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ㅈ▪
9 years ago
只是想說我有看到彭彭的噗但是不好意思直接回QUQ、謝謝你。
怎麼說呢,其他篇不一定,但我在書寫黑狗的當下,是意外地很愉快的……真的。(笑)
完成它沒有很困難,我知道我心裡有個清晰的故事、人物、意念,而我要做的僅僅只是寫下它們。我正在看的評論書裡說:作者們通常用神秘的文句形容這樣「角色和故事自己發聲」的狀態,但其實這標示的是作者對故事世界本身的理解已然飽和。
latest #10
▪ㅈ▪
9 years ago
我只能說我的狀態剛剛好很適合講這一個故事(笑),我自己覺得這樣很好、所以這麼寫。我後來寫了附記,但那也是完成故事以後的事,那些更多是書寫當下出於直覺的選擇:覺得「我」也許就是這樣。
所以完成後我也有些忐忑,不知道這麼寫會不會太過自以為是了、查過的一些資料是不是刻板或過時了,不過至少我自己……我很喜歡它。
▪ㅈ▪
9 years ago
有些東西是這樣,總是要拉得很遠很遠──才發現下意識的抉擇是為何。比如先前重新放上〈房間〉,才發現故事裡已經有了諭示般的再現,魚缸裡的青蛙死了;房間裡的大象也搬走了。
▪ㅈ▪
9 years ago
我同樣在黑狗裡重複類似的意象,而且變本加厲了:戀人車禍去世火化成灰、骨骸再被片片拆解;寫搬家時寫「我的積蓄先於我都成了一具骸骨」;主角的幻覺中戀人被自己殺死、毀容分屍、食他的血肉骨;戀人塑形為主角的肉軀(生),又化骨成灰(死),生與死回還往復;照鏡的主角驚覺自己的年老,皺紋卻似幻象裡他刻在戀人上的刀痕,先是戀人的心臟→戀人的臉→主角的臉已似戀人→再是他的臟器(自毀);
立即下載
▪ㅈ▪
9 years ago
最後W帶來排骨湯時主角說自己「又沒有骨折」。
餵養、食屍、年老與死、骸骨血肉都是。這是不斷地再現……如此,你/我/黑狗相似如斯就如一體。
▪ㅈ▪
9 years ago
所以……要說這個故事有故事性嗎、可能也不是XD,因為這個故事一如以往我寫過的都非常簡單。日記和獨白首先就削弱了故事;而如果只把我/你/黑狗都作同一,那麼故事可能僅僅只是意識的書寫,包括放假和搬家,都可以只是主角心理狀態的暗示。
要說這篇不文藝了嗎我也不覺得(笑),我只是……比起華麗繁複的文字,我也許讀但我不用,我更喜歡用簡單、直接、字面上易解的字詞,
▪ㅈ▪
9 years ago
把費解的留給各式的隱喻意象暗示。我希望它表面上能是個易讀的故事,但又能再三推敲。所以我這麼寫。
▪ㅈ▪
9 years ago
另外、嗯、我自己覺得我寫的東西是一再演進的。雖然它們可能有些相像(笑),但寫兔子時我寫了外界和一個……不認同自己身分的人;在大象裡我讓老師「認同」自己了,但沒有辦法設定告別的傷痛需要多少時間撫平,所以籠統地寫「多年以後」;黑狗則是進一步地寫了這點:失去、陷入、終於走出來。
▪ㅈ▪
9 years ago
有一點……關於這個故事理想化的收尾。假使是第一層(戀人車禍去世)故事的黑狗,那它其實也只是個想像中的實體、實際的虛影,所以「黑狗破壞門鎖」應當上都是「我」自己開了門,但我卻歸給黑狗,因為有個「我」當時仍然陷在裡頭,他拒絕了外界、但實際又盼望著被拯救。我總希望傷痛和逝去都有歸於平靜的時候,我們也終於能從失去中獲得一些什麼。
▪ㅈ▪
9 years ago
最後、我覺得每個寫作者都有他個人的美學,所以一個相似的主題或故事可以如何發展、從何處切入、如何敘寫,不同的人寫出來的文字都不一樣。這點不論是純文學/大眾文學都是一樣的。美學觀點並不固定,會隨著接收到更多的訊息遭遇挑戰、變或不變(所以以前的作品往往會被現在的自己視為黑歷史XDDD)。容我借之前文學批評課堂上讀到的文章來說:有批評家認為熟知理論是為了批評文學,如是情狀譬如「攻城」;但另外的批評家又以為非,
▪ㅈ▪
9 years ago
因為文論是為幫助讀者選取適切的途徑,閱讀文學、進入它的世界。直到現在我還是覺得這個討論很有意思!事實上寫得好不好和喜歡與否、寫得好不好與境界寬闊與否,那都是不同層面的東西。(但它們又互相牽涉。)
就我個人的閱讀經歷,我反而覺得純文學更加寬闊了。類別的樣貌、容涵的範疇同樣一再被改寫。然而終歸而言,總是我們的文字決定它走向什麼樣子。我希望是這樣的: )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