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綸!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8/22)前陣子看完《核爆家園》,短短五集但壓迫感跟絕望感真的是夭壽的誇張。或許是因為知曉那樣的恐懼還在可想像的範圍裡,看著裡頭人們遭受輻射的景象(雖然並不準確),跟科學家訴說後續引發的災害。因為想像得到,所以絕望感就在對話之中被誘發出來。不過我自己感覺本片並未真的有站反核和擁核立場,反倒是僅做為紀錄改編。
#時空鱷魚的梯子
感覺後面應該會講相關話題,但今天不是主要講裡頭的劇情(X) 我一直蠻喜歡八零九零年代歐美的設計風格,尤其是蘇聯的建築,當初有在網路上看到一本介紹蘇聯建築的攝影集(可惜沒買,也沒中文,然後就消失了)。
想起《午夜巴黎》,總會有當代的人,追求上一代的美好時光,如此的不同往前溯源。但想到現代的便利性,自己可能只是想體驗那種氛圍,當作某種渡假班。也許正因為時間,那些美好才有想像與復刻的空間。創作也好,所謂藝術也好,似乎都不是在追求一種一成不變。而是濃縮了一整個年份的人事物,剛好被區隔開的狀態。
想起共事過的設計師問風格的必備條件是什麼。他說是時間。需要時間,才能誕生所謂的風格。大概酒也一樣吧,上次回家櫃子裡放的很多高粱,我媽不懂,我說沒開瓶可以保值。跟風格其實沒什麼關聯(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