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漫畫要分開香港版和台灣版?
來聊些業界的情況吧?
大家覺得為何日本漫畫的繁體中文版要分成香港版和台灣版推出兩個版本,而並非把港台地域的版權一口氣簽給某間台灣出版社或香港出版社,推出一個版本?
我們來想想當中的文化因素吧。
===
置頂先感謝留言的朋友,你們跟噗令這噗變得很有趣!!
latest #585
首先透露給大家知道,漫畫合約當中有一部份,提到文字製作方面,用日語是這樣寫的:
「当地翻訳」
英語則是這樣寫:Localisation
意思是,在國際間出版合約的概念中,「單一地域有其獨有的製作版本」。
譯名是其中一個問題
國語跟廣東話的音不同
eg: 08ms小隊的斯羅跟天田士郎 (app-shock)
立即下載
即使遊戲業界也是用這個字眼,我們稱為「在地化/本地化」。這條文,本身具有尊重當地文化的意思在內。
還有那在地化的問題吧
有時看台灣翻譯會一頭冒水……
日本出版社很早便留意到,即使同樣是繁體中文字,台灣及香港卻是使用兩種不同的語言,代表兩種不同的文化,而且,日本出版社樂於見到兩個地域製作出不同特色的日本漫畫。
雖然是動畫…
不過我們這一家近來最喜歡的…就是那句別怪他
在台灣看的是唱台灣歌
雖然唔明但都是很讚
在國際出版的時候,版權人之間會為當志的翻譯問題互相交流和討論,充份理解當地的譯名意思,才下最後的決定。
例如,日本漫畫《爆粗BAND友》,在日本原題是作品中樂隊的名字「デトロイト・メタル・シティ」。香港出版社必須讓日本了解甚麼是BAND友、甚麼才算爆粗。
>當志x
>當地o
結果《爆粗BAND友》在香港大受歡迎,日本白泉社亦大讚「香港版只用4個字就能表達作品內容,實在太勁了」。
而漫畫中更加充份表現出在地化的重要性,運用地道的用語和歌詞,帶出主角強烈的對比。
有時候,日本出版社會問:「台灣出版社的中文書名是這樣,你們香港也會一樣嗎?」,這時候,是要聽香港出版社的意見,而不是要香港遵從台灣去做。
ckw7a5: 對啊,在地化的問題非常重要
了解到港台文化不同,而提出分開兩個地區推出兩個版本的,正是日本出版社。
即使到了今天,香港出版的日本漫畫銷量跌破新低(續刊銷量只有個位數字的作品,2015年出現了),日本仍然在每次會議中鼓勵香港出版社。
有些日本作者很喜歡拿着香港台灣兩個版本對照着看:「原來主角香港叫☆★!台灣叫◎○!好有趣!」
諗起呢個
https://i.imgur.com/vD0FXy6.jpg
(`ФωФ') 汀
8 years ago
機神追女攻略作者好愛w
同一句日語對白,在香港用廣東話讀,跟在台灣用國語讀,發音和文法也不一樣。
經典如《美少女戰士》是好例子。
香港「我要替月行動,警惡懲奸!」
台灣「我要代替月亮懲罰你!」
兩句對白交換的話,廣東話講不出台灣對白的味道,國語也講不到香港對白的氣勢。
呀,對啊,若木民喜老師自爆超愛香港版的《機神追女攻略》!
又例如《銀魂》,香港版有大量廣東話對白,台版也有大量台語對白,在處理對白上都不單只是用書面語。
提到對白,更是漫畫作品中最重要的部份。
漫畫中出現的文字,九成都是對白,讀者在閱讀時,腦中便出隨之浮現文字的讀音。
香港讀者決不會一看對白,在腦中出現國語發音,反之台灣讀者也一樣,決不會看着對白想起廣東話發音。
同樣寫着「你好」,
香港人會讀成「nei5 hou2」
台灣人會讀成「ni3 hao4 」。
電腦業有兩個用詞,一個叫 localization 在地化,一個叫 national support 國家支援。通常較重視個人感受的多用前者,而密密搵錢的多用後者。
又例如台灣曾長期受日本統治,在文化上不少地方與日本有相像之處,免卻了一些說明的需要。
而香港版漫畫在出版時,遇到一些需要講解的日本文化,則會在作品中以「編註/譯註」表示。而這些日本文化的內容,可能台灣人根本就懂,無需說明。
漫畫需以文化為先,在地化才合理啦
csmth: 感謝!我接解的主要是在地化的CASE,國家支援的情況是怎樣的?
>接觸
maetaku: 這噗主要講文化因素,不過就算是版權費,分開收跟一次過收,金額上沒太大分別。分開收反而在文件上、程序上更麻煩,浪費行政資源。
塞爾柱★GEAR UP 覺得
8 years ago
《爆粗BAND友》這翻譯超正
ishi: 其實兩個詞語是同一個東西,不過生意人的面向好多時偏重官方語言,官方法規,國家營運邏輯之類,就連系統支援也如定傾斜。
路過提一下
爆粗band友在
台灣叫
重金搖滾雙面人
一目瞭然
個人覺得也翻得很好
NAiK
8 years ago
說到在地化,悲哀的是現在的人開始覺得翻譯在地化其實也是一種罪,而他們要的卻都是跟從台灣或者大陸的翻譯便好…
狂君十二斬
8 years ago
哎吔神父初體驗=女子神學院大冒險(千明太郎)
一整個很微妙…
csmth: 噢!! 原來是咁的!
我寫少咗個字(差很多) ,national language support
好多人對在地化有種抗拒。
蒼流俊
8 years ago
台灣人 機神追女攻略真的很棒
可能有人會問,「為何有些漫畫會由台灣出版社推出港台版?而香港卻沒有出版社推出港台版?」
這次真的與文化無關,是「成人的原因」了。
大家知道日本是以雜誌形式發表作品。香港和台灣都有像日本一樣推出日本的漫畫雜誌。香港的《EX-am!》《Co-co》,台灣有《新少年》《龍少年》等等。
不過銷售主導下,香港的雜誌銷情不濟,連載雜誌的作品也保不住,形成後來台灣包辦港台版的局面。
香港作為商業社會,亦接受現實,努力止血去了。
第一次看見有台灣人明白港版標題精粹
ZEROX123456: 來握手!! 謝謝你的留言!!
dunte75942: 是啊!兩地翻譯各有各的好!
ace0916: 抱歉,這個微妙的對比,我當時在舊公司看着它發生…。
nakurubox: 唉,台灣有台灣的在地化、中國有中國的在地化,香港也有自己的在地化,何罪之有?
在翻譯理論也有「異化(Foreignization)」與「歸化(Domestication)」之分,是以原文與譯文各自所屬的文化背景為準區分。譯文若保留原文的文化背景則屬「異化」的翻譯,若偏向取用譯文當地的文化背景以尋求對等則屬「歸化」。
Edward_Knave: 提到這點,香港早年以歸化為主流,近年則漸漸要異化才能滿足讀者/觀眾的要求。
在此場合,噗主所舉的例就是一種有歸化傾向的翻譯。歸化的譯法因為在無損原意的前提下改用了當地的文化元素以代替原文中對譯語讀者陌生的文化元素,遂較易取得當地的觀眾共鳴。
上面提到雜誌,以正視聽,香港同業正文社的《Co-co》仍然在出版的。
不過用考試做書名可能太過大吉利是,所以多年前停刊了。
ishi: 說到這個變化,我自己是有一種猜測。
早期的香港讀者難以接觸日語與日本文化,易取共鳴的歸化較為適合;如今網絡發達,香港的讀者較易接觸日本文化,同時會要求保留原文的文化元素(而且此類作品的翻譯同時又可以成為讀者學習日本文化的途徑),所以異化翻譯就較以前受歡迎。
Edward_Knave: 我非常同意!其實不止是日本漫畫,還有西片、西方漫畫也一樣,來到香港都有一濃厚的本地feel。
Edward_Knave: 另一個原因也是版權人的要求。以前《城市獵人》有孟波冇囉嗦(孟波這名字是以前盜版漫畫取的譯名),而在正版漫畫推出,角色名字要一律變回日本人姓名。
當然也有例外,現在若重出《足球小將》,以大空翼取代戴志(翅)偉,應該會收到一堆投訴。
ishi: 現在我看見的似乎是一種在兩者之間取捨的趨勢,一方面遇到原文所屬文化特有的元素就會以異化的譯法以保留之,另一方面在空間較大或是不會導致文化元素遺失的部分(例如作品標題)就會有歸化的嘗試。源語與譯語兩邊各自的文化又可以隨著作品的流通互相影響,歸化與異化兩種譯法都因為各自有值得欣賞之處,遂各為讀者所屬的文化所納。也許可以說,翻譯有時可以傳達文化,有時可以塑造文化。
Edward_Knave: 說到我們的痛處了。在現在這麼容易看原版作品資訊的年代,要全歸化或全異化都很難。單以作品名稱來說,若按原本的作品標題直譯過來,可能會令受眾一頭霧水。上面提到《爆粗BAND友》《機神追女攻略》就是這種。要歸化還是異化,就是香港出版社,與版權人商討的重點之一。
製作香港版日本漫畫,要考慮一點,漫畫並非只照顧漫迷,而是照顧所有在香港能買到書的大眾。
發酵lemon_po
8 years ago
轉噗請求!
lemon_po: 請隨便轉~拜託了!
完全心聲!
香港的作品名總是讓人驚喜,無論是漫畫還是戲。
這非常好理解吧…你看Wikipedia繁體中文都有三個版本了。港、澳、台…
apmk@住在「劏房」的 thinks
8 years ago
TVB的「歸化」粵語配音動畫的確幾多驚喜~~例如之前男子高中生的日常,日版笑一次,港版又有新嘅本地gag.
生化強人
8 years ago
睇台灣版漫畫,就要對住那些台式語尾詞(耶、的說…)以及台式詞彙(代誌大條、歐巴桑…)
雖然每個字我都識,放在一起就係差緊D味道…
本芎梓
8 years ago
文化因素呢d離地因素其次中既其次,利益先係重點。唔好想到咁偉大。
離地到上咗太空
1. 不是所有出版社都有港台分部
2. 即使有港台分部,兩部門都係兩盤數,點會咁樣share 所謂「資源」
3. 原出版社當然要斬開版權區,咁佢先可以賺到盡(可以更多人爭=多d錢),加上綁架式銷售未必有效。有d漫畫明顯臺灣賣得,你逼人買埋香港區版權?
mmtmr: 若要提利益,在日本出版社的立場,更加不應分港台兩個地區。
緊貼現實的情況,是港台兩地的版權收益都非常低,以節省成本的做法,是只批給一個版本包辦港台版。
你提到的梱綁式出售版權,香港在多年前已不存在。
三鬼=Sanki.Setzer says
8 years ago
其實香港的日本漫畫壓力好大,所有書都要比台灣版快一步推出,一但慢了一步,都變成了死書。(賣不出去
香港人多是見快就買,一但第一本買了台版就會一直買台版,因為他們明白台/港的翻譯都不同。
至於利益,其實台灣漫畫出版社跟香港出版社的權權爭取十分激烈,甚至有向日本方投訴,為何只批一方較快的版權。
大家別以為香港跟台灣的待遇一樣,其實是天同地比。
大家做生意,彼此目的是賺錢,不過日本出版社除了利益,的確非重視各地域的當地文化。
有興趣的話可以再去了解其他海外地區例子。
threeghost: 正是。尤其這兩年,台灣的情況急速下跌,跌幅非常大,日本有向香港說明過,請大家互相了解對岸的情況。
三鬼=Sanki.Setzer says
8 years ago
ishi: 當身處於出版社,看到被退回的書數量,接下來就要翻翻網站找工作,再替漫畫作編輯,拿去印刷,出書,看到回書數,找工作…無限LOOP(欸
三鬼=Sanki.Setzer says
8 years ago
ishi: (cozy)
本芎梓
8 years ago
>以節省成本的做法,是只批給一個版本包辦港台版。
在授權方,其實無成本可言。開一份抑或兩份 contract,批一份稿抑或兩份稿其實都係出咁多糧。
>你提到的梱綁式出售版權,香港在多年前已不存在。
所以更加無可能港台地域的版權一口氣簽給一間出版社。
mmtmr: 看來你不理解當中涉及的成本。日本方面不同地區由不同人手負責、海外版本審批交由多個部門監修,還有各種行政成本,人工、資源、時間都是成本。
你提到的梱綁式是日方強制那種,事實上,是台灣主動要求包辦港台版的情況為主。遇到這情況,香港通常都爭取不到。你還想知甚麼行情?
說日本不想賺錢?當然不會,我想強調的是頂噗所說,當中文化因素是重要的一環。只講利益的話,日本可能N年前就不跟香港出版社做生意。
路過 說起台日版我想到了之前我很廚的一部漫畫・(/Д`)・
日本那邊叫“滑頭鬼之孫”
然後台灣好像是譯“妖怪少爺” 香港譯“百鬼小當家”
當年我強烈向同學推薦“百鬼小當家”然後佢地都說標題聽起來像多Oa夢鬼太O這種畫風的日常向故事不想看 明明是一部熱血燃番啊 (app-poke)
maetaku: 這不是成本轉嫁,是各地也要計算自己的成本。現實是,單以香港區計算,早就是赤字。
maetaku: 便宜給香港這概念不知哪來的,從沒發生過。版權費用是國際貿易的條件之一,這點按下不提了。
「尤其這兩年,台灣的情況急速下跌,跌幅非常大」
請問這裡的下跌是指銷量嗎?只有台灣如此?還是對照其他亞洲國家,台灣的數字特別明顯
台灣人都不愛看書了?
yammyammy: 百鬼小當家/妖怪少爺<<直譯是滑頭鬼之孫,單看書名未必知道故事內容的做法,以港台兩地都傾向不直譯。的確港版的風格這次很舊派,我有問過前人這書名的因由,不過相關人員都離職而不可考了。
maggie6: 是指銷量方面。聽日方和台灣同業的說法,似乎跟香港一樣,讀者轉變閱讀模式,買書少了。分別是香港發生了很多年,一直在低處撐着,而台灣近兩三年一下子下滑這樣。
飛_鳥
8 years ago
(路過)想起來以前有個日本朋友很驚訝地說為什麼香港跟台灣各有中文配音版本(動畫)(因為是日本人所以不清楚港話的存在) 因為我從來沒想過這問題 所以就直覺回答他"因為是不同國家阿"  一瞬間他才恍然大悟還跟我道歉...
(doh) 轉變閱讀模式
這個說得好善良,因為網路速度超快,很多沒有授權的翻譯漫畫,大家第一時間就看完,之後會去買書的人.........
三鬼=Sanki.Setzer says
8 years ago
簡單來說香港讀者可以台版跟港版通吃翻譯,但台灣讀者未必明白港版的翻譯。史上最好的例子就是鋼彈跟高達的分別。
遊戲手把=手掣,也是不錯的差別詞。
另外台灣漫畫業銷情我個人覺得傾向日模式,我記得台灣有一本月刊漫畫是直屬日本的(寶島?
有時候日本批發版權會讓台灣的月刊先發,但港版只有單行本的出版權這樣。
光是虛構名字的翻譯在本港都有n種譯法,更何況台港相比。
三鬼=Sanki.Setzer says
8 years ago
我們沒法得知日本的方向是怎樣,但有時候台灣覺得日本偏向香港,但身處於香港的我就覺得,怎麼台灣的優惠比較優這樣。
至於閱讀模式,網絡確是最大的隱憂,資料得來十分容易,有人在網上看就算了。
現在感覺上唯一賣點就是官方核准的翻譯作為賣點,還有看看編輯的用心。
這噗就是在說明日方那邊希望港台兩地都保留使用自己在地化的翻譯吧?
