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衍-不做死就不會死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身為一個逃兵,其實也就是明白了那個薪水價值真的入職只會糟蹋自己而已。
不是沒有人進去熬,但我不認為我能熬過。

不管是找工作的時候發現還是後來從其他部門同事裡面看見,都覺得其實當時選擇不同道路的自己是對的。
latest #8
老師當初說的沒錯,進去念行銷對我真的是最好的。
不管是對於喜好、投入還有自己的精神狀態,經過四年的打磨才真的讓我不那麼天真一點。
有時候劃分開來,不是為了體諒別人,是為了不要讓自己太過受傷。

商業行為注定會有很多退讓以及談判,單單只依憑喜好就容易受傷,尤其是像我這種一喜歡就會深陷的個性。
如果沒有一點停損點就會非常痛苦。
我慶幸我後來一直都將喜好劃分的很開,喜歡一個作品是一個作品,但不要對商業行為有太多想法。
「喜歡就是一種賭博。」
不管是喜歡什麼,終究是在賭,賭能不能有回應,這個回應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是不是自己能夠接受的。

賭資越小,期待也就不那麼高。
或許我從感受到一些事蹟之後就賭的越來越少,但並不完全只是官方,很多事情,很多自己的變化都是一個微小的齒輪。
然而當齒輪一個接上一個,也就將某些情感轉掉了。

不是不期待,也不會只有一個原因,淡漠的時候終將到來,是因為我一直都在變化。
最後當結果不再是我所認知希望的,我也就放下了。
立即下載
夜衍-不做死就不會死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但是我還是想說營運牽連的範圍太大,之前說過這個問題不解,肯定就會有人不買帳。
品牌忠誠度這個是最難維持的,因為要明白受眾以外,還得明白當結果不如受眾所需時,到底該怎麼說話。
所以我們以前就有一門課叫公關課。

在明白了收益、受眾、預知可能的問題之後,行銷必須給出在這樣的狀況之下該怎麼走。
但,有些時候即便明白也不能寫出來,這就是跟上面營運有關的部分。
其實也很好明白,誰都知道的道理,就是預想的做法公司上頭不見得採納,因為高層有自己的想法。
夜衍-不做死就不會死
3 weeks ago @Edit 3 weeks ago
行銷真正要做的分析很多,要理解的事情也很多,甚至要有的得體回應也很多。
我不覺得品牌受眾有情緒是過激,但也同樣不覺得這個處理方式是OK的,如果完全抽離自己的喜好來看跟分析,我大致上也能明白為什麼。
可能是因為跨過的產業太多,其中還有兩個產業都跟日、中有所牽連。
明白所以不會太生氣,但也因為明白才想說沒有任何一個受眾必須無條件去諒解商業考量最後的必須。

能讓受眾接受,就是營運的責任。
沒有不能說自己努力的部分,但是在強調努力之前,必須先承認自己做不到,以及自己沒有處理到的失誤。
這個世界已經沒有所謂不努力的人了。
更何況遊戲是一個商業上的「商品」,真誠很重要,但是還有很多事情必須去做,怎麼跟合作方談的不需要讓全部人都知道。
但是怎麼讓這個「沒辦法」讓受眾接受,那就是「工作」。

儘管是懷抱夢想的喜歡,也得更實際的考量到除此以外的問題並且解決。
雖然看著看著覺得微妙,但也忍不住笑出來。
因為真的要做到這些事真的太難,我並不瞭解內部到底發生什麼狀況,也無法理解最後談妥的合作是什麼。
現實就是台灣的受眾無法接受,而且也無法端出一個讓受眾可以接受的說法。
我並不認為做不到這件事不能說,也不認為要百分之百依循受眾的想法,畢竟很多事情是衝突的。
取得一些什麼捨棄一些什麼其實我覺得多數人可以理解,但是「用什麼方式說話」就是對外行銷的工作。

我對於三週年不在台灣其實沒有異議,畢竟有很多商業考量,也可能是為了前兩年大家歡聲之下營運想讓這些喜歡有更多的延續。
這並不是壞事,但是當延續未能盡大家所意時,身為商業角度,必須要提出相對應的回覆,因為這是「商業行為」。
而沒有做到商業行為,讓人無法從中得取到價值,那就表示整體的策略是有問題的。
這個部分可以怎麼調整其實有很多前例,就不需要我去多談。
至於我,我對整個事件的想法就如上述所說,我沒有太多期待,所以也就沒有那麼多憤怒。

並不是不喜歡,而是我的喜好分的很開,喜歡角色、CP是一件事,但是那跟我看待一間公司的營業模式又是另外一件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