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做好要排隊一個多小時的準備,結果排兩三個人就進去了,看到國小的老師和校門口seven的老闆當選務人員,感覺大家都變老了。
真正跑過一次投票的流程,最驚訝的是原來程序超級老舊、超級不嚴謹,回來看到好多作票的消息,想想真的好有可能發生,不知道以後有沒有機會整合自然人憑證之類的,做線上投票給選民選擇投票方式,安全性可能反而還比較高。
--
選舉
投完票要回家的時候,看到自己選的里長候選人在校園外圍拉票,百感交集,後來還是原本的里長當選了。
呱吉跟苗博雅當選了應該是今天最大的安慰,看到自己喜歡的候選人當選還是會成為關心政治的助力吧,誇張一點說多少還是會覺得台灣政治的未來是有希望之類ㄉ。
自己最關心時事和政治的時候大概就是高一高二,雖然還是會關心,但近一兩年比較沒有熱情去讀資料,也沒什麼再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了,我反省。
被提醒說應該好好的看候選人的政見判斷,不應該以背景政黨做抉擇,我也認同,因為知道自己選區國民黨票源很多,選擇上都是盡可能選擇其他候選人,
當初關注318社運的關係,確實多多少少留下了國民黨都很爛的信念,但我還是盡可能不帶立場的閱讀公報上的政見做選擇,台中市長的電視辯論會也認真的看完了,不過選區沒有小黨候選人,無黨的看起來都怪怪的,後來市長議員都是選擇民進黨籍ㄉ有點可惜。
這次最大的感覺是,知道民進黨做得不好,但再怎麼樣也輪不到國民黨吧,即便是報復性投票,為什麼不是把票源分到那些看底來不錯的小黨或無黨的候選人。
--
公投
其中第16案以核養綠是我猶豫最久的,從國中關注核能議題都是一直覺得,核能是相對安全穩定,而且很便宜的能源,明明主文也只是讓新建核電廠有彈性而已,過了也不一定會新建核電廠。
看了四場第16案公投辯論會,感想就是雙方都在講自己的資料,幾乎沒辦法判斷哪邊的資料是正確的。
不過最後決定投不同意票原因有幾個,1.黃國昌所提出的不信任台電,過去台電維安事故超多、2.可以接受漲電價、3.不想讓他成為讚美國民黨的理由
第3點看起來很荒謬,但是我確實把政治因素考慮進去了。
包括第8案禁建燃煤電廠,也因為決定維持原本的彈性(未來可能有效率更好的燃煤方案),加上上述國民黨的原因改投不同意票了。
比起真的討厭國民黨,其實更大的考量是比例上的問題,例如我原本有30%支持,但是看到實際有60%支持,就會想要不支持來維持這個政策在我心目中的平衡,也許未來國民黨成為了真正的小黨,我就會反過來支持他們的政見。
第13案運動賽事正名台灣,很多人會擔心影響選手權益,但是我認為這項公投是沒有強制性的,他的用意只是鼓勵政府協助選手們以台灣為隊名出賽,有一種"阿不行就也沒關係,之後繼續慢慢爭取"的感覺。
婚姻平權昨天看到一個滿鼓勵人的說法,在四十歲以上人口這麼多的情況下,願意表態的已經有三分之一願意支持,而且還是第一次,真的是不錯的成績了。
人生第一次投票就這麼挫折也真是不容易,但還是多多少少能感覺到台灣在進步,能夠投票真的比我想像中的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