另外其實香港讀者也不一定完全明白台版的用字啊…所以香港讀者可以台版跟港版通吃翻譯這句我覺得不成立。
> 有時候日本批發版權會讓台灣的月刊先發,但港版只有單行本的出版權這樣。
其實上面都有說過了,以前香港是有出版漫畫雜誌的,只是後來因為蝕本才停刊
三鬼=Sanki.Setzer says
8 years ago
不成立也沒關係,看銷量除了哭外就哭哭了(咦 (lmao)
真的見證過,書遲了一天就變死書了www
真的除了rip外真的…wwwwwwww(合掌
三鬼=Sanki.Setzer says
8 years ago
leeyc0: 月刊在香港也是慘死(合掌
做過月刊編輯的(wave),當年那日本月刊不是在我手中死去,就只有這點我自問和整team人都努力過…
不過提到漫畫雜誌,就更值得去談文化因素。
日本月刊來到香港/台灣,會要求一定要刊登當地作品,這點與版權收益無關,也不一定要逆向把當地作品輸入日本,而是希望當地能建立本土的創作體系和雜誌文化。可惜香港的原創漫畫市場,早就證實不可行。
看銷量的話我想港台兩方都可以盡情笑了,只看漢化不買書的情況不是香港限定,笑多點,然後再想看漫畫就自己去學日文吧
反而在香港這邊看來,台灣的本土力量很爭氣!雜誌育成到漫畫家,不靠雜誌也有很多漫畫家從同人場誕生。真好!
V字龍(Vdragon)
8 years ago
I18N/L10N
maetaku: 現實就是一口氣把港台版簽給台灣的情況一直存在。我沒有主因是文化因素,而是當中有考慮文化因素。
鋼錬完全版是港方包辦港台版、日本少年magazine所有作品是台灣包辦港台版、月刊少女野崎的FANBOOK是台灣包辦港台版。情況是一直存在版權一口氣簽給某間台灣出版社或香港出版社的。
上面有人提到利益問題、不同地區法律問題、單純不同國家等,不過很少有人討論文化因素,所以來談談而已。
鋼錬完全版是港方包辦港台版<這次是香港少數能包辦港台版的CASE,也因為這次的經驗,相信沒有下次了。
maetaku: 不,我相信業界內所有出版社都同時有能力包辦港台版
本芎梓
8 years ago
maetaku: 同意,所以先話想得太偉大,太離地。在利益要素下,所謂文化要素只係錦上添花,亦不可能大大影響版權分不分區銷售。
azurerime:用廣東話我同意。以前的日本漫畫有很多寫廣東話的。為何沒再用?其一有讀者(家長)投訴,其二也不是所有作品適合用廣東話。
沒改進這點也同意,有些同業不覺得需要改進,尤其都這種銷量了,改善甚麼…。
用廣東話最經典的一套應該係賭鑊甘
仲有《行運超人》、《BOY 聖子到》都用廣東話
mmtmr: 我開這噗的目的,不是要說文化因素是主因,而是請不要忽略文化因素很重要,也不要動輒看輕在地化的價值。
貓鳴即起
8 years ago
路人,拜讀高見有點無奈,我自己是在台灣某個業界做翻譯,我們經手的案子也會在香港上市。雖然翻譯時我們也有意識到香港市場,盡量剔除僅限台灣的用語,可是就像您舉的月野兔名台詞的例子一樣,我們這些沒有粵語基礎又以台灣市場為主的團隊,很難照顧到成品在粵語的音韻和諧程度。我自己是覺得這樣委屈的那邊的消費者,不過同業也有人很大方使用台灣的俚語。
kyorai: 謝謝你的分享。很多朋友誤會台灣沒有照顧港區,這可澄清了哩!
貓鳴即起
8 years ago
ishi: 其實我自己是覺得這樣不夠,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況是有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潤稿。但是這之中也還是有成本考量,以公司的立場來說當然是能省則省而且台灣開的薪資真的有港人肯理睬嗎
貓鳴即起
8 years ago
對了,因為我們家商品是軟體不是實體商品,所以情況也不太一樣。實體書還需要考慮這個市場的印量
kyorai: 我肯!公司肯定不批準 我也做過軟體翻譯,是港台版發佈的,因為我是香港人,當時就有問譯出來的會不會太港式?就這樣跟台灣人員調整。真的,有印量考慮之下,香港是不樂觀的。
(`ФωФ') 汀
8 years ago
看台版用語沒難度(只會冇咁開心)
輕小說的話大概日本那邊都知道香港根本沒辦法出版所以才把版權全放給台灣……
台灣路人)回饋一下個人意見,現在許多漫畫客群偏向中性,我是也看部分少年漫的女性,閱讀管道通常是租書店,在只看到書名的情況下,機神追女攻略這個書名真的比較難吸引我把這本書抽出來翻閱 :-))
台灣路人不懂港名不奇怪,因為機神追女攻略是完完全全的港式俗語
Norm
8 years ago
而家太多動漫塔利班貶低動漫界廣東話翻譯既作用,愚不可及
雖為台灣人但我真心覺得廣東話超帶勁
azurerime: 情況有點不一樣,不過台灣有優勢是大家都明白的了…。
目前香港東立與台灣東立的分別,只是香港東立在香港印刷,其他製作都是台灣負責,把完稿send來香港。這幾乎是市場影響了,即使同時東立,香港版的銷量還是比台版低,大家在香港也不知怎的去買台版…。
ishi: 真係搞笑,明明港台版根本一樣
其實我覺得,在一個地方出版書籍,就有當地相應的文化責任。撇除,非情願的個案,若主動去拿了一地的版權,卻只以他地的內餡原封不動地去權充,這樣對當地受眾是很不負責任的。
雖然我這番話,一定有人會以「在商言商」、「商業市場」諸如此類來反駁。但出版並不單是商業,也同時是文化的事,的確有箇中的文化責任。
要節省成本不是不可以,但不能盲目,不能爲着節省成本就不理會是否符合在地文化,甚至強行扭曲它。
視乎情況,一部作品的中文,以其他中文地區的譯文爲底基,也未必不可。(我只說未必,有些文本講究本土程度高,可能真的不可。) 但必須經在地的人校改、修潤,改正地區詞彙、語法、語言習慣差異,並修正涉及兩地文化差異的譯文。這一步,我認爲應是最最最低的要求。但明顯那些非香港書商,或者內餡完全用台版的所謂香港書商,都不去做。
syaoran_li: 我個人非常體諒的,畢竟沒有老闆願做蝕本生意,餘下就看編校的員工的功力了。
實話說,輕小說的話就算賣一千本大概還是要蝕本。我當一本輕小說有十萬字(應該是比較多的估算),單是翻譯費用都要幾萬元了(聽聞市價是幾毫一個字)。
所以香港絕對不可能出香港中文版輕小說
そうた⛄
8 years ago
如果可以不一樣,那麼港版應徹底修正方是良策。港台詞彙之別,不單是一兩個詞語問題,更涉及背後的文化概念。以「國中」一詞指初中,在香港是不能成立的,因爲這牽涉「國民」之概念,而礙於現實,港台兩地對此概念沒可能相同。不必說到「中文老師認爲是錯誤要扣分」的層次,單是以港人實際生活(包括報刊等印刷物)上不這麼用的詞語,去取締港人實際生活上使用的詞語,要港人「接受」,這已是一種文化入侵或扭曲。
そうた⛄
8 years ago
不是「義大利」是「意大利」,不是「柳丁」是「橙」,不是「起司」是「芝士」,不是「便當」是「飯盒」,不是「吐司」是「多士」,不是「芭樂」是「番石榴」,不是「豆花」是「豆腐花」,不是「保全」是「保安」,不是「粿條」是「貴刁」,不是「冬粉」是「粉絲」,不是「機車」是「電單車」(書面語也寫「摩托車」),不是「班導」是「班主任」,不是「班代」是「班長」,不是「沙拉」是「沙律」,不是「硬盤」是「硬碟」……
そうた⛄
8 years ago
不是「歐巴噪」是「嬸嬸」、「姨姨」,不是「鋼彈」是「高達」,不是「網咖」是「網吧」,不是「寶特瓶」是「膠樽」(書面語也作「塑膠瓶」),不是「出包」是「出錯」,不是「好康」是「優惠」、「着數」,不是「奧步」是「不好的手段」,不是「奧客」是「態度惡劣的客人」,不是「派」是「批」,不是「喬丹」是「佐敦」,不是「貝克漢」是「碧咸」,不是「布希」是「布殊」,不是「歐巴馬」是「奧巴馬」,不是「希拉蕊」是「希拉莉」……
そうた⛄
8 years ago
不是「派屈克」是「柏德烈」,不是「安潔莉娜.裘莉」是「安祖蓮娜.祖莉」……
そうた⛄
8 years ago
「餅乾」在香港包含所有biscuit,在台灣有時卻只是曲奇;「春卷」在香港是上茶樓吃的油炸點心,在台灣是捲餅:「電車」在香港是叮叮,在台灣有人用來指火車;「土豆」香港人不會用,不論口語還是書面語都不會,在台灣指花生,在大陸卻指馬鈴薯;「婆婆」在香港是外婆,在台灣是奶奶(丈夫的母親);「不會」在香港是不懂、不能,在台灣也用作指「謝謝」或「別客氣」。
そうた⛄
8 years ago
順帶一提,說到漫畫和輕小說,台灣譯者往往使用在台灣也不算標準,在香港也不會有人說有人寫的詞彙。例如「醬」、「君」、「桑」、「就醬」、「吐槽/嘈」、「菜鳥」、「歹勢」、「代誌大條」等。這就使香港書面語和台灣出版物的差異更大了。
そうた⛄
8 years ago
(本來還想說語法問題,豈知單是擧出一些香港書面語與台灣的用詞差異,就已寫了這麼多,還是以後有機會再說了。)
我而在才知道「奧客」是這個意思,還以為是奧地利的旅客 :-o
(rofl)
奧客這種用法已經很久了 XD
臺灣婉轉一點的說法,他(她)是從洲來的人,比較不會說奧地利
soutasuzuhara: 真的耶! 謝整理!
有時候看港版翻譯真的好疑惑XD
有些漫畫為了強調方言,在臺灣會用臺語替代,這時候香港跟中國的讀者就看不懂了
Jacka
8 years ago
台灣人是講「硬碟」喔 台灣人不會講「硬盤」
maggie6: 奧地利=AUSTRIA(歐洲)/澳洲AUSTRALIA
在香港指是兩個地方
ishi: 台灣也是
我的意思是
指某位顧客是奧(ㄠˋ)客時,台灣人習慣的說法→他是澳洲來的客人
而非說他是奧地利來的客人
阿茶/敖珂索
8 years ago
香港把潤餅叫捲餅嗎?不過台灣有時候春捲是油炸點心,有時候指潤餅⋯這方面顯然沒統一。
azurerime: 國中的例子,代表你「看得懂」,但卻不了解背後的文化差異,也證明你是看得多而潛移默化,甚至變得不求甚解。「看懂了就好」這種心態很危險,會漸漸忘記自己的文化。不忍說,香港正是面對這種情況。
maggie6: 所以我是看不懂這個字,以為是奧地利來的客人啦。澳洲的澳和奧地利的奧,跟奧客的奧……看得好混亂…。
其實奧客大部份都是中國來的客人
猫子
8 years ago
「看懂了就好」真的很受不了有這種看法的人,年輕人一開口就是大陸的用語,看到眼睛都痛了
maggie6: 原來是這樣…!終於明白了!(worship)
waschaa: 我是去年在台灣第一次吃到潤餅,之前一直以為是甚麼「麵粉做的餅/扁平的餅」(餅這個字在香港有這個意思),原來是像包春捲一樣的食物。香港好像沒有潤餅?這應該是台灣的美食,我想應該可以就叫潤餅吧。
其實「奧客」都是台語的發音,不懂台語的人比較難懂
跟香港人說奧客就是中國客人超明瞭的
路過表示這樣可以認為日本真的還滿尊重別人文化的吧?
阿茶/敖珂索
8 years ago
ishi: 大概是福建跟台灣的一種傳統小吃吧,潤餅基本上不炸,春捲要炸,餡料應該就看個人喜好XD 不過我小時候聽人說都是混著講的,通常是清明節會吃到。
小時候講到春捲想到的是潤餅這樣的,油炸點心那種會講"炸春捲"
現在人在國外,看到春捲直接指炸過的那個感覺有點不習慣
生化強人
8 years ago
soutasuzuhara: 講得好 :-) 「睇得明」台灣用語 ≠ 「要用」
可惜有D人以為「台灣用語 ≡ 書面語」先至係大問題
maggie6: 感謝~原來是台語轉過來的用法!! 這個噗好像突然有很多文化交流~[笑]
(drinking)
這噗是好噗,可以學習也可交流
rlsb234578: 在出版的領域上,日本是相對比較尊重當地文化,我接觸過其他國家的同業,感覺都沒有日本來得纖細。
我現在就想去台灣吃潤餅
阿茶/敖珂索
8 years ago
香港如果買得到潤餅皮就簡單了XD
azurerime: 你的小學跟我的小學看來程度差很遠,我在小學從沒學過起司和沙拉。便當是近年才開始變得常用。
我同意付錢買書的,比看網漫然後批評的人好太多了。
至於版權問題,其實比你想像中複雜,不過這是集英社跟東立之間的商業機密了。
ishi: 我小學的確有說起司沙拉……
生化強人
8 years ago
azurerime: 我想問,「傳統中文」是指什麼,是否等同於台灣中文嗎?
我從小都有接觸台灣中文,因為當時正體字的中文圖書,一部分來自台灣(還要有注音的那一種),它們的用字跟我小學時所用的中文是有些分別的,是否代表台灣中文就是傳統嗎?
這個問題我想搞清楚,故問,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生化強人
8 years ago
還有,恕我無知,「吐司」我是近幾年台式小食店興起才見過的詞
「沙拉」只在台灣的圖書見過
我從未在學校學過此等名詞
Isabel
8 years ago
其實台灣很多翻譯用語都加入非常多的閩南語或俚語,不同文化閱讀起來真的會滿吃力的(畢竟不懂閩南語要看懂那樣的翻譯和文字幾乎不可能)。像是上面舉的「好康」「奧步」「奧客」都是閩南語。另外英文人名的翻譯,老實說有很多甚至在台灣都沒有統一的稱呼,例如俄羅斯總統我就看過有普丁、普亭、普欽、蒲亭幾種翻法...(新聞台各自為政?)
Isabel
8 years ago
話說台灣,幾乎不會用「曲奇」。「春卷」有時也會指油炸點心但跟香港的可能不同。「不會」的話,因為前後語意確實會有「別客氣」的意思~可能台灣人講話有時候比較委婉。
Isabel
8 years ago
biostrongman: 「吐司」其實就是toast,除了普通的白麵白吐司外,現在還有各種雜糧吐司、法式吐司(有烘蛋)等等等品種,在台灣早餐店、小吃店非常常見,烤肉的時候土司夾肉也是必備。
沙拉,就是salad,就是沙律,就大家熟知的西餐菜式。
台灣有很多文化融合,所以語言很雜,生活中有眾多日文、英文衍生的外來語。
~欣迪~
8 years ago
好有意思的一噗!~~有一年一群台灣親戚去北京旅行,看到菜單有"醋溜土豆絲",直呼"中國廚師真厲害啊,花生米也能切絲炒喔?!"XDD,可見不同地區習慣用語真的差很大。
(`ФωФ') 汀
8 years ago
izziehung: …………生化強人指的是這些字在香港有不同的叫法,台灣的吐司在香港叫多士,台灣的沙拉在香港叫沙律
生化強人投訴的是有香港人以台灣叫法為尊/為書面語,而不是香港沒這些東西吃…
變成美食噗了!! 有點餓了~
Isabel
8 years ago
chibiyuchan: 喔喔XD 其實我覺得文字本來就應該合於當地的風情才有意義,在自己的土地上看到的文字卻是用自己不熟悉的文化用語,說實在的,會很讓人不舒服。
像現今台灣不少新聞媒體大量使用中國用語,看著其實也有點不爽快。
leeyc0: 我見到會想轉校,明明CHEESE SALAD就是芝士沙律
ishi: 我才不會說我小學四年級就要學普通話(那時還是1980年代末期-1990年代初期)
所以我忘了是怎麼學回來
再舉一個英文例子,
RUBBER這個字,在香港叫擦膠,國語叫橡皮擦,在英國RUBBER也就是「膠」。
而到了美國,問人家Can I borrow a rubber?會遭人側目,答一句:Just buy one at the store.
