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rdy在電話中轉述班班說和他談戀愛像是瓊瑤電影一樣,不真實。
‧綠豆糕片段,班班說Birdy熱鬧好玩,像放煙火一樣;對照班班同時提到:溫柔體貼,會照顧愛護女朋友,慢慢醞釀感情,這些特質應該是高中階段班班所感到缺乏的。
‧中年篇,班班和阿漢約見面,道出他和Birdy已經離婚的事,又說了「喜歡一個男生是與生俱來的,早知道我就不努力了,害了我一生,也害了他,他媽的。」這段充滿怨念的獨白。
+
因此,第1個重點就是Birdy談的戀愛到底怎樣進行,又熱鬧好玩,又像瓊瑤電影?這時作者馬上就暴露了自身背景知識不足的問題,因為作者沒看過瓊瑤,根本就不知道要怎樣才像,只好放棄這一點。不過熱鬧好玩,倒是可以設計,畢竟以高中生來說,再怎麼熱鬧好玩,能做的事情應該還是很有限,總不能環遊世界吧,作者讓Birdy每天寫情書、經常送禮物、騎車(和阿漢借車)出遊,這已經足以羨煞全校了,再搭配氣球事件,真的是熱鬧如煙火。但是因為這段戀愛並沒有慢慢醞釀,所以基本上這時的Birdy情書亂寫,禮物也亂送,完全沒有送進心坎裡。
+
情書是最浪漫的部分,畢竟禮物可以買,出遊可以找別人,而情書表達了寫信者獨一無二的情感,因此作者把Birdy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兩人復合、甚至結婚以後。只是這樣就又暴露了作者才氣不足,再加上時代不對,根本沒有寫過情書,因此那幾回寫的情書,是花最多時間的段落,但作者相信以Birdy廣讀的程度(又是《Birdy》(1984)、又是瓊瑤、又是三毛),應該可以寫得更好。
+
第2個重點,是班班怎麼發現Birdy真正喜歡的是阿漢,這有很多發揮空間。導演曾提到當時很多女生即使知道對象是同性戀依舊深信自己可以改變對方,而願意結婚,給出班班在婚前,甚至高中期間就已經發現的可能。作者認為這個可能雖然不能排除,但往後二、三十年的婚姻勢必就是Birdy艱辛的矯正之旅,班班則恨鐵不成鋼,最後終於心灰意冷「早知道我就不努力了」,實在太悲慘而不忍心讓故事這樣發展。相反的,作者打算讓班班是在婚後和Birdy生活之後才發現的,最後則因為對Birdy的愛與了解選擇放手。
+
如此一來,要讓班班如何發現就變成一個難題。當時認為畢竟Birdy很會演戲,在高中階段幾乎就要騙過阿漢,對班班只要保持著戀愛的熱鬧,應該也很容易瞞過去;而畢業之後,因為已跟阿漢失聯,少了這分情感拉扯,就更難有破綻了。因此,作者在寫高中篇的時候,有意讓Birdy的演戲有漏洞,以免之後編不出班班發現時可以支撐的跡象;結果實際寫的時候,發現這部分根本就多慮了,對於Birdy和阿漢的感情一無所知卻又和Birdy密切交往的班班,幾乎隨便問一個正常的問題就不小心戳中Birdy的要害;迫使Birdy需要圓謊或露出不對勁的舉動。
+
然而,高中的Birdy再怎麼可疑,班班在婚後還是需要一個契機讓整件事情明確化,這部分作者想了很久,若是發現像是裸照之類的證據,可能對班班衝擊太大(會心臟病發Orz),最後才想到,答案就在題目裡,也就是Birdy的名字的由來──《Birdy》電影,真是一個又明顯又容易忽視的地方。事實上,作者也是構思到這一步,才認為整條思路是行得通的,開始下筆寫故事。實際下筆的時候,則安排好幾個事件來引導整個過程:導師班上同性戀學生遭霸凌(認識男同性戀及其處境)、比比的同妻遭遇(認知到女生和男同性戀結婚的慘況)、Birdy的醉話(知道Birdy喜歡阿漢)、發現Birdy遺留的劇本(知道Birdy和阿漢交往的過去,包含性的意味)、觀賞《Birdy》電影(了解Birdy對阿漢的感情並驚覺Birdy正困在社會與婚姻的牢籠中)。
+
