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宮紗葉花
5 years ago @Edit 5 years ago
最近關注台大醫科事件,
發現了一個狀況:
每天大約凌晨1點到5點之間,
就會有幾篇所謂邊緣人發的文章,
內容看了看挺符合社交障礙的狀況的,
不過鄉民的回覆卻常常帶有攻擊性,
例:[問卦] 我是不是沒救了?
想想真是無奈, 討拍反而造成社交恐懼爆發的機率上升, 不過這也代表排除社交障礙, 其實是可以成為一門事業的, 而大陸就有幾個團體以此為業。

要瞭解社交障礙,乃至社交恐懼, 就必須從瞭解內向外向開始。

一般人大都以社交能力,來判別人的內外向, 但以我研究的心得,則是以關注的對象來判別, 外向的人,較關注他人,所以需要接觸人群。 內向的人,則較關注自我,所以需要自我空間。

而造成這樣分別的原因, 來自於成長過程中親友的對待。
雨宮紗葉花
5 years ago
一個簡單的情境:小孩上台表演之類的,
如果父母對他說『看看別人表現如何的好』,那麼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往外向發展。
如果父母對孩子說『你怎麼那麼緊張、臉那麼紅』,那麼就會往內向發展。

而社交障礙較容易發生於內向的人,
就是這個原因,因為習慣檢討自我。

接著,社交恐懼如何爆發?
以內向的人來說,就是覺得怎麼做自己都不滿意自己,認為自己沒有價值,這樣的自我攻擊。

而外向的人,如果他人的反饋時常不如預期,
也會發生社交障礙,如果變成社交恐懼爆發,
甚至會開始對他人產生攻擊性,這就危險了。

暫時先寫到這裡。社交恐惧一分钟问答4《形成社恐的原因》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立即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