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yyang
11 years ago
向於聖道的旅程(七十一)從體驗融入於法義的認知(五十一) :-)
latest #184
dtyyang
11 years ago
再說體驗認知的種種(三)。 :-)
dtyyang
11 years ago
從修行的體驗來加以認知的佛法,理性是比然的,而感性則是相對的屬於,理性平衡而所施設的附加價值了。 :-)
dtyyang
11 years ago
一個行者,在如實而次第體驗了佛法,當然是會有著轉轉深、轉轉勝的覺知與覺受的如實感。 :-)
立即下載
漫遊書影
11 years ago
待遇高的勞工通常效率高,因此不是昂貴的勞工。 ~ 經濟學家馬歇爾(Alfred Marshall) -摘自The Price of Inequality
dtyyang
11 years ago
可以確定的是,佛法的體驗是一個整體性的聯結,是一種「螺旋式」的擴展與深化,而不是層層分割式的疊架。 :-)
dtyyang
11 years ago
雖然說;修行有著一定的次第,以及不同的層次,但是這些適用於世俗敘說的模式,方便於說明的施設。 :-)
dtyyang
11 years ago
尚未入流於「聖道」的「信」,是偏向於世俗「信仰」的信,他是充滿著感性的情懷,以及舒展的作用。 :-)
dtyyang
11 years ago
而入流於「聖道」的「信」,那就是一種「淨信」。 :-)
dtyyang
11 years ago
「淨信」是一種經過了,「身作證」的如實體驗過後,而沒有理想與期待式,清淨無疑的一種純「理性」的相信、信任。 :-)
dtyyang
11 years ago
這是一種「果地」的功德成就了。 :-)
dtyyang
11 years ago
在這裡,行者充滿了無條件的「尊敬、感恩」,當然也可以說是平衡了理性,而充滿溫馨而感性的「信仰」。 :-)
dtyyang
11 years ago
感性;讓人們充滿了,動力;理性;讓人們充滿了,如實的覺知、以及智慧的開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慧觀」。 :-)
dtyyang
11 years ago
那麼一般人們所說的,「信」當然也就是世俗通稱的「信仰」。 :-)
dtyyang
11 years ago
感性充滿了人們的思惟模式;也淹蓋了如實而客觀的理性抉擇能力了。 :-)
dtyyang
11 years ago
如果說「信仰」沒有帶著感性的狂熱;那麼宗教信仰的不同,就不會具備了,讚己謗他,或者是極力的護己而排他了。
:-)
台灣郎獨立
11 years ago
(banana_cool)
台灣郎獨立
11 years ago
(banana_rock)
台灣郎獨立
11 years ago
(banana_ninja)
dtyyang
11 years ago
這也是通常性的論述常態,在世間法的面向中,缺少了出世間法的「洞見」,那麼諍論的世間見解,就是一種感性的昇華了。 :-)
台灣郎獨立
11 years ago
(dance)
台灣郎獨立
11 years ago
(dance_bzz)
dtyyang
11 years ago
所以說「八正道」中的正見,就有著世間正見,以及出世間的正見了。 :-)
台灣郎獨立
11 years ago
(banana_gym)
台灣郎獨立
11 years ago
dtyyang
11 years ago
我們說;向於世間善法相應,這是世間正見,與四聖諦的無漏思惟相應,則是屬於除識間的正見了。 :-)
台灣郎獨立
11 years ago
dtyyang
11 years ago
我們常常在說;正見;集多也只是屬於「世間正見」的範圍,而且通常都是一種,世間知識的見解而已。 :-)
dtyyang
11 years ago
因為「聖道」的正見,是在入流後才開始具備,而開始加以正確的實踐。 :-)
dtyyang
11 years ago
在人間現實界生活中的人們,不論是學習佛法,或者是其他宗教,具體的說都是宗教信仰的一種型態,並不能說因為信仰佛教,就有著特殊的差別。 :-)
dtyyang
11 years ago
就算是學習於佛法的修行者,未入流於聖道,或者說尚未進入於「特別知識」的成就以前,「正見」是難以俱足的;難以說與一般信仰有著明顯的不同。 :-)
dtyyang
11 years ago
若要強說有所不同,則是屬於一種知識見解,以及理論依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差異罷了。 :-)
dtyyang
11 years ago
早安 (LOL)朋友 (LOL)願您 吉祥安樂 (LOL) (LOL) (LOL)
漫遊書影
11 years ago
星兒*
11 years ago
早安.周末假期快樂
數百年殖民ing
11 years ago
早安 (LOL) (LOL) (LOL)
蕃薯仔攀爐洲番 K
11 years ago
(wave)乍ㄢ的拉 :-D
boaq5310
11 years ago
早安囉~
隔壁班的男生
11 years ago
(wave)早安
Sakura 櫻
11 years ago
(wave)
西北西
11 years ago
(wave)
people
11 years ago
早安 假日愉快 :-D
woocle
11 years ago

早安
BuTi
11 years ago
〔他力信心〕旨在顯明信心之內涵,來自圓成正覺之佛智,不為未入聖流在纏凡愚染污之心,以其心煩惱繫縛,從未與淨信相應的緣故.
