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
4 years ago
雖然是半閉關狀態但今天特別,來打小論文(?

我遇過兩位美學老師,一位認為藝術的目的在於分享情感,無論什麼樣的作品,只要能讓受眾產生共鳴,就能歸類在藝術的範疇;另一位則認為情感必需經過技巧的梳理,最終呈現出來的質感才能被稱之為藝術,否則就只是情緒的嘔吐物而已。

這兩位老師沒有見過面,因而沒有機會知道他們是否會展開一場精采的論戰。美術的領域我不熟,但若是旁聽過大學理論作曲課現代音樂發表會,相信多數人都會認同後者的必要性。

創作是為情感服務,但不是所有因情感而產出的創作都能被稱之為藝術。

(下收)
latest #8
桂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藝術到底是什麼?

如果在一個藝術的領域中待得夠久、浸潤得夠深,你就能發現,從作品中能夠聽(看)出的不是只有技術,還有創作者的本質。人也許會說謊,但歌聲不會;技術可以雕琢,但感動無法造假;動機可以掩飾,但誠意無法被製造。
桂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這就是藝術美學之所以是「美」學而不是醜學,能夠感動人的作品必從誠意出發,而誠意代表了人心中最美好且因其美好而想與之分享的那一面。分享美好,收穫美好,傳遞美好,不是因為它正確,而是因為人類天性就對美好的事物有所渴望,使得美好本身就值得被珍視。
桂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相對的,蘊釀負向情感而產出的作品被稱為情緒的嘔吐物,它也許易於一時激發群情(想想在遊覽車上有人吐了),但它沒有價值。作品沒有,因為人類激動的情緒只能維持短暫的時間,清醒後幾乎沒有人會想用手去摸嘔吐物;創作者則更甚,因為受眾透過作品已經將創作者與負向情緒產生了連結(小學同學名字都忘了但記得他在遊覽車上吐過),再反饋回作者的身上,會對後續創作與人生觀帶來極大的影響。
(所以藝術家一旦陷入瘋狂,就只有越來越瘋狂,除非放棄創作不然幾乎沒有治好的)
立即下載
桂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身為藝術從業人員,寫下這些是自省,也是共勉。

分享美好,收穫美好,傳遞美好;最終,讓我們的心也趨於美好。
桂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賀《光點》破億!
https://images.plurk.com/6xkDDylnI2HHPOF1QVP9Rg.jpg
水嵐🔮
4 years ago
嗚嗚嗚感謝太太的小論文讓我釋懷了TT
的確不應該因為一個人或一群人的嘔吐物而氣憤,應該要馬上避而遠之才對!
桂花✺
4 years ago
kitty40215: 那太好了
我們因為喜愛他所以難免受到影響,但是陪著他走過這麼多風雨,我們也會漸漸強大起來的
桂花✺
4 years ago @Edit 4 years ago
記錄一點和老公聊天的後續 ----

老公「藝術是對人類社會有益的才稱之為藝術」
我「這是主流文化的價值觀,可是次文化就不這麼想」
老公「妳聽過次文化犯罪學理論嗎?」
我「我們一下就要聊到這麼廣了嗎

然後聊到諷刺漫畫、塗鴉和小黃文算不算藝術,結論是,有些東西必須限制傳播範圍、圈地自萌是有道理的。

我「所以次文化信奉者常會有『我受到壓迫了!』的感覺」
老公「你把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不壓迫你壓迫誰
我每次都覺得他能夠一臉淡定地戳穿核心這點超有魅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