誌燈中的小綠人,每走一萬步就會跌倒。寫這篇的海彥在文中溯源,「跌倒小綠人」起源不詳,最早能找到的紀錄是九九(黃麗群)的小說《跌倒的小綠人》。

然而今年,我們遇到「出前一廷」來與我們聯繫,告訴我們,他就是「跌倒的小綠人」的作者。他沒想到當初無心的玩笑,後來竟真的成為都市傳說。因為看到《百科》,而想把這件事跟我們說。
從我們研究者的角度看,覺得這真是太神奇了!因此我們詢問出前一廷是否願意接受訪談,他答應了。我們因此有機會,了解「跌倒小綠人」這則都市傳說的創作源起。以下是我們的訪談文字,和大家分享:
🎤
1. 請問您創作「跌倒的小綠人」傳說的契機是什麼?當下的情境又是?可以請您為我們描述這個過程嗎?
立即下載
出前一廷:

其實這件事本身就只是從一個朋友間的閒聊開始的。

當時我與高中同學都在景美的一間戲院打工,那間戲院叫做「巨星」,跟巨星百貨各佔一棟樓的一半,兩者現在都已經倒了,戲院那一半好像現在還是什麼跟宗教有關的地方吧。總之,目前景美那邊還存在的二輪戲院「來來佳佳」,以前跟巨星戲院同屬學者影城的連鎖體制,由於距離很近,所以我們有時候會來回幫忙送個東西之類的。
那天是我跟高中同學一起過去來來佳佳(再不然就是買午餐之類的,我其實不太確定了),就站在羅斯福路跟景中路路口,也就是現在的景美捷運站那邊。當時小綠人會跑的行人號誌燈才剛出現,並非哪裡都能看到,然後我看著跑動的小綠人,跟朋友隨口提了一句:「要是凌晨看到這個小綠人跌倒的話,應該會被嚇死吧。」結果這個說法讓我們兩個都覺得很有趣,於是就開始聊了起來,後來當晚就直接寫了一篇假造的親身經歷,描述看到小綠人跌倒的過程,並透過mail散播出去。
🎤
2. 您在創作「跌倒的小綠人」時,考量到哪些因素?因為這些考量而做了哪些設計?內文是否有寫到任何要求收信人散播的字句嗎?例如「沒有轉寄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或是「轉寄就會有好運之類」的?
出前一廷:

印象中在寫那則mail的時候,我有考慮過要不要署個假名以強化真實性,但因為會顯示寄送mail,這樣則似乎會怪怪的,於是最後並沒有任何署名。然後因為高中同學是念設計的,所以我們也有討論過要不要弄張假圖之類的來提昇可信度,只是因為覺得刻意造假可能反倒容易識破,所以最後就只用「有機會再來拍張照片給大家看看」的說詞帶過。

至於在設計什麼情況下小綠人才會跌倒的規則時,我的想法是那必須要是一個其實很容易被驗證,但需要花費一段時間,讓大家懶得認證,同時也覺得這樣應該會有哪天正好撞見,因此不去刻意驗證的方式,藉此強化這個傳聞的真實感。所以就是設定成單純等上固定幾次的紅綠燈變化,就會看到小綠人在最後關頭跌倒一次這樣。
不過詳細設計的次數我已經不記得了,我猜不是20、50就是100次吧。總之2008年時,我在自己部落格一篇《都市傳奇》的讀後感中其實公開過這件事,那時寫的是每50次小綠人就會跌倒一回,那個時間點比較近,所以我想當時的記憶應該是比現在準確一點吧。

至於要求收信人傳播的部份,印象中倒是完全沒有。那樣寫會有一種太刻意要散播的謠言感,所以我寫的時候就是採取分享趣事這樣的角度來寫,最後還簡單的說成應該是市府暗藏的幽默感什麼的,在這個部分採取了因為只是平民老百姓的意外發現,所以到底是怎麼回事也不確定,只知道確實有這回事,反正就是比較偏向角色設計的寫法這樣。
🎤
3. 您還保有原始的「跌倒的小綠人」版本嗎?
出前一廷:

其實說真的,我自己從來沒有過那封mail。當年我家根本沒有電腦,自然也沒有mail,所以那天晚上我還是去那個高中同學家,用他的電腦寫出那封mail,然後由他寄給他通訊錄裡的所有人的。我有問他是否還有保留那封信件,但因為實在太久了,他連當年用的是哪個mail服務都不太確定,但一些舊信有存在他的舊硬碟裡,或許哪天得實際翻一下舊硬碟,才能知道到底有沒有留到那封mail或檔案吧。
🎤想請問您,創作「跌倒的小綠人」的時刻,約是哪一年哪一個月份(或季節)呢?

