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魯難民🗡關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5JAOnEdS5dTM3m9k6DLYuS.jpg
《巡禮》
這次畢業審查的作品之一(其實還沒畫完但還是審查階段所以還好)
latest #18
媒材是壓克力顏料跟香爐灰
這是一件非常個人經驗的作品
我的整個家族(父母兩邊的家族)都是基督教徒,從出生前教會裡就很多叔叔阿姨在等著我出生了,所以理所當然我也是從有記憶以來就在教會長大
我媽跟教會的人都告訴我們廟裡的「神」都是鬼,不能接近,小時候出於害怕也就幾乎沒有進入廟裡面
是直到高中我才好奇,跑到天后宮去參觀&體驗拜拜
立即下載
(後來被我媽知道我被罵死ㄌ)
海拉魯難民🗡關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到後來我真的接觸了不同種類的靈修、命理,經歷幾次被卡到、鬼壓床、看到好兄弟以後,台灣傳統道教信仰對我來說是一種身分認同的挑戰與融合
「巡禮」這個詞對世俗的人而言不僅僅是靈修、聖地這麼簡單,它恰好反映了關乎個體的族群認同

雖然我使用媒材的衝突表現信仰的衝突,但這份衝突並不意味高低優劣、也不是單純的進行比較、更不是尋求真理,而是用我十多年從未接觸道教信仰的台灣人身份,用特殊的局外人視角來觀察信仰與認同的關聯性
這件作品也算是對觀者進行族群認同上的叩問。
我很認同一段話:「科學家找答案,藝術家找問題」
這件作品其實並不成熟,它仍是一個內心與自我認同面向的探索,但會希望在未來會是更鏗鏘有力的問句。
https://images.plurk.com/2U72i69swaS9wejf9GAr2u.jpg
《聖徒》
這是我準備的第二件作品,是使用攝影,但未來可能會轉變為錄像或攝影+複合媒材
依舊是基督信仰與台灣道教信仰衝突之下的作品。
但是攝影與繪畫這兩件作品,最大的不同在於:
繪畫是對個人內心進行探索的表現
攝影是作為「局外人」對外界的觀察
我試圖在攝影之中尋找基督教與道教之間的異同,廟與教會的人非常的不一樣(無關優劣),這個計畫可能要持續拍攝十年才會有點東西,所以很遺憾我只能說它甚至連十分之一的完成度都不到。

雖然老師有建議我同時做伊斯蘭教或佛教,但這兩個宗教與我的生活沒有關連,所以最後沒有採納這項建議。
我的展覽系列作都有一個共同大主題:「文字和語言是最粗糙的傳達工具,文字遠遠達不到精神世界的精緻,因此藝術是唯一能將精神世界投射到具象世界的工具。」

也因此,我很常在同一個主題之下用多種媒材進行表現實驗,在進行多次淘汰後,在最後選擇最能夠表現這個主題的媒材進行創作。

我很相信形式皆可轉換這件事
(廢話好多都在自顧自講,不知道用詞上能不能讓其他人理解 (知道自己語言表達能力沒有很好)
⠶ 秘密花園
2 years ago
(不知道可不可以回)
好喜歡關對自己作品的想法和理解ㄡ!記得有本書叫《知覺之門》中也有提到很相似的問題,認為文字和語言其實更像是人類用來限制自己的工具⋯⋯
魚ㄐ✧反派魔法少女預購中
2 years ago @Edit 2 years ago
我喜歡依你的經驗從旁觀者去敘述兩教的感覺~~~第二件的概念我也很喜歡、而且用投影的方式,觀眾的手看起來碰到作品實際也只會碰到畫布(投影使人碰不到畫無法插手),讓局外感加深,斗選擇的這個手法很不錯!喜歡!
CHI974488: 我認為人類有了最粗淺的溝通方式後,反而會逐漸喪失更細膩深層的表達能力
就有點像科技vs手工一樣吧,習慣了方便就會喪失細緻
&謝謝樂蒂推書!有空來翻一翻
Yuzikoz: 謝謝魚ㄐ!繞了一大圈最後還是會回歸到自身經驗出發的創作 但這次跟老師聊了之後可能還是覺得主題要更明確一點,現階段還是過於粗糙
不知道是哪來的誤會覺得我在踩捧文學vs美術
我覺得我在談的一直都是「藝術」而不是「美術」?藝術本身包括音樂、文學、美術等等,我不認為「文字與語言」和「文學」是同一個層級的事物
我所說的「只有藝術能達到靈魂層面的精緻」,裡頭本身就包含了文學,當然如果你想要覺得文學不等於藝術那我也尊重
文學的美感可以超脫時間與空間、更能跳脫感官限制,這點上我非常認同,因此我把文學與美術、音樂放在同一個天秤上
而文學本身比起美術與音樂更需要有文化底蘊與受教育的背景(最低門檻是要識字),在這個層面上文學藝術距離人的「本能」較遠,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文學才如此獨樹一格,甚至可以說文學是一門菁英藝術
就像我不會覺得靜物素描=藝術,那是完全的復刻具象世界的「工具」,就和文字用來「單純敘述」是一樣的工具
只有當文字為文學所服務的時候,它的精緻程度才會受到提升,不知道這樣解釋有沒有比較好理解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