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向於聖道的旅程(四十九)從體驗融入於法義的認知(二十九)
latest #243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在體驗法義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很仔細的在相應中,揣摩著進道上昇的路徑。
漫遊書影
說
12 years ago
我們最迫切需要的是省油車嗎?我覺得,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半路拋錨,就給它一槍的車子。 ~ Russell Baker
-
留下一句話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在這些「法隨法行」的要徑路程中,如果缺乏了嚴謹的自我審查機制,以及不厭其煩的反覆加以驗證,要入流於「聖道」是困難的。
立即下載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有著太多自認為是精進的行者,只憑著自我的感覺,來加以詮釋正法要,依於想蘊融合的方式,適應於自我的體驗而加以定義。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這就是有著許多人們,對於入流於聖道,有著幻化式的誤解。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這種誤解通常是認為,入流屬於「見道位」,也就是屬於「解行」的範圍,只需要理論的建立與確立,加上了「知見緣起」,就可以是;入流的見道位了。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這是一種極為錯誤的修行知見,肯定的說,對於入流前行道的四個預流分,在次第的學習中,是建構在不踏實的基礎上。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主要是;這種見解,少了「身作證」的「觸證」緣起,有許許多多的體驗其實,還處在於不確定的狀態。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因為入流的「觸證」,是以「涅槃」作為所緣,在「道心」剎那的現起,是斷除了因果鏈以及煩惱的滅除了,而進入於「道智」的果定。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那麼未來相續的「果證」,沿著是相同的路徑,相同的「觸證」緣起,差別的只是「轉轉深、轉轉勝」的,更深入廣大而堅固,直到完成於無學地。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修慧」的「觸證」緣起,是總和了「聞、思、修」三種智慧的結果,也是「正智」的真實確立與現起。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這樣還能說;見道位;只需要理論通達加上,解行思慧成就,就能到達嗎?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如實修行與熱誠的信仰,在知見以及行履上是有著,極大的差異。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信仰只需要熱誠與崇拜,懷著理想的期待,可以天馬行空幻化式的想像,因為那是想蘊虛擬的架構,沒有甚麼是不可能的。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但是實務的修行,是架構在現實界的現在時空,以及當下自己的身心五蘊,緣起的運作是可以被理解的,這才是佛陀說的「如實觀」。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離開現實界生活中的,自己身心五蘊,那是屬於離於現實的離相「觀想」了。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信仰中的人們,或者是信仰行者,更或甚者一般的世俗傳統信仰,屬於「靈修」的多數行者,依於「觀想」而進入於感應,或是奇妙的神祕經驗。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這個部分,就是屬於離於現實的離相「觀想」,而進入於宗教的奇異體驗,而過程可以是「天馬行空」、或是奇妙幻化式,或有跳躍時空的異像見解。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但是實務的修行,這些縱然有所經驗,依就是要遠離的。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從世間譬喻說:實務的修行,猶如一個人,從嬰兒出生到達成年的一種成長過程,從爬行、做立、學習走路、語言、吃飯---等等,沒有說不需要經由學習。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而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也是有著普遍性的次序,沒有那種說,一出生就忽然長大成人了,那是神話中的傳說,以及幻化式的理想想像,背離於現實的。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所以說;實務的修行,雄厚的基礎建構,是確定需要的,只要是次第分明,每一個人都可以依循的加以方法的「複製」。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修行不需要「奇蹟」,也不一定需要所謂的他力啦,佛菩薩的加被,那是信仰不是修行。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如果;佛菩薩;真有那麼大的神奇偉大力量,我們怎麼還會在,六道輪迴的苦海中,流浪而難以止息。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對於三寶是基於尊敬而信仰,基於教導與傳承,以及他們「身作證」的示範,而懷著感恩而信仰,這就是淨信。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朋友
願您 吉祥安樂
爆圖洪
12 years ago
好友週四
順心如意
.
今天農曆初一 願法喜充滿
.
