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本書開始我買了很多輕小說看,沉浸在俊男美女郎才女貌、醜小鴨變天鵝的幻想,以及情侶陰陽兩隔等45度角仰望天空式的明媚憂傷裡,在那個對世界一知半解、對未來充滿無盡想象的年歲,這些書仿佛主題公園繽紛的建築色彩讓人迷醉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寫文章,當時寫的也無非言情輕小說式的套路,可以說是人生裡第一次為自己建造完全屬於自己的世界
現在再看那些書本,再看看那些用課餘時間寫在本子上的故事,覺得當時的自己很純真,但也沒有對這些黑歷史有什麼看不下去之感
畢竟如果現在再要寫,大概已經沒有那種青蔥年華的純淨可以關注進去了
郭敬明的書看過不多,雖然久仰大名,但也是他成名很久之後才看的成名作《幻城》
好吧聽聞這書有抄襲嫌疑,但不管如何,那時看的時候的確哭得一塌糊塗
到那時我年歲稍長,開始覺得輕小說裡描繪的世界太美好虛無,便開始投向悲劇故事的懷抱
於是自那時候開始便寫了一堆悲劇,結局無非某某人死了,到底還是以“失去”作為賺淚水的手段
好笑的是,那時候生活安逸的時候寫了很多悲劇;待到生活真的遭逢大變,曾經擁有的東西一夜之間物是人非的時候,我卻反而寫喜劇來了
收到這書作為生日禮物時我才九歲,還處在看插圖繪本的年齡。這是我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看完的小說
一本書兩三百頁,我未曾被嚇到,高高興興地啃完了。那時候非常喜歡,在書裡看到的是一個陌生的世界,有髒污的街道,奢華的館舍,一望無際的灰色平原,孤獨的白樺林,奔流的第聶伯河
蔓延著戰火的戰場、疾病的侵擾、政權的更迭、死裡逃生的幸運,那時的我還看不出字裡行間歷史的煙塵和個人的信仰,只是單純地覺得是有趣的故事而已
這本書我至少看了三次,雖然今年因為遷居,這書被留在老家,好久不見,但如果再看,會看到以前我所沒有注意的東西吧
物是人非之後,我才開始將注意力轉向以前覺得枯燥無味的經典名著上
《駱駝祥子》看過兩次。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漸漸迷戀起歷史那種悲歡離合身不由己的感覺。
《駱駝祥子》不是講歷史的,但那是某個時代、某個階級的畫像。祥子如何從驕傲自強墮落成社會寄生蟲,那時我才看到什麼叫真正的悲劇。
悲劇不是把美好的東西毀給人看,而是無論如何選擇、如何迴避,美好的東西最終還是要毀在你面前,這是宿命的悲劇
老舍若不是對現實世界有著深刻理解和認識,又怎麼可以寫出這樣的悲劇呢
可惜的是,他一生以為人民服務為榮,最終卻被他深愛的人民背叛,絕望地投湖自殺。兩年前去北京,到底還是沒能去他的碑前,看看這位一代文豪最終安息之地。
曾有一段時間很喜歡看張愛玲的書,寫《金鎖記》三字時還想過應該那一篇好,因為與其說喜歡某本書,不如說喜歡這個作家
但還是寫了《金鎖記》,最主要還是那種細緻的心理和感情變化讓人稱道
如老舍一般,她的文字不需要點明在哪裡發生,讀者也知道故事發生在哪裡
大上海的浮華喧囂,灰蒙蒙的弄堂,織金繡彩的旗袍,還有誰能比張愛玲寫得更婉轉憂傷呢
《台北人》和《金鎖記》一樣,不是這本書有影響,而是作者有影響。
此話不假,因為我再沒有見過誰的文字可以像他一樣,不艱深難懂卻照樣能傳遞應有的風味
《台北人》有台北之名,寫的確是二十到四十年代的中國。那景象,因為蒙上了回憶的煙塵而顯得模糊而美麗,可望不可及,仿佛易碎的花瓶。任何事物陷入回憶,一切愛恨便都過去了,像發黃的照片
上面所說的一堆書,讓我開始追求寫出歷史般大江大潮感的文章
當然真的很難,我的年歲還太嫩,寫出來總有點不倫不類就是
算了,五千言的長篇詩歌還是描繪了一個異彩紛呈、光怪陸離的世界,講述了一個追求“美”的故事,刻寫了一個愛國之人的赤子之心
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僕夫悲余馬懷兮,踡局顧而不行。
雖然如今看來覺得這本書劇情文筆上都有不少瑕疵,但當時可是很迷的
那時大概也是看輕小說的年歲,對這種壯烈的愛恨情仇最抵擋不住
現在如果想些修真文,第一印象就是這書;要設定,也脫不出這書的設定所以我沒有寫過修真文
好吧,要問我百年孤獨是本怎樣的書,我會以神作形容之
作者不愧是記者,他所創造的世界既真實可信又離奇魔幻,所談論的話題似乎很沉重,但卻用童話一般的情節作結,亦真亦幻,似假還真。整個故事讓讀者感覺自己仿佛上帝,在高高的天上觀看人間一幕幕悲歡離合,讓人感覺自己既在故事之中,又在故事之外。我與角色同悲歡,但要關心他們卻又輪不到自己。所有因緣業障最終都在一陣暴風中毀滅,但給人的卻不是悲傷的感覺。
雖然寫的不是真正的歷史,卻舉重若輕地將歷史特有的沉重、無奈與命定之感刻畫出來。
大概今日無論多少風雨,多年以後,後人們在看我們正在經歷的這些歷史,感覺也不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