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做這件事時被罵了一頓,讓我有段時間不敢主動把回收表單貼出來
不過我一直都有在接收既刊,寄回來不但可以讓我實際確認回收狀況,我也可以幫忙補貼一下費用,或者要自主回收也大歡迎(不過很抱歉的是把回收成本轉嫁給別人就是了)
真的是希望看起來不是在自爛(我沒有在自爛)
我也懂看到別人自爛時的不快感(但我沒有在自爛)
不過實在很難講清楚我覺得當初不該就這樣把本子印出來的那種後設視角,被罵時雖然很沮喪但也不是不能理解讀者被作者←我背叛的感覺
這可能是關於文本歸屬權的問題吧(並不是在說著作權那回事)
先撇開內容(所有我曾印出來過的內容都公開了,應該沒有遺漏)
單就印刷製品而言,因為我沒有請人排版所以都是自己用ID土法煉鋼ㄉ,尤其是在還沒買素材前的彷本根本是一場災難,榮登最想人道毀滅的黑歷史第一名
如果當初委託完封面後再去委託排版,甚至把首販延後半年到一年,我都覺得比眼前的既成事實要好
之後的素材稍微解救了一點本子的排版,應該有從系刊進步到小吃店善本的等級吧,應該我覺得
這時把本子印出來就不那麼折磨了,老實說我也蠻享受看到自己的排版成品實體化的感覺,到現在我還是無可救藥的喜歡兩欄式版型,真希望各位大大印本子時都可以試試(扯遠了
好吧既然後期的本子排版跟封面我還算滿意,想回收它們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在內容文本上
我覺得讓它們集成一冊是件非常不必要的事情
在這裡我覺得或許有必要再提一次我的雙重標準
以上以下這些自我檢討(或許也有些聲明)都是關於我的創作觀,在作者的角度來看自己的文本
而當我作為讀者去看別人創作的文本時,我用的並不是這些標準
我清楚知道這是僅適用在自己身上的規則,我非常清楚
不講這段話我怕又要得罪人,我真的沒有要dis誰我也沒有在dis自己
就只是理性的在檢討既刊存在的必要性而已
除了彷本以外,其他印刷品都是無料或再錄,好像套了一個web再錄的名義就開始允許自己無視各篇章之間的毫無關聯
對,我的所有既刊都是這樣子的,因為作品很短,數量又很少,沒有創造足夠大的基數來讓我挑選有共同主旨的文本來集結成冊,就跟編詩集的概念一樣
終極的問題大概也就在我沒有很積極的在寫文上吧
每個文本都建立在情境的書寫,沒有故事情節的敘述(甚者我根本沒有想說故事的欲望,不過那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所有文本都像是在做某些寫作手法或轉場應用之類的練習
更明白一點的說,它們都是不完整的碎片
硬套給它們一個刊名,假裝它們有個確切的中心主旨就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當然印出來時很開心,摸到實體本時真的很開心,不過那種開心跟內文是毫無關聯的
我想要的大概是那種形式化的過程跟結果,內文就算是一堆亂碼也沒關係的那種
不知道這樣是不是能表達我覺得自己不需要這種形式的既刊存在的想法
它們的形式在根本上就跟我的文本批評觀相違,就是個沒有穩定結構跟理論去支撐的合輯,所以沒有存在的必要性
讓它們在網誌裡各自散落成獨立的島嶼應該才是最適切的文本形式,說到底印成再錄本只是滿足我想做排版的欲望而已(不要問為什麼不接排版委託,不用做委託頁面我就知道不會有案子ㄌ)
做這件事或許,在根本上可能只是我想宣稱自己的文學品味沒有那麼糟糕而已
雖然印過這些本子可是我後來有發現這些本子是不行的,因此試圖做出一點補救措施,我不想被認為自己的程度會做出這樣子的製品
好啦簡單來說就是我後悔了
不過這些想法都是從後設而言,自我檢討從頭到尾都是種後設
重點是我選擇把這些既刊回收,只是如此而已
然後關於用文本分析的態度檢討作品,這種事還是私底下偷偷做好了
我真的沒有要表現出自爛的姿勢,就真的從客觀上ry
理論的實踐雖然很難但是ry(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