感謝麻吉ㄟ好友昨日的來訪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鈍根智迦
說
12 years ago
阿彌陀佛
boaq5310
說
12 years ago
牧洋の543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meason美而頌
說
12 years ago
早安,以喜悅的心迎接今天,祝平安喜樂健康。
海賊王LumiJuang
說
12 years ago
Chainlong噗樂客
說
12 years ago
淨信而非迷信,實務的修行,猶如一個人,從嬰兒出生到達成年的一種成長過程,從爬行、做立、學習走路、語言、吃飯---等等,沒有說不需要經由學習。實務的修行,雄厚的基礎建構,是確定需要的,只要是次第分明,每一個人都可以依循的加以方法的「複製」。修行不需要「奇蹟」,也不一定需要所謂的他力啦,佛菩薩的加被,那是信仰不是修行。
認真生活
說
12 years ago
早安好友
美麗心世界~Julia
12 years ago
早安
win-win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sujj311076
說
12 years ago
HO│NANHUANG
說
12 years ago
早安阿
夕嵐無處所|妙果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porta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隨緣小蛋蛋
說
12 years ago
lillian0116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Annys1234
說
12 years ago
woocle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smoothjazz1968
說
12 years ago
早安安喔!!溫暖的一天摟!
路人阿背50+lack🐘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judy
12 years ago
蕃薯仔攀爐洲番 K
說
12 years ago
乍ㄢ的拉
Ben Go Block
12 years ago
Ben Go Block
12 years ago
spy6911
說
12 years ago
早安~快樂
tina966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佶也
說
12 years ago
anran
說
12 years ago
善知識的引導也可算是一種他力
愛天下589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anran
說
12 years ago
依有漏「聞、思、修」慧,起於無漏慧,而入見道。
mingo
說
12 years ago
平安順心
簡大俠
說
12 years ago
雨甘露甜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sophia愛古典音樂
12 years ago
早午安
黑閃(Noir Flash)
說
12 years ago
午安
用餐愉快
爆圖洪
12 years ago
.
嗨好友週四
順心快樂
.
透中道囉. 先休息吃飯喝了 再上喔
people
說
12 years ago
午安
喜歡結善緣
說
12 years ago
午安!
aaa777
說
12 years ago
午安
snpyl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snpyl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snpyl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snpyl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snpyl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Indep_Tsaur
說
12 years ago
麻豆 施文
說
12 years ago
晚安~~~
素大餅 1974
說
12 years ago
大家晚安!
三粒新台灣加油
rose215
說
12 years ago
dtyyang
: 朋友~~
晚安!!
油桐花
說
12 years ago
晚安安
kimosong
說
12 years ago
暗安~
snpyl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snpyl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snpyl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allen2772
說
12 years ago
晚安
kenhsu
12 years ago
::Plurk Frontpage Promotion::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biyo
說
12 years ago
chsd/小刀
說
12 years ago
今天好
Shingu
說
12 years ago
晚安
台灣~悍醬~阿輝伯
說
12 years ago
晚安~
美麗心世界~Julia
12 years ago
早安週五~
Chainlong噗樂客
說
12 years ago
如此政府: 沒禮貌的交育部 + 非常遺憾之外敎部:只需會拍馬屁如文化部長? 非常遺憾: 教育失敗明証! 必須正視: 認賊作父還有何事不做? 由已經誰授意? 甚而同意! 茲事體大! 絕不可忽視! 中國必大捧特捧而我欲入聯勢必更難! 轉噗
http://www.plurk.com/p/h...
為生存為何否定自己? 如此生存有何意義? 因小失大 how can it be?
lillian0116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BuTi
說
12 years ago
anran
: 請教師兄您的意思是--有漏「聞、思、修」慧,是為無漏慧的(正)因緣?
sophia愛古典音樂
12 years ago
早午安
Indep_Tsaur
說
12 years ago
ㄚ妹哦
說
12 years ago
ㄚ妹哦
說
12 years ago
ㄚ妹哦
說
12 years ago
ㄚ妹哦
說
12 years ago
Yizhu Lu
說
12 years ago
早
BuTi
說
12 years ago
dtyyang
: 同意師兄所說,一個依佛陀教義如實奉行的人,無須另藉他力可入聖流,可逕自解脫!但是佛菩薩;真有那麼大的神奇偉大力量,我們怎麼還會在,六道輪迴的苦海中,流浪而難以止息?這是不諳於〔他力真義〕自然而然之念想!
anran
說
12 years ago
BuTi
: 以前已與師兄多次討論過,此地就不再贅述
爆圖洪
12 years ago
賀冰友中午
開心愉快唷
.
祝福週末假日快樂 開心回味
.