出前一廷:

詳細時間點真的不太記得了,但應該就是1999年暑假到2000年暑假之間的事情。我與那個高中同學一起在戲院打工的時間就是那段時期,我是在重考階段,他則是二專延畢,所以白天都在戲院打工,中間還遇到了921,戲院常常電影播到一半就斷電,印象還挺深刻的,所以剛好可以作為一種記憶的標記,因此大概就是那一年之間的某個時刻吧。
🎤
4. 創作完之後,你又是如何把這則「親身經歷」分享出去的?又如何見證了跌倒小綠人「從創作演變成傳說」的過程?
出前一廷:

就是透過高中同學的mail,一口氣寄給他的所有聯絡人。那時候,我有個很要好的朋友在雲科大念書,因為我們希望能更快速散播,所以我還打了電話給對方,跟他說了前因後果,然後要了他的mail,在寄給他之後,請他再轉寄給自己通訊錄裡的所有人,反正就是利用校園來傳播這樣。

有意思的是,隔天那個雲科大的朋友還打了電話過來,說他不小心把那封信刪了,叫我們再寄一次給他,但才在電話掛斷不久以後,他就又打了過來,說不用了,因為他已經從同學那邊收到這封信的轉寄了。
後來在沒多久以後,應該就是在一兩週內吧,我們還有跟另一名比較要好的高中同學講過,然後在一次我們一同騎機車出遊時,那名同學還突然騎到我們旁邊,說他剛剛在上一個路口等紅燈時,聽到旁邊騎車的兩個陌生人看著紅綠燈聊起這件事。然後應該也是不久之後,雲科大的朋友則告訴我,他有一次與女友及她朋友出門,他本來想把這件事當成聊天話題,然後告訴他們真相,但沒想到女友的朋友卻信誓旦旦地表示她曾經親眼看過小綠人跌倒,結果讓他就把接下來的話給全部吞進了肚子裡,不好意思戳破對方。
🎤
5. 跌倒小綠人後來出現了許多版本,您聽說過嗎?您如何看待這些衍生版本?
出前一廷:

眾多版本這回事,說真的我其實根本沒有跟到。我是一直到了2008年看完《都市傳奇》,並寫那篇讀後感時,才突然想起了自己曾幹過這回事,然後接著想說上網搜索看看這件事的後續,結果才發現原本後來已經變形成不同版本,我那時看到的,已經變成小綠人每走一萬步才會跌倒一次的版本了。

不過關於一萬步這個版本,我是覺得在驗證性上面實在是有點太難為人了,如果要因為有人真的數了一萬步才能確定這個規律的話,在說服力與真實感方面,嗯,我個人是覺得會稍嫌不足啦……
🎤
6. 您有印象,這則傳說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在大眾媒體嗎?
出前一廷:

正如以上所說,我自己完全沒跟到,一些新聞報導也是看你們《臺灣都市傳說百科》才知道的,然後黃麗群那篇〈跌倒的小綠人〉,我也是因為有購買推理評論家曲辰跟梓書房合作的一次選書服務,他幫我選了一本《海邊的房間》,我這才讀到這篇小說的。
🎤
7. 您在部落格上提過,您是後來讀了《都市傳奇》這本書,才意識到自己曾經是都市傳說的創造者。因為您的經歷(以及創作者的身份),您是否對都市傳說的概念有個深、更個人的體會?您認為「都市傳說」是什麼,又為何人們熱愛傳誦都市傳說?
出前一廷:

我個人深信都市傳說就是一種可以反映社會跟時代觀點的東西,那可能是對某種社會現象的恐懼、想法或反應,然後透過故事的形式宣洩出來。如果以我個人親身例子來說,我覺得這件事讓我體悟最深的,大概就是創作者有時可能也真的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在幹嘛。有些故事的源頭其實是直覺化的,就連創作者本身也需要去加以解讀,甚至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了解。當然,這不是說小綠人傳說有什麼了不起的深意,基本上那就只是個對於新東西的反應與玩笑話,然後剛好在那個網路世代正要崛起,大家好像都想要急於分享些什麼的時間點得到了這種結果。

也就是說,我覺得都市傳說的創作源頭可能完全是無心的,單純只是出自好玩,但是內容隱藏的事物,以及故事之所以能夠被傳播,最終成為都市傳說的原因,本身則是值得深究與有趣的。
--
【後話:關於訪談】
出前一廷:

最後我也想補充一下,我其實有想過還是乾脆不接受這個採訪,只是私下跟你們分享一下,好讓這個東西繼續戴著其都市傳說的面紗。但後來想一想,都市傳說實在太多太多,能夠像這樣讓起源清楚呈現在大眾面前的情況,則是少之又少,所以覺得這好像也是挺難得的機會,因此就還是決定分享一下這個過程這樣。
其實仔細一想,如果在當時就開始追蹤的話,那封mail是可以很容易就追蹤到源頭的,但隨著時間過去,一些mail服務早就收掉的情況,也讓這件事因此變得越來越難達成,就連我們自己也不確定到底原本的信件是不是還有存放在哪顆硬碟裡。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早在網路普及之前便已經誕生的經典都市傳說,自然也就更難追蹤,甚至就連創作者本身也跟先前的我一樣,早已忘記這回事了。
總之,我覺得大多數人其實根本不在乎都市傳說的真假,只在乎內容好不好玩,只要夠有趣,便已經達到了他們樂於分享的評斷基準,而這個基準正可以被視為一種當代的觀點公約數,也讓這些傳說之所以有了可以被討論,也應該要有人討論的原因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