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都是雷利的作品,可能還會順帶聊一點普羅米修斯和聖約
斷斷續續把幾部片幕後花絮看完,銀翼殺手2020的花絮累積起來將近六小時超爆幹長
但真的有夠好看,導致我點開2049時完全破滅
真不知是誰的主意喔,剪輯零碎就算了,就不能讓每個人好好把話說完嗎?(不曉得是不是片商刻意的操作,難道要等20年以後再重製完整版?)
2020的花絮已經完整到可以自己獨立成一支紀錄片了,這樣來比較2049可能不公平。2049的花絮更像是電影之下附加的小彩蛋,給人稍有驚喜但印象不深的感想。又或者是剪輯所致,大部分人談話起來都像對2049這部電影抱持某種小心翼翼的態度,彷彿談得太多就會為電影的風評帶來不利的影響。
雖然雷利的《銀翼殺手》也是確立經典的地位才在2007年新製花絮並收錄到DVD……電影總是得考量風評而非價值這件事實在令人很煩。
2020的花絮好看就在他們已經可以不吝向觀眾展示當初拍片遇到的困境而不影響電影本身的地位了。所有圍繞電影思想、技術、選擇的討論(甚至可以說激辯)都非常精彩,而且從花絮可以看見各部門、各專長的人都參與進來,在拍片過程提供自己的意見。
花絮可以感覺出來雷利壓力超大、責任也超多
之前先看過普羅米修斯的花絮,我已覺得雷利擁有過人的意志力,導演真不是普通人當的!尤其是科幻片導演(然後雷利又完美主義,又總是使用實景拍攝,實景跟特效比起來還是便宜一點,普羅米修斯片場根本可以原地建成博物館)
《銀翼殺手》的困境就是:
→錢
→拍攝delay
→為了省錢只能在夜間拍攝、為了營造下雨骯髒的世界所有人必須穿雨衣戴口罩並又濕又冷
→還是錢
→員工認為雷利看不起美國的工作環境於是穿上抗議T恤硬槓,雷利做了另一件T恤回擊
→雷利拍了一堆鏡頭不用,財務顧問真的很擔心預算
→穿插各種意外跟意見不合的場合包括劇情更動、對『Deckard到底是不是複製人』的爭執,Tyrell金字塔的模型還因為燈泡照明時間過長整個燒掉(天啊這真是全手作的時代才會發生這種事情)
→錢
→全劇組已被訓練到可以肉身感知清晨陽光出現的時刻(一到白天就不能再拍),拍攝時間依舊超支所有人都死命趕在破曉前拍完最後一幕
→但雷利後來還是拿鋸子把屋頂一角挖回攝影棚偷偷重拍
→終於可以結束了你以為有這麼容易嗎?
→因為超出合約的預算,資方解雇了雷利跟製片,在這段期間掌控剪輯主導權並且認為加上旁白是不錯的主意
→一段時間後雷利被找回。儘管雷利和福特都不同意旁白,但首映還是上了有旁白的版本,直到DVD時雷利才能拿掉
投入科幻片、在片商和觀眾之間周旋還要確保電影的完整不是件容易的事,總有人會安慰說這些電影放到十年、二十年後就是經典,但雷利始終在嘗試貼近觀眾的同時不斷將他們帶往更遠的地方。一切為了觀眾而生的創作本該是如此。
但我懂這份心碎XDDDDD
不只辛酸血淚還是熱情愛意的結晶,首映卻無人問津,普通人都承受不住吧 XD
好值得哭一下,現在《銀翼殺手》不是只有一個人懂,而是達到了無庸置疑的地位了
多年後雷利有點無言的murmur實在蠻好笑(幹)
總之我也是看了花絮才知道《銀翼殺手》的愛情戲本來有可能不致於處理成現在這樣子。最初的編劇漢普頓‧芬奇就反對加入過多的愛情要素。因為片商要求,劇組才又找來大衛·畢波斯改寫劇本。
