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問, 很恐怖
噗裡有許多諮商師,認真說明為何彼得這樣的舉動對於真正需要幫助的憂鬱症患者而言非常危險、也對彼得自身的心智相當危險。
憂鬱症患者擁有相當濃烈的負面氣息。
那噗裡面有人用了「負面情緒就像滴到水裡的墨汁一樣,會逐漸渲染開」這個比喻,比喻得十分貼切。
任何情緒都是會渲染的,開心的情緒是,傷心的情緒也是。
願意幫人負擔一些負面情緒,這點我不能說他錯,但是我會說他很傻。
傻的不是這個行為本身,如果他是替身邊的親友分擔,那麼他就是個好孩子──但是彼得沒有思量過自身負面情緒的容納量跟排解速率,就貿然發了這個匿名噗,這才是他傻的地方。
匿名噗裡頭有提到,就算是專業的諮商師,一個禮拜的案量也不會超過20個。
一個禮拜20個案子,好像很少?
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代表諮商師一個禮拜必須面對20個人的人生?
一個個案就代表了一個人的人生。
會隨意說出「不管是誰、不管有多少煩惱,我都願意傾聽」這種話……說實在,在我腦中除了「輕率」已經想不出其他詞了。
不僅輕率對待他人的人生,也對自己的能力抱持太過樂觀的想法。
天真爛漫的溫柔或許可愛,但是並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有機率把事情弄得更糟。
因為彼得沒有顯現出自己的任何身份,單從他發的噗也推敲不出蛛絲馬跡,無從判斷他是怎樣的性格,所以作為一個旁觀者,我根本不知道彼得是不是一個「很有責任感的人」……
如果他很有責任感,那麼他的處境又更危險了。
我不只一次看到責任感很重的人想要介入憂鬱症患者的人生。
他們滿懷著希望跟正向力,試圖改變患者,最終卻改變不了任何事。只能帶著悔恨的心情、以及被負面情緒渲染到殘破不堪的心,離開了患者。
……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是能夠徹底摧毀一個人的自信心的。
同時,被長期陪伴的人放棄的患者,病況也會變得更加嚴重。
所以匿名噗裡才會有那麼多諮商師不斷勸戒,要噗主立刻停止這個行為。
善行是好的,但是善行有分「簡單的」跟「複雜的」。
簡單的善行幾乎人人都能夠施行,例如扶跌倒的人起來、捐給乞丐十塊錢、幫迷路的小朋友找家長,這類型的善行排除現在有惡意利用善行的王八蛋出來行騙這點我會非常支持人去做。
然而「複雜的善行」是需要高度專業的,而憂鬱症患者的傾聽與諮商就屬於其中一種。
人心的複雜度高得讓人難以想像,稍微說錯一個詞就會讓人瞬間爆炸。
面對一般還有理智的人可能還好,假設我們說出了一句會踩雷的詞,有理智的人可能就在心裡把你幹到飛過去(?)表面上只是笑笑或者尷尬一下而已;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就不一定了,踩雷的後果很嚴重,有些會當場大發作情緒崩潰、有些慣性隱忍的可能不會說什麼,但是那個詞會在他們的心中又留下一道極重的傷痕。
假設踩雷的話是病菌,一般人身體裡都有抗體可以自行排除這些病菌,而憂鬱症患者就是已經免疫失調,他們沒有辦法自然排掉病菌,只能任由病菌在他們體中肆虐橫行。
所以光是一句話、一個詞,都很重要。
隨著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及現在環境的不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雷點」──會使自己情緒起伏非常劇烈的點。
諮商師能在讓患者情緒不至於太激烈的情況下,讓患者說出自己想要傾訴的事、幫助他們探求自己內心深處真正渴望的是什麼。
這就是專業。
說到這,如果還是認為諮商師只是個隨便打幾句嘴砲就能領錢的爽缺,那你就一輩子白目到老死吧
另外匿名噗也有很多人說,諮商師也很看電波,要是A諮商師不適合你,就換另一個吧,一直換總是能換到對自己電波的諮商師。千萬不要被諮商師雷了一次就覺得諮商師都不可信啊
最後,我發這噗的用意,是希望不會有下一個彼得。
請了解這個善行需要俱備的專業素質,並且衡量過自身的能力,再施行自己的善行。
如果不了解自身排解負面情緒的能力到哪裡,你可以主動跟身邊的人說可以聽你吐苦水,實驗看看,看持續聽1~3個人吐苦水半年之後(不要回話,嗯啊喔混過去就好),自己的情緒會不會變得比以前暴躁不穩。
通過這個小規模實驗,就大概能理解到自己的「能力」到哪了。
==============================
另外偷偷說有一個回覆我想特別拉出來講:
ferret33 回覆 2 小時前 上面一些陰謀論的回覆,是不是以為憂鬱症就沒智商,不會自己思考是非對錯,待人處事的道理了?憂鬱症的患者和普通人沒差多少,他們也會自我審時度勢,誰又會真的把隱私一類曝光給陌生人呢?噗主善意的行為卻被你們毀了,不僅無法幫助需要抒發情緒的憂鬱症患者,還多傷害的噗主的心,適當的提醒是好的,鬧成這樣就太過了,噗主加油,也謝謝你
不好意思,真的急切需要救助的人真的是毫無思考能力的。
在懸崖邊快要掉下去的人看到一條東西伸過來,他們不會去思考那個是童軍繩還是蜘蛛絲,OK?
所以我真的很替已經寄信的人感到........唉豆頁超痛
還保有理智、還有思考能力的人,都不是這次事件需要擔心的對像啊...
當初看見轉噗雖然覺得立意良好但總覺哪裡怪怪的…
原來不只我覺得不妥囧
給你大聲讚!就是覺得真的需要幫助的人並不是我這種沒有專業知識的路人自以為的善意或鼓勵語言就能幫到,反而可能讓狀況惡化,才覺得不妥啊不妥
結果我們這些覺得不妥的人變惡人了 囧
真的,光一個國小同學我就想請他找專業諮商師了,跟他聊十分鐘我得休養一週(含正常上班),社交能量整個被吸乾。
chl0211: 我一開始也只覺得怪怪的,後來看到轉噗數量太驚人才覺得這樣下去不行
nessa1103: 一般人的負能量還只是初級班,很多重度憂鬱症患者的窘境是真的無力到一個境界的,光是知道他們的故事就足夠壓垮一個人的心智了
請問可以手動轉嗎?謝謝
然後對於沒有接受過訓練的人,通常很難解離自己的情緒,尤其責任感太重的人最好不要任意給人建議。
給完建議之後,會無時無刻想著結果好壞的人,就屬於這種類型。
網路上看過不少承受他人過多負面情緒導致自己最後也垮掉的案例,我想他們應該就是屬於這樣的人吧?
