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默生講梭羅]有一天亨利談到一篇演說,他說凡是聽眾愛聽的都是壞的。我說:「誰不願意寫出一篇任何人都能讀的作品,像《魯賓遜漂流記》?如果看見自己的文字不是充實的,缺少一種人人都喜愛的物質主義的處理方法,誰不感覺惋惜?」亨利當然反對,誇耀著那些只有少數人欣賞的較好演說。
latest #9
但是在晚餐的時候,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因為知道他要在文學講座演說,她很伶俐地問他,他的演說辭可是一個很好而有趣味的故事,像她愛聽的那種,還是她不感興趣的那種老套的哲學性的東西。亨利轉過臉來對著她,思考著,我可以看出他在那裡努力使自己相信他有些材料可以配她和她兄弟的胃口--如果那篇演說於他們適宜,他們預備睡得晚些,去聽演講。
(覺得這段好可愛XDDDDD)
現在看到愛默生都會想到波赫士這篇短評〈托馬斯˙卡萊爾《關於英雄》,拉爾夫.奧爾多.愛默生〈代表性歷史人物〉〉裡講他們二人的奇妙關係:
"一八三三年八月,年輕的愛默生來到偏僻的克萊格普多克,拜訪了卡萊爾夫婦。一八四七年,愛默生回到美國,主持了一系列的講座,後來發表了演講集,題目是《代表性歷史人物》。他的系列講座與卡萊爾主持系列講座安排完全一致。我猜測愛默生刻意突出這種形式上的相似,最終是為了充分強調兩人之間本質的不同"
立即下載
"……大家都知道得很清楚,他是卡萊爾的美洲翻版,但是沒有卡萊爾犀利的筆鋒,深刻的歷史分析力。卡萊爾由於知識淵博常常變得難以令人理解;我擔心愛默生因為難以令人理解而變得似乎知識淵博。"
很難想像波赫士會有任何因素的偏袒所以兩位大概真的有其高下,但卡萊爾跟愛默生的文章真的差很多,被比較也是怪事。那陣子在想作品相似性的各種狀況(類似於物種相似性的方向),剛好波赫士的評論裡就有不少這方面(除了這個還有另一篇詩人的比較)的討論。
不過想到卡萊爾和愛默生的差別,就覺得萬物雖有相似卻難同一,看起來再像都還是完全不同,分別其中差異就好像做百科全書一樣喔。(嗯有點希望有這種詳細的百科全書)
「“一百個人讀莎士比亞,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 」
哈哈哈哈XDD
覺得好奇妙喔。讀了愛默生寫給卡萊爾的信,好想多知道一點他們兩個的事orz(波士頓人和蘇格蘭人…)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