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90630.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果陀劇場☑以下有臺詞有捏
☑憑印象紀錄一下
☑想到什麼說什麼,敘述上可能混亂
-
zxc0428asd 跟寶的約會!
Responses disabled for others than plurk poster
latest #11 「你能夠和你的心靈和平共處嗎?你能夠和你自己和平共處嗎?」
「你能夠好好做人,盡量做好嗎?」
「那些大學生都太懶散了,生活不能這麼懶散。」
「為什麼不行?大學時期不懶散,什麼時候才要懶散?做一個外科醫師的時候懶散?做一名律師能懶散?所以說為什麼大學生不能懶散?」
——「我們每個人都正在死去。」
看舞臺劇總是會被那些燈光設計、舞臺設計、音樂設計……各種精緻巧妙的設計震撼,那種感動真的要親身經歷才能體會,難以言傳。
於是今天不說那些(而且我也不是專業),就跟之前一樣來記一些臺詞跟劇情,記憶一定跟實際有出入,所以還是推薦大家親自欣賞現場演出,不會後悔的。
先說說這場劇我覺得最難得的地方就是它只有兩位演員。
兩位演員演出一部劇情清樸平實的劇,卻能帶給觀眾回味再三的深刻感動。
表面上看來這是一部在談「死亡」的劇,但其實死跟生難以分別,所以它換言之便是一部談「人生」的故事。
——死亡並不是一個骯髒的字眼。
個人對劇情中這句話特別印象深刻。
每次回阿嬤家吃飯,在飯桌上,做為長孫女,我總是坐在阿公身邊的位子,儘管對阿公跟長輩們的談話插不上話(其實我也常聽不懂),但偶爾阿公轉頭對我說悄悄話時,笑著附和幾句就是我的任務。
有一回,其實已經不記得那天大人們在談些什麼了,好像是哪位親戚病重還是過世吧,忘了,反正那時候阿公突然轉頭對我說:「如果哪天阿公快過世了啊——」
阿公才開個頭就被我唉唉叫打斷了,只因為我覺得過節還談這個太晦氣,結果阿公就「哎呀」一聲,意思是叫我別唉了。
「這哪有什麼,阿公這個歲數了,本來總有一天就會死啊,每個人都會死啊,這很正常,沒關係。」
我那時候雖然回了一個「喔」,可心裡卻不開心。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這道理我當然明白,但總覺得哪裡彆扭,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因。
死亡並不是一個骯髒的字眼。在這句話之後的劇情是我們面對人生中他人的死亡時,我們都太年輕了,以致於我們無法非常理想的去面對它,只能做我們做得到的事。
比如躲避,甚至是害怕。
因為我們往往還沒辦法很好的明白「死亡」是怎麼一回事。
對於未知感到恐懼是自然反應,所以害怕死亡其實很正常,然而每個人都會死,於是接受死亡自然而然成了人生的一大課題。
前面提到的阿公跟我自己的反應,就跟劇中莫利教授和學生米奇的對談有異曲同工之妙。
阿公跟教授的坦然對比我跟米奇的避諱,私以為能夠用一段劇情解釋——
米奇:「難道你不會嫉妒年輕人,難道你不會嫉妒我的青春?」
莫利:「我為什麼要嫉妒你現在的年齡呢?我曾經活過你這個歲數啊。你才應該嫉妒我呢!我比你多活了四十年啊!」
我想這段並不是教授倚老賣老。或許我們經常會遇到長輩們「想當年」還有「我在你這麼大的時候」,但教授說這段話時並不是想給米奇任何「忠告」,他只是想表達自己已經接受了死亡這件事,既然已經努力走到了終點,為什麼要羨慕還在往自己這頭走的人呢?
教授接受死亡這件事的另一個方式,或者說是想法,不算特別,也許我們之前都在某個地方聽過這種說法,但我仍覺得值得一提。
大意是這樣的:我們剛出生時是個嬰兒,做什麼都需要人抱、要人摸我們、碰觸我們、幫助我們完成,現在生了病(劇情中教授得了漸凍症),我們又能像個嬰兒一樣接受人家的幫助了,生命帶我們回歸了初始,多好。
可以說教授是苦中作樂,但我傾向於教授是真心如此認為。
似乎不只一次提過這個想法,個人相信生命是一個圓,不論怎麼走,最後上天總會還給我們一個圓滿,心靈上的也好,物質上的也罷;如果覺得人生不夠完滿,那是因為還沒走到終點,我想這跟教授的「回歸最初」有那麼一點相似,當人生圓滿了,也就回到起始點了。
而且順著教授的思路想想,再次當個嬰兒似乎也沒什麼不好,畢竟我們大多沒有襁褓時期的記憶,能體會一下當時無助的我們是如何活在世界上……好吧,雖然這份無助還是有點差異,但能體驗一下還是不差吧?
說了接受死亡的方式,就要來說活著的方式。
老實說,整齣劇裡許多觀點都不是什麼創新的想法,但是我想「閱讀」這項行為的意義之中,其中一個就是刺激思考,不論是思考新接受的事物,或者是透過閱讀來把過去曾接受過的舊知提取出來咀嚼。
好比接下來說的這個觀點——接受愛(接受同情)讓我覺得自己正在接近死亡,付出愛(付出同情)讓我認知到自己還活著。
當然可以簡略的將這個想法同化為「施比受更有福」,但個人認為它們還是有點分別。
教授之所以說付出愛會讓他認知到自己活著不是因為他有能力做這件事,而是當他付出時,就在思考該做什麼、如何做,在這個過程中他便再次思考人生的意義,因為必須懂得「人」,才懂如何「同情」,並且進而去「愛」。
有趣的是,當懂得何謂愛、何謂人生,反之也就能理解死亡了,因為生跟死不過是正反的、相互的一個概念。
所以還是回到那句話,人生其實一直都在學習生跟死的議題,人生跟死亡從來都不能分離。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