我要強調一下,「建議永遠只是建議」,或許你的言論會影響那個人的舉動,然而最終從各式各樣建議中抉擇的也是他自己。
朋友也好,同學也好,師長也好,家人也好,情人也好......
你永遠不能替他人的人生負責。
嗯......確實來說,是
當事人才能承擔自己決定的後果。
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建議」強加於人。
懂了這個道理之後,也要理解,自己對他人的影響也就僅僅如此而已,不要因此而對你想幫助的人產生愧疚感。
想幫助人,以我自己來說,我認為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安撫對方的情緒,然後幫他分析各種選擇會帶來的風險跟利益,最後讓他自己決定該怎麼做。
單純的溫柔有時候只會傷害自己跟他人,有時候,理性是必須的。
能夠同時擁有同理他人的感性、以及冷靜分析事件的理性,這樣的人並不多,當然也不可能強求自己身邊的人都擁有這樣的素質。
所以尋求諮商師的幫助才這麼重要。
當然,經濟上的考量又是另一回事了
但是會歪噗所以這邊不提
彼得已經刪噗了,所以放一下別人截的圖,這是最一開始的匿名噗噗首
照噗主這樣的說法,就像是要讓大家面對憂鬱的朋友時,不要有任何的交談?
因為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有可能會踏雷、會被負面渲染、把事情弄更糟。
這樣看來就不難理解為何憂鬱症者日日漸多。
畢竟面對我們身邊的朋友,你只能選擇過去和他說一句:你要不要考慮去心理諮商。
聽起來就像和一位腳扭到在路邊難以行走的同學說:你要不要去保健室?
類似的情形
先不論噗主本身想給人的感受是如何,但這噗想傳達的感覺就像是:
1.諮商師的專業
2.想諮商別人需要多專業
然而我們要如何讓朋友們進行有效的諮商?
答案是不曉得
仔細想想這也就能理解為何會有像彼得那樣的做為。
因為他今天並非主在諮商,而是讓人去諮商
如果噗主熟悉這份專業、目的是不希望有下一個彼得,我認為與其和大家解釋彼得的做法有多不妥,不如和大家說明正確的引導方法該如何做。
(當然您也沒有這個義務,相信是出自您的善意。)
這樣一來也不會像是在責罵一個明明窮的剩十塊還想捐所有積蓄給乞丐的小孩(象徵自身能力不足的)的行為,也有更多的人能獲得專業的幫助。
最麻煩的大概是哪種你已經建議他尋求專業的協助了 然後死不去,硬在那邊跟你鬼打牆的,以前也會覺得想幫忙點什麼,現在年紀大了,遇到不聽人話的就直接叫他閉嘴別BB
會有這些想法主要是因為
老實說,我今天自身要是有精神病或憂鬱症,我一點也不想聽別人叫我去看精神科或心理治療
(真正的患者怎麼想的就不以一言概論)
vicky3070227: 陪伴憂鬱症患者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果你很想知道該如何面對身旁的患者,我可以告訴你,最簡易的做法就是「傾聽」、「陪伴」、「支持」。
不需要跟他多說什麼,只要陪伴在他身旁就足夠,只要不讓他感受到自己是「錯的」,就夠了。
這是最初階的方法。
此外有件事情很尷尬,直言叫人去看醫生其實多半都會刺痛患者的心,因為這會讓他覺得自己有病
我會轉換一下措辭,改成「你可能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忙」之類的。
另外人在情緒激烈,不知道該如何處置的時候,就我自己的經驗,給人一個大大的擁抱,遠勝過千百句話。
真的是一個詞就可以讓我記一輩子,永遠沒辦法脫身
可是外人就是「你不要這麼固執壓」「你不要不知變通」之類的
隱忍了這麼久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活著了
抱歉不小心倒了垃圾,如果不妥噗主可以刪我這留言><
此外,我想強調一點,我不是專業人士,我說的都只是由自己的經歷拼湊出來的結論,或許適用於我身邊的人,卻不適用於所有人。
但是沒關係,這個方法不對,試試下一個。
我一路都是這麼跌跌撞撞地走過來的。
因為我家的經濟不允許兩老都去做諮商。
s88431ss: 但是我們在表達支持的途中勢必會有言語上的溝通?除非是從頭給與抱抱抱到尾(其實真的是有效又萬用的方法),不然也會像您說的隨時會踩雷也不一定不是嗎
老實說大家都知道陪伴患者不是容易的事,很多人都知道,為什麼這樣說呢
因為我們身邊的朋友不一定是都親密到可以擁抱的程度,所以大部分的患者會被周圍無視(怕自己說錯什麼或反射性不想感染負面氛圍),於是憂鬱症人數只升不降,就是人性令人會遠離憂鬱者
s88431ss: "他們滿懷著希望跟正向力,試圖改變患者,最終卻改變不了任何事。只能帶著悔恨的心情、以及被負面情緒渲染到殘破不堪的心,離開了患者。
……那種無能為力的感覺是能夠徹底摧毀一個人的自信心的。
同時,被長期陪伴的人放棄的患者,病況也會變得更加嚴重。"
非常深刻的點到了我的經歷。。。唉。。。
而且我也很同感一句話、一個行為就足以影響一個人的生命(人生)
都是個人的經驗。。。不過我是被拋棄的那一個[默]
但是我認為最主要的問題核心都是在於"點對不到"的情況上
就算想說明卻無法溝通,"無法達到相互理解的程度"
只會造就更深層的誤會以及不諒解之後就。。。恩,分了
更甚至發出來的訊息僅僅只是求救,但對外人而延感到太過黑暗、負面
於是他們只覺得很負面、黑暗而已,而並不會覺得"怎麼樣"更多時候這種"不以為然"
似兔非兔略天胖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噗主明明已經說了「傻的不是這個行為本身,如果他是替身邊的親友分擔,那麼他就是個好孩子──但是彼得沒有思量過自身負面情緒的容納量跟排解速率,就貿然發了這個匿名噗,這才是他傻的地方。」
沒有說不能幫親友分擔吧
kirocio 我了解你的難處, 但困住的人會鬼打牆, 我覺得很正常。(我自己有時也會因為情緒而鬼打牆)。但一般人可能是幾周或是幾天,生病的人可能是數年或數十年。 我得承認,大部分的時候...我都是『傾聽』、『陪伴』和『溜掉』,畢竟...一直沉浸在情緒裡,很多東西會沒法運作。我覺得情緒沒有『對錯』,但不要影響生活。
才是真正最嚴重的問題狀況所在!
