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談論安樂死議題會很沉悶,但全片都有一種黑色幽默,時時逗人發笑,安排一些意想不到的情節,整體有種輕快清爽的感受。
開頭兩人的對話的各種混亂關係,恰好也是彰顯這兩人關係上的開放性,彈性又能接受關係與愛的各種樣貌與面向,讓單純的文青對談引起我的興趣。
最突如其來的女兒生父戰爭創傷故事,原本覺得多餘又硬要,但結束在女兒像是發瘋一般的信件時,讓整段故事變得有趣且可接受。
喜歡瑪莎和英格麗的關係非常勢均力敵,沒有因為生病或者身為陪伴者,有向誰傾斜,可以看見相處的態度帶有的包容、自省、適時充分的表達不壓抑不委屈,所有溝通的場面都可以看到兩人自我維護時卻是對彼此溫柔的態度——在痛苦中卻不會感到罪惡感。
氣候學者達米安的介入,完全是喜劇角色之一,極度悲觀的視角呼應將死病人的心情,並不嘲諷而是輕輕地用來開玩笑,且可以感受到其本性溫暖周全(所以悲觀)聘請律師給予英格麗情感與法律支援,也看得出英格麗平時與人交際時的舒適感受,也難怪瑪莎開誠佈公地提議英格麗作為陪伴者,英格麗即使害怕死亡仍能接受答應。
英格麗與瑪莎在心靈與身體的親密,非常好看又溫暖,雖然英格麗只是在服務,但還是有不容退讓之處,這點讓人非常佩服又喜歡。
觀看時一直提到「隔壁的房間」和縝密的安樂死計畫,簡直是夢幻到不行的童話故事,但實際執行和瑪莎與英格麗精神狀態的轉變,完全會想為他們應援。
風把門吹到關起來,和挑一天微風陽光舒服和英格麗不在的日子離開,都實在太好了。教練的口頭擁抱與達米安的幾度悲觀也很好笑。瑪莎喜歡一些BL故事也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