看得出大衛及漢普頓是兩種不同風格的編劇,《銀翼殺手2049》的花絮裡雷利說漢普頓時常有一些大膽的點子(例如2049的拉斯維加斯設計就出自漢普頓),但大衛在《銀翼殺手》中更能針對雷利的考量來調整劇本方向。漢普頓最初十分生氣,但後來也承認大衛的加入事實上的確對整部電影有幫助。
然而我還是更喜歡漢普頓,整部花絮裡漢普頓跟法蘭克·戴倫邦特(《刺激1995》的導演)對這部電影的意見完全和我一模一樣
正是我
Deckard跟Rachael近似性暴力的一幕真的好糟,天…與其在這種地方想要皆大歡喜地達成共識、但最終四不像而顯得生硬斷裂,不如還是一開始就不要愛情戲更好。
加入愛情戲,尤其光采浪漫的結局,除了服務有預設立場的異性戀觀眾難道還有其他作用嗎?你看連演員自己都不信。
我笑出來Deckard手指都斷了怎還讓他開車
不曉得片商對《銀翼殺手2049》是否也有相當程度的干涉。某方面來說《銀翼殺手》我翻個白眼就算了,但我很難忽略《銀翼殺手2049》對性別的處理依然停滯在相當原始的程度。
此外《銀翼殺手》著墨Deckard跟Rachael愛情的方式太過刻意,反而像是兩人異化成對異性戀關係之下的某種想像,作為角色、作為複製人,同時也是作為螢幕外觀眾的投射。因為太荒謬了,在出戲的同時我就變得可以忍受了。
當然Deckard英雄地位的塑造也出於同樣理由。
只是這點沒那麼明顯,當代也許有更多觀影人開始能夠在影視作品中察覺非合意性行為或權力不對等關係浪漫化的危險及傷害,但對於能夠獨自解決危機的超級英雄我們依然擁有過分的崇拜。
電影最後擊敗複製人、帶著Rachael出逃的結局讓Deckard看上去是個英雄,然而Deckard其實並不真正符合傳統英雄的形象。
Deckard面對複製人時通常都被打得很慘,他和Roy的對峙也徹底顯示他無法在體能或智力上取勝——反敗為勝不是造就Deckard成為英雄的原因。
一般具有英雄特質(或被期待能夠解決事件)的角色,特別是男性角色,我想很少有人像Deckard,除了依靠演員呈現不安及衝突之外、又讓鏡頭的構圖將角色置於全然無法反抗的地位。
Deckard在Zhora面前宛如即將溺斃;當Roy盤腿坐下,Deckard仍只能四肢攤軟靠著牆角、無力地注視對方,他甚至連嘗試站起的掙扎都沒有。
Blade Runner - Final scene, "Tears in Rain" Monologu...〈Tears in Rain〉之所以是經典,除了魯格神來一筆加演技爆棚之外,更重要的是前述畫面和鋪陳已經足以使觀眾相信Deckard完全沒有機會扭轉局勢,僥倖一點同歸於盡、或者孤身在雨中死去。怎麼想都覺得Deckard才是更可能向世界說再見的一方,而Roy連抓著鴿子都像握凶器。
Deckard對比Roy,一個在生的邊緣上苟延殘喘,一個死亡乾脆又無聲無息,短短三分鐘迎來這種巨大的反轉,是完全超乎預料的。Deckard的脆弱也不再只是肉體所能感受之痛,還有直面他人死亡而死亡讓他意識到他們在恐懼、憤怒、挫折、悲傷之餘依然可以謙卑。
Deckard快哭的表情好可愛ㄛ
(感謝法蘭克·戴倫邦特的示範wwww)
_
大約有十分鐘的花絮都在講《銀翼殺手》的平面設計,其他例如特效、實景搭建等等部分也有獨立出來或者包含在劇組之間的對談中。(幹我真的是很想看《銀翼殺手2049》的美術訪談,2049為什麼沒有!!!為什麼!!!!)
