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斯‧施
3 years ago @Edit 3 years ago
這回奧運的討論風潮相比往年來更為熱鬧,我覺得數位/網路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推手角色。(我有用幾個趨勢分析平台跑了些數字,不過可以等奧運結束後彙整再來貼)

主辦單位的部分,今年的奧運我覺得在內容製造上真的非常厲害,不僅僅是多個官方/半官方的社群平台不斷發布最新訊息,官網上面可以看到最新的賽事/進度、選手過去的經歷/成績,甚至有些分析根本比運動簽賭網站還要專業。

除此之外,我覺得最棒的是在『大量創造素材』這件事情,現場轉播的攝影效果好得不得了(這可以讓我另外再發一篇文了),各種你想像不到的現場角度跟運動瞬間的捕捉,加上數位載具提供了網友鄉民許多可以輕易截圖再到網路/社群上轉貼乃至於二創三創的內容素材,這真的是以往不可想像的。
茂斯‧施
3 years ago
再來是轉播的部分,我覺得相較於五年前,大家更能接受在手機上觀賞運動賽事這件事情,更不要說AirPlay、GoogleCast,或是AppleTV等載具,可以直接利用大螢幕跟三五好友或是闔家觀賞。前面說的截圖在這裡也方便許多,有時在沒有空閑看轉播的狀態,我看朋友社群上的限時動態,根本比新聞報導還中來得快又精彩。

更不要說愛爾達還算有誠意的端上十來台頻道再加上七日內的重播,對我來說這把「半夜等著看轉播」變成了「半夜睡不著來重溫精采鏡頭」。想到某電視台在奧運前不端的強調東奧看東X,我真的有幾回在有線電視的環境下看到一肚子火。這已經是觀影習慣的改變,即使這些系統業下回願意忍痛掏錢出來買轉播權,只怕是消費者也回不來了。
茂斯‧施
3 years ago
最後是使用者行為的改變,像前面說的,我幾個朋友的社群限動有截圖、有即時戰報、甚至有比主播賽評還專業的選手以及賽事分析,我何必等整點再去聽電視台那些語焉不詳的報導。我更喜歡的是透過各有專長的網友,把台上這些運動選手的故事一個個挖出來的過程,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李洋從國中一路追趕王齊麟的過程、看到菜市場凱怎麼一路翻滾成奧運銀牌、這原本可能只能是報紙一小角的花絮,我們卻可以選擇好好的花時間去研究它。

而前面說到的網路截圖加上二創/三創,也發揮了真的很大的社群擴散效果,從選手私下在社群中的各種擁抱或是情緒可以討論、到各種有趣的一樣肖像或是插畫,乃至於邊線判決的落點圖哪天真的變成國旗,我想在這個數位世代,也不是太讓人意外的事情了。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