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的追尋:轉化哀慟的最終關鍵》,大衛·凱斯樂 David Kessler ,2019,時報文化
#讀嘛讀嘛
latest #11
恐懼不能阻止死亡來臨,但是它會阻止我們享受生命,而這是不必要的。
P104
對垂死的人們而言,蝴蝶代表的不是死亡,而是一種蛻變的象徵,無論如何,生命都會延續下去。即便你和親友的關係會因為死亡而改變,但無論如何,這份關係會繼續下去。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讓這份關係變成一份有意義的關係。
p118
選擇全然地活出生命,是指專注在當下地生活,無論眼前的情況有多麽困難。這關乎於你內在的品質,而非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
p144
你有過的愛的體驗,永遠不會被新的愛摧毀或改變。那份愛會以它自己的時間、自己的方式,恆久長存在你的心中。而如果你渴望,你可以得到更多的愛。在你的一生中,你的心可以有許多愛的體驗。一份新的愛可以在同一片土壤上滋長,而不會折損原來的愛。
p159
----------
我忍不住想,這是有可能的嗎?我要怎麼去證明它?我想要找例子。
當你思索如何為生命找到意義時,或許你會認為,只有重大的時刻才算數。但事實上,每一個瞬間都算數。
p172
死亡永遠是荒謬的,不過我能提供一點協助,幫助他們在為什麼這個問題裡,取得一些掌握感。
p184
每當我聽到有人對哀慟者說出不得體的話,或是做出魯莽的舉動時,我總會問:「這是他們第一次這樣嗎?」答案通常是否定的。人的狀態是具有一致性的。自戀的母親會把你的哀慟都連接到她自己身上。好勝的朋友會認為他的哀慟比你的嚴重。控制欲旺盛的兄弟姊妹會指導你該如何改善情況。在這些棘手的關係裡,我們一部分的責任是,去看到對方本來的樣子,然後從一個平靜抽離的位置,來決定要如何回應他們。
p208
我常常鼓勵人們,做出善良的舉動時,不要抱有任何的期待。期待其實就是尚未形成的怨恨。
p214
當你們兩個人相處的時候,彼此的心要在場,分享你們的失落感,但是不用覺得有需要去「修好」對方。
p242
我們都對自己的健康有責任。不過我也相信,我們都不應該因為自己的疾病遭受譴責。
尤其是上癮。
p267
無論多麼好心,但是沒有人喜歡自己的痛苦被別人拿走,除非他已經準備好了。
p369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