狒狒讀書廢
2 years ago
【讀書廢廢】當快樂成為負擔,不快樂就是你的權利
De kunst van het ongelukkig zijn by Dirk De Wachter

當快樂成為負擔,不快樂就是你的權利
評分:

你不快樂並不表示你生病了。不快樂是生活的一部分,和它相處很重要,我甚至要說,它和生命一樣重要。

這是一本薄薄的小書,主要的論點也很簡單:當你悲傷的時候,不需要強迫自己快樂起來。乍看之下彷彿違背我們對生命的想像(認為活著就是要快樂,或至少不悲傷),但作者卻認為替悲傷賦予和快樂同等的價值,才能幫助我們度過這漫長又起伏不定的人生。

#讀嘛讀嘛 #讀書廢廢
latest #6
狒狒讀書廢
2 years ago
作者是比利時著名的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此書前言中,他描述在他母親死後,父親就此鬱鬱寡歡;儘管他和兄長用盡全力想讓父親走出喪妻之痛,卻始終無能為力。這樣的經歷讓作者重新省思:快樂究竟是什麼?
狒狒讀書廢
2 years ago
如果整個社會都把「快樂」視為一個人自身最大的「責任」,那當某人不快樂時,可能反倒會受到譴責。作者認為,「快樂文化」讓人們只想把成功、愉快的一面呈現給他人觀看,同時不願接納自己或他人陰暗、痛苦或悲傷的一面。因此有許多人湧向心理治療師的門口,希望能取得一個擺脫悲傷的妙方,來讓自己重新回到人生的「正軌」。
狒狒讀書廢
2 years ago
但作者認為,悲傷並不是壞事,實際上人一生都必須和悲傷為伴。因此比起「去除悲傷」,我們更該學習的是如何與悲傷共存。而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需要耐心、需要社群,也需要談論傷痛的勇氣。
立即下載
狒狒讀書廢
2 years ago
摔斷一條腿,醫生能明白告訴你大概幾個月會痊癒;但,當摯愛不幸死亡時,誰能評估你該悲傷多久?有時候一個人可能從此再也快樂不起來,而這份傷痛是無法(也無須)「治癒」的。
作者在書中並未提供悲傷的「解方」,但他確實提出了一些「支持療法」。首先,不強迫自己快樂是首要之務,有時比起哀傷本身,自身或旁人施加的「快點振作起來」的壓力更不堪負荷。再來,需要在身邊傾聽、扶持的人,如此一來才能透過將悲傷化為言語,來排遣、緩解悲痛。
狒狒讀書廢
2 years ago
這本書讓我想起2016年的美國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這部電影和其他「療癒系」電影不同,男主角並未在電影結尾變得積極,然後走出傷痛、重獲新生,反而一直(且心甘情願地)被過往緊緊纏縛,然後繼續在生活中蹣跚前行。
雖然《海邊的曼徹斯特》留下一股惆悵的餘韻,卻比某些訴求「積極掌握人生」的作品要來得真實。我想這部片確實能為經受過慘痛失去的人們,提供一個在傷痛中生存下去的典範,那是在悲傷籠罩下,仍能享有小小雀躍、小小溫暖、小小牽掛的,不非常幸福也不非常悲慘的人生。
狒狒讀書廢
2 years ago
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個瞬間痛失所有,也可能無風無雨度過一生。
因為每個人面對傷痛的機制不同,我覺得旁人對此只能提供支持,不該介入他的課題,甚至對此品頭論足。
失去所愛的人,有人三個月後就能嘻嘻哈哈喝酒談笑、也有人整整三年以淚洗面。無論前者後者,都沒有可受評議之處。因為在人世中,並沒有所謂「正確的」哀悼方式。(何況,外在表現並不等於內在感受,而此刻快樂也可能待會悲傷)
在讀過這本書後,我希望以後自己能用更適切的方式,來對待處於悲傷中的人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