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鷹】 身長:56~62 cm 翼展:147~169 cm 魚鷹又名䲹、鶚、王鴡、雎鳩、西部魚鷹,是一種晝行善於捕魚的猛禽,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上身呈棕色,頭部及下身主要呈灰色。屬於鶚科。 魚鷹可以適應多種棲息環境,並可於食物充足的情況下於水域周圍任何地點築巢。魚鷹棲息於除了南極洲以外的所有大陸。然而魚鷹在南美僅是遷徙鳥,並不在當地進行哺育。 正如其名「魚鷹」所示,魚鷹幾乎僅從魚類中獲取食物。它擁有一些特別的身體特徵和行為以幫助它在狩獵中捕獲獵物。
【灰面鵟鷹】 身長: 47~51 cm 翼展: 102~115 cm 又名灰面鷲,為中型鷹,身體呈黑褐色,頰灰色,眉與喉部為白色,喉中間有一條黑色的縱斑,成鳥眼睛虹膜黃色,胸部至腹部密佈褐色的橫斑;幼鳥眼睛虹膜褐色,胸部至腹部密佈褐色的縱斑。於每年10月10日之前後自北至南過冬,其中重要過境停棲點為臺灣的八卦臺地及恆春半島。因10月10日為中華民國國慶日,而又有「國慶鳥」之稱。臺灣彰化縣縣鳥。
【灰鷂】 身長:43~54 cm 翼展:98~124 cm 又名烏灰鷂,鷹科鷂屬的鳥類。雄鳥上體石板藍灰色,雌鳥上體暗褐色。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以及森林平原地區的河流、湖泊、沼澤和林緣灌叢等開闊地帶。主要以鼠類、蛙、蜥蜴和大的昆蟲為食,也吃小鳥、雛鳥和鳥卵。主要在地上捕食。通常營巢於水域附近地上草叢中或乾的蘆葦叢中。巢主要由細的灌木枝條、蘆葦和草構成,內墊有乾草。巢的大小直徑約50cm。每窩產卵3~6枚,卵白色,通常無斑,偶爾帶有褐色斑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英國。
【鵲鷂】 身長:43~50 cm 翼展:110~125 cm 鵲鷂又叫喜鵲鷂、喜鵲鷹、黑白尾鷂、花澤鵟等,是隼形目鷹科鷂屬的一種中型猛禽。站立時外形很像喜鵲,所以得名。 鵲鷂上體深褐,尾上覆羽具蒼白色橫帶,下體栗褐色並具黃褐色縱紋。鵲鷂棲息于開闊的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草地、曠野、河谷、沼澤、林緣灌叢和沼澤草地,繁殖期為5-7月份。
【東方澤鷂】 身長:48~58 cm 翼展:113~137 cm 又名澤鵟、東方澤鷂、白腹鷂,體態修長,眼黃。雄鳥:全身為黑白色調,頭胸部間黑白分明,翼尖黑。雌鳥:全身偏褐色調,靠近翅膀末端顏色較淡,形成翼窗。尾上基部有白色斑。常於沼澤上空低飛搜尋獵物,發現時便定點空中,再垂直攻擊獵物。飛行時搖擺不定,尤其低飛覓食時。夜晚棲息於草叢。在台灣屬於稀有過境鳥。
【北雀鷹】 身長:30~40 cm 翼展:60~79 cm 頭上至背面為藍灰色。雄鳥:臉頰橙色,喉部白色,胸部至下腹為白色、兩側密佈橙色橫紋。雌鳥:胸、腹密佈暗色橫紋。尾下覆羽長,看似腰帶。嘴爪彎曲銳利,以小型動物為食。出現於闊葉林。主要食物為鼠類、小鳥、昆蟲。獨居,性兇猛,常在空中主動衝擊挑釁其它較大的猛禽。在台灣屬於迷鳥。