認真生活
11 years ago
早安 (wave) (LOL) :-D
BuTi
11 years ago
譬如說:要見到太陽,可以說要有因有緣,但從來不會因此改變一個事實,給溫暖給能量的仍是〔太陽〕,甚至自己的腳有力量,能走到〔太陽〕底下,其能量來源也是〔太陽〕.
隆 君
11 years ago
早安 :-D
porta
11 years ago
早安~ (heart) (wave)
天晴雲白
11 years ago
:-)...我沒有打算向於聖道, 不過,會希望在人我之間可以有一些平衡,可以讓自己開心安心地過日子
天晴雲白
11 years ago
很神奇地,有些認識佛法時,發現那裡面所說的,有些是可以幫助自己的..
anran
11 years ago
dtyyang: 以凡夫而言,「有漏信」還有我執,尚未入流,確是尚未具足真實正見。然而,雖是有漏,卻是引導眾生入門之根基。依緣實、德、能而起之「信」與一般之「信」,當然是理論依據不同,也即是如此,眾生得以依之起修。也因出發點與方向不同,結果各異。
anran
11 years ago
師兄著重「見道」後之「證淨」,我則以凡夫有漏之立場看待。則還是不必混淆佛法與一般世間或外道之「信」,一則是善心所,一則是煩惱心所。又,「信」「智」只是入門著重不同,並非截然無涉。且到究竟處,終歸「信」「智」統一。
天晴雲白
11 years ago
喜歡淨土說的全面靠倒; 也喜歡生活禪,讓自己放鬆專注面對處理,再看看能否放下
天晴雲白
11 years ago
畢竟有感於從小到現在,凡事都有不如意處,卻也有如意處, 那些種種的錯綜複雜..
Indep_Tsaur
11 years ago
(xmas4)
六顆橡子
11 years ago
(LOL) 早安
Yizhu Lu
11 years ago
早安唷
早午安~真的冷死了!
chsd/小刀
11 years ago
今天好
星兒*
11 years ago
晚安 (wave) (xmas4)
麻豆 施文
11 years ago
晚安~~~ (wave)
flowerama
11 years ago
(wave)晚安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甘露法雨
11 years ago
晚安 (wave)
Shingu
11 years ago
週日愉快唷
boaq5310
11 years ago
Good morning~
星兒*
11 years ago
早安 (wave)__周日快樂
白蘿蔔
11 years ago
早安喔,
win-win
11 years ago
早安! :-D (wave)
油桐花
11 years ago
(wave)
Yizhu Lu
11 years ago
午安睡午覺好啊
下午好 (coffee)
dtyyang
11 years ago
BuTi: 法友。吉祥。感恩分享,甚深淨土歸屬的法義。 :-)
dtyyang
11 years ago
從人本立場與認知的角度與邏輯,可以理解法友陳述的義理。 :-)
dtyyang
11 years ago
不過從法理貫穿的細節,法友是有些忽略了,「緣起」應該涵蓋於,從因地的施設而導致於果地的現起。 :-)
dtyyang
11 years ago
從「太陽、能量」的譬喻,可以類比於「人本」異於它類的「倫理、情感、恩情」,在思惟上的延伸與擴展。 :-)
dtyyang
11 years ago
從地球生命的角度說,生命的緣起以及能量的獲取,需要仰賴於太陽,這是可以符合於緣起。 :-)
dtyyang
11 years ago
但是生命的緣起,以及相續的條件,不能說是全然的,以太陽為單一所緣的條件而成立,因為緣起的條件有所差異,才會有森羅萬象的差別。 :-)
dtyyang
11 years ago
近幾年在美國有所爭議的,生命起源是由「智慧設計論」學說,而導致於的結論,就是典型的創造論,以及涵蓋了宿命論了。 :-)
dtyyang
11 years ago
當然嘍;「森羅萬象許崢嶸,虛空不礙白雲飛」啦,走在佛法學習的路上,見解差異是常態,後學只是說說,個人觀點;當然也尊重法友的觀點嘍。。。。 (LOL) (LOL) (LOL)
dtyyang
11 years ago
809324: 朋友。吉祥。。感恩啦。。直心、快語;善意的互動。 (LOL)
dtyyang
11 years ago
朋友的直心、快語觀點,其實也是現實界,多數大眾人們的主流觀點。謝謝啦。。 (LOL)
dtyyang
11 years ago
anran: 法友。吉祥。感恩法友提出,見解差異觀點的分享。 :-)
dtyyang
11 years ago
