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Blanca
2019-10-25T16:33:21.000Z 2019-10-25T16:49:34.000Z
僻室 House Peace

#僻室 #太陽系計畫 #火星 #Play

雖然本來就會看僻室 (吳子敬 + 陳弘洋) 的作品,但看完《火星》後更堅定了,我要把太陽系追完( (吶喊~~~) 拜託你們要把太陽系做完啊啊啊啊~ 

太陽系計畫始於《冥王星》這個我非常非常愛的作品,我也是從《冥王星》後才發現有這麼一群優秀的劇場新生代,對了,《冥王星》的影像版本明年二月在公視要播出了,請大家務必收看。編劇陳弘洋說,做《冥王星》時發現,太陽系的行星似乎都有些相對應的隱喻與意象,所以決定做一系列的星球計畫,像是接下來11月有個水星的讀劇 (11/9、10在兩廳院實驗劇場)
JimmyBlanca
2019-10-25T16:33:52.000Z
好的,讓我們回到《火星》。

我很喜歡《火星》這個作品,不管是劇本本身,還是導演手法,我都非常喜歡,特別是唱歌rap與眾人跟著音樂漂浮擺動wave的部分,讓情緒非常沉重的故事多了些輕飄飄的放鬆與ㄎ一ㄤ感:那就像是生活無路可出、永遠在自問自答相同問題的人類啊,總是得嗑上些什麼,才能稍稍緩解快樂不快樂的死結。
JimmyBlanca
2019-10-25T16:34:01.000Z
劇情看似討論台灣與澳洲,地球與火星,實際上也可替代成南部與北部,又或者是,從一個領域到另一個領域,從一個框架到另一個框架。《火星》裡的人物雖然都有固定的姓名與形象,台詞卻又會重複出現在不同人的身上;此外,我一直覺得《火星》的時間線是跳躍的:主線故事在,但不完全順向地把故事一路說完。角色間雖然有設定好的人際關係 (情侶、勞雇、朋友、鄰居),但場景又會時不時跳回已經發生的過去,然後敘述當下。不是電影《啟動原始碼》的不停回溯與百分百重複,而是刻意模糊每一個故事片段的發生時空,讓時間因果不再絕對,而是可能發生在任何人物配對的相對。
JimmyBlanca
2019-10-25T16:34:07.000Z
因此,雖然眼睛看得到的空間、耳朵聽得到的場景設定提供了實質的異地感 (雪梨、亞洲人歧視、他鄉故知等),但更強烈的,是片段浮動所產生的不安穩與意識交錯。

也因為這些模糊存在的浮動,使得場上的移動不只是可丈量的地理移動,對我來說更是精神狀態的轉移:「移動真的會快樂嗎?」「如果在這裡不快樂,到那裡會嗎?」然而,哪裡是「這裡」?「那裡」又是何處?要尋覓多久或是獲得些什麼才可以確信,這,就是安放自己的所在。

人生好難啊!
立即下載
formosun
2019-10-25T22:30:15.000Z
是陳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