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Sign Up For Free
English
中文 (繁體)
中文 (香港)
中文 (简体)
日本語
Filipino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Pусский
Português (Brasil)
Magyar
Français
Español
Deutsch
Čeština
العربية
Català
Dansk
Ελληνικά
فارسی
Suomi
Gaeilge
Hindi
עברית
Hrvatski
Italiano
Norsk bokmål
Nederlands
한국어
Polski
Română
Slovenský
Svenska
Türkçe
українська
беларуская
ไทย
Standard view
吃吃🦁
2 weeks ago
【
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
】
狗勾攝影師
以及在奇美挖土&燒炭
latest #49
吃吃🦁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更多的狗勾(尼德蘭人好愛畫狗?)
吃吃🦁
2 weeks ago
奇美這次的展覽展出的都是館內的珍藏,比起上一檔《從拉斐爾到梵谷》自然少了點星度,也因此有了很讚的觀賞體驗。人潮不多,每幅畫都能駐足觀賞到滿意為止。
欣賞畫作時鮮少會出現「驚艷」這種猛烈的情緒,《畫師們》這檔展覽主要聚焦在尼德蘭當代的畫師養成、藝術圈喜好風格,以及藉由科學鑑定來剖析畫作背後的祕密。
對藝術的看法不專業,說不出什麼對畫作的感想,但展覽內各種平易近人的科學知識和熱心的志工都讓我覺得值回票價
吃吃🦁
2 weeks ago
《世界向阿波羅致敬》和《皇帝查理五世的退位》。右手邊是進獻珍寶的五大洲代表,左邊是前來朝拜的海神和人魚,相似的構圖和題材讓查理五世與阿波羅比肩,彰顯了他在當代的偉大。
這次展覽還提到蠻多「仿畫」、「仿作」的,再次意識到沒有什麼創意是獨屬自己的。
立即下載
吃吃🦁
2 weeks ago
展內其中一個區塊在介紹在尼德蘭要成為一名獨當一面的畫家需要經歷什麼,還配有影片介紹無敵用心。
要成為畫家勢必得先進入專業畫師的工坊,一名剛開始的學徒是碰不到畫筆的,他必須先學習調製顏料(每個工坊的配方大不相同),過了一兩年,才能開始拿筆練習,等有了能獨立作畫的水準後,就能成為職業畫工了。
吃吃🦁
2 weeks ago
展覽內也揭露了一樣我以前都不知道的事實⋯⋯
原來一幅工坊產出的畫,會先由畫工(分工)描繪背景、人物,等快完成後,工坊的師傅才會做最後的品管和「署名」。
原來看過好多厲害的畫作都不是全權由署名人親手畫的
有點衝擊但反而對畫圖更有自信一點(?)
吃吃🦁
2 weeks ago
如上面所述,工坊中一幅畫都會由許多人完成,這些底下的畫工會學習(仿造)師傅作畫的風格,再添入一點點個人的創意,來大量生產類似的畫作。
吃吃🦁
2 weeks ago
《卸下聖體》,當代盛行的祈禱畫,畫框好美
這幅也是大量仿製的作品,一旁還有草稿圖的對比,很有趣!
吃吃🦁
2 weeks ago
《聖母子》也是當代很喜歡的題材,X光掃描後能發現作品是由四片木板組成,木板之間以木榫相互銜接。(旁邊有三種拼法的體驗可以自己試試看)
手黑黑的部分推測是印花粉轉印的痕跡。
另外上額外的繪畫工坊課時也有提到,這幅畫的黃色經由掃描後發現,聖光的部分使用的是黃金,餘下的黃色則是使用相對便宜的鉛錫黃。
吃吃🦁
2 weeks ago
更多的《聖母子》,一樣是大量仿作,一旁附上不同作品有夠貼心,直接變成大家來找碴遊戲比對每一幅的差異
從大面積X光掃描後也能看到畫工分工繪畫的次序。
吃吃🦁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旁邊教你古代人如何描圖(但不會被炎上),還有體驗區。網格法讓我想到之前看的速寫教學影片,有提到藉由分格的方法來掌握畫面物體的位置。
油畫分層圖,可以摸摸看材質差異超級酷
吃吃🦁
2 weeks ago
有讓我驚艷到的祭壇畫(三聯畫),大多設置在教堂。
中間的畫作通常是主題,會在販售前量產,兩側的畫作則會根據買方需求再進行組裝。因此可以看到許多中間相同主題的圖畫搭配不同側翼。
這幅一樣有底稿對比,非常好笑推薦都要看,有開始在畫畫所以大概能懂這種草稿到完稿大改動的心情
吃吃🦁
2 weeks ago
寫太慢了我得略過一些細節⋯⋯
吃吃🦁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當代畫家也喜歡繪製風俗畫,畫作中也常隱含勸世的寓意,大部分都是藉由荒淫糜爛的畫面來警世。
其中是否有藍窗的成分在我也不知道
但乳酪真的畫得很好吃耶
小盆友吃得好哀怨為什麼
吃吃🦁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本來覺得自己最喜歡宗教畫,結果反而被靜物畫迷得流連忘返
每個水果尤其是葡萄都畫得亮晶晶超美超juicy
蒼⋯⋯蒼蠅
靜物畫也都要勸世一下尼德蘭人壓力好大。
水果裂開的開口好美,在一團飽滿多汁中顯得突兀但就是有種殘破的美感??