龍蓮隨緣
說
12 years ago
晚安呀!
龍蓮隨緣
說
12 years ago
龍蓮隨緣
說
12 years ago
BuTi
說
12 years ago
anran
: 記得當時師兄舉寶積經來闡述,然而有漏〔聞.思.修〕慧,恐多屬見道之前方便.
BuTi
說
12 years ago
引圓瑛法師之楞嚴經講義謹供參考:密因,揀非事相修行,顯因可見者。而曰如來密因,即是十方如來,得成果覺,所依之因心;亦即一切眾生,所具之根性,為菩提涅槃,本元清淨之體;可為修證果覺之因地心。
BuTi
說
12 years ago
十方如來,皆依此不生不滅為本修因,然後圓成果地修證;眾生人人本具,迷而不覺,未能依之修證,故詣之密。又,此不特是因性,亦即是果性。以如來雖證極果,不離正因,所謂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
BuTi
說
12 years ago
問:「既即果性,何復名因?」答:「須見此不生不滅之根性後,方是究竟果覺之因,更須依此圓湛不生滅性,成為因地心,稱性起修,始獲究竟果覺,即此一性,而能通因徹果,故如來破識顯根,即顯此密因也。」
BuTi
說
12 years ago
既云:〔須依此圓湛不生滅性,成為因地心,稱性起修,始獲究竟果覺,〕故知未稱性起修前之有漏〔聞.思.修〕慧,未能成就無漏菩提正覺妙果.若依教判知是權教入真之前方便!
BuTi
說
12 years ago
若明乎此,發自眾生有漏心中之產物~〔信願行〕,當是48願中之方便願攝,故相應生於彌陀方便顯現之〔化土〕.雖亦殊勝難量,請莫忘記世尊深刻之告誡:
BuTi
說
12 years ago
~無量壽經云:〔其胎生(化土)者,皆無智慧,於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眾,無由供養於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
爆圖洪
12 years ago
賀冰友週末
順心回味
.
祝福有個開心週末 快樂假日唷
.
.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anran
說
12 years ago
BuTi
: 不生滅性為本修因,但不知師兄已證此不生滅性否?
BuTi
說
12 years ago
anran
: 煩請師兄移駕至敝人噗中探討!
sophia愛古典音樂
12 years ago
早午安
rose215
說
12 years ago
朋友~~
午安~~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anran
: 法友吉祥。感恩您的分享。
對於他力與自力,後學都難予認同,佛法真實意,說的是「緣起」。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呵呵呵。不過後學雖難予認同,但是尊重個人持有的差異見解嘍。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BuTi
: 呵呵呵。法友。吉祥。感恩法友的分享嘍。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由於我們在修學上的依循,有著蠻大的差異,見解上有時南軒北側,在所難免,但是我想應該無礙於彼此,相互增上的交流,尊重於彼此的見解。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對於法友倡導的,〔他力真義〕,後學可以理解法友,立足的觀點與相應的展現,不過確定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與接受的。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法友還是需要清楚的交代,進入於大信的歷程,以及如何激發於如實的認知,這才是實際給予人們信受的依循。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如果只是引用經論的教義,來加以敘說與論述,那畢竟只是他人的體驗與證量,非關自己,這種引述只有延伸於無有止境的爭論。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討論有許多是需要,加入自己的見解與解析,引用他人的見解,至少對於他人的法義,需要有一定的程度,確實已經過自己融會與正確的思惟,而無有疑問的可以立於他人的立場,來加以闡述,這才能說是如實的認同。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單純的引用學術與知識,於實質並無意義,這在過去與現在,一直到未來,都會是宗派林立的各自見解,於實質的修行與自身的利益,並無有是處。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後學的觀點是,佛法,的開展需要人們能夠接受,而且可以體驗,而自己也真實能夠得到利益,當然這只是後學個人的觀點嘍。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有時在特殊的因緣中的切入點,融入於奇異般的體驗,而翻轉了過去的觀念與思想,但是不代表每一個人,都會有相同的際遇,否則那就不是奇異了。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至於汲汲於經論的翻轉與論義,對於後學已經不是一件重要的事了。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後學的佛法噗文,多數是屬於現實界,自己能夠觸及與體驗的部分,離開了如實的範圍,後學是少於評論的。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當然每個人對於法義內涵與篇於宗派見解,都可以有獨特的解讀、詮釋、心得、經驗、勝解…等,這應該都屬言論自由的範疇。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但是語言、文字的力量,畢竟還是範圍很有限的,後學也只是有感而發,說說自己的感想與看法。