因為,RUBBER這個字在美國很多地區都是指CONDOM(安全套)
這種兩文三地用語不同,不止在中文圈,英語圈也發生,可是美國、英國、澳洲的人都會維護自己的語言。
我也是後來問人才知道原來那時學校教普通話是異類
美國擦膠叫 eraser
另外,貨車英國叫 lorry 美國叫 truck
leeyc0: 原來是這樣。(太好了你沒有被洗腦)
我小學時學的都係CHEESE = 芝士, TOAST = 多士, SALAD = 沙律呢…
時代的眼淚嗎…
不過小學一直強調巧克力才是書面倒是真的
(當然後來才明白根本是音譯問題,朱古力才是香港寫法)
冰淇淋也是
冰淇林是半音譯半意譯 (ice = 冰 cream = 淇林)
香港叫雪糕倒是全意譯
> 公式的書面語
公文體,現在政府也不用了
azurerime: 書面語和外來事物的名詞應當分開看
巴士/公共汽車
的士/計程車
後者當然正確,但是前者也不算錯,政府官方其實也是用前者
阿茶/敖珂索
8 years ago
講曲奇就會知道是香港來的餅乾!XD
說到朱古力,是現在的寫法,上世界30年代,在電車上的廣告仍是寫朱咕力
語言有變遷,而且以大眾的習慣為準,現在來寫朱咕力,相信又會被當成錯字了。
waschaa: 用國語唸曲奇這兩個字,感覺好難唸…
狂君十二斬
8 years ago
還有冬甩(DOUNT),台灣翻譯叫做甜甜圈
KURO
8 years ago
香港路人搭訕) 見有人提到港版漫畫應善用粵語,我想起銀魂,港版是全口語(粵語/廣東話)的,結果被狠狠的插,甚至有朋友說「看不懂」、「垃圾」、「漢化那些不收錢譯的譯得更好,起碼看得懂」,我就覺得香港文化可以再見了……
ishi: 如果我洗左腦都唔會係度
銀魂唔用廣東話唔夠傳神囉
(`ФωФ') 汀
8 years ago
銀魂用廣東話先有gag位囉
KURO
8 years ago
leeyc0: 我見台灣和中國的讀者都喜歡銀魂的廣東話,甚至有少量翻譯(由廣東話譯至當地中文),好讓同好分享。反而香港人不接受廣東話漫畫,陰公
瑪法斯(´ω`)
8 years ago
銀魂大概係廣東話80%書面20%咁 利申:只睇到第4期
arikakuro: 我支持港版《銀魂》的,這是港澳地區的出版刊物,照顧港澳讀者需要,非常合理啊
阿茶/敖珂索
8 years ago
ishi: 可能我念國語習慣了吧XD 比起來「的士」念國語還比較彆扭。
臺灣講雪糕也通,但會想到比較軟的那種(?)一般是講冰棒
KURO
8 years ago
ishi: 我怕只有我們這些做翻譯做出版的才支持,聽到朋友那番評論真是十個囧
另外,好久以前路過銀魂台版譯者的blog,發現台版一樣被插(好像有少許離題XD||)
[不悅]從銀魂翻譯看男女對等
飯★社畜R
8 years ago
樓上講到的 > toast 在廣東話中,窄義多是指『切片麵包』
而切片麵包中 還可以分
有烘烤過的 -- 多士
未烘烤過的 -- 方包
飯★社畜R
8 years ago
大多數不太能接受『廣東話口語』出現在書上或是以文字方式呈現是因為當時的教學問題吧,口語就是口講的,不應該出現『寫出』。近期會得到支持個人覺得是粗口字的普及吧? 近期很多網路小說有時會加入粗口,大家才覺得 『口語化』其實很親切,過去粗口字未普及時,也不會在文本上出現,大家就覺得沒必要使用口語了
飯★社畜R
8 years ago
同時現在網路平台上大家都習慣了用口語來表達,某程度上看『口語字』也比以往習慣了。我小時候都不太習慣口語字出現在眼前,但現在也會覺得很親切www
arikakuro: 這位譯者…好有HEART!!! 感覺就跟我們在香港的情況一樣啊…!! 我相信翻譯的同業是有原因才會這樣去譯的,在狂插之前大可先了解日文吧。
早兩天我還說明為甚麼黑執事在香港要讀錫巴斯查恩,對方的回應是「看慣了網版嘛,港版不習慣」
KURO
8 years ago
riorio_1987629: 正是,學校一直教導廣東話不能入文,所以一出現廣東話就以為是劣作。好幾年前我參加某文學比賽,評論說廣東話要加上引號……其實一加上引號,語感流暢盡失,一看就覺得「很特別」,但又有甚麼特別?廣東話我們天天都講
生化強人
8 years ago
azurerime: 多謝解答 :-)
看來不同學校有不同教法…看來下次去教學圖書館時,要留意一下舊中文教科書的用字了
KURO
8 years ago
ishi: 我喜歡那句「作者有種寫,譯者也要有種翻」
KURO
8 years ago
btw多口說一句,有人讚J2台的笑位夠在地化,但那其實不是譯者的功勞,是寫稿員的功勞。據我所知(不肯定的),TVB是請中國翻譯(因人工較便宜),再請香港寫稿員將譯稿寫做廣東話,這些寫稿員很可能都不懂原文
收費電視做法更過份,不過說出來可能要移居火星……
arikakuro: 據我所知倒不是這樣,TVB其實也是請香港翻譯,不過改稿員+導配會再改倒是真的
arikakuro: 你那個例子根本就是原作者自己玩梗
不這麼譯還可以怎樣
nenekomeow: 非常認同。不論是香港本地、台灣本地、大陸本地,都有在地的文化、在地的語言習慣,哪地都不應以「看懂了就好」這種爛藉口,威逼或利誘當地的本土民眾,生吞異地的語言習慣和文化。
說到兩岸三地中文的分別,還有年輕人不求甚解,我想起了上月我去了中國珠海。看到了四周都有大型廣告板,寫着「販量卡拉OK」,我馬上問新認識的二十多歲男生(剛進社會工作的新人),甚麼叫販量
他說「就是能唱K的意思啦」。
不過販量是甚麼?
「不知道,總之見到辦量就知能唱K」。
當下我呆倒了,也暗暗把對方列入拒絕來往戶。
===
不只搞不懂意思,還讀錯了(粵音)。
後來還發現他很多粵音都讀錯,而普通話也錯得不少。這種語言混淆的情況,我在廣州生活過幾年,看得太多了。
這是年輕人普遍的問題?中國教育的問題?根本是放棄思考了。
於是我到現在也搞不清楚販量跟唱k之間是甚麼一回事。上網查販量都是查到日文。
ishi: > 販量卡拉OK
量販卡拉OK我反而聽過。量販店,大概是大型雜貨店之意,我也不知道為甚麼和卡啦OK扯上關係
在手機打字,有點亂。請容我回家後整理一下
Traditional Chinese是繁體中文的英文,不能直譯傳統中文……(當然繁體本身是傳統這點沒有爭議)
而臺灣使用繁體中文,所以在國際上說我們使用traditional Chinese(相當於簡體中文simple Chinese),並不等於臺灣人"講"的中文就是"傳統"
leeyc0: 是的,販量店我明 (雖然香港不用這個字),就是不明白跟卡拉ok有甚麼關係。難道唱的歌很雜貨?還是很每間店都一樣?
ishi: 我猜大概是指有許多歌,多到像量販店吧
arikakuro: 但又有甚麼特別?廣東話我們天天都講 +MAX
ps. 應該是量販,不是販量
leeyc0: 唯有這樣猜,有機會再確認了。(worship)
那個珠海的男生,應該會想:「你班香港人搞咩兩個字都研究一餐?」
看到陌生的東西當然會問啊…
izziehung: 在香港,似乎不同傳媒都把俄羅斯總統譯作 「普京」。(那時看小泉打麻雀的漫畫,就看得很不順暢,詞彙差異太大。其實那漫畫的對白也很值得本土化,但很可惜,它卻是港依台版……)
azurerime: 很遺憾,中文的範圍很廣,北京話是中文、上海話是中文、廣東話是中文、閩南話也是中文,所以各地也有各地的中文,跳出中國,去到東南亞也有不同的中文。以作區分,現在會以「現代漢語」代稱普通話。所以若你只拘泥於中文這個分類,會令自己很苦惱。
就跟我在上面說的一樣,英文也是一個統稱,美、英、澳的英文也不一樣,甚至有和製英語、菲律賓式英語等等,很難有個統一的說法。
所以重點從來都是香港譯本應該使用香港通用的詞語
azurerime: 舉個例,商用信件,香港的書面語會用「貴公司/敝公司」,而中國的書面語是「貴司/我司」。兩種書面語並存,各地中文都有各地的書面語,而大部份各地的中文人都大約明白,不過不通用。
作為香港的公司,我個人堅持不要懶了個「公」字,懶慣了便連思想也變懶。
こまち
8 years ago
路過)
量販/販量卡拉OK(KTV)應該是為了和 有陪酒女郎的KTV 作區別吧,而用量販一字可能是跟日本中的「量販店」一樣,可以平價(相對於「KTV」)提供大量商品服務(唱K,唱越長時間越平/多優惠)吧。之於何以會反轉變了販量就不從而知了
飯★社畜R
8 years ago
azurerime: 台灣用的文字(注音除外) 是 Traditional Chinese 的一種,這個比較傾向文字的分別 0.0 即 书 是 Simplified Chinese, 書 是 Traditional Chinese。
飯★社畜R
8 years ago
之所以有分 Traditional 和 Simplified ,是1956年大陸為了減少文盲而推出《漢字簡化方案》才出現的,1956年前是沒有Simplified Chinese 的。所有1956年前的中文文字才會用 Traditional Chinese 去稱呼。
飯★社畜R
8 years ago
文字和語言(方言)是不同的東西來的~
azurerime: 閣下說:「將粵語加進中文就不是傳統中文」,這句話我覺得很不妥。請問閣下,把台語加進中文,又是傳統中文嗎?把台灣國語加進中文,又是傳統中文嗎?把大陸普通話加進中文,又是傳統中文嗎?說到底,何謂「傳統中文」?若港台陸日常所使用的,都不是純粹的「傳統中文」,那麼爲甚麼閣下獨要香港讀者屈就?
「便當」一詞,就如閣下所言,是日語詞。說日式的食物,可以說「便當」。但日常生活中帶個飯盒,正常香港人不會說「便當」。閣下還說:「起司吐司沙拉在小學有教就是書面語」,請恕我直接問:到底閣下唸的是哪所小學?可以說出學校名字嗎?因爲閣下所受的小學敎育,完全敎錯了「書面語」的根本概念,誤了閣下。希望閣下可以認眞回答在下這問題。
利申:我是中文系的,學習過相關課程。
閣下回應生化強人時,說傳統中文的「定義」,其中一項是說 「台灣說的國語」就是傳統中文。敢問一下,台灣人說 「做一個坐下的動作」 ,台灣人說 「你是越來越重要的存在」,都是台灣國語,但這到底哪兒傳統了?要是你問問中文大師,如陳雲、古德明等,雖然他們立場不同,但都會告訴你,這些 「中文」非但不傳統,更是劣質。
至於用了「(對香港人來說是)少眾的詞」或「台灣用字」,不算錯,但並不是「各地華人都通行的書面語」,更不應當拿來濫竽充數,宣稱是「港版」。否則,就是強要港人屈就,有失文化責任。
要是出「港版」,要打正旗號面對香港讀者,從文化責任而言,當然有必要符合香港的語言文化習慣。不一定要口語,但最低要求是詞彙、語法要符合香港文化習慣。否則,掛「港版」之名,卻何來「港版」?用餡子根本是爲台灣讀者而設的東西,冒名權充作「港版」,這種所謂「港版」的價值,在文化責任上是負值的——不但無助於保育文化、使文化再生,更破壞、入侵本地文化。
當然,市場方面,也不得不罵香港的一些受眾。有些受眾對本地語文化毫無知覺,甚至盲目崇拜他山之石。末代港督彭定康說:「我感到憂慮的,不是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這項權利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把「自主權」改作「文化自主權」,這句話也完全適用。
leeyc0: ishi: 完全同意。
azurerime: 如果是銷量原因當然沒辦法,不過問題似乎是就算有人做香港版還是在罵不跟台灣
k_mac:原來是這樣!!超感謝!
販量<可能是我記錯,應該是量販吧?因為在車上看到的大型廣告板,早知應該拍照下來再慢慢求證
風大師
8 years ago
台灣也是有人在罵出版社翻譯為何不跟網路漢化組同步的
雖然這種人數還不到佔多書(應該),但將來真的堪憂啊。
ishi:香港人「看慣台版」「看慣網版」並以此自豪的人太多了。明明他們懂粵語,卻連哪個名字較合粵音都不(肯)去判斷,反過來要求香港出版社、電視台用不合粵音的譯法。叫那個自詡「看慣網版」的人,解釋一下「賽巴斯欽」的「欽」字,用粵音的角度,如何譯到「チャン」或「tian〔tjən〕」的音可以嗎?
syaoran_li: 我有解釋,對方也明白了。不過「欽」這個字真的讓我想了好久
arikakuro:TVB沒有請大陸翻譯,大陸翻譯交出的稿件太不合用了,無論怎麼說明要求都總是遠遠達不到。如果是譯日語的話,基本上都是香港人。相對來說算是比較上最能做到要求的條件了,但也因個人差異,出來的質素甚有參差。
但因爲配音要配合口型,沒有許多人能直接寫出配合口型的譯稿(行內稱作「直出稿」),因此絕大多數稿件都經「【翻譯員】翻成【譯稿】」及「【撰稿員】數口(計算口型長短)寫出【配音稿】」兩個步驟。
至於在地化笑位,可能是翻譯、撰稿員、導配、配音員任何崗位的功勞。這點觀眾比較難確定,因爲大家只看到出來的成品。例如《涼宮》初時導配滲入了港式風格,後來翻譯暨撰稿員(也就是寫「直出稿」)掌握了就直接寫出這樣的對白;《打工魔王》撰稿員、導配都有本地化,但配音員也爆肚改動很多,他們有時整場的對白都換過,不影響意思但生鬼惹笑得多;《男子高中生》導配、配音員和顧問團都有許多發揮,但撰稿員交出的稿太差,險些壞了整件事。
azurerime: 請恕我重複發問:到底閣下唸的是哪所小學?可以說出學校名字嗎?因爲閣下所受的小學敎育,完全敎錯了「書面語」的根本概念,誤了閣下。希望閣下可以認眞回答在下這問題。
看完侵權的網版當然絕對不值得自豪。這點基本上應當是毋須多說都應該明白的。可是有些台灣主幹的出版社老是玩以本傷人,爭到獨家權後卻以台版充港版,令眞正符合香港文化的版本永遠不會有機會誕生,這種齷齪的事難道又值得自豪?要是香港人能看明白台灣國語,就獨要香港人屈就,那麼跟自由行來港的大陸「遊客」,在新聞鏡頭上罵香港人:「你懂得普通話,說甚麼廣東話?不是我的恩賜,單靠你們香港人,香港早就玩完了!」本質不一樣嗎?
azurerime: 我問你這問題,是因應閣下的發言內容,有此需要。如果眞的介意直接說校名,那麼可否告訴大家,那是否香港敎育局/署註冊的小學?