【東方蜂鷹】 身長:43~54 cm 翼展:115~145 cm 蜂鷹亦稱鳳頭蜂鷹、雕頭鷹或東方蜂鷹,體色多變異,唯頭部小、頸部較長為重要判斷依據。為東亞地區主要的遷徙性猛禽之一,遷移路線橫越日本、臺灣、中國大陸、印尼、馬來西亞及菲律賓。一般築巢於大而多葉的樹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尼的爪哇和蘇門答臘。 東方蜂鷹在臺灣原是候鳥,不過在1970至1990年中有發現留鳥,當時也是臺灣養蜂業的高峰期,故推測部分東方蜂鷹定居臺灣。
【白肩鵰】 身長:68~84 cm 翼展:176~216 cm 又名御雕,是隼形目鷹科雕屬的大型猛禽。體羽黑褐色,頭和頸較淡,肩部有明顯的白斑,在黑褐色的體羽上極為醒目,很遠即可看見,這是區別其他雕的主要特征。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地帶,尤喜混交林和闊葉林,常單獨活動。或翱翔于空中,或長時間的停息于空曠地區的孤立樹上或岩石和地面上。主要以嚙齒類、野兔、雉雞、石雞、鵪鶉、野鴨、斑雞等小型和中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為食。其繁殖地主要是在歐洲以及中亞,東亞地區不易見到,在台灣屬於迷鳥。
【禿鷲】 體長:100~120 cm 翼展:250~295 cm 通體黑褐色,頸基部被有長的黑色或淡褐白色羽簇形成的皺翎。主要棲息於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與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緣地帶,常單獨活動,偶爾也成小群,特別在食物豐富的地方。主要以大型動物的屍體和其他腐爛動物為食,被稱為「草原上的清潔工」,常在開闊而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翱翔,窺視動物屍體。在台灣屬於稀有冬候鳥。
【熊鷹】 身長: 63~80 cm 翼展: 140~165 cm 又名鷹雕或赫氏角鷹。頭部呈黑褐色,頸背部及覆羽為褐色,從腹面來看,飛羽和尾羽有多條橫紋。絕大多數個體的頭後方有短冠羽,僅有少數擁有顯著的長冠羽。主要棲息於海拔1,000~3,000公尺左右之原始闊葉林或針闊混合林內,在台灣原住民排灣族及魯凱族文化中有重要意涵。
【黑鳶】 身長:58~69 cm 翼展:157~162 cm 黑鳶俗稱麻鷹、老鷹、老雕、黑耳鷹、老鳶或雞屎鷹。台灣基隆市市鳥。全身大致為暗褐色,羽緣淡褐色。頭部、腹面有淡褐色縱斑。尾羽略長,有不明顯之淡褐色橫斑。飛行時,雙翼狹長,翼下初級飛羽基部有明顯之白斑,尾略呈開剪形,是兩個易於辨識的特徵。出現於海岸、河口、湖泊、港口地帶。
【大冠鷲】 身長:65~74 cm 翼展:150~169 cm 體態結實的森林性大型褐色猛禽。停棲時,可由這幾點特徵迅速辨識出來:鮮黃色的眼先部裸皮、布滿白斑點的腹面,以及鬆散的黑白羽冠。成鳥飛行時,注意其翼下及尾部的黑白寬帶。淡色型幼鳥整體偏白,臉部暗色如戴面罩,翅膀褐白相間。又名蛇雕,因為蛇類佔了牠們食物組成的大部分。
【林鵰】 身長:67~81 cm 翼展:164~178 cm 大型猛禽,翅膀伸展後是臺灣留鳥猛禽中翼展最長的,全身深褐色,無明顯斑紋。臘膜黃色,嘴喙灰黑色。分布於中國、東南亞、南亞以及臺灣。分佈於臺灣本島海拔2,600公尺以下的森林。台灣是林鵰世界分布的最東北邊陲,在台灣本島數量稀少,野生動物保育法將其列為「瀕臨絕種」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