dtyyang
說
12 years ago
若有觸及了您的敏感或禁忌,先說抱歉了。謝謝您。法友。
anran
說
12 years ago
dtyyang: 佛法所說確是緣起,所以,並沒有所謂的「純粹自力」或「純粹他力」--這兩者都有違緣起。若落於這兩端則與「梵我論」就很相似,而難以分辨了。
anran
說
12 years ago
然而,若就修行證果來說,則是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淨土法門也沒有例外。
anran
說
12 years ago
如《楞嚴經》中阿難說:『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
lillian0116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路人阿背50+lack🐘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HO│NANHUANG
說
12 years ago
早安阿
porta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台灣郎獨立
說
12 years ago
馬飲酒
說
12 years ago
sophia愛古典音樂
12 years ago
早午安
★Ping Kai™★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Ping Kai™★
12 years ago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boost
黑閃(Noir Flash)
說
12 years ago
Indep_Tsaur
說
12 years ago
ㄚ妹哦
說
12 years ago
ㄚ妹哦
說
12 years ago
麻豆 施文
說
12 years ago
晚安~~~
rose215
說
12 years ago
朋友~~
晚安!!
]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kenhsu
說
12 years ago
龍蓮隨緣
說
12 years ago
好友晚安
龍蓮隨緣
說
12 years ago
龍蓮隨緣
說
12 years ago
Shingu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lillian0116
說
12 years ago
早安
美麗心世界~Julia
12 years ago
早安
Chainlong噗樂客
說
12 years ago
VNa ♥ KTeddy
12 years ago
VNa ♥ KTeddy
12 years ago
VNa ♥ KTeddy
12 years ago
VNa ♥ KTeddy
12 years ago
VNa ♥ KTeddy
12 years ago
VNa ♥ KTeddy
12 years ago
ㄚ妹哦
說
12 years ago
ㄚ妹哦
說
12 years ago
BuTi
說
12 years ago
dtyyang
: : 以師兄於原始佛法的深入修學,當無所徬徨於進道路程,想來末學淺薄,也無甚助益於師兄!然而於師兄所談紮實的修行方式,仍然時常留意,但同時也覺得〔他力淨土思想〕對於師兄而言並非急需,因此也無強烈於有讓師兄接受的念想!
BuTi
說
12 years ago
那麼末學對師兄本噗文的回應,其實至為單純之想法.因為師兄所說:〔佛菩薩真有那麼大的神奇偉大力量,我們怎麼還會在,六道輪迴的苦海中,流浪而難以止息。〕
BuTi
說
12 years ago
其實他力思想,是以彌陀清淨無為心為出發點,感染融解同化行者有漏意識心,力量之源不是自力所及,本出自彌陀之謂,也並非無緣無故,遽然能將眾生強迫帶往解脫之境的!
BuTi
說
12 years ago
至於廣引經論者,聖賢言語本就蘊涵深意.師兄既得其魚,法爾自當忘筌,信手拈來不踰規矩,然而淺薄如我,經論典籍素縈於懷,不免常自引用,敬請諒宥!
BuTi
說
12 years ago
anran
: 師兄多次引用《楞嚴經》中阿難說:『自我從佛發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無勞我修,將謂如來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想藉此來反對彌陀他力淨土法門,但是這只是阿難尊者,攀緣心中之一妄想而已,當然了不得力!其實這與淨土法門,本只是風馬牛不相及之事!
BuTi
說
12 years ago
敬錄48願中菩薩聞名證三昧之事,希能照燭師兄闕他力法益之心:〔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以師兄之智慧當知兩者差異甚大 !
BuTi
說
12 years ago
又,淨土行者倘若分不清楚,依阿彌陀佛本願力往生,與神我,梵我.甚至耶和華有何不同,甚乃質疑其具同質性,那是真實可悲之事,令人扼腕嘆息再三!如今我倒覺得師兄好好地真信切願篤行念佛就好!
BuTi
說
12 years ago
想來多說也是無益,僅能祝福師兄,修學得力,早登覺域!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