尊重法友提出的論觀點;佛法的殊勝,是在於學習佛法者,以及信仰佛法者的立場,以及見解的觀點來加以認知與肯定。 :-)
dtyyang
11 years ago
對於護持於自己的信仰,將他凸顯以及提升敘說的高度,這是無可厚非啦。 :-)
dtyyang
11 years ago
從佛學文字義理,或許現代人都有著一定的知識,可以想像與喘摩,而且從知識認知的「信」,這樣的劃分,頂多也只是在佛學敘述與認識的領域而已。 :-)
dtyyang
11 years ago
從實務的層面,譬喻說,「喝茶」可以區分成許多的層次來加以敘說,更可以提升到「茶道」,但是侃侃而談「茶道」大有人在,真實理解以及入於「茶道」者,又有幾稀? :-)
dtyyang
11 years ago
多數的人,可以分別「茶」的味道,以及是否投合於自己的口味,能進入於品茗以及評等者,又有幾稀?而尚未專精於「喝茶」者,是無法加以歸屬類別。 :-)
dtyyang
11 years ago
或許我們可以說,由於「信」的方向與目標,是有所不同的,未來結果當然是會有所差異,但是在前行道的過程,將未來的結論,挪移在一起而論述,而凸顯自我信仰的優異性,並非理性而持平的觀點。 :-)
dtyyang
11 years ago
呵呵呵。提出點後學個人的觀點而已,尊重而法友的觀點與論述嘍。謝謝啦。。。 (LOL) (LOL) (LOL)
Indep_Tsaur
11 years ago
(wave)
Treelazy
11 years ago
晚上好
麻豆 施文
11 years ago
晚安~~~ (wave)
flowerama
11 years ago
(wave)晚安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1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天晴雲白 分享
11 years ago
我們自己修學淨土法門、學習淨土思想,也不妨礙其他有緣的人選擇各自有緣的教法。
天晴雲白 分享
11 years ago
當然,這是我們每一個修行者自己的選擇,這個沒有勉強
天晴雲白 分享
11 years ago
或者有的人講的淨土教法有他不同的角度,也有他攝受眾生根機的一種考量。我們很難說到底這之間誰對、誰錯,但是,最基本來講,有一個契理、契機的問題,佛法講究契理、契機。
天晴雲白 分享
11 years ago
解宜遍通一切法~~~如果能夠通達法義的話,你就會覺得這兩種都是佛法,都是佛的聖教所說,都有依據,就看你怎麼選擇。
天晴雲白 分享
11 years ago
我們為什麼來學習淨土思想?這個當然很簡單,我們是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淨土宗的教法作為我們的安心,所以要學習淨土思想。
allen2772
11 years ago
晚安 (wave)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Shingu
11 years ago
晚安
Treelazy
11 years ago
跨年倒數二天星期一早安
rose215
11 years ago
dtyyang: 朋友~~早安!! :-P (xmas3) (xmas4)
簡大俠
11 years ago
BuTi
11 years ago
dtyyang: 謝謝師兄惠以指教 , 唯敝人所言之信心,並未及師兄所談之範疇之廣泛,而其基本道理乃極為明顯,凡夫能往生之根本,若離於彌陀建立淨土之因果,則無所依,是故信心之內涵於無量壽經經文之中,本已明白記敘,如是而已!
ɹɐǝq™
11 years ago
:-)
dtyyang
11 years ago
809324: 朋友。吉祥。感恩您嘍。如是契理、契機的合乎於大眾化的法義傳達與宣說。讚嘆您;善說法義。。。。 (LOL) (LOL) (LOL)
dtyyang
11 years ago
BuTi: 法友。吉祥。感恩您。以簡馭繁的甚深法理解析;而且如是善意而如實的回應與互動。再次的謝謝嘍。。。 (LOL) (LOL) (LOL)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kenhsu
11 years ago
BuTi
11 years ago
dtyyang: 謝謝師兄 真是慚愧,因為自己見識貧匱 (blush)
早安,愉快 (dance) 迎接2014
anran
11 years ago
dtyyang: 師兄善說。「護持於自己的信仰」~不只我會護持自己的信仰,師兄一樣在護持自己的信仰,不然,我們之間互相交流發表意見,都是無的而發的嗎?所有見解,其實都是依於自己所信而表顯。在正常情況下,沒有人會提出連自己都不相信的論說才是。而所有眾生也都在護持自己的信仰。