最後還是被當成"壞人",更是覺得問題的點
因為是有問題的人,所以才覺得沒救
但其實。。。唉~不知道怎麼說了
很多時候只是相處模式不對,或用的方式不對。。。而已
了解了噗主非專人士仍然花了許多時間在這噗上,您表達的東西都很棒,具有一定道理。
但個人還是會不希望這噗被轉或擴散(非要求刪噗)。
畢竟弊大於利。
regulator: 可能跟每個人的個性有關係,尤其如果對方自己有意識到,想講得不是抱怨過了就OK的,我會開始覺得那你問我的意見是在問心酸?
我覺得憂鬱症人數會上升,跟社會大環境、人際、經濟的因素等,還有家庭背景使然比較有關係,那是導致他們產生憂鬱症的根本。
如果一個人有自知之明無法吸收太多負能量,或是處理不了別人的情緒,選擇自保性的遠離並沒有錯。
沒有人有義務要去幫助誰,可能自己都顧不來了,只能量力而為。
當我發現我已經無法負荷時,我也只能委婉地告訴對方:「也許你需要考慮尋求專業人士。」
再接下來的,我也無能為力了。
kirocio 真的...所以我才『溜掉』...最悶的是那種說沒人約...那我約一下好了...又這個不行 那個不行...約了又不來...真是心酸
vicky3070227: 呃雖然只是路過,但我想噗主上面已經強調過在傾聽病人的時候要1.衡量自身情況(精神狀況和壓力等等)
2.需要經過一定程度的學習
就連我自己身為憂鬱症患者的一員都要花很長時間練習+學習,才能在傾聽同伴的心聲時不讓自己被情緒捲進去了,何況是毫無概念的一般人。
不是說不能跟憂鬱的朋友交談,而是在確定自己在能夠攙扶患者的同時自己不會跌倒才去攙扶。不能的話就慢慢地陪著患者走就好了。
就算只是多一個人,知道還有人在等待著自己的感覺還是很好的。
以及憂鬱症/精神疾病的成因都是多方面因素集合而成的,如果只是歸咎於人性冷漠我想對很多專業、非專業但有心了解學習這個議題的人很不公平。
MAKIAME: 可以試著和國中生說明衡量自身狀況和學習,大概是這樣的問題。
當然樓主說的和您表示的兩點都是肯定的,這兩點很重要。
你們這樣我怎麼好意思說我其實常常會踩碎我家兩老的玻璃心呢
(?)
只是我踩碎之後都會幫他們黏回去而已
我想重點不在於「方法的正確與否」,而是「我有沒有辦法長久陪伴著這個人」。
一年、三年、五年、十年過去了,隨著陪伴時間的拉長,他們的安心感會逐漸增加。
假設病患是家人好了,其實讓家人對自己產生過度的依賴性並不好,方法太過正確有時候又會產生其他的不良影響
因為我自己也會有承受不住情緒的時候,我也會溜走、也會有不耐煩的時候、甚至自己的情緒過大的時候還會在兩老面前大爆哭
但是只要我情緒平穩的時候,他們又丟出了求救訊息的時候,我都會在旁邊傾聽,然後思考他們這段話的意義是什麼(通常本人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樣、那樣那樣),分析給他們聽。
我的思考必須比他們的思考更快更遠,才有辦法截斷他們的負面情緒
而分析的方向跟說辭就很考驗大腦運轉速度跟口條了,要如何讓心已經傷痕累累的人認清事實、並且幫助他們找到改善的方法,非常困難。
但是初次面對病患的人還是建議只要專心傾聽就好,如果想幫助病患,建議在傾聽的過程中累積大量的觀察
沒有觀察就沒有後續的一切舉動。這一點很重要。
因為缺乏觀察就代表自己還不夠了解這個人,說出來的話每句都有機會踩雷
另外我必須說,前幾年我滿懷疑自己也得了憂鬱症的
現在是因為兩老的狀況都好轉很多精神才變得比較穩定(他們有固定服藥我沒有),沒有做好被情緒洪流沖走的心理準備不要輕易嘗試
然後我也不覺得自己有多聰明,只是剛好運氣很好做了很多歪打正著的努力而已
好ㄌ我要去畫稿了大家88888888888888888
嗯……那天看到彼得的噗,其實我就覺得非常不妥了,後面沒有再專注,沒想到轉那麼多……
先說一句,雖然還沒有到非常專業,但我是心理諮商科系的學生,在面對無論是輕則同學的抱怨,中達他人長期的負能,還是重至憂鬱症患者,這方面都已經有過真實經歷(扶額
我贊成噗主的話,也理解上面某些人的質疑。
不是專業人士,真的不要貿然承擔他人的大量情緒
不過,當然也不是只能丟給專業人士解決
特別是在面對已經有憂鬱、躁鬱等等問題的親朋好友時,當然會想幫忙,也想說些話趕快讓對方的負能好起來
這時候當然還是可以說說話的,但是不要給建議,真心不要給建議,不要讓自己顯得非常游刃有餘,讓患者容易產生可以依賴(注意我說的不是信賴)的心理
這上面的內容主要指的是「非專業人士」
患者某方面是會對心理師能給予的協助產生依賴或可以依靠的心態的,但如果這種依賴誕生在非專業人士上是非常危險的,對雙方都非常具有風險
偷偷舉手冒泡,我是上面那個被噗主拉出來罵的那個...,因為那個時候我看了被改過的噗首,以及在那之前的一些回噗,才會說出這種沒有經過嚴謹思考的話,非常對不起。
另一方面,我明明不了解憂鬱症患者的情緒狀況就隨便回噗,也很對不起,我當時只站在彼得的角度為他不平,卻沒有意識到會對憂鬱症患者造成的傷害,這部分也很對不起,已經刪噗了,我也不能刪回噗,只好在這裡,對大家非常抱歉
對了,因為回覆的人太多了,不會一一回應喔
歡迎說說各自的想法
以前國小班上有同學和我還算要好,上國中之後她適應不良,有兩位老師找我去陪她聊天,我除了哄她聽她哭,讓她抱怨什麼都做不了。
到後面其實覺得很累很厭倦,被當成浮木的感覺很不好,會擔心她的狀況,但是自己也快被拖下水。
我沒有經過訓練,不知道要怎麼做是正確的,我也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快被別人的情緒拖下去這件事,所以會覺得那個噗主如果真的很認真的面對這件事,那會很累也可能被影響吧。
mfyl: 很哀桑的是深夜大爆炸這噗噗主我說的都知道,只是不會想說太多
因為很多人會看到一個辦法之後就拿著這個辦法死嗑到底,然後搞砸了再來怪人說你根本在唬爛
....所以我覺得還是一步一步來,先建立起基本的判斷能力比較好。還沒有判斷能力的時候交給醫生是最穩妥的
並不是交給醫生就什麼屁都可以解決了,醫生又不是神仙,只是醫生的判斷能力好歹比一個毫無觀念的人好。
這讓我想到我高中同學了
那時候在學測準備一年前 學校壓力大高一下前段班就開始晚上晚自習隔周六上課
原本我們一群要好的 然後裡面有個人特別的自卑之類的 然後她就很倚賴另一個人 簡稱A好了
A自己被倚賴了一段時間(除了學校 再非學校期間也會聯繫) 之後就來跟我們求幫助 要我們幫忙不要被纏的這麼緊 詳細情況過太久忘記了
A自己也不好強硬地拒絕她
因為她國中有因為沒注意到朋友的求救訊號 然後朋友自殺(不確定有沒有救起來)
所以她只好來拜託我們不要 兩個人相處 我們一起情況她表現得倚賴程度會少的樣子
s88431ss: 哈哈真的也是有很極端或是判斷能力比較不行的人………
我比較喜歡的地方其實就陪伴這塊吧?
