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草🏠
1 months ago
就跟品酒一樣,嚐一口濃縮咖啡前也需要先用鼻子聞一聞,而咖啡散發出的氣味應該只能讓人有正面的聯想,例如堅果味(花生、榛果)、香料味(茴芹、肉桂)、水果味(莓果、水蜜桃)、花香味(茉莉花、玫瑰)等。如果咖啡聞起來帶著木質調、煙燻味甚至是菸草味等,通常被認為是不好的味道。

——《我的咖啡生活提案》,陳春龍;賽巴斯汀.拉辛努
阿草🏠
1 months ago
原來木質調、煙燻跟菸草味在咖啡之中,會被認為是不好的味道呀,不同的飲料間,適合或應具備什麼樣的味道也不一樣呢(想到了琴酒與威士忌)。

是說我算是半個(?)咖啡木舌,超商連鎖或甚至即溶我都可以喝,頂多只有太苦會讓我退卻,不太介意、基本上也不太細品風味;不過上週去了Buttery,在四杯(!)咖啡的薰陶,還有老闆的熱情分享與交流下,我幾乎是第一次地那麼認真在反覆思索舌尖上的感受。
阿草🏠
1 months ago
專業人士杯測出的細節寫在豆袋上,是一種見解;老闆沖出的版本、還有她個人的感覺,是第二見解;而我作為品嚐的客人,所持有的是第三見解,這些彼此都有相符嗎?有沒有差異?差異是因個人味覺不同,還是磨製或沖煮過程的變因所導致?

有些部分可能是找不到答案的(除非我拿著同一包豆子到處找不同咖啡師沖製⋯⋯?XD),但能注意到並思考起這些造成風味千變萬化的分歧點,我覺得很有趣!!而且也再度感受到了職人或愛好者的浪漫~~~
阿草🏠
1 months ago


「同樣的商品,放在明亮與陰暗的超市,應該是明亮的環境會讓人比較想買吧。就像「北風與太陽」,既然機會難得,還是試著以太陽為目標,更容易達到宣傳的效果。而且自己也會比較愉快吧。」

——《超人氣農產品就要這樣賣!》,西田榮喜
立即下載
阿草🏠
1 months ago
最近常常泡在Threads上,看了很多創業者,包括咖啡廳、食品、餐廳的老闆,不知道是我的演算法問題,還是這樣子的氣氛就是有一定比例,總之三不五時就滑到哀嘆今天沒客人的文,一方面當然也是覺得有些心疼,畢竟切入他們的帳號,可以見到許多想來就花費許多心思在研發與製作的商品;但另一方面又隱約覺得,我身為消費者,其實沒有很想看到店家的焦慮感XD
阿草🏠
1 months ago
此外我也沒有很喜歡看見哀嘆原物料上漲(這一波乳製品價格的調整好像蠻兇的),該怎麼說……可能是我不是那種會基於心疼而去支持的人吧,我希望的是東西真的好吃、希望能看見製作者的用心、希望獲得價值感,驅使我的終究是商品本身,所以我自己也想從這一點出發並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