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er thinks
14 years ago
Stefan Zweig在《感謝蒙田》的開場白說道:『為了要能真正讀懂蒙田,人們不可以太年輕,不可以沒有閱歷,不可以沒有種種失望。』,我以為在人生許多生命經驗上都是如此。
latest #45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所以有自視較高的作家說:『無法與生命中沒有傷痕的人交談。』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asflower: 用「傷痕」有負面意義,通得過的生命,那是「歷練」,通不過的才有「傷痕」。還沒通過的生命無法跟你分享這其中所獲得的種種智慧。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sunny_tw: 嗯嗯,說得是。不過,沒有通過的人,會不會比較有同情心?千鍾百鍊的人,有時反而鐵石心腸耶。
立即下載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耶穌釘在十字架,對凡夫而言那是不可承受的傷痕,但對耶穌而言,這些執行者或他人一樣都是祂愛的對象。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你有看到我說《教養的迷思》那段嗎?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不會的,我大學四年社團做的是服務工作,但總覺自己沒經歷他們的種種,總覺得隔著一個世界。經歷過前些時候的病苦,我的同理心才真覺得可以感同身受。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看教養的書,最大的省思在於對於孩子或他人,我們認為同理的善待其實包含很大的誤解,而我們還以為那是理性邏輯的判斷後的行為。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是啊,我的想法也是這樣,惟有自己也經歷病苦,才能產生同理心與同情心。...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sunny_tw: 我在想,如果自己的孩子一路平安成長,無病無災到公卿,還能體會那些家裡有問題少年或少女的父母的心嗎?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另一點是關於現在的我存在的種種問題,透過這書知道父母、環境、自己如何形成現在的我,也比較不會自責或怪罪他人。唯有更看清真相,才能寬恕彼此。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sunny_tw: 我看簡介便已大致猜到它是一本釋放父母的書,我剛一邊看簡介,一邊跟Alex說: 太好了,終於有人說出我的理論了。...前不久我才跟他討論基因與同儕對孩子的影響。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sunny_tw: 你是很好、很盡責的父親了,父親節應該得到一個大大的蛋糕。 :-)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asflower: 這位作者實在太傳奇了,她是哈佛心理系博士班退學的。後來在家根據心理學界的大量論文編寫教科書(還大賣),後來她開始懷疑他引用的許多論文都有問題。開始檢視這些論文的實驗材料尋找答案。
自然捲 says
14 years ago
(cozy)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她將結論寫了一篇論文(具有關鍵性的重要論文)投稿心理學會期刊,獲得重要回響。但論文作者不像其他學術論文有頭銜等等,只知道作者是個女生,許多人為此打賭猜測都猜錯了。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flyingcarole: 歡迎串門子! (LOL)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這篇論文獲得心理學會的重要論文獎,隔年她領取這獎(獎項是紀念當年不看好他退他學的心理界大師,她的指導教授),這算是還她一個公道。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flyingcarole: 兩個中年父母的對話,歡迎加入! :-P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sunny_tw: 所以,還是「婦道人家」對教養這事看得比較深入?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我剛發現這書是2000年出版的,十年前了?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最近台灣洪蘭教授翻譯成中文版~~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這兩本書是在張大春的節目,Joyce介紹的。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嗯,你有提過。不過我並不認識Joyce,不知道她是何方神聖。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我沒聽過news98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Joyce說十幾年之前心理學界大多是男性學者掌握學術方向,後來女性心理學家崛起,她們不以解決問題或以父權(威權)的方式來觀察,較不會落入先有主觀預設答案,再尋求證據的弊端。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利用網路收音機可以聽得到,楊照跟大春的節目較有深度,我午休都是聽他們的節目~~~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一直以來我自認為是讀書人,該有客觀、自省的態度,也相信邏輯思辯的過程。以前知道西方有邏輯學、印度佛教友因明學、中國也有先秦的名家與墨辯。但後來讀到佛界大師說許多生死現象超出因明學,這是今日科學的一個問題。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學者如果只是職業,或太習慣學界的遊戲規則,就會犯下「教養的迷思」作者提的種種問題。而我震驚的是我的自省方法論是否也有問題?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我們這個生命分成好幾個部份,而一般人自我感覺的「我」較常連結是最外層這個常常喃喃自語的「我」,生命所覺知的遠比「我」表達出來、知悉的還來的多。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以前的時代,語言、文字是強勢的構成人類集體世界觀。自從攝影發明後,尤其現代,視覺、聲音暫了很重要的地位。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前一陣子看了一系列攝影理論(應該稱視覺文化),理解更多,但更宏觀看這非究竟。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我才去拿下隱型眼鏡,你就打這麼多了哦?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sunny_tw: 無論是語言文字或影像、聲音,終究很難完全表達出生命全貌,所以才有形而上的哲學、藝術、音樂、文學等等的產生。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佛洛依德不是說了嗎?人有本我、自我、超我等方面,目前的教育體系,使得自我變本加厲地膨脹。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你稱的這些總總的載體就是我稱的語言文字、視覺、聽覺,然而這只是世間的生命部份,你是基督徒應該相信這不足以涵蓋宗教所關懷的總總,它只是部份。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前陣子開了部落格想寫些東西,但吸收得太多又零雜,剛好遇到一些可談的人,趕快說說一些感觸。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佛洛伊德在它的時代算是重要的心理理論家,但依「教養的迷思」作者檢驗諸多文獻後,理論家沒有儼謹的實證印證,只能是思維邏輯上的合理,何況後來的實證方法論述與對結果的詮釋,許多學者也不自覺落入視而不見的主觀判定。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她說莎士比亞比佛洛依德還正確呢!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asflower: 我覺得自己太雜了,反而一事無成。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sunny_tw: 咦?莎士比亞比佛洛依德正確這話,我好像最近才讀過耶。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sunny_tw: 把「一事無成」這事忘了吧,能好好過日子就是最好的成就啦!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我要去睡了,晚安先! (wave)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晚安,我也要午休了 (wave)
晴陽 lin says
14 years ago
asflower: 我所謂「一事無成」,因自己跨度太大,有涯追無涯,殆矣!
flower says
14 years ago
sunny_tw:有涯追無涯, 追求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成就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