不過講真的,就是人百百種囉………wwww
倒也不是說覺得那個噗裡說的就是對的方法等等
只是想把不一樣的狀況拿出來吧……
mfyl: 嗯,因為陪伴是最有效而且萬用的,所以我只提了陪伴的部分
正因為狀況百百種,所以「建議」真的不要隨便說出口,尤其不熟悉對方情況的前提下
陪伴關懷從身邊的親友做起啊... 不熟的話不敢亂回應(怕踩雷)也不能亂給建議(怕適得其反),所以除了請他去尋求專業幫助以外,還能怎麼辦呢... orz
從身邊的親友做起+1
不能直接碰觸的(像是網友)就發個拍拍抱抱摸摸的表符刷個存在感也好
有時候就連身邊的親友都不能做到隨時陪伴和關心了,怕自己也會垮掉,希望對方去尋求專業協助也是無奈之舉啊
贊同樓上
因為我算是爬起來的,所以現在的SOP就是有人低潮就等他發洩完之後貼個抱抱,跟他說聲辛苦了、你已經很好
關於專業協助的部分,等對方說出「要不要去看醫生呢?」之類的話,再鼓勵他就好
↑我的作法啦XDD
看到這篇文先感謝噗主發了,讓大家有多一層面的思考方向與對憂鬱症的認識, 身邊親友的關懷絕對是很重要的,面對初期憂鬱症患者他們有時候甚至會忘記就醫、抗拒就醫、沒有病症認知,問題是"該怎麼做?"。
你可以先問問發生什麼事情了,認真聆聽對方的想法,瞭解一下對方的情況,並且有時候憂鬱症患者是需要一個出口去抒發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通常都會覺得很孤獨,覺得全世界沒有人願意幫助他,所以這時候聆聽是很重要的,你不一定要給予建議,但是專心的聆聽瞭解他的苦難,對他也是一種抒發方式,抒發完後如果對方情緒比較穩定些,
你可以帶他去做一些事情暫時轉移注意力,不要讓他們感到孤獨的方式就是邀請他參與一些互動的娛樂項目,例如一起約吃飯、看電影,真的太忙一起打個遊戲或是聊聊時事什麼都好,不一定要繼續討論患者的感傷,因為太偏執對自己也是一種負擔,從中讓對方放鬆後再用委婉的方式建議他去就醫。(有些人會對就醫很反感,在情緒上頭直接與患者提其實有時候會更增加對方反抗就醫)
不要忘記患者他們在憂鬱症中,重度時甚至會失去一些判斷跟理智,他們有時候會說出很傷人的話,但是你要相信一點,那都不是真的,他們會具有這麼強的攻擊性只是因為他們生病了,他們比你還害怕。
希望這些能幫助一些面對憂鬱症患者的親友,你的一點點關心有時候是他們黑暗中的一點曙光,一個有機會挽救自己的契機。
推樓上
可是對不起我很想說
不是寧(ㄋ一ㄥˊ)聽是聆(ㄌ一ㄥˊ)聽
(壞透了
s88431ss: 都改了XDD F5一下,打的太激動發現自己腦袋不好使...
我也該去看醫生惹我 s88431ss: 不會啦!
情緒使人腦袋變殘,我現在還在偷偷的改錯字跟挑漏字...
對不起請容忍我一下
在想如果真的就此伸出他個人認為的援手,也許有人會真的錯過專業的幫助而生憾
已經就醫的病友我只能建議好好聽醫生的話 如果不喜歡這個醫師可以再換 換到你可以信任的醫師 一定要信任醫師你才會聽從對方判斷治療 藥一定要吃啊啊啊 不要擅自停藥
真的不要擅自停藥喔!
不然可能會像我一樣(掩面
不上不下比發作還難受(炸
不能停藥真的是很重要的事呀,我其實很建議患者自己去查那些藥是做什麼的、為什麼不能停藥、停藥會有什麼副作用,不然其實大家都不知道停藥這件事其實是很容易造成日後困擾的
因為那些藥物都是調節體內激素(例如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的升高與降低等等,如果突然停藥了,身體的水平會瞬間失衡,可能會有嚴重的副作用,日後醫生要再開藥也會比較困擾
↑以上都是粗淺的說法,要是有不對的地方請一定要糾正呀
我直接就以為自己應該好了 就停了1個禮拜 以為可以克服 還是不行啊啊啊 血清素還是不能解決啊 就默默繼續吃藥QQ
一定要好好找你信任的醫生 好好的治療 你都願意走出治療這一步就試著醫生的處理方式 大家加油><
啊 我要補充一下
我是焦慮症 (似乎比憂鬱症症狀輕微?)
根據自身經驗,
前年10月左右第一次復發(持續快半年,沒回診)、
今年1月兩度炸掉才發現是第二次復發(也持續3個月,這次乖乖回診),
復發因素都是自身個性與人事環境衝突。
只能說,
不要再跟自己說加油,請再自私一點對自己更好
醫生藥物協助、諮詢師心理上支援,
這些有需要時真的都請放心去請專業幫忙你,
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心裡會有答案怎麼做對自己比較好。
有些因素真的是長期造成,不是那麼快能改善。
放寬心點。
在低潮的人,因為在低潮所以更需要認同、需要支持、需要陪伴。我陪過一些人,而我有時候也需要人家陪伴...
