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自Republic of Communication :「障礙人類學讀書會」10月9日第一場講題:手語之路 講者:李信賢博士 出生在聾人家庭,研究所時從化學轉到語言學領域,研究的是手語的音韻系統,特別是臺灣手語與中文(文法)手語之音韻系統比較,並從音韻角度指出為何中文手語接受度不高。中文手語是教學現場使用的人造語言,不被聾人普遍接受,但部分詞彙已被臺灣手語吸納或借用以擴充本身詞彙。在手語翻譯實務,也常需倚賴中文手語來表達各種術語。有人主張只用「純」手語,但忽略語言借用是一種自然的語言現象。現在的聾生幾乎人人開電子耳,邊說邊比手語,但無人研究年輕一代的手語質變,仍以老一輩手語為研究標的。 (其它資訊見留言) 時間:2021年10月9日(六)下午2-5 地點: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南棟3樓314室
讀書會閱讀書目: Fischer, Susan. 2009. Sign Language Field Methods: Approaches, Techniques, and Concerns. Taiwan Sign Language and Beyond, 1-19. Smith, Wayne. 2005. Taiwan Sign Language Research: An Historical Overview.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6(2):187-215. 《聾人與社會:心理、社會及教育觀點》 (陳小娟,邢敏華,劉秀丹,李信賢譯)。2021。心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