另外,在下也有多個論點,是反駁了閣下,或對閣下之言提出質疑或異議的。敬請留意。
KURO
8 years ago
syaoran_li: 原來我在做的叫直出稿……(利申:非TVB)。「僱主」(不太想這樣叫,但想不到其他詞)說我的人工已經純數口的一倍了。而純做數口稿的人是用漢化組免・費・的・勞・動・成・果來交稿。忍不住說了,好了我要移居火星了orz
雖然這個串一直在說漢化不專業,讀者竟要求出版跟漢化一樣,是文化敗壞;但漢化組也不是沒努力,特別動畫、遊戲,沒漢化組中文世界的人應該都不能接觸了(說到版權有點離題,暫且不講)
KURO
8 years ago
azurerime: [搭訕]「讓台灣和香港也能正常交流的一種文字就是「傳統中文」(或者叫繁體中文)」
這句,首先「傳統中文」和「繁體中文」是兩個概念,前者我孤陋寡聞沒聽過,也許是些繁體字運動的人想出來;後者在指一種字體,而非語法,不要忘記中文字型不斷改變,甲骨文時代跟現在的字差多遠
KURO
8 years ago
azurerime: 另,台灣和香港能交流,是靠文化互相認識,而不是把兩者文化找最大公因數,或(台灣X香港)除以2。屈原用楚語書寫,會說秦人看不懂,所以這樣的中文不好嗎?
azurerime: 請不要信口雌黃。根據在下研讀時,看過的調查,香港敎育電視中文科不會說書面語就要寫「起司吐司」。我嚴重懷疑閣下的發言到底有多少事實根據。請閣下提供實證。
如果「多士」必須寫非地方色彩的書面語,是「烤麵包」,若是「芝士」,則會敎「奶酪」。這才是不偏重任何一地的書面語,絕不是閣下口中要香港人單方面屈就的,要寫作「起司吐司」的所謂「傳統中文或繁體中文」。
同時亦煩請閣下提供閣下口中那香港註冊小學的證據,否則難以說服在下相信閣下之言。這實在與正常香港中文敎學出入太大。
arikakuro: 我跟你一樣有做其他台的直出稿,是的,外面freelance 行情是堅離地到火星。
不過說到漢化也有付出,在我聽來就是「小偷也是一份工」一樣,漢化=盜版這一點,相信大家不會異議,而沒有一個作者能夠從漢化渠道拿到一毛錢。想推廣作品,想辦法與官方聯絡才是正途吧。
語文總在發展,你若認爲這發展跟閣下所謂的「傳統中文或繁體中文」「越走越遠」,那麼台灣中文又何嘗不是?大陸中文又何嘗不是?大家都越來越多「方言」詞、在地慣用語入文,越來越多異於其他地方的獨特詞語。這其實也是正常發展。你卻特別地單獨把香港的發展強調起來,單獨地聲稱香港中文「越走越遠」而無視各地中文也有相類的趨勢,然後再單獨地指責香港中文不屈就。這論調公允嗎?還是閣下發言前已有想壓下香港中文發展的先設立場?
而且台灣國語「棄掉俚語和台語」後,與閣下口中的「最大公因數中文」仍有很大分歧。最起碼不可能是要用「起司吐司」。但這種「最大公因數中文」,眞的如閣下所言,台灣出版社眞的在用嗎?早前我看過有香港人叫台灣翻譯者處理不局限於台灣本土的文本時,棄用「一起事件」,改用「一宗」,說明前者易生誤會。台灣譯者拒絕,認爲他們用了多年,沒有問題,反指陳雲上綱上線云云。而閣下口中偏袒有嘉的東立,當年的「港版」漫畫也赤條條地寫「代誌大條」。
語文若富有生命力,越發展下去,必然與「最大公因數」大相逕庭的。「最大公因數語文」餘下的作用就是記載一本正經的、具威權性質的文本,要表現最趨時的文藝,勢必難免要用地方語言。漫畫是這樣的文本,與其要某一地方的讀者屈就(或者要各個地方的讀者都屈就),那爲何不眞正出版各地語的譯本,使各地讀者都看得順暢?
當然,閣下若先設香港讀者應當屈就、要依台灣使用「起司吐司」的立場,有如某大陸旅客,在新聞鏡頭上罵香港人「說甚麼廣東話?」的話,那麼閣下根本就是抱持沙文主義、鏟平主義,來反噗主於頂樓的命題。
azurerime: 我也相信台灣有不少同業有顧慮到港台版的情況,樓上也台灣同業發過聲。回應頂樓的主題,這裏提出的,是有必要分開港台版,而非一個版本應付過去,相信這一點大家也同意吧。過往香港有數次提出要包辦港台版,總是失敗而回,只能單出港版,日本方面總是說希望能分開兩地版本。
arikakuro: 漢化組也有努力的。只是漢化組的成品,並不是要爲本土讀者、本土文化服務的,因此站在本土文化的發展和保育上未必有利。至於有僱主做這樣的事,我眞不敢想像他對成品質素的把關如何了……
arikakuro: 另外,我覺得「撰稿員寫配音稿」這一步,所值的價錢,並不單純是「數口」這動作。如何在不能長不能短的指定口形裏,寫出準確的意思、自然不彆扭的對白,並能配合語氣、使配音員易於發揮、演繹,絕不容易。有一份具質素的譯稿,供撰稿員作依歸,是很重要的。
而給撰稿員依照的譯稿,應當有一定要求,例如語言風格已比較貼近口語、和原聲長短不差太遠、表現出不同人物的個性,參考說明充份,多運用轉化、歸化,並加以說明,對白細節不能從略從簡(字幕則相反,好的字幕應當從簡,避免過長,觀眾看不完就消失),甚至最好連反應也不要漏掉,要有說話角色的代表字頭……等等。漢化組的字幕顯示不符合這些需求。
漢化在版權以外還有一個問題,是錯譯情況(並非在地化問題)。與原文對照,每頁都有錯,卻被尊為正確,這只是先入為主吧。
猫子
8 years ago
「一起事件」 一點也不常見,從蝗語入侵以來才看到這個寫法
個人會仍然寫作週,無疑香港有很多雜誌寫作周,不過台灣似乎也有些雜誌是這樣:時報周刊、商業周刊,甚至政府自己也寫司法周刊
墨 犬
8 years ago
看到上面提到潤餅是福建跟台灣的一種傳統小吃,不知道這樣說對不對,之前問廈門同學,感覺他們的潤餅跟我們不是同種東西,至少很不一樣,比方說她說她們的潤餅沒有加花生粉,其他部分因為她用講的形容,我也沒聽很懂,但總之總覺得...不是我吃過的那種潤餅XDDD
嘛,會叫"繁體"中文版最主要的因素是用繁體文字
跟內文的用語是帶有香港文化色彩還是台灣文化色彩根本沒關係。至於繁中版內文的用語這跟譯者的生活地區文化背景比較有關
KURO
8 years ago
ishi: 非挑機,純粹好奇,如果真的想跟官方聯絡出中文版有咩計仔?我認識有內地朋友專漢化同人game,會問作者拿授權;但同人以外我就不懂了
KURO
8 years ago
A_Piau_1: 現實就是已分做台版港版各自出,而噗主也說日本那邊合約要大家做在地化呀
另外多口說說,那個「嘛」字我個人不太喜歡。噗這裡宅人多,偶爾玩玩「漢製和字」勉強能接受,但當作正式中文來用就有點那個
(竟有朋友問我「『嘛』這個不是中文字嗎?難道用『嗎』?」我說根本不是這個問題!!)
(我想不久將來,有人說「誰知道?」會變成「沙~」了orz)
arikakuro: 沙那個我已經見過台灣人用"撒"之類的同音字了
arikakuro: 真的直接要跟日本出版社聯絡。不過同人層面上,傳統的日本出版社是不承認的。若想在中國地區出版授權日本漫畫,現在日本已經開始開放版權,不過實際情況則不是我們在香港能知道的,亦要直接與日本出版社聯絡。
azurerime: 咦?有人自爆麼?
閣下當然不必讓我怎樣怎樣,這噗面對不同讀者,閣下適當做的是令大家都覺得你發可信、有據,並且對本話題有足夠知識去參與討論。結果,從閣下自己的言行中,反映了閣下信口雌黃,所說的內容脫離事實。這是閣下無法以理服眾。
其實我已利申(利益申報)過,我自己唸中文系,也學習過香港中文、中文科詞彙敎育等相關課題。誠然,這不代表在下是專家,眞正專家大有人在,但也請別「明張目膽」說謊,聲稱敎育電視中文科說要寫「起司、吐司」。
inkdog10: 看來潤餅也有按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口味和形狀?我找找看我在台灣吃的潤餅,我記得我有拍照><
還有,閣下說『香港全都把「週」寫成「周」…還好台灣仍然寫作「週」』,請問閣下曾在香港居住嗎?見過這本東西沒有?
(台灣的「周刊」例子,工程師史官已回應了,不贅)


台灣潤餅攤
閣下又說「一起事件」很常見,請問在哪兒常見?除了你一味啃的台版(或僞港版)輕小說和漫畫外,在香港還有誰會用?!
香港連上映大陸電影,trainer裏普通話說「一起」,字幕也改回「一宗」。
[電視30秒預告] 《解救吾先生》“Saving Mr. Wu” 10月8日 爭分奪秒
而閣下又竟不知道大陸常用「一起事件」,似乎你對這話題的認識……
還有,閣下覺得我看台版漫畫和輕小說不多?也許是,相比其他書籍,台版漫畫和輕小說佔的比例不多。我是香港人,有得揀,何不選港版?(有得揀=能選的話。這裏我貪押韻,以粵語入文。)
可是因爲出版社的「僞港版」與「台包港售」政策,也不得不看台版。詞彙且不說,單是那些「水蛇春」般長的句子,完全不懂拆句斷句,把日文語法直接搬過來,我已經想用紅筆圈起來打交叉。
「個別例子」就不能指出來?一本是「個別例子」,十本是「個別例子」嗎,一百本是「個別例子」嗎?
至於我雖然只看了令你覺得少的比例,但也看到東立爛尾的例子,這題外話還是別多說了,會離題。
===== 分隔線 =====
總結一下,港台等地的中文,都各自有其趨時、生動的發展,尤其適合用來表現漫畫、輕小說等流行文本。可是目前不少以台灣爲主體的出版社,主動以低價同時爭取台區、港區刊售權,卻只推出同一個(或幾近同一個)繁體中文翻譯文本。對台灣來說,譯者遣詞用字有所限制,未必能以最地道傳神的說法入文,對香港來說,由於本身文化和語言之差異非淺,更是侵蝕本土語言文化。這種做法,對兩邊都得不償失。
(除非有人認爲只要有中文版就可,不用顧及語言文化,這點應由讀者自己扭曲習慣去遷就,「看得明」就能了事。這種不尊重甚至企圖磨平在地文化的沙文主義,不值一哂。)
azurerime: 你想我回答你嗎?若是的話,請你先回應上方我所有對閣下的提問及質疑,給出有證據支持是事實的答案。
arikakuro: 說得好,我也很不喜歡把「沒所謂吧」音譯成「嘛」、把「誰知道」音譯成「沙」或「撒」。在一個小圈子內,作爲圈子內部符碼,這還可以。但一面向公眾(包括漢化組發佈作品,雖然是盜版的,但發佈這動作就包含了面向公眾之意圖),馬上變得不知所云,傳意失效。而這種失效,顯然是沒必要的。
azurerime: 不是不知道的就要被批,而是「一起事件」這點,應該是許多留心字詞差異的香港朋友,都會知道的知道。閣下在這裏就香港用詞說了這麼多有的沒有,卻連這一點簡單知識都欠奉,難免…………
不過再想,閣下竟然謊稱敎育電視說書面語要寫「起司吐司」,那麼會說這話也不算奇怪了…………
重申:想我回答你嗎?請先回應上方我所有對閣下的提問及質疑,給出有證據支持是事實的答案。你不先完整回應,恕我不答。
arikakuro: 我是個路人,只是看到上面好像有人把繁體中文跟傳統中文兩個概念畫上等號才來澄清一下。繁中跟簡中分別標準是在"文字",而非語言文化。
另外這個"嘛"只是單純的語助詞,在口語上才會這樣用,當然正式文書用語上是不會這樣用。我們現在不是在打正式文書對吧?
還有就是"事件"一詞的量詞,台灣的確有用"一起"沒有錯
台灣的教育部字典有納入並說明其語源,如下文: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再看幾宗文卷,一起犯人竇娥藥死公公。」
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府尹看科云〕這是那一起?〔令史云〕這是劉玉娘藥死親夫,招狀是實,則要大人判個斬字。」
風大師
8 years ago
起司/乳酪/奶酪在台灣都有使用,在我生活周遭沒有統一用法
起司/乳酪/奶酪沒有統一用法 +1
"起司"台灣很常用,不過我倒沒聽過起司吐司這種用法
A_Piau_1: 關於「一起」,在中國台灣都有用,不過香港這邊幾乎沒人用,傾向用「一宗事件」「一件事件」等等。這也是各地語言運用習慣不同吧。
提到起司,想請問,我還聽過有「乾酪」,好奇台灣也有用嗎?
有這種用法,但是比較少人會這樣用
yaeayaea
8 years ago
乾酪也有 不過大部份應用在麵包上
順帶一提 起司土司台灣很少在用 大部份使用起司土司還要再附加上其他東西 像是豬排起司土司之類的 不過後面就不會使用土司而會變成三明治 最後就變成豬排起司三明治
奶類製品在兩岸三地幾乎都有不同說法,簡單說一下香港這邊常用的是這樣:
cheese--芝士
yogurt--乳酪
butter--牛油
cream--忌廉
++++
香港有一種小食,叫奶油多,是煉奶+牛油,塗在多士(吐司)上的
那個"嘛" 應該是"まあ"吧?(不喜歡這種翻法+1)
另外…斷尾是台灣和大陸的叫法吧,香港是叫爛尾…就是這些細細碎碎的用字/用語加起來才讓人覺得一看就知是台版翻譯呢…(BTW病痛醫好了在香港才會叫斷尾,所以一直看起來搞不懂為什麼漫畫要斷尾…是要棄書的意思嗎XDDDDD
kaoru: 我也是說東立「爛尾」(11月3日1:11am,而且用刪除線,說明不想說下去,會離題)。到了急於爲東立平反的空色白霜說(11月3日1:58am、同日9:58am),就變成「斷尾」,而且堅持要說下去。
如果是香港人,或者眞的了解香港詞彙、有資格就這話題作公允判決的人,都應當知道漫畫、書刊、故事不會「斷尾」只會「爛尾」,感冒咳嗽等才會「斷尾」。
奉勸某人別再濫竽充數下去,其他人不像我明指出來,也會暗笑。
上面好像沒有提過大陸麥當勞叫雙層吉士漢堡 (簡稱雙吉 versus 香港孖芝)
有人偷換了概念、改了口風,現在只說「有沒有一個單元提及大陸用字」,把「起司吐司」改稱作「大陸用字」。
明明他昨天是堅持說這些是「書面語」,港人應當使用它,不應使用「粵語詞彙」。昨天他發表的原文是:「起司吐司沙拉在小學有教就是書面語」、「80-90年代的香港教育會教吐司起司沙拉的,只是這10年連報紙雜誌也粵語化,港式中文大量使用粵語語匯。」
有錯不認,更要偷換概念,還好意思怪我糾纏?
azurerime: 大陸有用“一起”,常用。週嘅簡體字係周,就這樣…
apmk: 雙層吉士漢堡 <<!!竟然!
apmk: 原來是這樣
吉士在香港是custard的意思,不說還以為是甜品呢…
′▽‵羽葉
8 years ago
M記叫"吉士"漢堡也是從台灣開始的.當然只有他們這樣叫,取諧音.
