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
1 months ago
#閱讀發生在近畿某處的那些事https://images.plurk.com/3lfUzCCjykoFuVvat7nXOr.jpg
//我們察覺到潛藏於「某個地方」的怪異存在。
然而就在調查越加深入的時候,小澤突然音訊全無。
我正在找他。
敬請各位在看完本書之後,只要有相關消息都與我聯絡。//
#讀嘛讀嘛 #不讀會死
latest #14
W.M.
1 months ago
做為自由撰稿人的筆者,接受了曾經合作過的怪談雜誌編輯小澤委託,調查起了疑似圍繞著「某個地方」發生的怪異事件。
「線索」看似散落各處,自殺事件頻傳的特定區域、跳躍的紅衣女子、宛如符咒的詭異貼紙和小男孩,在網路留言板、文字直播、雜誌投稿和校園傳說中反覆出現。
筆者和小澤從大量資訊中察覺這一切似乎都和某個宗教組織有關、似乎都集中在某個區域、似乎有個「什麼」在陰影中窺視所有發現事情不對的知情者。
就在他們彷彿慢慢靠近事件的「真相」時,小澤突然失去蹤影……
W.M.
1 months ago
W.M.
1 months ago
對我來說,可能是形式趣味大過於故事本身的一本書。
揉和了日式怪談、都市傳說,收納各種書寫形式比如雜誌投稿、採訪報導、文字留言板甚或直播等不同體裁風格,疊架成為包覆主線的外表,因為太過零散瑣碎,讀起來甚至不「像」一本小說--但他依然是的,所有組件的確都在為主線服務,帶著讀者最終走向那個試圖傳遞的「真相」。
這種形式上的混搭在閱讀時幾乎造成一種扭曲(或說是歪斜)感,隱約有什麼地方很不對勁但又說不上來,這可能就是這整個故事讓人感覺恐怖的特點吧。
立即下載
W.M.
1 months ago
只是對我來說,他實在太長了。
雖然線索散落各處,也的確寫成了各個不同的「體驗記錄」,以不同的(實錄)形式出現,但,太長了。我一邊看一邊覺得為什麼這麼長為什麼故事沒有在前進,後來再想想,那個停滯感可能源自閱讀重覆感太強,即使用了多種形式和體裁,但其實都在講同樣那幾個「問題點」,當然也可以說,發生三次和發生十次造成的恐怖感受不同,可是看十次就失去新鮮感XD 於是只覺得反覆在說的都是那幾件事所以然後呢?

然後是七夜怪談
W.M.
1 months ago
結局與其說是不意外,不如說有點讓人失落。雖然什麼都不說清楚(對我來說)是亮點,但這其實也和說了差不多,沒有「真相」但有「目的」,而目的性這麼明確總好像變得有點廉價,就也不是不好看,只是有點可惜……
W.M.
1 months ago
整體來說還是好看的,大概前1/3還是會讓我有一點覺得毛毛(我的恐怖感受好像不具參考價值,只能說我是沒覺得恐怖),但書到一半就,麻痺了(所以我說太長、太長了啊!),最有趣的是混搭的形式和處理的手法,近年日本似乎流行起這種「偽記錄片」形式的(偽)實錄型怪談,也不是不有趣,只是對我來說就是形式的趣味更強過故事本身,故事本身也是有趣的,日式怪談特有的陰溼感也表現得很好,附錄的取材內容對我來說是還好,不過真的會怕的人或許就不要打開也沒什麼損失(沒禮貌)
W.M.
1 months ago
(以下真的劇情雷)
W.M.
1 months ago
(以下真的劇情雷)
W.M.
1 months ago
(以下真的劇情雷)
W.M.
1 months ago
雖說是劇情雷,但其實是想說《七夜怪談》(小說)。
我自己是很喜歡《七夜怪談》的,做為恐怖科幻,他將「傳播/傳染」和怪談結合的概念非常有趣,同樣具有「傳播」這個概念的《虛魚》,是將「傳播」和言靈融合,呼應了萬物有靈-萬物可成靈的神話性;而《近畿》則是沒有要討論恐怖的「真相」,而將重點放在「傳播」本身,被傳播的究竟是「什麼」並不重要,傳播本身就是目的。
書中有幾次提起了疫情,雖然看起來單純是在表述當下的時間,但「疫情」卻其實呼應了「傳播」這個核心,透過(自我)複製和傳播,擴散是手段也是目的也是一切的原因,在疫情後讀帶有這樣核心的故事感覺又特別切身了一些吧。
W.M.
1 months ago @Edit 1 months ago
對了。其實我會下定決心打開這一本,最主要是因為被這一噗笑到:@xerses_s - 我台北家收到了一箱柿子,人家自己種的,形狀很特別,但很甜很好吃,他們正陸陸續續分...有好吃的柿子喔~(不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