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微笑皮耶羅~♬♪♩~
10 years ago
話說,開始聽古典樂,開始留意音響、耳機之後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latest #14
微笑皮耶羅~♬♪♩~
10 years ago
在討論音樂的時候,沒有人會『謙稱』自己是草民,但鮮少人會積極開口發表對於音樂的評論。但是這些不發表評論的人,一看到有人違背主流意見,就會毫不留情地大聲撻伐。
微笑皮耶羅~♬♪♩~
10 years ago
然後在討論音響的時候,每個人都會『謙稱』自己是木耳,但對於音響表現卻每個人都有一套天花亂墜的說詞。而一旦遇到彼此之間的觀感矛盾,則倒是可以當作個人感受差異,然後彼此視而不見(除非是技術性的問題)。
微笑皮耶羅~♬♪♩~
10 years ago
不知道為什麼性質極為類似的兩件事在『音響』跟『音樂』之間會有這麼大的差別。
立即下載
kirahana
10 years ago
個人淺見, 我想這兩者的差別是網路時代"音樂"隨手可得, "音質"還是得自己花小朋友下工夫, 覺得某一首曲子好聽只要丟個連結就好, 要形容某個音色如何如何大概得千里迢迢請朋友到家裡來
kirahana
10 years ago
批評音樂變得比較簡單, 因為很容易就可以聽到, 批評音質變得困難, 除非能再現一模一樣的環境
微笑皮耶羅~♬♪♩~
10 years ago
kirahana
: 可是我沒有看到有人批評音樂呀。而且在古典樂的評析方面,如果一個素人最好不要『批評』,因為肯定會引來一堆砲聲。但是面對1、2萬的耳機,要談論它的缺點倒是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多半都還可以維持理性討論。
微笑皮耶羅~♬♪♩~
10 years ago
然後就這方面而言,一個有趣的點是,同一張樂譜,詮釋的指揮家跟演奏家不同,曲子的長度可以從32分鐘拉到40分鐘。
微笑皮耶羅~♬♪♩~
10 years ago
而詮釋一首曲子的速度會直接影響到指揮家跟演奏家對於樂曲的理解方式(快跟慢的情感雖然都包羅萬象,但總歸來說,快的情感跟慢的情感都是『相對』的)。所以不要說演奏得好不好,其實聆聽32分鐘的版本跟聆聽40分鐘的版本,兩者之間在感官上的好惡應該是非常明顯的。
微笑皮耶羅~♬♪♩~
10 years ago
就我個人認為,它的差異應該更大於耳機之間的音響性。
微笑皮耶羅~♬♪♩~
10 years ago
但是通常討論音響可以討論,但是音樂就很難。
微笑皮耶羅~♬♪♩~
10 years ago
kirahana
: 『批評音質變得困難, 除非能再現一模一樣的環境』——所以妳是覺得,因為複製同樣環境比較困難,這使得彼此之間對於同意見的包容擴增嗎?
kirahana
10 years ago
fortunia
: 是的 我覺得一部份原因是這樣.說是包容擴增不如說批評之後被人抓
具體破綻的機率更高 不如不說 (
具體破綻 像是線材機材這種非主觀的資訊)
微笑皮耶羅~♬♪♩~
10 years ago
抱歉,我漏了一個字:『對於不同意見的包容性擴增』… XP
微笑皮耶羅~♬♪♩~
10 years ago
話說,我們覺得我們看到的好像是不一樣的狀況耶。我指的情況要舉例的話就像PTT 耳機版每天都沸沸揚揚,討論的情況蓬勃熱鬧。但古典音樂版就是冷冷清清。除了新聞資訊之外,就只有偶爾有人發一篇聆樂感想。但就算有聆樂感想,也不會有意見不同的『討論』。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