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 - 揭開國文課本的假面!為什麼課本作家都這麼「安貧樂道」?中國文學中「詩,窮而後工」被意識形態化的後果。
#假惺惺 #酸氣沖天 #酸文 #無病呻吟 #作文 #文人思想 #課本塗鴉 #獨立思考 #扼殺創意 #鍾理和 #台灣文學 #人本教育札記
latest #38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如果我說出一個作家的名字,然後跟你說這人一輩子都很窮––光憑這樣的線索,你猜得出這位作家的個性嗎?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要是他曾經入選過國文課本的話,這題就簡單多了:不管怎樣,先猜「安貧樂道」就對了。從陶淵明開始,國文課本裡面的作家多半都窮,而窮人作家沒一個在乎錢,也沒一個會抱怨自己生活辛苦的,彷彿只要吃土就能維生。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這其實是中國文學中「詩,窮而後工」被意識形態化的後果。
立即下載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起先,「詩,窮而後工」只是一個文學史觀察,因為學者發現 : 遭遇困厄的文人,會由於心境上的劇烈轉變,而使他的作品達到其所未有的深度。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然而,這句話說多了,卻反過來以其歪斜的邏輯,規範了「作家」的形象,彷彿作家不窮,詩就不會工。所以,一個好作家必然是窮的,而且還要安於窮。它試圖將「作家」塑造成一種和「物質」對立的生物,刻意忽視了作家提筆寫字也是需要消耗熱量的。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於是,在文學史和國文課本的書寫中,膽敢抱怨的作家自然被視為比較次等的,或者整個人被忽略、排除,或者把相關的文字評價為不重要的作品而擱置;經過史家淘選留下來的,就全部都是安貧樂道、曠達而知命的複製人形象,形成一個自我循環。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但「安貧樂道」這四個字本身還是稍微露了點餡-如果真的「安」「樂」,那這些人為什麼還要寫作?「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韓愈不是這樣解釋文學創作的衝動嗎?既然「安」「樂」,還有什麼「不得其平」的,可以「鳴」出這傳世作品?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不要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作家也是人,肚子餓的時候也是會「該」的。最鮮明的例子,就是台灣文學史上前幾窮的作家鍾理和。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鍾理和才華洋溢,但命運多舛。日本時代因為家人反對他娶同姓氏的妻子,遠赴日本佔領下的北京結婚、工作,日本投降後,又因為中國接收官員分不清楚台灣人和日本人,一概迫害,而被迫偷渡回到高雄,住在美濃的山區。鍾理和有嚴重的肺病,動過手術之後,有幾根肋骨始終沒有接回來,稍微活動就氣喘吁吁、搬個桌椅就會開始吐血。若要論生活的窘境,古今中外的作家大概也很少到這個地步的。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他的問題已經不是「寫作無法養活自己」了,而是「什麼工作也做不了,只好寫作看看能不能賺點錢」了。在這樣的苦楚裡,他寫下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代表作《笠山農場》;如果配合上述的脈絡來讀這篇小說,你大概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說他是「聖者」,因為他竟然可以在這樣的狀態中,寫下悠緩、優美、無一絲火氣的田園敘事。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不過,國文課本不可能選錄那麼長的小說,於是選了一篇〈我的書齋〉。從這篇散文裡,我們可以看到他窮得連間書房都沒有,他自述:「我的書桌是一塊長不及尺、寬約7寸的木板,一端手托著,另一端則架在藤椅的扶手下。」然後坐在院子裡,追著陽光寫作(你可以想像,他甚至沒有辦法常常點燈)。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而他是這樣描述自己這根本不成其書房的「書齋」的:「你的書齋也許是明窗淨几,雕金飾玉,也許案頭有一盆古梅,壁間懸有名人的書畫,但比起我面前壯大的山河,深邃悠遠的藍天,阡陌橫斜的田野,就顯得那麼渺小寒酸,俗不可耐。你的書齋也許華貴,而我的則簡樸,但我不愛你的華貴而愛我的簡樸。」