《銀翼殺手》海報仍然採取傳統的手繪設計,也就是說設計者必須在短時間內畫出大量草圖給劇組過目,再接續進行完整繪製。
和當代以電腦繪圖的工作方式十分不同,傳統手繪對設計者在直覺判斷及經驗上的要求更高,草圖到成品的過程之間考驗設計者搭配、重組圖像的能力,有時候甚至得和劇組一起看過毛片再根據想像重新調整。因為數位技術蓬勃發展,過去的方式不見得容於當代工具的使用習慣與創作思維,這也是海報設計者提到的:「(對當代來說)這樣的創意也沒有以前重要了。」
「數位時代開啟無數的可能性,就影像製作跟影像編輯而言,它給人們修補調整的機會。以前沒有太多機會做修補調整,你必須非常專心和小心、非常了解跟清楚該怎麼做,必須保持新鮮和藝術性,那是非常難的事。」
「只有藝術家才做得到,那是藝術家的特質,包括他受的教育跟他的決心。我們的工作不只是模仿,還必須帶來更深沉的意義。就設計、概念跟海報感覺來說,不只是作畫——我認為我的工作是看穿一個人的靈魂,不只是畫出他的臉。」
「那是非常特別的創意,現在這樣的創意也沒有以前那麼重要,電腦修片軟體非常棒,它是很棒的產品,做法完全不一樣,你可以剪下及貼上,不必去看毛片,利用它做出混合重新調整之類的事。那真的很棒,同時,它失去傳統藝術的感覺。」
「我認為我的工作是看穿一個人的靈魂,不只是畫出他的臉。」好愛這段,我也好想擁有他工作的熱情(揍自己)
-
「Deckard是不是複製人?」一直是《銀翼殺手》最大的爭論,《銀翼殺手2049》上映後又增加更多人以電影片段來佐證Deckard確實是複製人,甚至連導演雷利史考特都信誓旦旦給出肯定。
這方面我實在不苟同雷利,我認為電影中模糊處理這部分顯然是刻意的結果,戲外就不該再用創作者的身分提供觀眾明確解答。(同樣例子可參照《異形:聖約》在花絮裡對聖約號結局的明示,雷利你下一部都還沒拍出來我不許你自顧自的暴雷!!!!!)
「Deckard是不是複製人?」對我始終不是最必要得到解答的問題。若只在乎獨角獸代表了Deckard身份的暴露而沒有注意到送獨角獸的人是誰、以及這個人在這部電影中的意義,對整部電影的解讀而言絕對是重大的損失。
為什麼是Gaff?編劇甚至不必讓紙摺獨角獸出現也能採用其他方式確認Deckard身份。Gaff是傳話者,或許還是個監視者,他監視Deckard進出警局、到旅館蒐證以及圓滿完成任務,然而直到《銀翼殺手》的結局以前Gaff在整部電影中的重要性都是模稜兩可的。他不像Tyrell高高在上、不像警局局長發號司令、但他也似乎缺乏Deckard那種想抗拒卻無法從任務脫身的卑微。觀眾無法得知Gaff是更靠近「掌權者」或「被宰制者」哪一端的光譜,也不清楚Gaff職位或身份帶給他的權力有多大。
銀翼殺手的身份使Deckard擁有「資格」退役叛逃的複製人,然而電影三番兩次的呈現出Deckard並不能肯定自己作為同樣外型、擁有情感的生命是否也有同樣「資格」抹去其他生命。每讓一個複製人退役,我們總是看到Deckard臉上是沉默與不愉快的。
我們可以察覺出Deckard並不喜歡銀翼殺手這份工作,我們對Gaff所知更少,他的情緒、他的工作內容、他對這一切的看法,表面上這個角色身處暗處,從未像Deckard向觀眾展現出他在選擇上的困境。這也是為何最後一幕突然非常重要,兩小時內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Gaff亮出了他的選擇。(同時「只留下紙摺獨角獸而沒讓Gaff本人現身」這點使Gaff的角色維持了從一而終的風格)
簡直是我心之友,直接搬來引用
「最後蓋夫留下小獨角獸⋯並不是在說『德卡,我很明智,你是複製人,我知道你腦海裡在想什麼。』「那是蓋夫善意的表示,像是對德卡說『你知道嗎?我認為他們跟人類沒什麼兩樣,如果你愛上她,就去追求吧,逃跑帶她離開這裡。』」
而且Gaff這句"It's too bad she won't live, but then again, who does?"是接在Roy的死之後和(Deckard確認了)Rachael的生之前,我好喜歡。
要說Gaff可以教會Deckard什麼,或許是意識到每個人都可能同時是生命消亡/存活的見證人及參與者。
我好愛《銀翼殺手》的花絮因為大家都會為了自己有權利提出意見而據理力爭,這是2049的花絮完全沒有的。
漢普頓和福特一個是編劇、一個是演員,除了雷利沒有人比他們在這部電影中為角色塑造投注更多心力,但要知道雷利當時可不是只有一對二的局面,財務跟拍攝時程都緊緊追趕著他(可憐的雷利&拍電影真難)。
-
其他小細節
好喜歡這個拍了但沒採用的Pris和老鼠🥺
很想問人類對未來傘具的想像只剩下讓傘柄發光ㄇ
不是這部電影的錯,只是生在台灣總是不得不想起下大雨時傘這種東西有多沒用。我誠摯希望1000年後的傘可以像樣些。
《銀翼殺手》各國的海報都別具特色,但最獨樹一格的還是波蘭
澳洲
日本
義大利
波蘭
Luv是2049中少數身穿淺色系和白色服裝的角色,服裝設計貼合身體曲線又強調肩線轉折,塑造雕像般的莊嚴感,所以Luv從一出場就非常搶眼。
這套比較日常and包包超級好看!!