還有大陸麥當勞都是叫「朱古力新地」(不過就好像只有麥當勞會叫朱古力),但同時大陸肯德基則叫「巧克力聖代」。…這些音譯字,甚至乎所有中文字,遠至所有文字,都是大家影響大家的,不是一成不變。
azurerime: 我沒有說「錯」和要「嘲笑」,只是閣下不是說在香港敎育部門註冊小學受敎育的嗎?但閣下似乎有一套比小學敎育更根深蒂固的去香港化思想,連小小一個「爛尾」都不放過要改成台式,連許多香港人都知道的知識你也欠缺。試問有香港人會這麼執着不容許自己寫「爛尾」嗎?到底是哪間學校的敎育把你敎成這樣?還是閣下一直在僞裝、說謊?
azurerime: 在你正面回應我的問題與質疑,給出實質證據前,你繼續糾纏地挑我機並無意義。你有答案有證據就給出來,沒有就請停止糾纏。
′▽‵羽葉
8 years ago
台灣這邊這些乳製品大概是這樣:
cheese--起司,乳酪(較正式).
yogurt--優格,優酪(特別是飲品時,稱優酪乳),乳果(現在極少使用).
butter--奶油
cream--乳霜.基本上食物類的這個也都會混稱奶油或鮮奶油,但一般會用到這詞彙還真的多半是擦在臉上的東西...
ohruha: 香港人會把「乳霜」視爲搽(塗)在皮膚上的護膚品呢。
扯遠少少…大陸提子和葡萄是指兩種品種的水果,不是口語和書面語。(提子係指青提子嗰隻橢圓形嘅,葡萄係指類似巨峰圓碌碌嗰隻種)
又,口紅和唇膏在大陸南、北地區都各有不同理解。可能係上色嗰隻,可能係潤唇膏,可能係統稱亦有時是特指。
又,「地瓜」喺各個省都可能不一樣,不一定是指番薯。
香港以前(唔知而家啦吓…好耐無讀書)教落嘅咩係書面語咩係口語,其實實際上好模糊,又或其實近十幾年一直互相影響有演進,好快就out。
ohruha: 謝謝!! 我看了才搞清楚!!
ohruha: 奶油在香港會覺得是cream,所以點奶油蛋糕後發現只有一件蛋糕很寂寞那樣…會有點莫名的失落…XD
地瓜我也見過人寫是薯仔 …所以他到底是甚麼…(謎一般的植物XD
薯仔是馬鈴薯,地瓜是蕃薯
利申:我是澳門人
(o゚ω゚o)kai
8 years ago
看了上面舉例不同地區使用中文詞語的情況,真是長知識啊~
所以譯者因應本地使用習慣運用合適的用詞真是很重要呢
 例如"奶油吉士地瓜"如果不知是出自何地的菜色/在甚麼語境使用,便不能了解是用了甚麼材料,也猜不出是咸是甜ww
azurerime: 一、你沒有回應我的質疑,你甚麼證據都沒給。而且我或其他人共有多項質疑,大部份你都選擇性迴避了。
二、還有,你聲稱是「港式的書面語」時,連帶上文下理,認爲它可以被磨平、被台灣譯本取代的主張,大家都看到。
三、我沒有容不下其他地區的文化,相反,更說明歡迎各地域的語言發展(而非閣下緣木求魚地奢求「傳統中文或繁體中文」大一統),主張台灣地區就用台灣地區的用字,按地域區分出版版本,不必遷就。容不下的、主張香港地區文化可被平的,是閣下。
四、你已多次在三幅被,重複已被推翻的觀點。你不肯正面回答給證據,就別再回應了,完全沒有意義。
猫子
8 years ago
香港人當然可以用台灣用字,但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是懂得分辦的呀(利申:父-香港人,母-台灣人,本人扎根香港快30年
kai_black: 奶油吉士地瓜<地獄菜式???
′▽‵羽葉
8 years ago
kai_black: 如果是在台灣的夜市見到這玩意我倒是可以想像:
用butter跟會拉絲的cheese,焗烤的甜薯.
(在台灣"地瓜"通常都是指甜薯,不會指potato..)
抱歉某人跟我糾纏了這麼多,打擾了大家的雅興呢。不好意思m(_ _)m
ohruha: 咦好像很不錯吃… …(變成創作料理噗…XD
syaoran_li: 這也是溝通交流,別在意,大家繼續和氣地討論吧。
′▽‵羽葉
8 years ago
另外雖然很少看到港版的翻譯漫畫,但N年前看過的玉皇朝版稻中桌球社我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人肉電鑽世界盃XDDDDDD
(o゚ω゚o)kai
8 years ago
ishi: 在香港的話會想像成蕃薯上堆了打發牛油+糖和吉士醬的fusion甜品??WW kaoru: ohruha: 變成台灣小食好像不錯吃XDD
風大師
8 years ago
potato在台灣通稱馬鈴薯
地瓜通常單指番薯
(o゚ω゚o)kai
8 years ago
所以是這樣分?
薯仔>香港
土豆>大陸
馬鈴薯>台灣
kai_black: 講講吓好似好食咁??
(o゚ω゚o)kai
8 years ago
我很喜歡稻中的翻譯~~ 蘇泳康我諗起一次笑一次
其實香港也會寫馬鈴薯,口講薯仔這樣?
′▽‵羽葉
8 years ago
kai_black: 其實我反而沒看台灣尖端的譯本.但台灣這邊的一位重量級前輩也說稻中玉皇朝版比尖端版優秀.
那個"最惹笑醜男"被翻成蘇永康...XDDDD我也想到了XDDDD
(o゚ω゚o)kai
8 years ago
ishi: 係噃 馬鈴薯是書面語時用
ohruha: 提到稻中,當年港版我笑到反肚。可惜當年的負責港版的前輩都退行了…。
kai_black: 對大陸人來講,馬鈴薯和薯仔兩個詞是同樣地陌生(口、書都不會這樣用)。視乎你的書面是给誰看的,如果都是香港人讀我會寫薯仔。(以上不代表考評局立場) 隨非整本書都係給台灣人看啦,否則用還是用薯仔算了,哪顧得到這麼多地區。
apmk: 提子和葡萄<<原本覺得香港好似都係咁,但諗諗下巨峰那個我地都係叫提子
猫子
8 years ago
kaoru: 巨峰提子,葡萄好少用
風大師
8 years ago
台灣通常稱葡萄,我個人沒聽過提子這詞
′▽‵羽葉
8 years ago
在台灣我只在某個"健康食品"店看過"青提子"(很小的青葡萄乾類,但吃起來也比一般葡萄乾有彈性..)
そうた⛄
8 years ago
感謝大家補充,也抱歉有些錯字(歐巴「噪」是「桑」)或者有些說得不準確。即使都使用繁(正)體中文,但香港與台灣差異的確不少。維基百科哪怕有自動系統轉換,也時常會漏掉與出錯,不經轉換的出版物委實辛苦了讀者。也許對講究語文的讀者來說,是委屈,對不講究的讀者來說,更是潛移默化地改變了他們的語感,變得對地道(道地)文化不尊重。後者比前者可怖。
そうた⛄
8 years ago
此外台灣方面也有用詞不統一的。例如同樣稱「滷肉飯」,實際所指在南與北就有分別。或者是否以「電車」指「電聯車」,其實也只是局部地區或社群的用法而已。台灣受過日本統治,也直接「抄寫」了不少日語詞,香港人看到就會覺得奇怪。
そうた⛄
8 years ago
ACGN群體無疑把「抄寫日語詞彙」的現象加劇。就像「放課」之類,「結末」之類。有些漢化組甚至走在極端,並獲得一些ACGN迷歡迎,驅使正統的出版社也往這邊走。結果台灣中文尤其是AGCN出版物,與香港傳統中文的習慣越走越遠了。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對不起,似乎看到了一點。有人新註冊噗浪帳戶,自己河道上沒發一噗,就只有回應這噗,而且一開始就是指責港版同時力倡東立等台版對香港讀者無問題,然後被發現對香港詞彙認知不足卻自大地亂點香港語文的不是(不足不要緊,誰都有不足,大家虛心交流,尊重各地習慣就可以。只是那個人,卻用這種態度罵香港「加進粵語」、「越走越遠」)。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說穿了,那就是「恩主心態」:「都是東立有良心!要不是東立、尖端肯出版,你們香港看也不用看!還不感謝東立、尖端?還要堅持甚麼文化、語言、習慣之類?你們看不明、不懂跟從台灣寫法嗎?不懂跟從的話,你們中文科是幹麼的?」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特別是那個人大罵「我想像得到如果香港出版社包辦了台版,台灣的反彈力道有多大,玉皇朝的鋼鍊完全版就是一個很好的壞榜樣。」我個人追看玉皇朝鋼鍊這麼多期,譯文基本上都沒有獨特的粵語,應當是各地華人都不算有什麼障礙的平白語體文,語風有時比台版更簡練、清楚,怎會是壞榜樣呢?原來台版是他那「有良心」的東立出版。似乎他覺得玉皇朝很「大逆不道」了。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所以說,這人到底是來談文化的?還是護東立的?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P.S.鑑於那個人是來鬧的,他即使要對我開罵,我可沒有跟他泥漿戰的興趣。
有關馬鈴薯/薯仔,香港的確係有人寫馬鈴薯的
leeyc0: 口語說「薯仔」,寫的話有人習慣寫「馬鈴薯」,有人習慣寫「薯仔」。
剛剛想起來,前面有人用"台灣國語"來稱呼台灣的官方標準語。我提醒一下,在台灣稱呼官方標準語只會用"國語",而"台灣國語"有另外一種意思,這是用來專指因為說話者深受方言(台語)影響而導致發音不標準的國語,例如:把"發"讀做"花"。
(`ФωФ') 汀
8 years ago
A_Piau_1: 沒辦法,因為對香港人來說那不是國語,又不能稱台語,唯有叫台灣國語
そうた⛄
8 years ago
有沒其他方法稱台灣的國語?用「北方話(台灣片)」、「北語(台灣片)」、「官話(台灣片)」可以嗎?雖然好像太學術…
最主要是這個名稱在過去帶有嘲笑對方發音不標準這樣的意味啦,特別是年紀比較大的台灣人會很介意。所以哪天有機會到台灣盡量不要直接這樣用。
講"台式中文"應該就可以。"官話"可能只有中文系畢業的台灣人聽得懂(O
我聽台灣的朋友和中國朋友說過,台灣是國語,中國是普通話。這種說法可以嗎?
突然想起有一個港台都經常用、但語意差很大的字 - 「屌」XDDDDDD
ishi: 台灣是國語,中國是普通話我覺得可以…基本不會有歧異。
上谷遙
8 years ago
鶴佬腔北京城語直接稱呼為台灣國語最道地啊
台獨意識強一點的人會比較習慣講台灣腔北京話
"國語"基本上台灣人大多這麼用,不然就是用"中文"
中國那邊就我所知是用普通話來稱呼沒錯
ishi: 我記得以前有人說過用"國語"稱呼"台灣的中文"有點問題,因為"國語"是某一個國家的對自己的語言/語文的稱呼,日文是日本的"國語",英文是英國的"國語",意大利文是意大利的"國語"。
在香港提起"國語"會知道是指"台灣的中文"是因為過去港台之間的歷史關係。
上谷遙
8 years ago
標準北京城話一般我們都講講標準國語(江浙標準)
另外台北國語最近也都當作標準國語看待了
上谷遙
8 years ago
A_Piau_1: soutasuzuhara: 不使用台灣國語的話 我自己是習慣直接講鶴佬腔或閩南腔國語啦
但是台灣國語如果用在嘲笑 基本
上就是歧視對方講話有口音
而偏偏我們現在在討論的是如何陳述有口音的國語...
避不掉的啦 還不如在談話態度中顯示自己對這種口音有好感
香港的角度是台灣是國,中國也是國,台灣用國語很自然,不過中國那邊也有人反對吧
adst5l3: 以前這樣說是有明顯的嘲笑意味,現在的話其實就還好,只是老一輩的有些還是不能接受
明白了,又想問問「台灣華語」這詞呢?雖然看過這詞,但是否不是台灣人自己用的?或者有沒褒貶意思?
台灣華語基本上沒問題,只是很少有人這樣用。
只是這種用法一般來說可能都是給非中文母語人士的用法
因為一般在台灣會用到"華語"這個詞通常都是說給外語人士聽的
′▽‵羽葉
8 years ago
台灣人通常用"台灣國語"是指發音上捲舌音,如之,資不分,日發Z音等等,在台灣光是"華語"這個詞都只有極少數場合會被使用,譬如對非華人教學語言的時候,不然一般都只是講"國語","台語","方言"這樣..甚至因為台灣人很少會統稱中國各地方言,所以更不太用到"華語"這詞.
這裡台灣人。華語這個詞基本上我只有看過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人用過而已。
yuuki_yuuki: 我也是追看玉記版的鋼鍊,覺得這版本對譯名的處理有下過功夫。這版本是我覺得玉記出版的漫畫中水準很高的一套。
提到華語,好像是近年較多見,甚麼華語電影華語歌曲,不過一提到華語,感覺就好像不包括廣東話。
我以前在中國時,給老外上的中文課名稱是「漢語/現代漢語」,倒不會用到華文華語或國語,然後大家就會說去上中文課這樣。可能中國本身也是多民族組成吧?
因為小時候聽的歌就分國語歌和粵語歌,當時國語歌都是從台灣來的,所國語是台灣說的標準語這概念十分深,也從沒說成台灣國語歌。
終於想到我原先看到這噗時想說什麼。最有印象港台不同翻譯的是名偵探柯南,因為我是用APP補前面的漫畫。前面看的集數都是台灣的,突然有一集從一開始我就覺得這對話怎麼看怎麼彆扭,後來回去看了封面發現上面寫著香港中文版。
個人主觀感覺上香港版的《柯南》的確不太好,然而《鋼鍊》質素很高。
請敎一下,如果有必要不單獨說「國語」二字,想說明是「台灣這地區或國家的國語」但不能說「台灣國語」,可以用甚麼準確和不帶貶義的說法啊?(例如我說:「語言學上的北京話,當中包含了中國大陸普通話,以及台灣的國語」這樣的話……)
台灣華語?
有難度
「國語」是國民黨戰敗逃到台灣之後強行推動的語言,而台灣又有很多族群,先不說河洛話,光是客家話就有三種腔調以上,而原住民的語言從未屬於「華」,甚至有學術研究,台灣原住民是南島民族的祖先
雖然原住民的人數不多,但藉由好聽有意境的原住民歌曲,讓其他人也多少會講些原住民的話語
在中南部,幾乎不太用「國語」溝通 (thinking) 還真的有難度
「智慧型手機」的各地常用別名
中國 智能手機、智能機
臺灣 智慧型手機
香港 智能手機、智能電話
澳門 智能手機、智能電話
新馬 智能手機
硬是跟別人不一樣 XD
′▽‵羽葉
8 years ago
maggie6: 國語運動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為什麼稍微查一下就可以破解的謠言你還要傳到國外去?
看維基就以為是標準答案啊......
那要不要查一下,日本是過了幾十年才在台灣強制推「國語」?而國民黨又是在什麼時候?
再追問,國民黨是在臺灣幾年後才開始為了騙選票學「台語」?
我也只是想回應內木一郎的問題,幹嘛要說我講謊話啊(有這麼嚴重嗎?)
′▽‵羽葉
8 years ago
maggie6: 因為你後面還講什麼台灣是南島民族的祖先這種沒幾個人類學者敢說的話.