吃吃🦁
2 weeks ago
這幅光影看很久,很恢宏,狗勾也很小小很可愛
整個空間感讓人彷彿能聽見空曠室內的回音,人物很小但沒有孤獨感,反而覺得內心很寧靜。
吃吃🦁
2 weeks ago
有醫生必有驗尿構圖
吃吃🦁
2 weeks ago
尼德蘭隱晦色圖
乳酪⋯⋯好好吃⋯⋯
吃吃🦁
2 weeks ago
獵物靜物
之前聽過人說,圖畫得和實物太像倒不如去看照片,當時覺得有點道理。看了這幾幅後又覺得,圖畫畫得固然相像,但油畫立體的筆觸是相片也模仿不來的。
鳥類羽毛的筆觸美美美美翻了。
吃吃🦁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風景畫,這幅左下角有一塊漆黑的部分,經過鑑定後才發現原來是鉛白反黑的結果。
原來是屍骨
酷酷酷酷斃了
這幅畫風車的寓意也很耐人尋味,忍不住一直想到尼德蘭鬱金香狂熱的經濟泡沫事件。
吃吃🦁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肖像畫
這一區塊我的感受不太大,看過《拉斐爾到梵谷》後已經太衝擊了。
靦腆的樣子好可愛,想想這些距離我們幾百年的人,透過一幅畫就能讓我們看到她當時一個小小的表情,就覺得真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吃吃🦁
2 weeks ago
說沒太大興致但還是狂拍了手收
吃吃🦁
2 weeks ago
宗教畫,配合畫框的構圖好特別
器皿的光澤美到不行
吃吃🦁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很特別的音樂擬人畫!!原來那麼早以前的畫家就在玩形象擬人了。
基督在靈薄獄中的宗教畫,一樣是熱門題材。
當時許多人喜歡進行仿作,究竟是抄襲還是致敬,我覺得這到現今也還是個無解的問題。
吃吃🦁
2 weeks ago
後面大多是和光學檢測有關的區域,我覺得比單純欣賞畫作還要有趣!(個人喜好問題)
《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大概是整個展中我最喜歡的一幅。靜物+人物的構圖明明各有風采,卻也不會互相爭搶風頭,尤其在知道這幅畫居然曾經拼貼過後,更覺得修補的人功力深厚。
後人加筆整形圖
吃吃🦁
2 weeks ago
框好美(只會講好美
卯咪很皮耶
吃吃🦁
2 weeks ago
-
吃吃🦁
2 weeks ago
《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主題系列活動:
大地色顏料製作繪畫工坊
柳條炭筆製作繪畫工坊
吃吃🦁
2 weeks ago
@Edit 2 weeks ago
兩個場次的開始老師都會介紹顏料的起源,本來以為兩場都報的話第二場會聽得很無趣,結果老師聊的東西不太一樣,反而有兩倍收穫✌️
[法國拉斯科洞穴壁畫]
我們可知最早的顏料能追溯到公元前法國的洞穴繪畫。所謂顏料,便是色粉加上黏結劑,史前時代的人使用了各色土壤加上動物脂肪(或含鈣元素的地下水),留下了最早的顏料壁畫。
繪畫技法使用擦拭或吸乾,不用刷子塗抹。
有趣的是老師說到,那個時代藝術的起源是巫術,仔細想想一直到中世紀似乎也是如此,只是變成合法巫術XD
吃吃🦁
2 weeks ago
揚范艾克這幅超有名的畫作《阿諾菲尼的婚禮》,畫面的構圖和小彩蛋幾乎大家耳熟能詳了,但今天老師以國外的論文介紹了一下他背後的顏料。
當時的畫家作畫就是很喜歡疊疊樂,一層又一層的蓋,也因此掃描起來非常有趣。
來源:倫敦國家美術館
從圖b可以看到男子長袍的橫切面,基地是大片的紅,混雜群青和玻璃粉。c圖紅色圈起部分是玻璃顆粒,是當時極名貴的無色玻璃。老師提到為什麼這幅畫色彩能看起來那麼飽和?就是玻璃粉反射折射的效果。(聽不是太明白但仍然覺得厲害)
吃吃🦁
1 weeks ago
上完這堂課後才徹底明白所謂油畫、蛋彩畫、壓克力(甚至還有酪彩畫這種我從沒聽過的酷東西)等顏料的差異,簡而言之就是黏結劑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顏料。
這堂課收穫最多的大概是關於台灣本土畫作的歷史脈絡,原來廟宇中的繪畫也是油畫的一種,是由色粉+桐油製成的顏料,但台灣早期並沒有產桐油,因此只能靠國外進口,直到日治時期引進油桐樹後才開始自產自用,結果到現在反而結合客家文化成為了特色。
吃吃🦁
1 weeks ago
說到油畫,我的第一印象總離不開:一大坨顏料、ㄍㄡˊ到畫布上、講究光與顏色。
老師提到台灣人大多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日治時期學畫的第一批人學的都是印象派、野獸派,故而留下這種印象。
吃吃🦁
1 weeks ago
比較有趣的是老師講述了「藝術」在東、西方的差異。
對東方人來說,文人雅士和王公貴族才能接觸到藝術,也因此在東方,藝術是種無價的、上流階層獨享,甚至說帶著點清高的愛好。
但對西方人來說,藝術是生活也是文化,在平民階層紮根。尼德蘭在大航海時代賺進鉅額財富,有錢人會將賺來的金錢投資藝術創作,致使藝術有價。
很特別的觀點,細想之後覺得好像真是如此。
吃吃🦁
1 weeks ago
聽完觀念課後覺得老師真是非常有土地浪漫情懷的人,黃公望用虞山的土畫虞山,因此他也想用台灣的土來畫台灣的景。
所以就來挖奇美博物館的土在奇美畫畫吧!
