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個人觀點,如果和實際情況有出入就先抱歉了。
歐美這些LGBTQ跟非二元搞出來的角色跟作品,比起作品本身的創作邏輯更在乎的是這個作品能否為自己掛勳章。
簡單舉例的話,如果手邊有一個描述台灣原住民的故事,登場人物基本上都是原住民,最多就是歷史上有來過台灣的人。
可是拿給歐美LGBTQ非二元看的話他們會開始抱怨「為什麼沒有LGBTQ非二元?你是不是歧視LGBTQ非二元?」,照著建議修改故事在正常人的眼中就是「搞爛」,可那些LGBTQ非二元會拿這個作品到處宣傳說「這個行業已經有開第一槍重視少數族群的需求,其他同行應該跟進效仿」。
至於作品的商業損失可能他們就從來沒考慮過,所以才會反過來指責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