國民黨在台灣實行的"請說國語"那跟從清末就開始推行的"國語運動"說是延續,但是其實是兩回事.
至於國民黨什麼騙選票學台語那更是與政策無關.我還想說我為什麼我一家子都是外省人,我姊姊的小孩卻得在學校學母語是"台語"勒..這才是政策問題.
原住民語系是屬於南島語系這是肯定的,是不是祖先就不知道。
至於強推國語這塊,外省人背景可能不會理解,但是有一部很有名的電影我相信很多台灣人就算沒看過也聽過---"魯冰花"在那個年代裡在學校說台語會被懲罰,很多比較年長的本省台灣人,他們就真實經歷過這樣的情境,至於台語教學那是最近10年內搞出來的,我讀小學的時候根本沒這玩意
′▽‵羽葉
8 years ago
A_Piau_1: 我也不是要說"請說國語"運動有多了不起,但是如果有機會看過李立群的相聲的話,就會知道那在舞台上表演很好笑,但是實際溝通上就可笑..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李國修李立群
kellerlin
8 years ago
路過插樓
ohruha: 目前最新的研究是支持南島民族的遷徙是從台灣"散出"見報導→一顆種子改寫歷史 南島祖先台灣出發。執著"祖先"一詞是偏題了,人類學不太會這樣宣稱的...
BTW台灣的原住民族被要求(強迫)學國語跟台語,直到近十年才有機會學"母語"。但是在這種環境下不是說母語會被懲罰,而是整個社會當做這個語言不存在......(攤手)
看到樓上有關台語和國語的問題,想問問,台灣年青一輩對於說台語的感覺怎樣?要保留還是不說了?
現在香港人基本都說廣東話,老一輩的可能仍是只會聽,口中是說家鄉話。而去到台灣普遍也聽人說國語(我不懂台語),可是說台語的情況是怎樣的?例如大家提到學校有強行教授,是近十年的事,其他情況又如何?
我有一部份朋友是會聽(一小部份)但不會說,另一部份就是因為家中有長輩所以還是會說
我們從海外看來,感覺台語在台灣仍是很常用,有歌仔戲、漫畫也有台語、台劇也有說台語的。反而不太了解實際上是怎樣,真的當作不存在了這麼嚴重嗎?(語言的消失令人很難過)
台語的話我本身是會聽不太會講(講出來也不太輪轉),畢竟有親戚長輩聽不懂國語只聽得懂台語跟日語......
嚴格說來這應該還是要看各自家裡環境......因為語言這種東西真的是沒那個環境就真的不會講......
不過我同學倒是有因為家庭的關係所以會講台語跟客語(長輩只會講台語跟客語)......所以可能家庭因素的關係真的有佔很重要的部分......
台語還不至於,老一輩的會說台語的基本上還是全台語或是國台語混雜,但是比較年輕的很多是不太會說,或是說的不是很流暢,不然就是有一些詞彙不知道該怎麼說而用國語取代。
′▽‵羽葉
8 years ago
ishi: "當作不存在"的不是台語啦..其實我以一個外省人的角度我並不覺得哪個語言有真的那麼嚴重,但有客家人的朋友會感覺福建移民真的有比較霸道,對客家及原住民帶點輕視..而人數最少的原住民族各種不太互通又不立文字的語言自然就比較尷尬.
ohruha: 對不起我誤會了!!!
語言幾乎類等於族群的文化甚至代表那個族群,一種語言的消失是很嚴肅且嚴重的,除了自然的物競天擇,還要想,強勢的文化攻掠,我這邊要很偷懶的先不談原住民語言的問題,就台灣這塊島嶼人數最多的明明是河洛人,為什麼會出現年輕一輩只會聽不會講了?
同樣的問題,香港以後可能也會發生,不會說廣東話,聽廣東話還算是香港人嗎?
先聲明,我爸是第一代從河南逃到臺灣的外省人,跟客家族群的媽媽結婚
但從小沒有母語教學,學校只有父語這種強勢的語言......
不想講下去了,噗主的噗頭是講日本比較重視各地的文化,我非常認同
而如果有人認為各地的多元文化可以統一,那我覺得生長在台灣這塊寶島,卻因為國民黨的長期執政 與 錯誤的語言偏執顯得很可悲
maggie6: [反正這噗內容變豐富了]提到這點,日治時期除了要台灣人學日語,對中文的處理是怎樣?印象中沒有去到消滅語言的地步?
(以前台灣有很多從日本翻譯過來的世界文學作品,都只按日版譯,而不是按外國原文去譯,這蠻特別的)
我只能依我看過的資訊說,日本統治台灣是過了40多年才因為發動戰爭要使台灣人更效忠日本天皇而強制推動日語,但未曾消滅語言,民間還找得到不少那時的日本學者編寫的河洛文、客家、原住民語言學習?探討?(不知如何歸類)之類的書
至於日本時期翻譯的文學我比較不知道這一塊 (blush) 看有那位可以幫忙增添豐富的內容
風大師
8 years ago
初期沒有限制,但接近二戰時期推行「國語運動」,禁止學校教授中文,強迫成年人也要學習日文,禁止說台語。
以上國語指日語
其實跟中華民國政府做的一樣嗎XD
查了一下日本推行的日語政策,還是有限制母語,但有沒有到消滅就不知道了。
然後以日譯版為基礎再譯,也有可能是日譯版比較容易翻譯的緣故(即翻譯者較熟悉日文),例如某些學術著作也不會從原文譯,而是從英譯版翻譯成中文
關於昔日按日版翻譯成中文的世界文學,可以參考這個頁專:
https://www.facebook.com...
版主花了很多心思去做考證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這個噗裏原本有一個名為「空色白霜」(azurerime) 的人發言,在這噗裏引起許多爭議,其他人用理據反駁他,他還是堅持咬着不放。可是剛剛發現,他把自已的話都刪去,令其他人看得不知所云。因此根據我原意是自已學習用的不完整副本,以及記憶,總結一下他的發言。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他在10月29日剛剛註冊噗浪帳戶,自已河道未發一噗,就馬上回應此噗,反駁噗主指出港台語言文化差異,聲稱「只要有去台灣的討論區,看台版的用字就沒有什麼難度啦。當然也要看出版社,東立的用字算是比較兩地通用,多看白話文輕小說的讀者多數沒問題。」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他反駁其他人指出台港語文差異,認為東立等出版社都書寫「傳統中文/正統中文」,不用台語,已遷就了香港人,認為香港人應該「看得懂」,不應投訴或異議。他更說,即使像「國中」這詞,香港的確不使用,但質疑要是寫在功課裏,難道香港的中文老師會打交叉嗎?用了「少眾的詞」或「台灣用字」難道是錯嗎?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他認爲港版應該「不論作品是否適合廣東話」都要使用全口語,否則文化存在價值就及不上台版:「既然香港寫不出像台灣那樣口語的白話文,那麼用回廣東話吧」,反指「週刊雜誌的口語都要比漫畫多。」並多番強調「港版的正統中文有時實在說不上好」。他還連帶罵港版漫畫另外排版、美術、字型、包膜,港版到現在也沒什麼改善」。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隨後他更聲稱,他在香港教育署/局的註冊小學唸書,那時候的中文科敎育電視,就有敎學生正確的書面語是「起司、吐司、沙拉」,而不是「芝士、多士、沙律」。亦認為「便當」屬書面語。又指「傳統中文」是「台灣說的國語」、「去除台語的台灣中文」或「過往香港的公式(公文體)書面語」,並指責現在香港書刊「將粵語加進中文就不是傳統中文」,與傳統中文「越走越遠」。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但他對台灣、大陸各地的中文,也越摻越多地方詞彙的現象,不發一言。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他更聲稱全靠東立等出版社,肯以台版的內容來作為香港的出版,香港讀者才不會少看許多書:「(東立等出版社)香港的銷量實在很慘…東立上月底的兩本輕小說動漫世界進了兩本就只有我買,還有一本放到現在……如果東立不是和講談社談好了可以用台印版那香港不用賣了。」聲稱能付錢買東立等正版,總比某些人看網版然後在罵來得好。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然而,他後來被揭發對香港語文用詞並不熟悉。例如不知道港人不習用「一起事件」。他又批評全香港都以「周」代「週」,而台灣並不會這樣。結果其他人以香港的《壹週刊》、台灣的《時報周刊》、《商業周刊》、《司法周刊》來反駁。別人說「爛尾」,他就改成「斷尾」,被發現後反問難道寫成台式詞彙就要被視爲錯、受嘲笑嗎?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此外,他被追問在什麼小學唸時,以私穩爲由拒絕回答。被追問敎學生「起司、吐司」是書面語的,是哪年級或哪集敎育電視,他則答不出,然後發悔氣說就當是他記錯,但他並沒有必要去說服追問者。他又反指認同港台應分別出版的人是「容不下台灣/其他地區的文化」。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而且在他發言中,特別維護東立,聲稱自已看東立的書比別人都多,聲稱東立的翻譯、行文語氣、印刷、字體等各方面全都很優質,聲稱台灣的東立更致力維護特典的出版。別人指出東立用「大條代誌」等台語來翻譯,他則直罵別人一定很少看東立,只能用一個個別例子去企圖罵倒東立。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在他大力維護東立拿台版到港發行的政策時,卻嚴厲斥責玉皇朝同在港台兩地發行「《鋼鍊》完全版」時,使用香港譯本而非台灣譯本,「開了一個很壞的榜樣」。而《鋼鍊》的原來台灣版正是東立出的。
小八卦:鋼鍊完全版SQUARE ENIX其實在數年前有主動向東立詢問過要不要代理,東立以「普通版版權仍在而且還在印刷」為由拒絕。事後玉皇朝代理後發至台灣,東立又以侵權名義提出訴訟。這之間誰對誰錯還是請大家自己思考吧。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最後,本人在11月3日揭發他是新開噗浪,而且自己河道未發一言就來罵戰、護東立、攻擊港版。被揭發後他停止了在這噗上發言,11月4日起,開始在自己河道上發噗來作偽裝。最後日前被發現在這噗上自刪。
----------
我的總結是這麼多。如有錯漏,歡迎大家指正和補充。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swn002: 感謝補充!這項資訊很重要!
另外,之前的發言中,也有其他用戶提及東立時常以賤價來投得港版發行權,其他眞正的香港出版社根本難以競爭。然後搶得港版發行權後就以台版充港版。
yuuki_yuuki: 感謝整理!! 我仍在疑惑當中來龍去脈,也未想到如何總結。本來是想透過這主題讓大家一同討論和思考,當然大家也愉快地。重看這噗看到噗友留言消失,原來當中有這種情況。
我作為噗主,利申沒有刪到任何留言。
> 東立時常以賤價
其實不是賤價,而是相反。版權費是港台給日本的
> 事後玉皇朝代理後發至台灣,東立又以侵權名義提出訴訟
明明是日本授權,哪有侵權之理
swn002: 非常感謝!當時完全版時我已離開了玉記,所以未知當中有這樣的內情。
′▽‵羽葉
8 years ago
leeyc0: 你授權給他在香港發行,但不見得有給他在台灣發行的權利啊
′▽‵羽葉
8 years ago
玉皇朝在台灣連公仔書都得另外找台灣這邊的出版社代為發行..(雖然多半也只是薄本2~3期釘成一本,或是有精裝版的時候就直接拿來賣)
leeyc0: yuuki_yuuki: 是的,在港台包辦這情況,是各自提出高價,投得版權拿到港台版。通常香港因為發行量低、整體成本高,所以叫價總會比台灣低。我們香港同業一般都自嘆競爭力低。
ohruha: 鋼鍊完全版例子是日本授權玉皇朝港台兩地均可出版
ohruha: 你指原創港漫的話,版權在玉皇朝手上,沒有這種侵權問題。而日本漫畫的港台版,則是日本授權的。
′▽‵羽葉
8 years ago
ishi: 所以我才覺得更奇怪啊..版權在玉記手上的都沒辦法只掛著玉記的招牌在台灣賣了,然後日本說"我給你台灣發行權"就可以了?在法律上其實有點說不過...
ohruha: 這不奇怪,不少漫畫都是台灣包辦港台版的,在香港也是就這樣買到台版。這是版權人最終決定的。(上面有很多留言提到過)
說起來,明明有香港版,香港卻同時容易地買到台灣版。從來沒有香港出版社提出過被侵權甚麼的。
算起來,香港出港台版的例子很少,但台灣每月都有很多港台版。
leeyc0: 以「侵害東立所有的『鋼之鍊金術士』這六個字的商標權」為由,因為不能用書籍版權提告...
(o゚ω゚o)kai
8 years ago
抱歉無知一問, 例如我常可在香港買到台版書, 上面寫著只限台灣地區售買等字句的,這是算是合法水貨,還是違法?
kai_black: 違法的,大概五年前左右,包括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中國城的幾間進台灣漫畫小說的書店全被台灣的出版社告到收攤...
kai_black: 那肯定是違法水貨,不過幾乎沒有人會提出訴訟(香港出版社上面說過是隻眼開隻眼閉,理論上日本亦可以檢控,不過當然也不會理)
leeyc0: 五年前北美的書店才被告到全滅你說沒人提訴訟...
另外就我所知東南亞的也死一狗票
swn002: 我是說香港,不是說外國
外國情況我不清楚,不過在香港違法買台灣版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從來沒人理……
那是因為台灣出版社跟中國關係還沒那麼好....台灣好幾間專做國外生意的盤商都被出版社這些行動搞到垮掉
他們也很陰,不對你國內盤商開刀,而是對下游書商動手腳
(o゚ω゚o)kai
8 years ago
原來如此!!一直以為是一般合法水貨,原來書本和電器不同... 那如果網購台書是否不算犯法?(算是在台購買再私人運到外地?)
swn002: 我倒是有另一個看法。台灣出版社一向當香港是他們市場的一部分,所以很樂意香港漫畫店幫他們買水貨,有些香港漫畫店根本就是大刺刺的直接向台灣出版社訂貨……
這不只是漫畫了,不少中文圖書、小說也一樣,只限台灣發行/只限中國發行的也隨處可目見。對於香港書店來說,進歐美書是外文書,所以進台灣/中國書也是外文書。
kai_black: 去到網購真是灰色地帶。例如現在在台灣訂書,香港7仔取,這種網購平台與物流結合的跨地域發售,出版社無法規管網購平台的運營。不過目前似乎不是太過普及?
swn002: 而且,台灣出版社也有爭取過香港版權,結果爭不贏,於是只有靠違法水貨搶市場
leeyc0: 我倒是忘記還有這個想法_A_
ishi: 網購的話,去年七月就發生過中國從香港或台灣訂購的書全部都被海關扣留的事件....
swn002: 中國海關會動手不意外,書本是入口管制的哩。不過香港海關沒這麼嚴厲。
leeyc0: 未去到「爭不贏」的地步,是回到置頂說的情況,各自開的條件差不多的話,日本是會希望港台各自出版的。
leeyc0: 不過港區的確是戰場,每次跟台版鬥快就像打仗一樣。
ishi: 嘛,對台灣出版社來說爭不到就是爭不贏了吧
kai_black: 在台灣買書帶回港<過到港關就是神仙了
swn002: 對你提到外國的例子很感興趣,謝謝~我再去GOOGLE看看!!
ishi: 那個你應該Goo不到XD
我算是間接聽到被搞垮的盤商所獲得的訊息
swn002: 咦咦!!!!!! 怎麼這樣…!!! :-o :-o:-o:-o
swn002: 盤商是指發行商嗎?
syaoran_li: 大概就是香港的批發商(書刊就是指發行商 distributor)
swn002: 這麼說的話,北美書店沒有港競爭,書店進口台版,台灣書商就把書店告到甩褲、告到關門大吉;香港書店要搶港版市場,就不理會授權限制,與書店或發行商合謀大推台版。不然的話就用高價跟你搶港版版權,自己不賺錢也不讓眞正的港版出版。我不知這些行動商業上對他們有甚麼利益,但這些都是虧缺功德的黑心行爲啊!
syaoran_li: 是的,台灣叫批發做盤商或中盤商。說真的,我也未想通為何那台灣出版社在北美這動作的原因。
ishi: 我會猜是美帝壓力
直覺是美國出版社向日本/台灣出版社施壓,不得不行動
′▽‵羽葉
8 years ago
唔..不太了解香港那邊的出版生態,但總覺得香港朋友對東立不太有好感...