正因為現在是大網路時代,懂得珍惜和欣賞關係的人不多,才要更懂得建立對的關係~
願大家都能有一、兩個能陪伴彼此的朋友...
lijk6: 對不起 確實不該說加油 因為我們都夠努力了 醫生也有跟我說 可以了 你夠努力了 QQ
看到朋友轉噗路過,嗚嗚這個噗的大家都好溫暖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無法以自身角度去衡量別人,所以稍微分享一下自身經驗好了。
我不是憂鬱症患者,但我有很嚴重的焦慮,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會大病一場。
生活中充斥大大小小的焦慮讓我非常苦惱,但除了接受也別無他法,只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應付各種情況
前面提到的「傾聽」、「支持」跟「陪伴」真的非常非常重要--當一個人跌到谷底時已經是全盤否定自己了,要認同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優點,覺得自己的存在不是多餘的真的非常困難。
我照顧自己的方法是如果工作時很焦慮,那就會跟自己做一個小小的約定,例如如果今天一整天被前輩罵都沒哭,那下班後一定要給自己用力拍拍手XD
從最渺小的自我肯定開始做起,對我來說還挺管用的@@
(路過發言)看完有個點想請問一下
以我個人而言,黃色的部分只要被踩雷就會發生,前者有發生一兩次是直接當場把桌上東西全掃掉跟尖叫,不然一般我是偏向後者,當下我什麼都不會說但是心中已經留下無法抹滅的傷害了、進而我以後會完全避免(甚至是刻意的逼自己去避免)跟那個踩過我雷點的人談同一件事,硬轉話題也不願意再談。
朋友曾說過我這樣很極端……
但我不是憂鬱症患者(沒做過檢查),所以我這該算什麼?
我只是單純沒理智控制不住情緒的人嗎?
不好意思再這邊問了一個奇怪的問題……
artistictime: 不好意思打擾了,看到你這麼武斷的認為心理諮商沒用,老實說我不是很認同。
每個人情況不同,諮商對有些人來說是有用的,甚至擁有很大的幫助。
藥物治療也不見得對每個人都有效,但確實不能擅自停藥啦XDD
沒有一個方法是絕對有效或沒效,情況能不能得到改善還是得靠當事人自己。
artistictime: 只是單就你說諮詢(正名:諮商)完全沒用這點想說明...人有百百種,當然也會有不同方式可以去處理,如果以自身經驗當作絕對值化,會錯過很多可以嘗試的方法的~
&用藥的狀況,絕對,一定,請跟醫生討論
憂鬱症是長期的過程,不會說痊癒就可以痊癒的
artistictime: 我記得以前諮商的老師說過諮商師跟諮商對象不能是熟人,最好是陌生人,關係越單純越好……你的同學們辛苦了XD
artistictime: 我相信你現在也找到方式調適自己&生活了~祝福你能繼續平平安安~
但是用藥真的,如果你過去持續有在服用的話,還是希望能和醫師討論,原因的話上面有噗友說明了
但要不要聽取這樣的建議,決定權還是在你
雖然我不確定高中輔導室的老師,跟一般講的諮商師有哪裡不同,
但現在想想當時經驗,藥物跟諮商真的不是都完全沒效果,更重要是彼此磁場問題(?
高中那位讓連當時都覺得,有去跟沒去一樣,反而加深我壓抑自己的習慣(苦笑
artistictime: 老實說,如果我的個案本身帶有很大的負面情緒的話,就算我有專業背景+督導,我還是會鬱卒很~~~久一段時間,剛開始接觸實務時,連自己是被個案的情緒影響都沒發現
所以我想你曾經接觸過的同學,或許也還沒準備好承接你的負面情緒,這錯不在他們,當然也不在你,也不用介懷了~LET IT GO ~
hecatewing: 你也不需要說對不起啦XDD 我也是後來再度復發,醫生提到相關的事情,我才突然驚覺這一點。
lijk6: 我的病況很穩定 卻忘記這點 真是對不起QQ 我是憂鬱+焦慮 當初我也是努力到快瘋掉了 還想自殘 現在整個按時吃藥認真回診 卻忘記當初醫生跟我說的話 不好意思 努力這件事情雖然我現在可以這樣雲淡風輕的講 當初根本不想聽到努力這兩個字啊 QQ
black83216: 沒有搭配其他的描述很難說你是什麼,單就被踩雷會情緒崩潰或迴避這點,只能說你可能是高敏感族群、容易累積壓力,且不擅長處理突然湧上來的情緒。高敏感的特質也不能說不好,這類型的人通常很會讀空氣、但不一定擅長表達,所以才會有「完全迴避雷點以免我累積壓力/暴走」的想法。如果自己覺得太過極端不妥當,可以參考朋友被踩雷點時都如何表達不滿、如何放下情緒,慢慢地嘗試調整就好了。
hecatewing: 你乖(用力抱) 真的不需要說對不起 我是真的沒事
我也是多年來不時因為焦慮症困擾,才發現關鍵字
甚至不久前回診,才知道將近2X年的睡眠方面,造成困擾的起因是甚麼
也有另外一個人生困擾,也是經過1X年,才突然想開
好像透漏年紀了 --不予批判的聆聽誠然重要,然而……要避免對方產生過度依賴對精神健康急救者而言似乎也不能忽視……吧?
Grimmjow: 其他描述……我不知道該怎麼敘述……沒有頭緒不知道怎麼整理內容出來,不過沒關係,謝謝你願意看且回答我的問題,覺得有點欣慰
看到朋友轉噗路過。
我在這理想告訴有在吃藥的各位噗友:藥真的不是萬能的
我不知道看到我這篇留言的噗友們有沒有用藥年份超過20年,但我的媽媽吃了20多年的抗憂鬱症藥。
我媽媽在我還在學生時期是個說話很犀利腦袋清晰說話很快又非常有條理的人,可想而知她跟人吵架只贏過沒輸過。
但從我在讀大學開始,她開始講話容易前後矛盾,沒條理之外又說不清楚,常常長篇大論到他說完,我們全家人還是聽不出她所要表達的重點是什麼
到現在她已經沒辦法正常表達她所想說的,言行舉止也常讓我們家人覺得害怕。
我們家人不是不陪伴她,在她剛開始服藥的時候,我們有跟她說:你想說什麼我們都會很樂意聽,如果妳想抒發什麼但不想跟我們說不想讓我們知道的話,我們也可以陪妳去找諮詢師
但她不要就是不要,我們也真的沒辦法。
之前曾經比較困擾的,是國小同學在我拔完智齒、元氣大傷時,問我能不能打電話給我。
我說我剛拔完智齒不方便說話,他就砍帳號了。
我完全不懂他哪根毛不順了(聳肩)
black83216: 我想了很久要怎麼講 也許可以讓你參考一下(?
