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e-晟煊今日拜拜了嗎?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latest #9
''對大多數人來說,比起陳述一個抽象的理念,描述並且重新創造他們切實所見的東西要困難得多。然而小說的世界全是切實的東西,這也是剛開始寫作的人不屑於重新創造的部分。他們最初總是被強烈的情感和虛幻的理念所吸引。他們叫囂著成為先鋒派,因為他們一開始就不想寫故事,而是想為某個空洞的構想搭架子。他們關心問題,卻不關心人,關心宏大的議題,卻不關心每個人存在的肌理,關心歷史上的案例和所有能引起社會反響的事件,卻不關心真正構成人類困境的那些確確實實的生活細節。''
我认为正确的读书路径始终是去注意书里发生了什么,不过对于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更多的故事发生在小说肌理,是我们第一眼没有注意到的,甚至是我们的双眼看不到的。我们的思维更多不是被书里的象征符号牵引,而是被小说肌理发生的事件吸引。
象征越真实,它就可以引你抵达越深的地方,它也可以展示更多的涵义。
''作家必須仰賴陌生人挑剔和嚴格的審視作為評判。他內心住著的那位先知必須要面對世間的各種怪胎。沒有藝術是沈溺在自我之中的,相反,藝術中的自我需要被遺忘才能讓內心的創造變得可見,成為活物。''
立即下載
這篇好棒,我可以轉嗎
IneVan 可以可以!
今天路過看到流浪之家擺了攤讓民眾領養貓狗,都小小的好可愛,象徵性捐了錢,晚上吃飽飯回來發現籠子空了不少...被人領養走啦!
好吧,其實我本身也沒本事寫只會看而已,而且我覺得我的閱讀速度正快速的消褪下來。以前看到別人鼓勵泛讀,就是在限定的時間內讓自己固定看完一定的書籍。但事實證明我沒那本事,而且在短時間內要自己看完小說或其他的什麼,會讓自己傾向選擇自己本身熟悉(習慣)的東西。
我最近越来越傾向看任何作品(戲劇也好,小說也好)不去做任何的功課,亦不看事先他人的深度評價。有時閱讀或觀看到自己不理解的價值觀或台詞轉折,彷彿自己面前站了隻史芬克斯掛著令人煩躁的微笑,被迫去要回答那莫名的題面;自己想不透,依照現在資訊工具的發達,下意識就會想搜尋別人的答案,並把別人的個人感受當作自己的參照,哪怕自身也不怎麼信服。
我看完這篇,最大的感想就是只有自己不做預設,才能看到更屬於自我的東西。
''一個僅僅讀那些肯定自我固有觀念的書的人是在选择一條安全的康庄大道——也是一條毫無希望的道路。他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見識有沒有增進。''
話是尖銳了點,但我覺得沒錯。
....給我看这篇文章的太太微博被炸號了還好這年頭大家分身多 涼涼 连不同意都不能打哈哈哈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