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 真的好精彩,大家結婚前真的要好好考慮清楚啊
這讓我想起很久以前看到盪生哥的傳奇故事。
所謂的盪生不是節儉也不是單純的小氣,它可能被用更嚴重的形容詞,例如自私、吝嗇、殘酷無情。
無論他怎樣,回到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人不會天生就長成現在這模樣,他的家庭與環境培養他成為現在這樣的人」,他的家人花了幾十年把他變成這麼盪生,所以不會是交個女友就能立即轉念改變。(我其實有點不喜歡轉念這個詞,正常人不會想不到自己能想到的事情,轉念不是想透,而是修復了非常多的抗拒或創傷而產生認知改變)

我們很少能有機會聽聽盪生的當事人怎麼看待自己的事情,但是猜想自己本身童年應該也沒過得太好。
latest #16
🍬糖星✨社畜填坑中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拿婚禮來舉例,會去餐廳叫自己新娘自己梳妝打扮用手機拍照、花幾百的對戒當婚戒就表示他也沒有認為自己的婚禮被人笑小氣有什麼,因為比起被人說話,婚禮就是一個要犧牲付出自己僅有資源的麻煩,而且不得不做的那種強迫式麻煩。(以上都是建立在他是真盪生而不是不知禮數

對自我匱乏、覺得自己的資源永遠不足、沒有擁有的安全感、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可能有匱乏與被剝奪、沒收的懲罰經驗、付出沒有被感謝、自己被人佔便宜等都可能產生一個盪生性格。

所以站在盪生哥的角度,助人與奉獻就是
「我僅有的東西要分給別人還獲得不了回報,我有的變少了怎麼會快樂,這個社會還鼓勵這種讓我沒有安全感的行為」
所以理想的另一半就是
「如果可以只有我需要她,我要什麼她能給我,而她不會需我任何物質或幫助就太好了」
愛是一種讓人充足的狀態,所以當我們愛足夠時,我們很願意給、付出改變、甚至是奉獻,因為我們信任且滿足,那種回報是精神上的。
但對他們來說那是站不到的位置,我付出必獲得回報,我請十頓飯必須成為我女友,不能吃虧的個性很難有愛。

那樣的愛情也建立在互相綁架之上,很奇妙的是有很多女生吃這套,因為被要求、被需要會讓自己變得有功能與存在的價值。
立即下載
這樣願意付出的女生甚至在綁架的愛情中產生一種我有能力改變對方的錯覺,因為我被需要、我比較強大。

基本上就是不會改變,妳也沒有妳想像中的那麼有影響力。

(大概就是我們眼中 又好又溫柔又笨的女生吧)
🍬糖星✨社畜填坑中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所以,猜想,盪生就是缺乏付出之愛而無法有效表現愛的行為。
我們通常和自己的主要照顧者學習,如果父母愛你的方式就是給你吃飽後叫你別來吵,那長大後我們也會覺得我給你錢就表示愛你了,請不要一直要跟我談心。
如果每次繳學費就要對你吼罵賠錢貨,你就不會想把困難跟人求助。
如果每次拿一點東西就一直被提醒要感謝他人、或是要回報,你可能會害怕接受人情,畢竟你可能付出不了回報。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與環境培養出怎樣的小孩,而我們通常又會找一個像自己主要照顧者的伴侶,畢竟我們無法自主時就是這樣的人來給予自己照顧,所以依照依附理論的理解,那是一種習慣的依附特質與愛的表現,我們會被與有父母相似特質的人吸引。

so

如果你父母是溫暖威嚴的人,你通常有安全感,會找到相似特質的對象。
反之,你父母不回應你需求,你也會變得不期待他人幫助,甚至還會被褒美成獨立,其實是你根本不信任他人有能力跟意願幫助自己。
如果照這種說法,沒有透過自我的整理跟關係修復,實在很難從原生家庭的陰影中翻盤。
🍬糖星✨社畜填坑中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說難聽一點。

會培養自己的小孩這麼盪生,父母也不會多大氣無私。
會讓自己女兒覺得別人給一隻棒棒糖就對自己好好,父母平時給予的程度可想而知。

所以所謂的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只是反應這個社會家庭教育的悲哀,或是重男輕女的醜態。

為什麼父母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或是足夠的資源?
並不是因為父母理當如此。
而是透過父母的給予讓他們未來有能力愛人、不會傷害自己或是他人。

父母的教養方式要反省。
我難得發廢文w
🍬糖星✨社畜填坑中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喔~盪生主要不是窮,也不是錢多少。500他會覺得拿不出來、5塊也一樣。重點不在於多少,而是"我要拿出來"這件事情。
為什麼我要犧牲?
為什麼付出的是我?
那你會還我嗎?
你會感謝我嗎?
我會不會其實被佔了便宜?
🍬糖星✨社畜填坑中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因為心裡想的都是自己會吃虧這件事情,所以看起來小氣巴拉的。
但那個不是小氣,不是良好的身心狀態.......
這種沒藥可醫、沒病可治的身心狀態我一率建議去做心理治療。
小樂 ~
4 years ago
總覺得現在人需要做心理治療的行為還真不少
小土方
4 years ago
父母的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 因為孩子有無辦法學到愛皆是源自於此
倘若一個孩子想吃三顆糖 父母卻給了他十顆 剩下的七顆都是在說 我愛你
謝謝噗主 你的文章令我想起了這句話XD
magic29: 確實是。雖然我認為人多少都有一些抗拒來避免自己的焦慮,我覺得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啦~總不可能是毫無風雨的長大嘛XD 這些狀況大多反應在我們的伴侶關係身上,而我們通常也會找一個刺痛我的們的人,當我們變好一點時,對象通常也會好一些。(所以有時候佛教說的共業 真是如此貼切......)
daomubiji201512: 真的!父母真心不要太吝嗇給予,能給予而不求回報這是一種偉大的身教!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