以你講的"習慣",可能跟我很接近。
如果,平常也會比大多數人"先去猜想未來,思考可能性",
那可能你比較接近"焦慮"。
也不用太擔心,記得該吐出來的嘔吐物,就吐出來,不需要逼自己吞回去
又不好吃
於是她吃了20多年的藥,藥只有越吃越重沒有越吃越輕
到現在我們已經無法跟她溝通了
我說這些,只是希望有在服藥的噗友們
不要依賴藥物
慢慢找慢慢嘗試,找自己能真正舒壓的方法,總會找到一種方法的
我的姑姑睡不著、食慾不好、一直反胃、暴瘦。但去醫院多次檢查腸胃都發現沒問題。一直到她聽到憂鬱症朋友的情況,跟她雷同,她才去看了精神科找到了自己的問題就是憂鬱症。她一開始都是吃醫生開的藥才能睡覺,但她吃一兩次就發現這個藥真的不能吃,吃了藥只是麻痺你的神經讓你思考變慢平復你的情緒(她沒辦法開車因為注意力無法集中反應能力很慢),根本治標不治本。於是她邊服藥的同時也邊找尋不吃藥而紓解壓力跟鬱悶的方法(因為她憂鬱的問題根本是已經確定無法解決的,只能找紓壓方法)
試過各種方法:瑜珈運動看電影爬山之類的各種休閒運動,最後真的讓她找到了方法。買特定一個名品牌的包包(牌子我就不說了)
上述的方法不是叫大家要去做(那牌子不是說買就買的
),只是告訴大家,是真的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抒發方式
我姑姑已經停藥了2年多,憂鬱症沒有復發
人胖回去了也看起來很紅潤健康
希望有憂鬱症/躁鬱症的大家都能多常識幾種方法,不要單單只靠藥物
不能擅自停藥之外也不能讓自己長期依賴藥物
最後真的會變成我媽那樣沒有條理無法溝通的人
諮商不會完全沒用吧,但雙方都要配合+病方有想要進步才是最終重要的。過往諮商給過一句「花多久時間培養的,也許要花上更多的時間心力去解」是很久,可是會多多少少有所改變的
artistictime: 真的...我爸也有吃,比我媽輕一點,但我爸吃完藥過後的30分鐘後做了甚麼事他隔天都不會記得。希望你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artistictime: 其實我媽已經是了.....我上面說她讓家人很害怕是因為去年過年她在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之下拿了刀出來要砍人....還好我家有爸爸跟弟弟兩名男性直接壓制她,不然可能我家已經出現在新聞上了(?
煩請樓上說服藥後有不適應的狀況的各位,請和醫生討論用藥問題啊!
藥物跟諮商是憂鬱症患者的兩種治療方式,當然有其他方法,不過光是這兩種比較主流的方法對於每個人效果其實都不太一樣,再加上有沒有遇到適當的甚至對盤的醫療人員,各種治療歷程都容易出現不同的效果的。所以他人自身經歷可以參考,但自己的狀況可能截然不同。
舉個例子,我某位朋友有憂鬱症,雖然有在吃藥但我一直覺得情況不太妙,陪她去找心理師,定期固定諮商以後(我自己覺得)狀況比起以前好了很多。
我也有遇過突然私信求助的對岸網友(當時嚇死了),說她吃藥卻越吃越嚴重,我叫她趕緊去找醫生好好說明自己的狀況,重新開藥以後她的狀況似乎就好轉很多。(題外話,對岸的醫療資源真的不像台灣這麼方便,大家要多多珍惜現在的資源啊)
而我媽有一陣也是憂鬱去看醫生,她沒有吃藥只是單純每週看診,後面狀況就慢慢好了。(一方面是壓力減少
所以我覺得不管是吃藥還是諮商,其實都有他們不同的副作用,用在每個人身上的效果也都不一樣,除了家人與治療人員以外,最重要的治療人員還是自己,自己也要注意治療狀況是否合適,萬一覺得不太妙要勇敢發問求助,換諮商師、換藥、換治療方式都是可以的,,也不要擔心是自己的錯,有時候真的只是沒遇上對盤的人或方法。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調節自己的身心
請勿危言聳聽,吃藥會有一定機率產生副作用沒錯,但吃藥=會變成潛在犯罪者是??除了你的個人經驗有其他數據嗎?每人有不同治療的方法,也不必講得如此恐怖,我當初就是因為長輩說吃藥會吃壞腦袋,一直拖到重度憂鬱才去就醫,最後吃藥一年好起來了,沒有明顯副作用。個人經驗請勿當成常識推廣,甚至斷定吃藥會變潛在罪犯。
藥物不是仙丹,也不可能一種就可以應付全部的症狀(有些會互相影響)。不要說憂鬱症,家裡如果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應該也有所感觸。
藥物不適除了跟所屬醫生反應,也要詳細告知究竟是有什麼狀況,醫生才有辦法調整(不信任醫生其實也可以換一個,每一位的作法不一樣)。
雙管齊下當然是最好的(藥物與物理上抒壓),但有時候得先靠藥物才能開始物理治療。又醫療方法真的是因人而異,沒人可以保證對誰完全有效或是無效。這噗分享資訊(無論是自身體驗或周圍)很棒,但也容易讓「猶豫無就醫」的人躊躇不前。
artistictime: 你可以發表你的個人經驗,說吃藥不見得好。但把自己見聞當作普世狀態,甚至用到
常見這個字眼,恕我得用強烈措詞否定你的意見。我不希望像我一樣體質吃一陣子藥就能好的人,因為這些話不考慮吃藥,或被污名吃藥可能會產生犯罪傾向
嗯⋯所以?你自己知道是污名,剛剛又用肯定句說「會腦神經衰弱變潛在犯罪者」?
這樣說好了,這噗的受眾因為無法鎖定也無法確定是哪些特定族群看到。
「可能」出現原本就對藥物猶豫或是就醫諮商猶豫的人在,誰也無法保證讀完之後會產生什麼效果(精神心靈不穩定的狀態下會發生什麼事情就不用多談)。
所以,舉例來說強調諮商無用或吃藥無用,都有可能讓原本狀況可以翻轉的機會丟失甚至狀況惡化。
會粗體強調醫療效果因人而異的目的在這裡。
「比較可怕的是服藥服到後面不是憂鬱/躁鬱這麼單純了...變成精神官能症:會腦神經衰弱變成潛在犯罪者」
看到這句話我也覺得是在說吃藥會變潛在犯罪者喔,這句話真的滿讓人害怕的,建議改改
因為我頓時感覺自己被打成潛在罪犯,所以有些生氣,不是否定他的經驗,只是希望分享自身經驗時不該過於武斷。沒有要吵架的意思,打擾到大家了。
裝睡的人叫不醒
沒辦法理性溝通的話大家自己心理知道不要盲從來路不明的建議就好
自己心理有給自己的一把尺比較重要
其實不管是諮商還是吃藥,都只是「可能有用也可能沒用」的方式,雙管齊下也是如此。
有用的經驗不一定能複製到別人身上,沒用的經驗亦然。
解決不了不一定找專業諮詢就完全沒用,但專業諮詢不能保證問題一定能解決。人類大腦與心裡的運作錯綜複雜,有許多部份都沒能研究完全,教科書上認知心理學那章更是一年一個版本,我的老師在第一堂課就警告我們,今年學的到明年可能就不對了,要我們這些想深造的小蘿蔔頭做好心理準備。
樓上噗友換了許多藥、服藥11年卻沒有成效的情況並不罕見,我們課上必讀的案例就是時至今日把能用的藥什麼劑量都吃過一遍、也一直積極配合諮商晤談了,卻依然只能用肌肉放鬆訓練使自己不那麼容易發作;藥吃多了對大腦的自我控制能力有所影響也是真的,只是有些人嚴重有些人輕微到幾乎沒有的差別。
所以希望眾噗友不要那麼嚴厲的職責他的說法,雖有不那麼恰當之處,但他也不是真的罕見到屬於極端個案。
以及所謂的心理諮商並不是幫助你解決問題,而是幫助你看清問題,除了看清問題之所在,也盡可能讓你不會過度看輕或放大問題的嚴重性。它秉持的是「人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學家」、「在看清問題後人能夠自己找到解決方式」,所以對於期望諮商師能解決問題的人,「諮商完全沒用」是可能的。
一隻貓~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同意
elisaveta 我是覺得能夠不用吃藥就解決問題...最好...而且人百百種...不管是諮詢師或是去看諮詢師的人。能自己想通最好,不影響生活...不用想通也無所謂。其實有的人不是看不清問題,而是不願意面對。我之前有個朋友就是這樣...他跑去諮商幾次回來...只是對我說..."我覺得你和諮詢師好像"...我相信很多人旁觀朋友...多多少少可以提供朋友一些對看清問題的幫助。但面對問題這件事,不要說生病的人做不到,一般人都很難做到了。
然後上面
用藥有舒服、副作用造成困擾
「「拜託跟醫生溝通!」」
artistictime: 請明白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對你來說沒有效的方法,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有效的,請務必不要以自身情況來概括全體。或許有人會看了你的留言就真的認為諮商沒有用呢?
