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安身安生】
2010.09.18 台北
心繫獨居長者安全 志工落實社區關懷
氣象局於9月18日上午發布陸上颱風警報,下午的雨勢也隨著風一陣陣忽強忽弱,中正和氣區志工心繫獨居長者的安全,一行六人準備了餅乾、香積飯、香積麵及文旦等簡單物資,送到獨居長者的家中,並叮嚀小心家中狀況。
志工前往豆花伯的小屋關懷,為了確認居住的木屋安全無虞,豆花伯帶著志工屋前屋後仔細巡視,告訴志工他的木屋不曾淹水、也不會滲水,請志工別擔心。而志工確認木屋的安全後,也拜託鄰居幫忙照顧豆花伯,若有狀況可緊急連絡志工。
志工再接著前往西門町探望住在大樓裡的兩位獨居長者,雖然居住在大樓沒有安全的顧慮,但志工仍舊擔心長者家中的存糧是否足夠,因此主動關懷,除表達颱風來臨前的關懷、確保獨居長者的安全,也徹底落實社區防災的關懷工作。
2010.09.21 台中大雅
雨後關懷愛不輟 貧病孤老安身心
凡那比颱風過後,中部地區慈濟志工很關心獨居長者和貧苦家庭的生活環境,而台中縣大雅鄉忠義村內的五十多位獨居長者都是慈濟長期關懷對象,志工也從9月20日即展開關懷,不但幫忙整理被颱風弄亂的家園,也呵護老人家的生活起居。
擔心尹爺爺的住處會漏水,志工仔細察看,確定屋內沒問題,再攙扶尹爺爺到屋外查看。院子裡都是被颱風吹落的樹枝和落葉,志工也幫忙清掃、去除屋內積水。
獨居四十年的尹爺爺,膝下沒有子女,這七年來,志工不間斷的關懷,彼此親如家人。尹爺爺表示:「我很感謝那麼多志工的照顧,我心裡很感動,因為再也找不到像你們這麼好的人了。」
而另一位冷爺爺住在簡陋的磚房,沒有自來水可用,就在屋外放了一個保麗龍盒子積存雨水使用,志工也已經通知村長幫冷爺爺裝設自來水管,解決民生問題。貧病的老人家,志工不論風雨或晴天,始終陪伴。
2010.09.18 花蓮
居住濱海小屋 慈濟人關懷長者
9月18日下午,針對凡那比颱風直逼東台灣,花蓮區成立防災協調中心,針對人員調度、急難救助器具以及預備食糧完成任務編組,志工下午也前往慈濟長期關懷家庭關心防颱準備情形。
其中,靠近海邊、沒水沒電的小房子,就是獨居長者阿坤伯的家,志工帶著乾糧關心防颱工作,也希望阿坤伯能提前撤離到安全的地方,而擔心入夜後風雨過大,志工還特地請附近的海巡弟兄幫忙關照阿坤伯,並留下連絡電話。
志工表示:「如果風雨很大,從精舍趕來怕會來不及,好在海巡弟兄平常跟我們志工都有在關心阿坤伯,他們這裡的建築也比較安全,大家可以接力幫忙。」
【風災後關懷】
2010.09.20 高雄橋頭
橋頭鄉淹水 志工奔走送熱食
因排水不及,凡那比颱風帶來的暴雨,使高雄縣橋頭鄉頓成水鄉澤國,從未淹水的村里也遭受大水入侵家門。9月20日雖放颱風假,志工趁大水退去、風雨漸緩,趕緊出門送熱食與生活包,關懷受災鄉民。
其中受災最嚴重的筆秀村停水又停電,待大水退去後居民們便忙著清掃,無暇也無法準備食物,因此志工將第一批餐盒送入筆秀村。志工沿戶關心居民受災情況,並送上餐盒,一夜未眠的居民歡喜接過熱騰騰餐盒。
而第二批便當來之前,鄉公所也送來便當,但數量有限,因此村長帶領志工一家家詢問,深怕有所遺漏。村長表示:「非常感謝慈濟這個團隊在百忙之中,送便當來讓我們的村民享受一頓豐盛的午餐,我代表全村的村民向慈濟的師兄師姊說聲謝謝。」
而前幾年筆秀村淹水,慈濟人也都有來關懷,當志工向每戶送上祝福時,居民也回應道:「謝謝你們,辛苦了!」
2010.09.20 屏東長治
長治百合部落園區 排水完善通過颱風考驗
颱風遠離、風雨也稍歇,志工趕緊關心住在屏東長治百合部落園區的鄉親,儘管強風驟雨吹倒了園區裡的大樹,幸而排水措施相當完善,淹水的災情並未蔓延到此。園區住民分享:「本來以為這裡也會淹水,但水流得很順暢,並沒有淹水。」
回想起前一晚颱風夜,鄉親還是餘悸猶存,不過現在的住家因為安全堅固,挺過了這次的颱風,這次面對颱風來襲,不用再像過去一樣奔波避難,住得安心之外,還有志工帶來關心和祝福,這一分發自內心的關懷,也安定了鄉親緊張不安的心。
【急難關懷】
2010.09.22 嘉義梅山
中秋回祿襲民宅 梅山志工齊動員
嘉義縣梅山鄉的梅山國小後方,十戶連棟木造房屋的其中一戶竄出火苗,火勢一發不可收拾,迅速延燒。獲訊後的嘉義地區慈濟志工迅速前往關懷,尤其知道有一戶,家當都被大火燒毀,志工不只幫忙張羅生活用品,也將他們接到梅山共修處安置。
【節慶關懷-中秋團圓】
2010.09.18 台北三重
照顧戶中秋團圓會 感受「家」的溫暖
9月18日上午,志工準備有四顆蘋果(事事平安)、二盒慈濟薄餅(甜點結好緣)及靜思文物書籍,並在紙袋繫上祝福的靜思語吊飾。原來,是慈濟志工邀請長期關懷的家庭,到三重志業園區一起提前過中秋,準備送給大家的中秋節禮物。
不論是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突遭變故還是新住民,志工以「家」的力量,讓他們重燃人生的希望,在中秋佳節倍思親的時刻,一起感受團聚的溫暖。
現場,陳先生也自身分享:「當年的我十八歲,與八十二歲的父親生活,離家的母親再次返家,卻是為家裡帶來吵鬧聲,也讓我產生憤怒與猜忌。
第一次見到慈濟人,認為是有所目的來接近我們,因此總以冷淡的態度回應著,但志工不間斷的噓寒問暖;直到我當兵入伍,父親突然中風,志工送爸爸就醫、申請安養院,讓我安心。這十年來,我感恩慈濟的家庭,讓我拾回媽媽的愛。」
志工親切的陪伴,呵護著無助的心,給予依靠,這分綿密的情感,是多年來真心陪伴的, 上人慈示,志工要走入苦難人家庭,助貧扶苦從中領會道理,關懷也輔導他;慈濟以愛啟門,是拉長情、擴大愛,體現「覺有情」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