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雅博客二手書店
分享
11 years ago
「臺灣現代主義作家-白先勇」是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
著作 寂寞的十七歲、台北人、紐約客、孽子、遊園驚夢、驀然回首、玉卿嫂...等
latest #8
雅博客二手書店
11 years ago
臺灣現代主義作家-白先勇
1958年在夏濟安辦的《文學雜誌》發表第一篇小說〈金大奶奶〉
1960年與同學王文興、陳若曦、歐陽子等人創辦《現代文學》雜誌
出版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
散文集《驀然回首》,長篇小說《孽子》等
雅博客二手書店
11 years ago
白先勇寫散文,一篇追憶他的同志戀人的〈樹猶如此〉,膾炙人口。他也寫評論,分析歐陽子、於梨華、聶華苓,都能深入他們的特質。
白先勇最重要的創作文類是小說。小說主題意識一貫是「慾望」,人物命運的灰黯,使得他在1970年代初期備受爭議。
雅博客二手書店
11 years ago
對於白先勇,慾望不僅浮盪於人心幽微之處,並且伺機流溢四處,長時間欺壓著身心俱不得安頓的「流亡」者,他們有的是在家鄉以外的異鄉人:從尹公館(〈永遠的尹雪豔〉)到紐約客;有的是因為性別傾向特殊,被倫理關係遺棄的壞孩子:從〈寂寞的十七歲〉到《孽子》;有的是社群以外的邊緣人:〈滿天裡亮晶晶的星星〉。
立即下載
雅博客二手書店
11 years ago
白先勇是最早將同性戀關懷表諸小說者。流亡的臺北人、紐約客,陷入同性戀的孽子,他們的處境,一言以蔽之,其實就是「流浪的中國人」,「失落的、沒有根的一代」。這些原是白先勇用來評論於梨華、聶華苓等小說家的詞語,可以引證為對個人生命與時代環境的認知,以及他所書寫的省外人士的集體命運。
雅博客二手書店
11 years ago
但白先勇所體念的人際關係因為時空阻隔無法溝通所產生的失落感,以及伴隨而來的寂寞,是中國式的,並不是西方存在主義式的絕緣體的寂寞。這種寂寞,中國文學傳統以君臣關係為表徵,在白先勇就是父子,而他個人念茲在茲的即是「孽子」意識,他運用現代主義的種種技巧加以表達。
雅博客二手書店
11 years ago
就語言而言,白先勇的語言方式截然不同於傳統中國,充滿不同說話人的語調與視角,特別是在小說敘述視角的多樣性,白先勇寫出與眾不同的特色。
雅博客二手書店
11 years ago
小說視敘事需要而出現多種敘事時間,如〈孤戀花〉裡的娟娟對身世的追敘,總司令對娟娟與五寶的交錯敘述。人稱觀點用得最特出的,是第一人稱限制敘述,〈玉卿嫂〉、〈孤戀花〉等等都是。即使是使用第三人稱全知觀點也賦予象徵的意義,如〈永遠的尹雪豔〉裡,從頭到尾貫串的語調,隱含著一個更高位置的存在:「命運」。
雅博客二手書店
11 years ago
小說的敘事結構在傳統小說以情節為中心之外,〈東山一把青〉另以朱青今昔性格的對比為中心,《臺北人》則以臺北的地景為敘事主軸。
文章出處: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