第3個重點,是Birdy的情感與性傾向。從中年篇的班班看來,她既然願意和阿漢見面,又對他說了那些話,可以看出她雖然怨,但對Birdy並沒有恨,和一般網路上指控丈夫的同妻不同。因此作者想像Birdy的性傾向粗略分類雖然是男同性戀,但非常特殊。首先如果一定要的話,Birdy可以和女性完成性交。這個一方面是考慮到Birdy和班班最終還是生了小孩;另一方面也不想讓班班婚後沒多久就因為性生活不美滿而起疑,導致後面故事的走向都聚焦在性。
+
其次Birdy對(無論男女的)性並不熱衷,但(只有)阿漢對他有性吸引力。之前朋友說作者作為Birdy粉,分析劇情時常有將他純情化的偏向,作者並不否認XD。但是此處仍有其他考量,一來若是班班發現Birdy牽涉到看G圖、看G片等男同性戀的性相關事物,不但衝擊太大,而且故事走向一樣會聚焦於性;二來如此正好可以排除同妻所經常指控丈夫出軌找男人的可能性,此外,這個設定也能和《Birdy》中的Birdy作為對照。
+
至於Birdy對班班的情感,應該是有欣賞和喜歡的,認清和同性的阿漢在不可能一起之後,就把阿漢藏起塵封的位置,既放棄了追尋愛情的可能,也認定了班班可以共度一生的對象,又加上對班班的愧疚(利用她推開阿漢、害她退學、給不了「心裡真正接受」的愛)。所以,Birdy說他對班班是認真的倒是真實的。Birdy高中談戀愛雖然很積極,但他的用字還是很小心精準的,他沒有說「我愛你」(直到求婚的時候才說,畢竟結婚又是另一個階段了),而是常說想要「在一起」。
+
接下來是一些補充的人物設計
首先是Birdy和班班的職業。在電影中,Birdy充分表現出電影有專一的興趣,因此後續讓他當導演基本上是沒有懸念的。不過作者認為Birdy是個鬼才,很可能得到金馬獎,而不如小說寫的是沒沒無聞的小導演。至於班班作為中學老師,則符合當年女性受教育的主要機會,且也讓傳統觀念的王議員接受班班這個媳婦。此外,作者還考量到,中學時期男女分班的班班可能對於男同性戀的存在、霸凌的處境完全陌生,以至於會難以同理Birdy;而老師便是最有機會面對這類事件的職業,雖然故事中這一段對當事學生、班班甚至聽到轉述的Birdy都很殘忍,但作者認為在當時(2000年左右)卻可能是非常真實的。
+
其次是班班的父母,作者的設計是一個有點像阿漢的父母,媽媽是「都幾歲了還談甚麼愛啊?」這種逆來順受的無奈與堅強,但父親卻很惡劣,這也讓班班有了一個性格上小小的缺陷(這不是說班班不好的意思):她對於原生家庭找不到的夫妻幸福、丈夫的溫柔體貼照顧愛護幾乎沒有抵抗力,也因此她在知悉Birdy是同性戀後,反而更想抓緊這一切,付出了努力卻只是徒勞。
最後是比比,這個本文中新增且佔不少篇幅的角色。作者的設計,基本上比比就是另一個班班,扮演班班的自我對話或是命運對照。因此在高中篇可以看到比比和阿漢交往、比比和班班討論Birdy的怪異,在成人篇可以看到比比和男同性戀結婚的悲慘結果。
+
寫完本文後,除了電影提供的阿漢視角外,班班視角也補齊了,至於沒有真的寫作的Birdy視角從這兩個視角也幾乎可夾擠得出。如果要比這3個角色誰比較慘,作者現在會認為Birdy最慘,班班次之(原本以為她最慘),阿漢反而各方面都是最幸福的(從和神父的辯論看得出來他有餘裕思考很多東西)。電影以阿漢視角表現,或許對觀眾才是最舒適的吧。
感謝你細心設定寫出這整篇小說,讓我也對Birdy跟班班的關係有了很多思考的空間。:"D
然後我很認同用阿漢的視角去鋪陳故事對觀眾來說是最舒適的(雖然這應該因為是柳導的經驗才作此選擇),至少我自己在設計的時候,幾乎沒有寫班班的勇氣,至於Birdy的則是……要讓自己處在近乎抽離的狀態,才能寫得下去。
寫阿漢視角幾乎都很愉快,因為電影已經把他虐完了。(咦)就算是最痛苦的時候,他看見的Birdy也都發著光,他的世界也都很美麗而且帶有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