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itStoryboard
3 days ago @Edit 2 days ago
latest #21
PetitStoryboard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09:40,跟主管說上午補休,想說睡好睡滿(做了好幾個有趣的夢 + 被窩太溫暖不想起有夠好睡),下一秒 K 小姐問今天要不要繼續咖啡買一送一?(幫她消耗券XDDD)

為了咖啡立馬起來,不補休,上班去吧
https://images.plurk.com/3K0YclgofS3YAS6joIIffP.jpg https://images.plurk.com/6OwqxvpoCRSxOtT1Wv11En.jpg
謝謝老闆!
PetitStoryboard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想起來為何喜歡用同樣的外包了,因為不用跑建檔行政流程

但新的這位真的很讚,速度、技術、美感都不錯,還會主動回報進度,值得為他建檔!

週五、週日還有朋友推薦的 2 位外包,期待一下。
立即下載
PetitStoryboard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petitstoryboard - #Lily書籍記錄 書名:背離親緣 上下: 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 ...
出自 2013 年作者的 TED 演講:「安德魯•所羅門:愛,沒有條件」,也是本書實際上最佳的導讀:安德魯 • 索羅門: 愛,沒有條件Love, no matter what | Andrew Solomon
愛孩子,就該愛孩子本身,而不是因為能在孩子身上看到最美好的自己。這一點很難做到。愛自己的孩子,其實是種想象力的練習。
PetitStoryboard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垂直身分
特點:一代傳一代。
舉例:種族、語言、宗教、金髮、近視。

水平身分
特點:從同儕獲得身分認同。
舉例:隔代遺傳的基因、隨機突變、孕期影響、和家中長輩相異的價值觀或喜好、同性戀、肢體殘障、神童、病態人格、自閉症、智能障礙。
PetitStoryboard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同性戀孩子的父母大多是異性戀,而雖然性向並非由同儕所決定,但同性戀的身分認同確是藉由觀察、參與外界的次文化而獲得。

病態人格,犯罪很少由歹徒撫養長大,惡行都由自己首創。

自閉症、智能障礙等症狀亦然。遭姦所孕所生的孩子,生下來就要面對情緒問題,雖然問題源於生母的傷痛,母親本人卻無從得知。
PetitStoryboard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一九九三年我受《紐約時報》委託,調查聽障人士的文化。當時我原以為聽障不過就是缺乏某種能力。接下來幾個月,我發現自己沉迷在聽障的世界中。聽障孩童的父母大多是聽人,也常常認為教養的首要之務,是讓孩子在有聲世界中正常生活,因而投注大量精力在口語及唇語訓練上,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雖然有些聽障人士善於讀唇語,說出的話別人也能聽懂,但也有許多聽障人士做不到這一點,卻年復一年坐在聽力學家、語言治療師身邊,而不是把時間花在學習歷史、數學、哲學上。很多人在青少年時期無意間獲得聾人的身分認同,從此解脫。在這個新世界中,手語是種通用語言,他們在那裡發現了自我。有些聽人父母願意接受如此重大的新進展,其他人則十分排斥。
PetitStoryboard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我是同性戀,以上狀況我無比熟悉。同志族群通常在異性戀父母的世界中長大,這些父母往往認為,孩子如果是異性戀,人生會更順遂,有時還會逼孩子就範,讓孩子十分痛苦。同性戀往往在青春期或成年期發現同志的身分認同,從此解脫。我開始寫作聽障的相關內容時,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才剛問世。人工耳蝸能模擬部分聽覺,發明者認為這能治癒可怕的缺陷,帶來奇蹟,聾人圈卻強烈證責,認為這種手術是在對生氣勃發的聾人圈進行種族屠殺。此後兩方的說法都稍有修正,但由於人工耳蝸最好及早植入,最理想的時候是在嬰幼兒期,因此父母通常在孩子還無法充分思考或還無法表達意見時,就先替孩子做了決定。
我看著這些爭論,心知肚明,要是也有類似手術可以改變性向,我父母一定也會選擇讓我動手術。我毫不懷疑,這樣的技術即使在這個時代,也會消滅大部分同志文化。這樣的隱臺讓我十分難受,但隨著我越來越了解聾人文化,我發現,雖然我認為父母的態度愚昧,但我若是生出聽障孩子,可能也有類似反應。我的第一個念頭可能就是竭盡所能矯正異常。
我有個朋友生下了侏儒。她不知道養育女兒時,是該讓她覺得自己和別人並無不同,只是矮了些?還是該替她找到侏儒的角色模範?要不要去了解骨骼延長手術?我聽她訴說自己的彷徨,從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模式。之前我注意到自己和聾人的共通點,感到十分驚訝,現在我又開始認同侏儒。我開始想,不知還有哪些人也等著加入我們這群洋洋自得的人。同性戀原本被當成一種疾病,之後卻發展出同志的身分認同;聽障是種疾病,也發展出聾人的認同;侏儒症顯然是種障礙,卻也出現侏儒的身分認同。我心想,在這片夾縫地帶,一定還有許多身分類型。這個發現令人變得激進。我一直以為自己屬於微不足道的少數,但突然間,我發現身邊有許多同類。與眾不同讓我們成為一體。雖然這些經歷曾把當事人孤立起來,但這些人集合起來就有數百萬之眾,並因彼此的奮鬥而緊密相連。
「例外」無所不在,而所謂的「典型代表」,境況其實既罕見又孤寂。
垂直身分通常被尊為身分,水平身分則往往被斥為缺陷。
「缺陷」一詞太過沉重,自由派人士往往避用,但取而代之的醫學術語如「疾病」、「症候群」、「症狀」,有可能各有輕蔑之意。同一種存在方式,我們常會一方面用「疾病」一詞來貶低,一方面又用「認同」一詞來認可。這是錯誤的二元對立。在物理學中,哥本哈根學派認為能量/物質的行為有時像波動,有時像粒子,這顯示了這兩種現象都存在,也指出人類的局限:無法同時看到兩者。英國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狄拉克指出,在探討跟例子有關的問題時,光看起來就像粒子;若探討跟波動有關的問題,光看起來就像波動。人的自我中也有類似的二元性。很多狀況即是疾病,也是身分,如果我們遮住其一,當然就只能看到一個。身分政治駁斥疾病說,而醫學則輕忽身分的價值。這種狹隘的態度同時貶低了兩者。
PetitStoryboard
3 days ago @Edit 3 days ago
EP381 水星看你交哪款朋友 | 在 KKBOX 收聽 Podcast水天秤比水天蠍講話還赤裸。
我?www
ABVTS✵
3 days ago
petitstoryboard: 唐國師還是有點厲害 XD 準準der
ABVTS✵
3 days ago
13度台北應該算蠻冷了, 多保暖, 是時候多喝點太妃核果拿鐵
PetitStoryboard
2 days ago @Edit 2 days ago
https://images.plurk.com/25L5I0IrxtESTWR5zZQHI3.jpg https://images.plurk.com/3qtugoH5yCHOnq8vFi9UMW.jpg
晚餐 avec 吉秀 et 佩宜
abovethestars: 冬天充滿太妃糖核果那提,超滿足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