不只是身心科或精神科的藥
慢性病的長期用藥、感冒藥、避孕藥
任何藥有問題拜託請跟醫生討論
每個人體質不一樣,同樣的藥多數人可能沒問題,但沒人知道自己是不是會有副作用的少數
醫生不是神仙不會讀心也沒辦法追蹤每個人的用藥情況
不跟醫生說他也不知道要調整劑量或是換藥
有任何症狀懇請跟醫師討論
artistictime: 此外,我感覺的出你是在非常辛苦的環境下成長,所以用詞也比較激烈,或許你是受到環境跟長輩的影響……但是,這並不能成為亂說話的免罪金牌。
有些話說出口是會讓人害怕、讓人驚懼的,而且是毫無根據的。
若你察覺到自己在說這些話時心情其實也很糟糕,或許以後在把這些話enter送出前,能夠多停頓一秒。
給自己思考的時間。
age456: 我家兩老都是吃了30年以上,所以我也認為藥不是萬能……
但是沒有藥物,他們連正常生活都辦不到。無論藥物跟舒壓方法都只是讓人能夠繼續生活的方法,真正想要解決問題,要去挖最根本的核心。
另外提醒一下,請各位也不要去別人河道開罵,這噗的立意不是讓人筆戰,只是讓大家分享各自的經驗。
每個人的經驗不同,可以參考、可以嘗試,但是絕對不要認為他人的經驗絕對100%適用於自己。
嘗試後發現「這個方法根本沒效」也無所謂,繼續試下一個就行了。
至於什麼叫做「根本的核心」,一樣每個人狀況不同,我只能舉我家的例子來說說,也許能給不知該如何是好的人一點靈感。
一般來說,人都是由相當多層外衣包覆住的,若單從對方的外表、語句表面去猜,多半都猜不到那個人真正的心意為何。
何況東方人普遍傲嬌(ㄍ),心口不一的情況根本天天上演,所以如果想要找出他人內心痛苦的根本核心,除了「觀察」以外,「資訊量」也是相當重要的。
為什麼資訊量很重要?因為你沒有接觸過那類人的職業、生活、習慣,你怎麼能判斷的出那個人真正在乎的是什麼?
......只能照自己的經歷去判斷。
因為是以自己當作類比去推理,推理的結果當然有高度機率是錯的,因為除非那個人的經歷或者心路歷程跟自己差不多,否則用自己的經驗去推估多半都是錯的。
而觀察,就是從對方平時的言行來蒐集「數據」。
我想了想還是不要完全用自己家人的案例來說明好了,請見諒
比如說B曾經是個軟弱事事聽話的孩子,長大之後卻在某些地方極度執著,明明知道某些東西是不好的,但是長輩越是勸誡,他就越是要死死抓住那個東西。
以B的案例來說,我看出他「很不想對某些東西放手」,而B不願放手的,通常不是眼前的這個東西,而是更刻劃在他心中的,很虛渺的東西,而那個東西對他來說極度重要。
B在幼時非常乖巧,事事都聽從長輩的意見,去上補習班、去上才藝課、考到了不錯的學校,然而他並不快樂。
直到考上大學,離開了長輩的視線之下,B似乎第一次產生了自由的感覺,做出許多「好孩子」不會做的事。
B玩得很瘋,逃課、喝酒、抽菸、打架,脾氣也從乖孩子變成一隻時時刻刻炸毛的貓,因為這個脾氣也惹上了不少麻煩,好在最後都沒出什麼大事。
在B發覺自己玩到要被大學退學後,才忽然醒了過來。
被退學後的B,又默默回到了長輩身邊。久違地拿出參考書,又考上了另一所學校......不過這次他考的學校不需要離開長輩的身邊。
接下來的四年平平淡淡,沒有出什麼大事,B還保有一些抽菸喝酒的習慣,脾氣上來時會揍牆壁摔東西,但是他始終沒有傷過人。
在學期間沒有什麼大狀況,但是畢業後對於B而言,才是最大的考驗。
一直被長輩叮囑「只要專心念書就好,其他事情都不要管」的B,完全是個生活白癡,當然也容易聽信他人的謊言。
B在職場上受了多次欺瞞。
有時是無傷大雅的謊言,有時是會傷害到他人際關係的謊言,有時也會遇到以騙走他的錢財為目的的謊言。
經歷了多番波折,B換了許多次職場,也遇過公司惡性倒閉的難關,他一一熬了過來,最後在一個公認是好缺的地方待了下來。
然而隨著在這個「好缺」的時間越來越長,B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
B是個追求穩定、很有責任感,且溫和習慣禮讓他人的好人。
這樣的特質聽起來很棒吧?但是最後B卻天天加班加到死,別人盡量凹他幫忙做事、幫忙代班,天天忙得不可開交,而且因為習慣理讓,升職的事從來輪不到他。
B每年的員工健檢,紅字越來越多。
體態就跟吹氣球一樣膨脹了起來,但是他也沒有時間去運動,因為他每天回到家就只想洗澡睡覺,或者放空腦袋打打遊戲。且過大的壓力也造成他在上班時間總是會習慣拿零食起來吃。
他心底也在思考,這份工作究竟好不好,繼續待在這個五年以上卻沒有多調薪資、也沒有升遷的公司,究竟有什麼意義?