白色易髒,正好示意Luv尊貴、優越的身份——即使是複製人,生活品質卻勝過大部分人類。(不過Wallace倒是都穿黑色耶,蠻想看Wallace穿白西裝的⋯⋯)
在想Luv這套同時也和Rachael作了呼應,當黑暗吞沒Luv身上的色彩,Luv自陰影走來的身影那瞬間與Deckard第一次見到的Rachael有幾分相似。
Rachael的臉好亮,女神容光煥發
其他比較有趣的服裝
話說雖然導演不同,但《銀翼殺手2049》及《普羅米修斯》兩部電影在某些地方還蠻像的。
《普羅米修斯》的大命題是「起源及信仰」,人類為了尋找造物主踏上旅途,但這種探詢並不僅僅涵蓋宗教或形而上的概念,鑒於親子之間(有血緣或者相處上近似)的聯繫總同樣被指涉成狹義的造物者/被造物關係,當中的權力結構就容易以可見的方式呈現出來。
在電影中,一個「擁有強大權力」的父親形象大多意味他對自己的子女或造物擁有絕對的宰制,比較Vickers、David/Weyland以及Luv/Wallace,Vickers與Luv在父親(創造者)的面前皆表現過臣服,並且難以、或者無意從這種關係掙脫。
注意Vickers與Luv站立時的手勢
再看看David
一來可以解讀成David注定背離身為造物受支配的命運,而且這種渴望持續影響他的行為,奠基日後他對「創造」的態度,幾乎成為信仰。
二來我必須說,同樣受到宰制,在不同性別的影響上,女性遠比男性受到更強烈的控制。我無法不這麼覺得,差異實在太明顯。
《普羅米修斯》裡,當Shaw問David,若Weyland死了,沒人幫他編寫程式,David要怎麼辦?David回答:我想我就自由了。《銀翼殺手》中則是Roy跑去找Tyrell對質,明確要求延長生命未果,便殺死對方。
David及Roy紛紛帶出父權形象共同潛藏的恐懼:兒子推翻父親成為必然,當他們無法順服於這段關係,他們於是主動成為父親的毀滅者、或者引領父親走向毀滅。
女兒ㄋ?
去2049看看Wallace如何展現他完全掌控這個才剛出生的女性複製人。去看Weyland如何拒絕和無視Vickers。
冀望從他們和造物者的關係中得到關注跟認可,被塑造成這些女性行動的主要理由。(Luv為了證實自己對Wallace是最優秀的天使而戰鬥/Vickers對工程師根本沒興趣,卻因為阻止不了Weyland而跟著前來)
我原看好Vickers在Weyland死後會有一番轉變,殊不知劇本就發Vickers便當……為什麼?拍一下Vickers、Shaw和David之間的對照難道不是很精采嗎???(搖晃雷利肩膀
覺得《普羅米修斯》在角色上可以處理得更好,但等之後另開噗再來談吧
重看一下,剛出生的David看起來超不想甩Weyland耶,其實還是蠻好笑的
Weyland一臉期待兒子趕快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