anran
11 years ago
「從知識認知的『信』,這樣的劃分,頂多也只是在佛學敘述與認識的領域而已。」~「信」本就是要從緣於敘述與認識的對境去入手,如果沒有所緣認識,如何得以起信。佛法的「信」就是緣於實德能、三寶四諦,而深忍樂欲,佛法將之歸之於善心所。
anran
11 years ago
而像有人如果「信受一切世間唯自在天一因所起」,由於所緣依於不正見,則所生起之信,就不是歸於佛法的「信」,或可將之歸於「不信」,屬於煩惱心所。
anran
11 years ago
佛法的信可分為「有漏」與「無漏」。現在的討論,主要著重在凡夫的「有漏信」,而說到佛法中,凡夫的「有漏信」,與世間一般信仰的差異。於佛法中,通過修行,就可能從「有漏信」,證信而成就「無漏信」。而世間一般或外道信仰,由於依於不正見,信得愈深,離道愈遠,就沒有發起無漏之因緣。
anran
11 years ago
所以,即使說,佛法的「信」與世間一般或外道信仰,都屬世間有漏,都說為感性或熱忱的信仰。由於這些表面上的相似,而不管其忍可的所緣差異,就將兩者等同起來。這樣是不可以的。
anran
11 years ago
從師兄所舉譬喻來看,師兄認為信的層次很多。這是毫無疑義的。從信忍、信求與證信的過程,層層深入。當然,要淨信成就,並不容易。如果不能於三寶、四諦得勝解,也就不能得佛法的淨信,但對於初學者若能「仰信」,也是不失為佛教的正信。
anran
11 years ago
然而,可以鼓勵信眾深入法海,使得層次更深,更加深信。而且從「有漏」到成就「無漏」,還得通過修行而證信。所以,從上面的論述,完全沒有「在前行道的過程,將未來的結論,挪移在一起而論述」的問題。
Chainlong噗樂客
11 years ago
anran: 鼓勵信眾深入法海,使得層次更深,更加深信。而且從「有漏」到成就「無漏」,還得通過修行而證信。所以,從上面的論述,完全沒有「在前行道的過程,將未來的結論,挪移在一起而論述」的問題。可以確定的是,佛法的體驗是一個整體性的聯結,是一種「螺旋式」的擴展與深化,而不是層層分割式的疊架。:在人間現實界生活中的人們,不論是學習佛法,或者是其他宗教,具體的說都是宗教信仰的一種型態,並不能說因信仰佛教,就有著特殊差別。
Chainlong噗樂客
11 years ago
世間一般信仰,由於依於不正見,信得愈深,離道愈遠,就沒有發起無漏之因緣。如君所見,佛法的「信」與世間一般或外道信仰,都屬世間有漏,都說為感性或熱忱的信仰。對於初學者若能「仰信」,也是不失為佛教的正信。何以外道獲一般仰信,就不能鼓勵深入,至少身入法海~通過修行從「有漏」到成就「無漏」,請指正。
星兒*
11 years ago
早安 (wave)
anran
11 years ago
Chainlong: 就因外道「依於不正見,信得愈深,離道愈遠,就沒有發起無漏之因緣」。愈鼓勵深入外道見,就愈執著,無由因其信仰而發起無漏。而佛教是依三寶、四諦而正信。兩種信仰的表面型態,雖然都是感性、熱忱。然而,這兩種信仰的差別,就在於所依之見,根本上就有不同。
Chainlong噗樂客
11 years ago
anran: 愈鼓勵深入外道見,就愈執著,(何以皈依佛教則非執著?) 無由因其信仰而發起無漏。而佛教是依三寶、四諦而正信(如何得証?)。兩種信仰的表面型態,雖然都是感性、熱忱。然而,這兩種信仰的差別,就在於所依之見,根本上就有不同。(耶穌也強調信望愛,一個私生子的生日竟成聖誕,舉世歡度) 穆斯林清真戒規,嚴格保守;婦女出外,至今仍需覆面。如今各教徒遵守教規,無論教別均屬難得,值得一般人尊重學習,請指正。阿彌佗佛。
anran
11 years ago
Chainlong: 如果對於基礎佛法的教義,沒有整體的了解與共識。會提出如此的問題,是可理解的。如此情況下,何不先溝通一些基礎教義,也許可從印順法師的成佛之道開始。
anran
11 years ago
在這之前,先略談一下,外道見與佛法的根本差別。佛法是以緣起無我來看待一切法,這是佛法的不共殊勝見。外道見若以較終極的一神論來說,會擬設一位獨一永恆自主的真神。佛教不同意有這樣的神格,認為這有違緣起無我之理。皈依佛教的終極目標,就是要破我執、斷煩惱、證涅槃。
anran
11 years ago
當然,凡夫起初都會有所執,凡是凡夫都免不了的。在修行過程當中,以智慧觀察,使執著煩惱減輕,終究要破除執著,而證入無我。如果還執有某一實法可得,就無法證入無我,而無法解脫。所以皈依佛教,就是要破一切執。從仰信三寶、四諦開始,經修行的過程,最終證信。所以「信」與「智」是徹頭徹尾,從仰信直至證信。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