我們在台灣雖說對東立也沒有多欣賞啦,但因為之前有另一個大魔王叫做大然出版社,他的事蹟你們去google也找的到,我這邊簡述一下他們的偉大事蹟就好:
大然出版社向來以印刷品質爛,紙質爛,翻譯品質爛著稱,同好間都俗稱他們叫大爛出版社.但因為他們早期拿到不少熱門少年漫畫的版權,
′▽‵羽葉
8 years ago
很多人也就得過且過地看大然的版本.直到..忘了確切年份了,大概2000年過一兩年吧,他們突然放出消息要倒閉了.最多人關注的自然是One Piece的下落..還有許多作品,到底會怎樣..
當然會賣的作品不怕找不到人接手,但已經宣布倒閉的大然出版社幹了以下行徑:
1.One Piece的中文版名稱"海賊王"跟logo屬於大然,所以接手的出版社不准用.(東立便改名為航海王,但其實在台灣大家還是習慣講海賊王..)
′▽‵羽葉
8 years ago
這點有好有壞吧..因為大然當初很多譯名真的是..毀滅性的恐怖.譬如少女漫畫《fruits basket》譯為"幻影天使",《闇の末裔》譯為"愛上壞壞的死神",《ときめきトゥナイト》被譯為"我們一家都是鬼"...這些真的太天才的譯名也趁這個機會改掉..
不過特別熱門的幾套作品如One Piece這些改名多少會讓人覺得有點彆扭..
′▽‵羽葉
8 years ago
2.後來經日本反應才發現,大然很多漫畫版權只拿了一兩本,後面就沒有繼續跟日本出版社續約了.但他們還是繼續出...
這點可能對讀者而言沒感覺,但這在商業行為上很嚴重..
′▽‵羽葉
8 years ago
3.這個可能最嚴重.當時市面上還是有名義上為庫存書的大然版漫畫.但後來發現這些庫存書怎麼賣都賣不完才發現不對勁..因為他們還是繼續有再印新書.甚至,還印已經公司宣布倒閉之後的新期數...
′▽‵羽葉
8 years ago
有這樣的大魔王存在,東立怎樣都不會被當成邪惡的一方了吧...(?
之後的魔頭就是斷頭鴻了吧
(始終覺得用香港話叫爛尾鴻比較貼切,因為是沒有尾,不是沒有頭XD)
ohruha: 大然的事香港這邊也知道,畢竟大然也有香港版,而且更曾跟香港的Yes一同推出了很多漫畫。唯一的善行似乎是曾經細心地分開過港台兩個版本。
(1)的情況香港也仍然受害,例如《潮與虎》被迫改成現在的《潮&虎》,不過大家都說不出那個&符號。大然的BL漫被這邊說是「七字真言館」,總之七個字的BL書名似乎由此起。(戰慄情人不設防、與軍共圓南國夢…等等)
′▽‵羽葉
8 years ago
ishi: 但很悲哀的是大然的翻譯品質真的是...頂多只比徐克翻譯風之谷好一點點的看圖說故事..雖說他們的用語比較鄙俗卻也有趣,但真的跟原作有不少差距了...
(2)和(3)都太嚴重了,除了商譽(應該也沒了),就是剝削了日本版權人的利益,明明在賣書,結果作者竟然收不到版權費!
′▽‵羽葉
8 years ago
所以台灣這邊應該要慶幸潮與虎大然直接沿用盜版時期的"魔力小馬"而讓重出的尖端出版社不需要用那個&....(一樣頗糟糕啊XD...
′▽‵羽葉
8 years ago
啊..說到大然突然想到海虎...
當年大然也在台灣發行了海虎一二部..但把溫日良那種港式粗口改掉之後變得很無聊..自然在台灣乏人問津...
leeyc0: 我個人蠻喜歡長鴻的啊
ohruha: 海虎台版是肥良的痛!這個我也有聽聞過,可惜沒看過就是…
題外話,我又想起草莓100%,也是該死的大然結果之後接手的長鴻要改名100%的草莓,西野司 (原文是平假名 tsukasa) 變成西野官……
反而魔法陣天使卻是「撥亂反正」改稱咕嚕咕嚕魔法陣(也是大然港版名稱,不知道為甚麼沒有版權問題,不過事實上更接近日文意思)XD
似乎是大然名義上倒了後,就回復了盜版生意了吧。
仔細看了上面的總結,補充兩點。首先,空色白霜還說過港版老是經常爛尾,東立卻幾乎完全不會。後來我指出東立用「代誌大條」等台語,作爲「港版」內容,空色白霜就針對着我罵我一定很少看東立,要用這「個別例子」。我就反駁他我也許看得少,卻看到不少東立出版的爛尾個案。然後他就死命追問我有甚麼爛尾。我說我當然不答他,除非他先認眞回應我的題問。他仍索命似的重覆追問許多次。他除了要替東立洗底外還有甚麼意義呢
其實香港的書譯名/角色名字都是交給日本版權持有人代表後審批的結果, 版權並非由香港出版社持有, 最終決定權在日本方面。
至於為什麼香港出版社沒有抗議台版水貨的問題...因為成本很高, 現在日本單行本的利潤已經很底(有些不受歡迎的漫畫是被日本方面強迫推銷的, 例如集英社給你一本JUMP大熱作, 你就要吃下其他5本沒人認知的冷門作),
而且漫書店已經買少見少, 如果因為台版問題再倒幾間, 對出版社而言更難受。
ishi: 其實老闆敗走大陸,仲話做某專上學院客席教授
*很低
其次,東立,或者其他以台版內容充港版的出版社,當然還有許多不尊重香港語言文化的例子,「大條代誌」只是我很隨便很即時想到的例(那時看《純情房東俏房客》,眞心覺得許多應該很有趣的位置都打了折扣)。我看《翼》看到「蘋果派」,即使我唸中文系,也想了好些時間才想起是Apple pie,香港人叫「蘋果批」。我沒有說非寫「批」不可,但港人絕不叫「派」,東立既然要拿台版內容到香港印,怎麼不一開始就使用各地共通的書面語「蘋果餡餅」?
純情房東俏房客……我也看過,一堆台語幾乎看不懂orz
又比如《APH》譯《義呆利》,這個譯名只有台灣才成立。
一:其戲仿的國家,台灣才叫「義大利」,香港無論口語或書面語都只說只寫「意大利」,連帶「意式」、「意粉」、「意國風情」等詞,都絕不用「義」。
二、「大」與「呆」,只有從北語/北方話/Mandarin/官話/國語/普通話出發才諧音,從粵語/廣東話/廣州話出發,發音差很遠。然而,因爲出版社踐踏香港語言文化的政策,這名字成爲正式官方「港版」名字。
′▽‵羽葉
8 years ago
....真糟糕一點印象都沒有orz..ラブひな在我心中實在不是什麼重要作品吧XD.
不過其實在台灣也不是所有人都講台語,在出版品裡也只會用大家都看得懂的詞.這種東西我知道不能硬著要求別人啦,但像我想看古惑仔,幾個詞大概知道意思之後硬啃一千多回的古惑仔,縱使我還是不會"說"粵語,但你現在要我看古惑仔我都能了解他們在講什麼了.
科普一下:「大」粵音daai6,近似ㄉㄞ音。「呆」粵音oi4,北語音系所缺,注音符號拼不到,近似英文的 boy 去掉 b 音,或 oil 去掉 l 尾音。
′▽‵羽葉
8 years ago
syaoran_li: 爭這種事爭不完的.早期ウルトラマン在台灣沒有正式譯名,雖然大家的共識多半譯為"超人力霸王",但畢竟不是"正式"譯名.然後,代理商沿用港版的"正式譯名"鹹蛋超人...當年所有的特攝迷都氣炸了.
說起音譯,又是一大筆糊塗帳。MJ,香港口語、書面語都一向用「米高積遜」,他去世時,大型書局放在門口位置的十多本書,封面全都斗大地寫着「麥可傑克森」。
又如Lisbeth,在某本台灣角川翻譯的小說出版前,譯作「莉絲白」基本上是香港傳媒的共識。小說出版後,香港電視台播動畫,沿用港譯,不用「莉茲貝特」等台譯,死忠就炸論壇、炸電郵,罵港版配音「篡改原著名」、「不尊重原作者」等,據知K島wiki還長期有死忠改條目內容大罵港版。
′▽‵羽葉
8 years ago
香港那邊沿用到台灣另一個更有名的就是變形金剛博派老大柯博文.早期台灣卡通譯為"康寶",柯博文那個文的音也是粵語才會這樣念,但台灣人現在也是柯博文用的很習慣...
ohruha: 一點小更正,這邊叫「柯柏文」。原來台灣也這樣叫?果然有發生過互相影響的情況。
我想起日常生活的用語,中國原本沒有「沖涼」這個字,現在已經常用了,廣東話的「埋單」,在中國變成了「買單」,更有人洋洋得意地向我解釋因為「買了張單」,真讓我哭少不得。廣東話對國語的影響還是比較小就是了。
′▽‵羽葉
8 years ago
柯博文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這邊寫得比較清楚.這算是互相影響嗎?還是只是"代理商的權力"...?
不過"柯博文"這個聽起來像個名字(還像個華人的名字)其實反對意見並不多,但是"鹹蛋超人"真的很多老一輩萬萬不能接受..
台、陸同屬北語(Mandarin/北方話)語系,角川卻在兩地找不同譯者,有不同音譯譯名。香港屬粵語語系,語言不同,角川卻把北語音譯照樣傾倒進來。有香港讀者投訴過,但出版商態度照舊。在港發售的「正式授權港版」繼續只有北音譯法。
因音系不同,「th」台陸譯「薩」聲母,但香港一向譯「夫」聲母,當成「薩」聲母就發錯音。(所以港譯「史密夫」,台譯「史密斯」。)以台灣內容爲餡的「正式授權港版」出版商,卻都不理會這問題。
對我這個喜歡粵語的人,容我說得難聽一點,這簡直是在強暴粵語,是語言侵略。
據知台灣出版界的人,近年都很憎厭大陸譯本/書籍/詞彙/語句入侵,認爲是語言和文化的侵略。但他們在香港所做的,又何嘗不是?
樓上的同學,港版譯名/書名全部需日方批核,很多原港式譯名是應日本版權持有人要求而更多,請對香港出版社放尊重點,有時非他們意願可以決定一切。
*更改
ohruha: 相比「柯柏/博文」看上來還四平八穩,以「鹹蛋」來命名「鹹蛋超人」的確較難接受(不過香港沒有以「鹹蛋超人」作官方或正式名稱,這只是坊間俗稱而已,香港官方只叫「超人」。而這民間俗稱,與香港庶民生活很有關係)。我個人絕對讚成台灣朋友源用台灣慣用的名字,叫「超人力霸王」很好,不用被統一被踐踏,也不用去統一去踐踏香港。所以,在文化上,分開香港版和台灣版,絕對有必要。
p.s.我昨晚說的,就是之前leeyc0所指出「就算有人做香港版,還是遭受眾罵不跟台灣」的情況。
xkazex: 我相信內木一郎不是這個意思,他只是想指出台港兩版共用同一個譯本(而且很重台灣味道)這個問題,他是明白譯名要經日本批准的。
至於說做港版,在決定名字與專用詞彙時,被日方/代理商/金主要求跟台灣『統一』的事,的確是有的。不過本來情況複雜些,我才暫且不說。碰上這種情況,我個人還是會嘗試挑出超出粵語範圍的據理力爭。有些會接受,有些會企得很硬。(其他同業怎麼做,恕我就無法代言了。)
有部份理由,我們是比較有力的,例如:這名字在粵語裏像粗口、這詞彙(日文漢字)不符合中文、這名字/詞彙過往香港的通行譯法是如何(附上一堆實際例證)。
有時在溝通之下,發現日方不熟悉粵語或香港語文,只是態度上覺得台灣可信,就預設給我們台版的料,但你有原因,他們很樂意聽取的。反而若日方把決定權下放到代理商手裏,有些代理商就絕對是鐵板一塊,連我們比較有力的原因都不肯聽,個別情況下甚至提供「山埃」(要我們跟他們那套,但眞的跟了,在後來的劇情上會出事的。)
結城有希
8 years ago
我覺得角川譯“亞絲娜”是這種山埃,故事裏很快就說“亞絲娜的網名就是真名,這是玩家間罕見的”。結果角川版的網名和真名就全無關係。
布雷德
8 years ago
ishi: 台灣金石堂網路書局,可以寄到香港啊。
BROKEN
8 years ago
您好我是亂入的台灣人)突然想到台灣東立的寶島少年(少年JUMP台灣版)所有已取得授權的作品都開始與日文的原版同步連載了,不知道台灣這本雜誌的現況對香港會不會有什麼方面的影響?
BROKEN
8 years ago
個人也常有外來語文化入侵的感嘆,比如美少女“公仔”以前台灣是叫做人偶的,但是仔細想想,活著的語言,本來就很難阻止他的變化,比如日本的大量的國際外來語,更是沒有跨過語言隔閡就直接卡位進到日本的所有書面以及口語媒體裡了,
台灣最近透過網路如微博還有百度跟淘寶也大量的輸入了許多中國網民的用語 像是“視頻” 淘寶體的“親” 粗俗的則有 “裝逼”
我個人不喜歡,但我認為像這樣的變化在台灣是台灣人不自不覺的情況下被影響的
BROKEN
8 years ago
香港在網路上會不會也有這種比書籍翻譯更強烈的文化影響呢?我覺得這方面的影響不像台灣翻譯一半的書籍是硬塞的,但是影響力遠大於各類的翻譯書籍,也令人覺得想要力挽狂瀾是不可能的了
BROKEN
8 years ago
然後個人小小的不熟悉香港口語電腦打字的疑問,你們使用口語的“d”是否其實也是像“冇”“吔”一樣有對應的漢字呢?
