ʕ•̫͡•ʔ says
6 years ago @Edit 6 years ago
latest #13
ʕ•̫͡•ʔ says
6 years ago
我覺得觀者先得思考的是,為何這些作品是不容接受的。然後你再套入它的文化背景與時間,你才會知道為何藝術家選擇這麼做。我不會說我喜歡這些作品,但它們的存在有其意義。人們只有在基本道德與安全認知受侵犯的時候最有危機感,你得想想這些危機感從何而來。
也許藝術展覽也可以像實驗動物一樣有認證制度,由獸醫或相關人士確定這些展覽符合動物福利
ʕ•̫͡•ʔ says
6 years ago
lightofwind: 這感覺不錯,但也在想如果是向側拍或紀錄片那樣不是藝術家特別安排的話要怎麼算?
立即下載
zjvupal: 不太確定你說得是那種形式?
ʕ•̫͡•ʔ says
6 years ago
lightofwind: 例如作品內容是現實發生的但不符合動物福利(例如純種動物養殖場),藝術家本身並不涉入策動事件本身,只做出記錄及詮譯的部份,那這樣感覺就很難評論(?
喔喔,這應該就不算吧,因為藝術家並沒有真正影響到那個動物阿
像是新聞裡面的那個爬蟲展示,我就會覺得需要有人來確定在那種環境飼養動物,是符合動物福利的,有沒有足夠的食物、照明、適當的溫溼度漢光週期,足夠的空間,等等
ʕ•̫͡•ʔ says
6 years ago
有放活動物在展場這些就真的很重要!
ʕ•̫͡•ʔ says
6 years ago
唉老實說我覺得古根漢沒有很好的處理這件事XDDD
今天看到的
ʕ•̫͡•ʔ
6 years ago
lightofwind 喔喔喔喔這篇文章剖析得好詳細!
是台大外文一個長期關注動權的老師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