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打/《信物》
-1111節日賀文
latest #10
「今天也做過頭了呢,詩鶴久。」

他帶著笑雙手抱胸地站在自己面前,一臉清爽地說,也不知話中是在叨念負傷臥床的詩鶴久呢、抑或是他手裡那大的誇張的便當盒呢。不過無論是哪一方,詩鶴久都會露出無奈的笑容、一併給予肯定的回應吧。

“因傷必須住在蝴蝶屋而無法回家的日子裡另外一方會去探病”,是他們之間未曾明說的小約定,而其中詩鶴久被探病的機率明顯比杏壽郎高得多。

那些她在胡蝶屋度過的日子裡,杏壽郎總是會在正午時刻來訪,兩人會一起用膳、喝茶,直到傍晚才會離開,接著執行鬼殺隊的工作。

雖然因為工作繁重、有時也得到別的城市執行任務的關係,杏壽郎並不能每日都來,不過一旦見過詩鶴久藏不住的期盼,就連旁人也會暗自替她祈禱,希望那抹耀眼的顏色火炎能夠出現在這色彩單調的室內。
而那火炎的主人最近似乎從哪裡學來了什麼,每每出現在蝴蝶屋時手裡總是提著個布包,那四方形的布包大小非常可疑,甚至忍小姐一開始還以為那是行李,笑容滿面地對他這個非病號進行了驅離,直到他從裡頭拿出花紋精美的木盒才罷休。

就像他現在正要做的一樣。

杏壽郎在詩鶴久床旁的椅子上坐下,解開了布包,將分作三層的精緻方盒一一放上桌面,詩鶴久大約是習慣了這樣的流程,也默默地接手餐具幫忙拜放到兩人的面前,一道隨著他的動作窺探便當的內容。

今天是蕎麥麵呢。

詩鶴久在兩人的碗裡添了醬汁,眼神柔和了起來。
雖然是簡便的料理,和精緻的餐盒比起來也顯得十分樸實,但看著一旁那些作為配菜的天婦羅和豆腐,思及身旁的男性製作這些時的情景,詩鶴久也不禁感到一股溫暖的熱流湧向心窩,率直地向他表達了感謝。

「開動吧!」他說,詩鶴久跟著合十附和,兩人相繼從盒中夾取主食和配菜,沾著醬汁續續吃著。

一時間誰也沒有說話,只有筷尖碰觸到盒底時的輕微聲響,卻絲毫感覺不到彼此之間有任何疏遠或者冷漠,反而是彷彿世間只他二人,超脫了時間與空間的、不疾不徐地細細品味這樣難能相處的小時光。

在冬日的午後,就著柔柔的暖陽和乾燥的氣味一起,像他們在成為隊士、離開煉獄家以前一起度過的每一日一樣。
立即下載
「今天的便當也非常美味,謝謝您,杏壽郎大人。」詩鶴久握著筷子,向正在往碗內夾起蕎麥麵條的杏壽郎輕聲道了謝。

不僅是為了他準備便當的辛勞,也是為他的心意做出感謝,雖然每次份量都多得離奇,卻確實是非常美味且窩心的料理。
她也可以想見這樣的份量大約並不是一開始就計畫要一起用餐的,而是杏壽郎他每一樣配料都想為自己準備、一股腦想讓自己吸收多一點營養早日康復,所造成的結果吧。

不想他的用心被浪費,詩鶴久總是認真地品嚐,動筷直到自己真的再也吃不下為止——突然,她的思緒與目光被自己筷子上麵條奇特的走向給吸引,一直看著延伸到對方筷間的米黃色,詩鶴久這才意識到這稍微有點尷尬的現況。
「好像⋯⋯紅線一樣。」

卻在她反應以前,讓場面更加無法收拾的句尾最後一個音階已經脫離她的唇邊,讓詩鶴久嚇了一跳,羞得不知如何是好,經自己方才這麼一說又不好放下筷子,一雙手只能僵在原地、進退兩難地垂下視線直盯著自己的碗瞧。

「這麼說來,我有準備禮物要給你。」

「詩鶴久,抬起頭來。」

身旁帶著笑意的嗓音讓她耳根發熱,詩鶴久仍是乖巧地看向對方,以及他從懷裡拿出的那枚金色薄簪。
「我聽聞出遠門的丈夫都會給妻子帶些手信,所以便在淺草的街上選了這個。」

他自信滿滿地說,將簪子遞向詩鶴久。
而她慎重地接過,輕撫上頭精緻小巧的紅色山茶,在他期待的眼神催促之下,挽手將簪子沒入後腦勺的黑色髮髻之中。

「很美、很美。」他頷首道,看起來像是十分高興的樣子「很適合你。」

「不如將此物作為紅線,交與妳保管罷。」

詩鶴久羞赧地對上那雙金紅瞳眸,熾熱的情意彷彿能夠灼傷自己的心口。
何曾想過隨著歲月累積而起的羈絆與情感能讓他們從竹馬走到了互相許下承諾的日子,每每想起過往的點點滴滴、或是那一日在煉獄家中交換心意的場景,詩鶴久都還是隱藏不住眼角的濕意。

「是的,杏壽郎大人。」

撫摸著自己臉龐的手掌是那麼的溫暖,朦朧之間,他似乎是非常溫柔的笑了,替自己抹去了淚水,也撫上頰側的鬢髮。

年少相識,一直以來看慣了的他的面容不知不覺已經變得明朗、變得成熟,從懷抱著夢想的稚嫩少年,一步一步茁壯成了懷揣著才能與熱情的劍士,而自己卻還是跌跌撞撞、亦步亦趨地跟隨在他的身後。

偶爾像這樣被他提醒自己已經是站在他身側之人時,總是深刻地感覺到自己的不足,與對他無法言盡的感謝。

想要更加努力、想要早日成為真正足以與他匹配之人。這樣的聲音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在內心吶喊著。
「謝謝您。」

詩鶴久覆上他厚實的手背,珍惜地捧著,千言萬語最終還是只能化作一句簡單的感謝,流淌在彼此之間。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結果,雖然不全是料理的功勞,不過兩人這會在希望詩鶴久早日康復的目標上,似乎確切達成了立場的一致。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つづ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