在台灣,在日治時期之前臺語是能用純漢字作書寫出版的,現在只剩下如“代誌大條”這種用北京話做斜音的寫法了,個人認為台灣這邊,這種方文書寫的方式的消失也頗可惜
一個比較短的回應,"d"到目前為止我看過最多人用的對應漢字是"啲",只是不太清楚是不是正確的用字
用d代替啲的原因,主要是早期字體的字庫內沒有香港字增集,如果直接用啲的話會出現別的字或是空白字或是亂碼
比較突出的就是當年不用增補字符集的話,你無論用倉頡或是速成也不會出現的『邨』字,結果就是用了村字代替
生化強人
8 years ago
BROKEN0730: 以前正體中文電腦系統(BIG 5)為台灣出品,沒有一些香港異體字(例:鰂、着…)和廣東口語字(例:啲、嘅…)
所以香港人要用異體字(例:邨→村、着→著)或同音字(例:鰂→則、啲→D)又或者用o來代替廣東口語字的「口」字邊(例:o的、o架)
那時部分公司自行創作BIG 5造字集,但因不通用而導致亂碼,所以香港政府自行製造了香港增補字集(連倉頡碼)
但最後要改用UNICODE才可以解決上述難題
生化強人
8 years ago
另外BROKEN所提及的「文化影響」問題:
香港一樣有這種來自中國的「文化影響」,網絡中他們自然地會使用這些詞彙,最常見的例子是「河蟹」和「草泥馬」…最嚴重的是連傳媒都用,但人人都覺得沒有問題…
biostrongman: 你說「河蟹」和「草泥馬」,其實香港人使用時比較帶反諷,固意用外來語意味較重。要是眞的發怒,港人不會說「草泥馬」而會說眞的廣東話操口。
BROKEN0730: 我們打字「有D」如果真的要用漢字的話是「有啲」,不過因為從前「啲」字電腦打不出來所以會用D字代替
BROKEN0730: 台灣人常說食物很Q,好像也打不到「(飠丘)」字啊。情況也有許有點相似吧。
是這個字。
(測試:看不看到UNICODE EXT-B區的這個字?「」)
我看到
syaoran_li biostrongman 類似的例子有五毛黨。五毛(五角)在香港叫「五毫」,就是為了突出大陸味道才故意沿用五毛黨不改為五毫黨
BROKEN
8 years ago
作為平常不怎麼使用臺語的台灣人,第一次知道“軟Q”的“Q”字有對應的漢字XD,
台灣這邊還有許多口語的字尾因為是來自日語或是原住民語,其實原本是沒有特定對應的漢字,打字時也不太會被打出來的呢XD
BROKEN0730: 提到同步連載的影響,在台灣會較明顯,但畢竟只是少年Jump一本雜誌的事,現在Jump作品在香港出版社出版的不多,影響未算很大。加上本來已是低銷量了…
BROKEN
8 years ago
自從中國影視網站的版權大戰後,台灣尋中國模式尋求授權,現在不論在戲劇 動畫或是漫畫也慢慢有更多與日本同步的現象了,對於取得授權的授權商來說是打擊盜版或是招降(?)字幕組的好辦法,但是相對的台灣作品的曝光率也因為世界各國的競爭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BROKEN
8 years ago
台灣常有人在罵台灣政府沒有進一步的協助國產作品,但其實台灣不曉得有多少有曝光或是沒曝光的作品都是依靠政府補助維生的呢,但不幸的是在政府補助與在大量的競爭下,台灣這些娛樂產業已經越來越難自立更生了...當然政府方面只給魚卻沒有思考怎麼教育廠商釣魚導致的依賴性問題也是難解的問題XD
KURO
8 years ago
受眾傾向台版還是漢化譯法,主要問題只是出於懶。一早習慣了,就算有更好的我都不要改。而台版有出版之利、漢化發佈不需印刷就更快,所以受眾早早吸收那些詞彙,要改就難了
簡單一個例子,ぐでたま台灣譯「蛋黃哥」,香港譯「梳乎蛋」,兩者都是在地化的譯法,可是香港幾乎沒人叫「梳乎蛋」,是因為「蛋黃哥」這個名字一早深入民心吧
日譯中不論那個界別香港都輸給台灣,要保衛香港文化好像很絕望……
KURO
8 years ago
[多口問,不知這個問題是否太蠢或離題] 日本的公司架構和香港台灣不同,遇到職銜,一般會選擇直接用日本名稱(社長、專務etc),還是找相對應的名稱(總裁?、董事?)
記得幾年前TVB有套劇集竟出現了個叫社長的職級,但那不是老闆,看得「O嘴」(台灣講法:傻眼)
(靜靜說)我一直都叫梳乎蛋同輕鬆熊…Q_Q
BTW hetalia我同朋友會講HEA大利亞XD
(o゚ω゚o)kai
8 years ago
(靜靜搭訕)我會叫梳乎蛋因為我不排除他是女生或是正太W
(`ФωФ') 汀
8 years ago
我叫梳乎蛋/鬆弛熊
鬆弛會DUR皮啊NOOOOOOOOO
arikakuro: 職級這個真的各個電視台有不同處理方法。以薩傾向全香港化,用對應的職位稱呼,但近年發現不少職位是很難找到對應的叫法,就會直接用當地的叫法。不過若是香港本土作品,不應依外國的叫法。例如係長,可以對應香港的組長,可是日本的組長比係長低級。所以係長島耕長沒有臨級…
>以前
生化強人
8 years ago
arikakuro: 一提及GUDETAMA就一肚氣:
梳乎蛋是SANRIO官方徵名+投票選出來的名字,不過一公佈結果就立即被圍攻:
https://www.facebook.com...
https://www.facebook.com...
結果官方FACEBOOK都要加「蛋黃哥」上去…
所以我絕對認同你的觀點
最麻煩的還是警隊職位,香港依英式排級,日本則更為細分,通常一去到警匪片,便要問問版權人要全譯港式或保留日本職位。我記得以前香港播《機動警察》,職位也是保留日式叫法的。
arikakuro: 梳乎蛋 超認同你+1
這個「懶」,是香港受眾的懶,因爲一己之「懶」,而(自以爲)大條道理、堂而皇之地殺死本土文化。所以我在上方才引彭定康的名句:——
「我感到憂慮的,不是香港的自主權會被北京剝奪,而是這項權利會一點一滴地斷送在香港某些人手裏。」把「自主權」改作「文化自主權」,這句話也完全適用。
明明對香港人來說,台版或漢化版是他山之石。你自己看他山之石,是自己的私事。怎可以憑自己這個私人的懶,而扭曲原來的本地文化,去遷就自己這個私心?對此我絕對火大。
(我會叫「梳乎蛋」或「Hea蛋」。拒絕蛋黃哥。)
職位問題如上方朋友所言。可惜日本警察無法一一對應,這下眞的沒法子可施。
只要能對應,而又沒有必要強調地域特色的,我認爲以對應本地叫法的譯法爲宜。過去也有太空戰爭的作品,初時版權方想指定譯「大佐」等軍階。但我看到它是個跨國界的編隊,不限定是日軍,就據理提出應該用「上校」等。版權方看過我的說明,也欣然同意。
(更因爲自己有實際經驗,我看到一些台版書籍上的「大佐」,就更加懷疑到底是日方死硬,還是有關人士自己未爭取先投降,甚至自己本來就想用日語來取代中文。)
發酵lemon_po
8 years ago
因為上邊有人提起過“葡萄”和“提子”的例子,我就想離題一下,其實十多年前粵語地區以外(我以為是香港以外),是沒有提子這字眼。“葡萄”和“提子”的區分是近年因應宣傳而“製造出來的說法”:是說香港有把“葡萄”視跟“提子”區別出來,但這個說法住香港的人幾乎都沒聽說過(香港人較有機會提及葡萄,不外是說到葡萄酒,或是麝香葡萄之類的商品名)。
發酵lemon_po
8 years ago
再說內地不多人解釋到為何有“提子”這叫法,但上一代的人幾乎都知道,“提子”其實是“菩提子”的簡稱,而用”菩提子“稱呼葡萄其實是中醫藥的習慣。雖然說不上是甚麼重要事情,不過借香港人名聲偽造炒作,這相當不叫人欣賞!
lemon_po: 謝大師!
鬼谷縱橫痞子皮
8 years ago
拉拉熊/蛋黃哥
鬼谷縱橫痞子皮
8 years ago
cheese--起司
yogurt--優格
butter--奶油
cream--奶油.
發酵lemon_po
8 years ago
ryhrejher: cream--台灣是說“鮮奶油”,粵語是“忌廉”
發酵lemon_po
8 years ago
ishi: 我覺得內地會有非常多這種習是成非/張冠李戴的情況,葡萄及提子只是冰山一角
鬼谷縱橫痞子皮
8 years ago
發現用詞都不太一樣 蠻有趣的
鬼谷縱橫痞子皮
8 years ago
最近用了貼吧 才發現呵呵 這兩個字 在中國有諷刺意味 我一直以為這是單純的笑的意思
KURO
8 years ago
ryhrejher: 本來有趣的地方,因為大眾的惰性而變得單一了
KURO
8 years ago
突然想起,看過某節目把「株式会社」直接寫做「株式會社」就算了,中文是「有限公司」吧。我都知直出稿人工很低,我都很想hea譯,但搬字過紙到這個地步,對得住份人工對唔住自己
arikakuro: 真係要嚴格D黎講係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係有呢個分類,只係唔會出現係公司名,但係公司查冊係有寫的
′▽‵羽葉
8 years ago
arikakuro: 株式會社應該是"股份有限公司"..在台灣差這兩個字就差很多.不過其實很多時候各地的一些組織結構也不見得能那麼完全對應就是.
ohruha: 香港基本上只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擔保有限公司兩種,而且不會在公司名列明是哪種有限公司,公司名一概只寫有限公司,所以如果是香港翻譯的話基本上譯有限公司就OK
不過也不排除他本身在香港就是叫株式會社,例如牛角的香港母公司
猫子
8 years ago
我叫搣甩kuma… 角色名其實個人prefer跟原本;蛋黃哥單野我覺得係香港黎邊動作太過慢,人地都紅左咁耐先改香港名,太過遲
KURO
8 years ago
ohime: 我看到的絕對不是這家。而且這種常見「扮日本」的名字都很可笑,「株式会社有限公司」,譯回來不就是「有限公司有限公司」?XDD 還有動輒用「工房」、「部屋」做名字,就算與日貨或日本文化的公司/節目都這樣用,不知有甚麼意思
還有我不明白電影公司怎麼總要把日本片硬加個の字,然後讀「之」,簡直好像把蘋果叫做「蛇果」那種外國事物很新奇的年代
KURO
8 years ago
nenekomeow: 所以我才說香港競爭力不足,不夠台譯及漢化快,要保存香港文化很絕望。但這種絕望也建基於受眾的懶惰。如果大家有深思,「梳乎蛋」這個名字出世時大家應該會說「噢終於有香港嘅叫法喇」而不是「叫蛋黃哥咪幾好」
喜歡叫GUDETAMA/ぐでたま當然沒問題,但就是不會人人懂外文,才需要有翻譯的存在
KURO
8 years ago
ohime: typo,「就算與日貨或日本文化無關的公司/節目都這樣用」
′▽‵羽葉
8 years ago
arikakuro: ...看到你提"工房"跟"部屋"突然想到台灣兩個很要命的例子...
台灣有個做水壺的品牌叫"太和工房"..這名稱完全就是日式風格,東西賣的不便宜,但真的是完全的台灣本土品牌..老實說這已經接近詐術了...
另一個是直銷品牌Herbalife,在台灣也是有"據點"的.他們的據點通常外觀看起來很可愛,橘色招牌配上童童體"朝顏の部屋"..很多人都是搞不清楚那在幹啥的,結果進去被直銷煩了一下午..
BROKEN
8 years ago
剛剛想到台灣“什麼哥”的叫法其實也是源自近年中國的網路用語啊,還有台灣方面使用日文除了媚外之外,其實也是有歷史跟文化因素的,畢竟被日本統治50年,其中還有好多當年的人活著,再加上10多年前哈日族興起,
但是濫用錯誤的日文也是非常令人討厭就是了
鬼谷縱橫痞子皮
8 years ago
lemon_嗯嗯 原來如此
鬼谷縱橫痞子皮
8 years ago
arikakuro: 惰性?怎麼說?
鬼谷縱橫痞子皮
8 years ago
lemon_po: 我都習慣說奶油 我是台灣的 粵語方面有些知道有些用詞就比較陌生 謝謝講解^^
香港甚至有樓盤用「駅」字做名稱。「駅」是日本略字的寫法,日本未簡化前寫作「驛」,就是驛站。樓(應該)是買來來住的,卻叫驛站。唉。
香港也有一些個別情況,推出得很快,比台灣快,甚至不算亞於漢化組,但終歸網上的動漫迷,還是用台版或漢化組的名字,還是批評港版。就看《翠星》之類便是。所以,個人認爲,除了「懶」、除了「先」,還有一種「台版/字幕組的月亮特別圓」的心態在作祟。
發酵lemon_po
8 years ago
ryhrejher: 其實香港有個時期也會把“打好的鮮奶油霜”叫作“奶油”,不過因為香港習慣把butter叫作“牛油”(正如內地叫butter作“黃油”或“白脫油”),所以就沒有奶油的混淆了。不過現在香港的“奶油”都是指“用牛油打出來的奶油霜”,跟“忌廉”已區分出來了。
發酵lemon_po
8 years ago
ryhrejher: 題外話,以前看過一些翻譯不好的食譜,就是把cream和butter都譯成奶油,要做起上來才知上當!所以還是用“鮮奶油”及“奶油”來區分開會好一點(光是奶油一個字眼,兩岸三地就已經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了!)
猫子
8 years ago
arikakuro: Gudetama的釋名跟香港文化…? 因為個人很少留意角色釋名從小起有奇怪的堅持名字盡量不用釋名XD,Gudetama這次真的是太慢了,慢得連普通人都叫蛋黃哥時才叫梳乎蛋:/
猫子
8 years ago
syaoran_li: 批評港版<<個人覺得這是一代人的心結,曾幾何時我也很討厭港版(特別是配音),覺得意不達、音不準,外文才是正確這樣,在本土意識抬頭後,反而慢慢的懂得欣賞 - 有自已的語言版本是一件很幸運的事
KURO
8 years ago
nenekomeow: 梳乎蛋明顯是從港人熟悉甜品「梳乎厘」再混合廣東話「梳乎」(悠閒、舒服)而來,還不是在地化的翻譯嗎?XD
多口說一句,「本土意識抬頭」不全是好事,現在都發展到「香港的就是好!」的地步了,跟日本的「ネット右翼」(網絡右翼?)不相伯仲
そうた⛄
8 years ago
arikakuro: 的確,不是「逢香港的就是好」,也要懂得分評優劣,否則都是一種盲目。不過現在也有一些懂得理性地欣賞的人,總比以往某一段時間只會罵港版好。
そうた⛄
8 years ago
nenekomeow: 許多人討厭港版時,未必真正懂得翻譯為何物。有學者研究過,一個人如果不懂外語,覺得別人怎麼譯都好。如果懂一點外語,卻未完全理解自己的和那外語的文化,就容易信奉字典式的或教條式的翻譯,覺得別人譯錯,不知道那是為了使譯文達致翻譯目標(如「信達雅」)的手段。若一個人對語言背後的文化都比較了解得多,就會傾向支持、欣賞本土的翻譯。
也許ACG迷的弊點,在於許多人在中間的層次,到達第三層次的人卻很少。
そうた⛄
8 years ago
第二個層次的人,多會喜歡和相信直譯,甚或會造成一些「過份直譯,直得變成錯誤,卻依然喜歡」的熱潮,這現象對目標語言來說是種衝擊(或「污染」),也很值得關注。例子如: [伊死@天天戰場] 怎麼「僕ガール」真的直譯做《僕少女》 -
そうた⛄
8 years ago
這層次的人也喜歡「定譯」,認為凡是來源語言的甲詞語,必定要譯成目標語言的乙詞語,否則就是錯誤。偏偏翻譯就是要因應不同語境、不同情況而靈活處理,否則就做不好的事。
結果他們的審美觀,與翻譯真正所需的,經常是南轅北轍。
猫子
8 years ago
arikakuro: 喔喔ww 的確是的XD 『發展到「香港的就是好!」的地步了』等等現在已到了這一步了嗎-口- 應該是我脫節了不好意思=口=
nenekomeow: soutasuzuhara: arikakuro: 的確「香港就是好」是走上極端,我常常想開個主題收集大家覺得香港譯得差的戲名/書名/人名,作為自我提醒也好。不過同時也會覺得有點沮喪…
鬼谷縱橫痞子皮
8 years ago
lemon_po: 謝謝您 講解的很仔細
我覺得遠遠沒有發展到「香港就是好」這一步,相反不少謾罵者仍覺得「香港就是差」。
(個人主觀感覺)
KURO
8 years ago
可能我離題了,我所指說「香港就是好」的人不是單指翻譯(反而有耐都未到呢個地步),是泛指任何層面。算了離題了ww
(常常覺得這串維持了三星期,噗主會不會嫌我們煩ww)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