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犬
5 days ago
[電影]偽造的矛盾、叛逆的贗品。
#牛頭犬的資料庫
latest #6
牛頭犬
5 days ago
《手榴彈、革命,還有愛與詩》Limonov: The Ballad (heart)(heart)
牛頭犬
4 days ago
時序進入1980年代,西方世界進入雷根與柴契爾的新自由主義高峰,導演謝列布連尼科夫Kirill Serebrennikov在他的作品《手榴彈·革命·還有愛與詩》中,讓英國演員班維蕭Ben Whishaw飾演的男主角愛德華利莫諾夫Edward Limonov,在飄著煙塵、飛著垃圾的空蕩蕩城市裡衝來撞去,穿梭在似曾相識的場景裡,然後,他打開了一道門,外面是開闊(但陰霾)的鄉野郊外,他闖了出去,失心瘋似地快走著,這時我們才看到剛剛那個城市景觀的外在,赤裸裸用木頭搭造成的場景,眼前的幻象被打破了,一切都是假造,一切都是虛構。It’s only a paper moon。
牛頭犬
4 days ago
改編自卡黑爾Emmanuel Carrère在巴黎與莫斯科多次親身訪談後寫下的半傳記小說,其中詮釋上最有趣也最複雜之處在於,如何將這麼一個在蘇聯是龐克異議詩人,在美國是流亡
頹靡敗犬,在法國是時髦爭議作家,回鄉後又搖身一變為激進國族主義者,在兩個多小時的片長中,歸納到一種生命的概念與情調裡,編導將原本小說落落長的副標(類似我前面寫的那串)濃縮成最簡單的「The Ballad」,既是片中反覆出現呼喊男主角內在渴望的(俄羅斯)民謠,也是長達數十年世局變化的敘事曲,也是虛情假意、陳腔濫調的抒情芭樂歌,暗指這個追尋著英雄人設的扭曲靈魂。
立即下載
牛頭犬
3 days ago
編導一路照著時序追蹤著男主角利莫諾夫各個階段的人生,鏡頭中鎖定著他的舉動,畫外音也不斷地藉著他的詩與小說文句來吐露心聲,照理來說觀眾可以輕易地投入他主觀視野中,理解他狂妄又豐富的人生,但導演謝列布連尼科夫的鏡頭甚至比角色更瘋癲,轉來鑽去、恣意晃動、貼近到難以辨認、斷裂到偶爾接不上線,剝去了故事的寫實感,更接近某種幻覺、夢境與想像。因此情節中有許多超現實的瞬間,像是男主角得知妻子外遇偷情後失手掐死他的畫面,兩人街頭偶遇後到咖啡廳閒聊吐露心事,鏡頭跳到窗外卻看見桌邊只有利莫諾夫一人的異狀,還有他在路邊大搖大擺時被車上跳下的槍手擊斃還上新聞的長拍。觀眾不斷被提示著這個敘事者的不可靠,有著太多虛構與妄想,於是,連帶著看似寫實的段落,也跟著變得不太可信。
牛頭犬
3 days ago
你會看到,他誘惑了黑人遊民和他性交之後,興奮地手舞足蹈並歡呼咆哮,而後也將這段經歷寫在書上,成為讀者津津樂道的談資;你或許也會注意到,他的第一任情人/妻子安娜曾摸著他手腕上的傷痕說,要記得縱著割才有用,而他在失控瘋狂追求著艾蓮娜Elena時,拿碎玻璃割開了自己的手腕,而刀痕卻是橫的;你還會看到,KGB因為詩作而威脅將他下獄,他卻興沖沖地希望被當局流放,想方設法讓自己成為流亡異議詩人,然而他對其他蘇聯流亡作家卻非常敵視,認為他們只是賺取冷戰紅利的投機份子。我們會漸漸發現,他的每一個衝動、每一次抵抗、每一種憤怒,除了自身的性格與情緒外,都帶有一點(或許不只一點)表演的性質,他用自己的人生做為一場漫長而巨大的演出,以叛逆妝點,拿矛盾裹飾,用受苦紋身,幻化為自己所想像,那反英雄的傳奇主角。
牛頭犬
3 days ago
影片最後,遵循著另一位流亡詩人葉夫圖申科Yevtushenko的建議,在巴黎出版了書也回到俄羅斯坐了牢的利莫諾夫,在出獄時獲得了英雄歸來式的歡迎,在簇擁中媒體記者告訴他,剛剛拍攝的狀況不理想,要他回到監獄門口再來一次,於是他轉過身來,面對著原本緊盯著他後腦勺的電影攝影機。絕頂出色的演員班維蕭這時直視著鏡頭,眼神穿透銀幕看向觀眾,輕蔑又得意地一笑,接著才再轉身接受群眾的呼喊。我們這時理解了,電影中有著那麼多高度設計、迂迂迴迴的空間,而長長的鏡頭也反覆穿梭盤繞於其中,那是舞台,利莫諾夫主觀創造的舞台,於此,所有的語言與動作都是算計,只有表演,才是唯一的真實。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