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貧窮家庭出身至事業有成,年紀尚輕即從科技業大公司副總退休。可想見他性格必定意氣風發難聽進孩子意見。
當時他一邊吃飯一邊看著垃圾媒體
嘴裡慣例說著
“我這一輩年輕多拼多苦都沒抱怨,
一路白手起家拼上來還不是事業有成
你們年輕人都草莓族,沒抗壓性
怎麼台灣教育失敗出了你們廢物blabla”
- "爸,你記得我小時候你帶我參加無殼蝸牛抗議活動的事嗎?”
“記得阿,幹嘛?”
- “那活動的宗旨是什麼?”
“抗議買不起房子阿”(不耐煩)
- “那時不是住板橋?我們去幹嘛?”
“板橋那時是租的啊,我跟你媽出身都窮,
你們現在過這麼爽都是我們拼出來的,
你們這代都不爭氣blabla"(訓斥模式)
- “那時為什麼買不起阿?爸你那時薪水多少?”
“那時還是小職員還沒開始升遷,兩萬多..吧?”
- "那時我們板橋那間房買的話要多少阿?"
“兩三百萬吧,問這幹嘛?”
- “沒事,就問問..爸你辛苦了,
奮鬥一輩子買現在這房子
我們家也過得不錯了,
對了,我們家現在值多少?”
“七八千萬吧?沒注意”
“老爸年輕時薪水兩萬,房子兩三百萬就要無殼蝸牛運動,抗議房價
現在年輕人一堆一樣薪水兩萬多,房子幾千萬,壓力有沒有當時十倍?物價都還沒算,而現在年輕人有沒有搞無殼蝸牛運動?或許年輕人很沒用吧,但說到沒抗壓性,草莓族,嗯...公平嗎?
平日感受到頂嘴就會暴怒的傳統老爸沉默了
之後一整天若有所思
從那天起草莓族一詞從我父親口中絕跡
過往只參加政治遊行(我家三代黨外)
也開始或參與或資助弱勢或社運遊行
(比如太陽花,反正他退休時間多”)
資助他認為優秀的年青人創業
(除了他兒子我以外他都資助......)
甚至偶爾對朋友說出“房價跌一跌也好,年輕人太苦了”這種話
(嚇得我以為父親被什麼東西附身了..)
長輩不是沒腦子思考
而是他們經濟有餘裕
生活無虞遠離感受經濟壓力的位子
讓他們無法感受年輕一輩面臨的困境
以他們自身經驗帶入當然覺得年輕人無病呻吟
他們只會說「你台大碩士有辦法找到三萬以上的工作,為什麼要去找兩萬的」「找不到三萬以上的就是你混」
他們會開始憤怒
如同許多在黨國神話中成長
一朝驚醒的外省朋友對國民黨
比一般人更有攻擊性一樣
如小段,姚立明老師,
和我在社運中偶遇過的外省老爺爺
用濃重鄉音大喊
"國民黨只會騙人
我最清楚
他奶奶的我被騙了一輩子!"一般
不過要成功引導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就是了
(阿幹..只剩三小時可以睡....)
天時地利是沒差啦,人和只要你碰到689或9.2就不用講了,浪費時間還縮短壽命...
人的智力是常態分布,除了少數天才跟少數智能障礙外
每個人都差不多
在思維邏輯及判斷上有歧異的多半在於訓練,經驗,情報,情感
而非智力
有了這觀念我們可以先確認長輩們多半沒有智力問題
跟我們想法的不同主要會在經驗,情報跟情感方面
成年人之間的溝通要先對雙方有誠實的判斷了解
在了解他人前先誠實面對自己
東亞文化長輩孩子有強烈上下尊卑關係
再談之前就先否定對方要怎麼談下去?
這是個誤區
所以要跟父母溝通前..
"先把父母當作能夠溝通的對象"
"先把父母當作能夠溝通的對象"
"先把父母當作能夠溝通的對象"
很重要所以要先說三遍
父母不比我們蠢
只是雙方資訊面有差
所以別想著說服父母(原因後敘)
請抱持分享資訊,分享經驗的心態^^
補充二 : 關於溝通
以下不是學術,是魯叔個人工作心得
不要想著去說服,去改變父母
成年人之間很難說服
溝通重點不是用道理震攝對方
工作中道理對外用在談判,用在合約,用在正式會議
對內用在罵人,用在檢討報告
(所以我回噓文的文字充滿道理,只是睡眠不足罵人紓壓~)
"溝通主要不靠道理,而是個找共識的過程"
"溝通主要不靠道理,而是個找共識的過程"
"溝通主要不靠道理,而是個找共識的過程"
溝通是營造一個情境
引導對方進入後
對方自然而然推導出與你相同的共識
所以要先清楚對方的想法
要先能站對方立場想
再去營造對方如何能站你立場想的環境
及如何引導對方前往你要他去的情境
讓他自然能使用或抓到你思考的方向
(或你想要他思考的方向)
swn002 : 是啊... 所以我才會說原po的父親願意聽。
基本上只要不是國民黨支持者,講這些話他們都會願意聽....
swn002: 那種只能等他們自行醒過來了,而且是真的醒過來。
我為什麼非常不喜歡參加我媽那邊的家族聚會就是這原因....
整個家族除了我媽、我們兄弟倆還有大表妹之外全部都是9.2的情況任何人都會瘋掉
基本上遇到8.4這種後真相強詞奪理分子,根本很難說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