吃吃🦁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原則上在合法範圍內的土壤都可以開採,首先要往下挖大約十公分左右(還蠻深的),表層生物活動痕跡太明顯的不適合,接著取適量的土。
適量就是,適量。
接著進入複雜的過濾、水飛過程,水飛的次數能增加色粉的細緻度,基本上水飛過一次就能簡單拿來暈染了。
吃吃🦁
1 weeks ago
過濾後的土壤經過一週的曝曬,就能成為色粉。
如果再將粉拿去炒熟還能得到更深的熟色。
那個好好看的粉色是蟲蟲做的
色澤好美好想拿來偷用。
吃吃🦁
1 weeks ago
炒冰時間
這天做的是水彩,所以放的是阿拉伯膠。
Nutella製作工坊
吃吃🦁
1 weeks ago
奇美色完成!
覺得老師用蛤蜊殼裝顏料也好浪漫
吃吃🦁
1 weeks ago
第二堂課換做柳條炭筆,說是柳條但用葡萄藤也可以。
首先要將枝條浸沸水煮過,目的是除去表面的膠。
煮完後就要進行扒皮的動作
超級舒壓扒得欲罷不能
吃吃🦁
1 weeks ago
脫皮的柳條好像小甘蔗
吃吃🦁
1 weeks ago
在奇美博物館生火烤柳條也算是解鎖了一大成就。
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是技術活,火力太強燒破外層的話有機率失敗。
揪竟,這天有沒有成功ㄋ⋯⋯
吃吃🦁
1 weeks ago
超絕大成功!
第一次看到發藍光的炭筆,簡直是打電動開寶箱開出泛藍光神器的概念
吃吃🦁
1 weeks ago
現在想想我應該把這枝幹走的⋯⋯我怎麼那麼老實的把它插回去給大家拍照⋯⋯
吃吃🦁
1 weeks ago
曾經有一枝冒著尊絕不凡藍光的炭筆出現在我眼前⋯⋯
吃吃🦁
1 weeks ago
炭筆碾碎也能做水彩耶(酷)
吃吃🦁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兩堂課最後都會留半小時到一小時時間給大家畫圖,原本以為老師還會附贈繪圖教學,結果沒有,剛做好的顏料和畫具給你,愛怎麼畫就怎麼畫。
結果就是讓我備受煎熬⋯⋯救命喔⋯⋯來上課的都是科班畢業嗎⋯⋯在一群高手中我簡直就是幼兒園塗鴉
好羞恥⋯⋯感謝老師仍然試圖擠出兩句鼓勵的話給予我信心⋯⋯
吃吃🦁
1 weeks ago
@Edit 1 weeks ago
原先覺得自己的作品很拿不出手,回家後順手放在一旁,結果媽媽看到後拿出來擺在門口。
一開始覺得有點丟臉,但看久了漸漸有覺得喜歡了。
自己喜歡的小細節
吃吃🦁
1 weeks ago
土壤的藝術創作-台灣大地原色藝術家洪晧倫(側錄版)
關於老師對於「大地色」的理念,網路上還有更多相關的影片,有興趣可以看看!對於許多天然顏料的鑽研都非常浪漫有趣,這兩堂課由於收費的緣故就不詳細陳述細節了,但老師還是有持續在開課,非常推薦可以參加!
既能學到繪畫的人文歷史也能學到化學、科學知識,好玩又充實,我愛奇美✌️
吃吃🦁
1 weeks ago
-
吃吃🦁
1 weeks ago
上完兩堂課的學員大部分煩惱的事有兩件:
1. 土去哪裡挖
2. 柳條去哪裡剪
這一刻我沒有那麼慶幸自己是鄉下小孩過,後院就有一大片的土隨便挖,挖不夠還有田裡的。
雖然沒有柳條,但葡萄藤在我家多得跟雜草一樣。甚至還突然想到,在鄉下的這些葡萄農戶都不太守規矩,剪下來的枝條都喜歡原地焚燒(違法),這些燒完的枝條好像就是現成的炭筆⋯⋯原來生活中處處是藝術就是這樣ㄗ
back to top
delete
reply
edit
cancel
cancel