何況好多人都離開了。
也因為如此,他的工作量才會如此繁重。
B害怕改變。
他害怕已經五年以上沒有接觸過的,外頭的世界。
要是比現在這個位置更糟該怎麼辦?
B幾乎每天都在內心交戰,想離開又不想離開的矛盾感始終擺脫不掉。但是長輩那邊時不時說「薪水太少了吧」、「怎麼都沒存錢」、「要不要換工作?」的話讓他更加焦慮了。
他都知道。
B知道。
但是他不想換。
因為這是他自己選擇的職業。而且......
從小一直被護在長輩羽翼下長大的B,在獲得現在這份工作時,長輩才第一次給予了他褒獎,認為他總算出頭天了。
此外,B還有一個秘密,始終沒有勇氣對長輩說出口。
他是同性戀。
他永遠無法回應「什麼時候要結婚啊?」、「什麼時候要讓我們抱孫啊?」的期待。
無論新一代的人認不認同,在傳統教育中,似乎男人的一切就由「工作」與「婚姻(愛情)」組成。
B的工作被否定了。
B的愛情也被否定了。
B認為自己整個人都被否定了。
所以長輩越是讓他離開現在這份職業,他反而更不願意離開。
就算只是曾經被肯定過也好,他想守住這個由他自己選擇的職業。
他不想再被操弄了。
故事講完了,目前還在進行中,以上有很多部分心境是我自己的猜測,但應該相去不遠
目前B已經有在考慮轉業了,但是那是在長輩這邊給的壓力逐漸縮小的情況下啦。
很多人不知道,有時候越督促人、越緊迫盯人,反而會適得其反。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個故事有什麼感覺
寫這個出來的用意是提供一些思路,供需要的人參考
有很多相處的眉角沒有提到,基本上我跟B相處的時候都是聊他有興趣的話題,讓他放鬆,其實很少會跟他說這些嚴肅的事......因為我判斷B最需要的是放鬆。
他是屬於會想太多的類型,所以我會先讓他放鬆心情,等他的情緒平緩下來再找個不錯的時間點幫助他分析自己的心情
好ㄌ,我要,去,吃早餐ㄌ,幹
打這些打好久
>>有時候越督促人、越緊迫盯人,反而會適得其反。
覺得很多人不是不知道,只是沒想到平常自己也有這種小反應,在某些情況會超級嚴重擴大
我猜大多數人都有被長輩催促做家事/寫功課/不要一直看電視之類的時候
內心升起一股莫名的反抗跟煩躁感的時候
對,有時候想做某些事,但被長輩大聲吆喝去做的時候就不想做了
我自己是陷入憂鬱的過來人,我想很具體地說出彼得這件事情可能會發生的結果就是。
如果彼得沒辦法很好的消化掉 這些丟出來的負面情緒,透露出來的拒絕意圖,對於正當陷入嚴重憂鬱情緒的患者來說,是種落井下石的行為。即使他並沒有這樣的想法。不只沒有幫助還會加深對方的挫敗程度。
真的非常非常危險,因為重度的憂鬱症都會很容易聯想到死亡這件事情。
嘗試擺脫憂鬱的挫敗感是非常巨大的,當這些挫折不斷的堆積起來,會讓人思考進入死胡同,彷彿只剩下結束生命的手段。這也是為什麼自殺率這麼高。
我個人感想是,雖然他立意良好,但是面向的族群不對...對於幫助憂鬱患者這件事情要非常非常的嚴肅跟謹慎。
就連專業素質的醫師都不一定能正確的幫助到患者了
何況是發發匿名噗這樣輕鬆愉快就可以讓事情有所好轉..
我就是停藥成功的例子,八年前被診斷重度憂鬱症,開始服藥與諮商,中間曾經穩定一陣子後復發,還經歷過嚴重的壓力後創傷症候群。
前期我靠藥物(換過三個醫師)、中期靠諮商(總共換了四個諮商師)後期就憑自己的意志力以及身邊朋友與家人的幫助
我不會說藥物或諮商沒有效,實際上我認為最有幫助的是心理諮商(當然我被幾個諮商師雷過,但我一發現不適合就馬上換),諮商師幫我從最根本的性格與家庭環境帶我慢慢抽絲剝繭,解決我從小到大所有的情緒問題,接著教會我如何覺察與處理情緒
最後能夠停藥成功,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身邊有完善的支持系統,在我最低潮最痛苦的時候,有許多愛我的人即使看到我這般廢物沒用的狀態,還是願意照顧我陪伴我。
我做了非常多的努力,用了兩年的時間改變自己的生活作息、調整飲食、養成運動的習慣
每個月回診,醫師看到我的進步都說我是他的病患裡最讓他有成就感的XD
我覺得不要一味的比較藥物、諮商或是靠自己之類的方式來討論對於憂鬱症有多少幫助,每個方法都適用在不同階段
不吃藥,腦中血清素過低甚麼都無法做無法思考,那即使做諮商也不會有效果
靠諮商,如果固執的死守自己的思考模式,那再厲害的諮商師也幫不上忙
吃了藥也做了諮商,如果不從根本的生活習慣改變(持續熬夜、習慣有一餐沒一餐、關在陰暗的房間、拒絕與人接觸等等)那即使狀況穩定了,也容易復發,而且在復發後沒有足夠的身體素質去對抗憂鬱症
一些我自己的經歷跟想法,分享一下給同樣在對抗憂鬱症的人參考囉
r33569084 你是幸運的,而且你是值得的。 但並不是每個人身邊都有支持的朋友、家人和那樣的環境條件。但還是感謝你的分享。你讓我想到最近看的一本書中,作者在飽受酒精折磨17年後,總算戒了酒。並找到了關於他的原因。
regulator: 其實我也不是一開始就得到支持,我也曾經因為憂鬱症被罵被羞辱,也被帶去奇怪的宗教場合被逼著做不合理的事
很多都是諮商過後,自己才有勇氣去爭取,最後才換來旁人的理解跟支持
我想表達的是,不要只想靠著單一種方式(ex只靠藥物、單純仰賴諮商師、或想憑一己之力),當你擁有的武器越多,就越有能力去抵抗憂鬱症
r33569084 我沒有去做過諮商,我對抗的也不是憂鬱症,是另一個重度的慢性病,它讓我差點成為憂鬱症。(聽說是驗血??)..但我的人生裡有很多貴人。他們不是諮詢師但給了我很多支持和幫助。雖然我的慢性病還在.但已經不再是重度了。所以我覺得不用拘泥於一定非是什麼樣的人才能幫助人。但衡量自身狀況和方法的確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