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很不錯吧?又一個安貧樂道的好作家。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很有趣的是,在1958年,鍾理和寫給好朋友鍾肇政的信件裡,有一封也聊到了鍾理和的「書齋」。這麼強烈的關聯性,簡直就是教師手冊裡面一定要附上的補充教材,對吧?很可惜,並沒有,大部份的老師並不知道這封信的存在,當然也就不可能告訴學生。大概是因為這封信是這樣寫的: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我的生活中嗅不出一點文藝的氣息:它是平凡、庸俗、零碎,充滿了憂愁、艱難、疾病和苦悶。我個人在這裡獨往獨來,不為人理解和接受,沒有朋友、刊物、文會⋯。我常常會忽然懷疑自己到底在做什麼?說來也許你不會相信,我不但沒有工作房––書房,也沒有寫字檯。我寫東西幾乎是打游擊的。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紙,一支鋼筆,一塊六吋寬一尺長的木板,這是我全部的工具;外加一隻藤椅,一堆樹蔭。我就這樣寫了我那些長短篇和《笠山農場》。我早就懷有要給自己作一間書房的心思,但生活迄不讓我的算盤按自己的方式打。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還需利用那塊木板來寫我的東西。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讀了這些報告,我想你就會明白如何我不能經常有作品獻出來了。當然,我的意思不是指木板––它已給我完成了不少東西,對此我應該滿意––而是指迫使我一直不能不用木板寫字的最根本的東西––生活。真的,這些年來我確實吃夠了它的苦頭。」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如果你讀過〈我的書齋〉全文,再讀這信的表情想必會非常複雜,兩篇文章對照,只有一個物理細節出入(「木板」差了一寸),但背後的情緒和感覺完全是相反的。你比較相信哪一個是真的?讓我們暫時擱置這個無法求證的問題(畢竟鍾理和已經去世了),從「生產端」來思考一下為什麼國文課本會選擇前者而放棄後者。國文課本之所以選得到〈我的書齋〉,是因為它已公開發表多年,而信件則在鍾理和去世後非常久才披露。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所以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兩重篩選:一、如果你是鍾理和,你要投稿,你會送哪一篇文章出去?你可以想像一下,在1950年代,一個本省籍作家把後者投出去的時候,那些負責審稿的外省籍編輯們心裡會怎麼想。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順帶提一個小八卦:據說,在鍾理和生前,他的《笠山農場》一直無法出書,就是因為他參加文學獎,名次不小心比某關係良好的外省作家高了一名的關係。)在那樣濃厚的中國文化氛圍裡,作家可以喊窮嗎?本省籍作家可以喊窮嗎?(你是在暗示我們這些外省人欺負你嗎?)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二、經過了第一重篩選後,國文課本順理成章地選入了公開發表的版本,但刻意、或出於無知地忽略了後者。理由也是同一個。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作家怎麼可以不安貧樂道?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但是,站在文學的立場,我必須說,兩文並陳才是負責任的文學教學。當學生只讀到〈我的書齋〉時,他只是認識了一個單薄的、無趣的樣板作家;唯有同時讀了兩篇文章,學生才能更精準地進入〈我的書齋〉透露出來的幽微訊息。那是負傷了還不被允許哭泣的顫抖,那是以華麗文字遮掩焦慮的過度證據––你可以試著再讀讀看,有沒有突然發現,鍾理和讚揚自己那慘淡的書齋的那些文字,其實有點過度修飾、喋喋不休、反覆纏繞?你現在知道為什麼了。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我不會篤定地說,信裡面的那個鍾理和才是真的。《笠山農場》的優美是真的,〈我的書齋〉的抖音是真的,1958年那封信中的絕望也是真的。全部加起來,才是一個完整的人。而所有的作家,必先是一個完整的人。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引用結束=
其實只是突然想到,陶淵明之所以能夠「不為五斗米折腰」,是因為搬磚的那位陶將軍有留一堆遺產給後代...
史書上面雖然說搬磚的那位「一貧如洗」,但我相信那只是「相對他的同事而言」
生活中找樂趣 says
9 years ago
swn002: 我真的竟然都沒想到wwww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